APP下载

论我国高校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必要性

2022-05-15刘思潼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等教育高校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5C核心素养之一,它以开放和理性思考为核心,以探究和创新精神为导向。近年来,批判性思维在我国有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和发展,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批判性思维的字眼,并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现阶段,我国暂未将批判性思维教育规范地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没有较为系统的教材和课程设置,也没有专门培养授课的教师,因此仍然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学习风气。面对21世纪世界大变局的挑战,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创新发展战略机遇期,培养在各个领域中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我国的当务之急,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校;高等教育;创新

一、批判性思维教育是什么?

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是一种解释、分析、审查、评估、推理并做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作为5C核心素养之一,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批判性思维,所谓的创新不过是空有其表。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美国著名批判性思维理论家罗伯特·恩尼斯表述道: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批判性思维教育,是培养人理性和创造性等核心能力的教育,把一个人培养为能面对任何知识挑战的思考者的教育。

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特征主要有:(1)反思性。批判性思维教育是培养学生不断进行分析和思考,对思考进行再思考的过程,同时对于教育内容和方法也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2)开放性。批判性思维考虑并包容不同意见,旨在引导学生摆脱陈旧的定式思维,批判固有观念,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创造新的观点,并给自己的观点提供合理的支撑;(3)双功能性。批判性思维教育既是目的也是方法。通过批判性思维教育,可以激发学生思考,使其观点有理可依、有迹可循;而批判性思维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二、为什么要在高校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

(一)国家需要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他们的思维能力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思维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5C素养各有侧重又紧密关联,就创新而言,批判性思维是帮助人们破除陈旧观念和惯性思维的前提和关键,没有批判,难以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培养在各个领域中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是我国的当务之急,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责。

(二)社会需要

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内容。信息化时代下的大学生面临着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容易盲目从众、人云亦云,对信息的来源和真伪缺乏批判性思考和判断,严重时还会导致价值观扭曲、社会风气败坏。批判性思维要求人们将学习和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应对复杂社会中各式各样的信息,不要根据主观感受和直觉去作出判断,而要依附于可靠的来源,客观推理论证,充分考虑替代性假说和反例,挖掘深层次的含义,综合组织做出合理判断,从而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三)个人需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知识使终身学习必然成为这个时代的要求。对于高校而言,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有利于让学生在不同价值观念和准则中明晰自己的理想信念,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使他们能适应各种变化、提升自我、在社会中立足。

(四)解决应试教育的弊端

毋庸置疑,高考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选拔了大量人才,但其带来应试教育的弊端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努力考出好成绩,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传授标准答案。尽管学生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知识,但他们只是知识的“奴隶”,难以突破知识的壁垒而创新;教师就像一台教书“机器”,根据书本内容不断输入和输出正确答案。如今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多是经过应试教育选拔性考试的人,其或多或少带有以书本至上、以教师为尊的固化思维模式,导致他们思路狭窄因而不具备探究和创新能力。因此,批判性思维教育在高校的开展刻不容缓,其对于改变学生墨守成规、不善思考的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高等教育的需要

近年来,高校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在我国有一定发展,但实际认可和践行只局限在少数院校。高等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等专门人才的教育,其输送的必然不是严格符合“投入——产出”模式的产物。这也正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要求,即通过认识自己和社会,不断反思并激发超出之前认知范围的能力和思想,以推动社会不断向前进步。

三、在高校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应该如何做?

(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应从树立新理念开始。以儒家“尊师重教”、“师云亦云”和汉代古文经学、今文经学为例,中国传统尤为重视知识和教师的至高权威,但这种教育理念已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高校应转变书本权威、教师权威的理念,更重視培养学生能力,明确把批判性思维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教师要消除自己的权威,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采取“可错主义”和开放性态度;学生要敢于质疑教师、教材、学习材料等,把课堂变成思考的场所。

(二)改进惯性教育方法

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最重要基地,应改变基础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引入辩论式、对话式、情景式教学,使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双向交流。此外,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思维“脚手架”,从大观点细分为小观点入手,层层深入,分析复杂观点的基本结构,考察推理过程是否成立,以挖掘出文本字面意思之下的深层含义。

(三)更新融合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内容多只限于学科教材和习题,而要培养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高等教育应突破原有教学内容的界限:开设批判性思维必修课程或将不同专业知识与批判性思维融合的通识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认识问题的多个视角,从不同的维度分析并提出问题,辩证看待所学知识,注重反思和实践,思考如何应用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疑难。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批判性思维所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可见教师对教学材料要秉持理性使用的原则,对课堂教学要保持包容异见的态度,对批判性思维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对批判性思维教学有一定的经验,做一个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者。因此,教师应主动学习批判性思维,尤其在师范生教育阶段引入批判性思维教育,使师范生尽早进行相关的知识储备。

(五)优化多元教育评价

批判性思维的任务和过程是不能以单一标准或简单数值来评价的,它是发现问题、分析论证、澄清概念、探求信息、评价推理、挖掘假设、考查替代、合理决策的过程。批判性思维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只要学生主动思考,提出自己观点并给予必要支撑,能够把观点建立在可靠证据之上,保证推理的相关性和充分性,就应该得到肯定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高校应该改进评价指标,优化评价体系,在注重量化评价的同时更注重质性评价。

作者简介:刘思潼,(2001.7-),女,汉族,云南玉溪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生,教育学专业。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高等教育高校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