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2-05-14屈阳阳
屈阳阳, 薛 萌, 张 坤
(1.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灵宝 472500;2.黄河三门峡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中老年群体常见脑血管疾病,是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若给予积极干预可有效避免脑卒中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1]。现阶段,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是临床治疗TIA常用药物,但单独使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且可能产生抗药性,因此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2]。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抗炎作用,可调节机体血清胆固醇、脂蛋白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缓解脑部缺血、缺氧性损伤[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TI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44~62岁,平均(53.23±4.12)岁;发病时间1~48 h,平均(37.44±5.12)h;体质量指数20~26 kg/m2,平均(22.61±1.27)kg/m2。观察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45~64岁,平均(54.13±4.25)岁;发病时间1~50 h,平均(38.13±5.25)h;体质量指数20~26 kg/m2,平均(22.48±1.22)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TIA相关诊断标准[4];经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了解本研究并当面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肝肾功能病变;伴有免疫系统疾病;存在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存在感染或出血倾向;存在智力障碍或精神疾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调节血糖、血压、保护脑细胞等基础治疗。
1.2.1 对照组 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122)+阿司匹林(河北御芝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689),其中氯吡格雷口服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口服,100 mg/次,1次/d。
1.2.2 观察组 给予瑞舒伐他汀钙(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07)+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其中瑞舒伐他汀钙口服,20 mg/次,1次/d;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剂量用法同对照组。两组均持续用药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恢复正常,脑缺血面积减小>85%;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脑缺血面积减小35%~85%;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脑缺血面积减小<3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血脂水平。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2 cm),取上清液,置于-80 ℃冻存,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包括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总胆固醇)及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③斑块面积、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济南欧莱博技术有限公司,型号:BLS-X1)计算治疗前后两组斑块面积、IMT。④血清炎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8(白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高敏C反应蛋白)。⑤NIHSS评分。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共11个条目,计分0~42分,正常:0~1分,轻度卒中:2~4分,中度卒中:5~15分,中重度卒中:16~20分,重度卒中21~42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8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血脂水平
治疗后,两组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2.3 斑块面积、IMT
治疗后,两组斑块面积及IMT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斑块面积及IMT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斑块面积、IMT比较
2.4 血清炎症因子
治疗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hs-CRP、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5 NIHSS评分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NIHS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TIA发病机制涉及细胞外基质堆积、血管重建等多种因素,多为脑血管疾患所致脑部局灶性障碍,具有起病迅速、病情危急等特点[5]。临床显示,TIA发生1周后脑卒中发生率高达10%,是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早期TIA进行积极有效干预是降低脑卒中发生的关键[6]。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常联合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其中阿司匹林可抑制血栓素产生、释放,预防血栓形成,延缓TIA病情进展,降低脑卒中发生率[7]。氯吡格雷可在给药1 h后达到血药浓度高峰,选择性结合ADP(二磷酸腺),发挥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同时氯吡格雷可抑制粥样硬化进程中的炎性反应,减少斑块形成[8]。但在TIA治疗过程中单独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需联合其他药物使用,以提高临床疗效。阿托伐他汀钙作为新型他汀类药物,具有促进血脂代谢、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可有效改善微血管功能[9]。有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钙可通过竞争性抑制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干扰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调节机体胆固醇、脂蛋白水平,进而介导肝细胞表面产生LDL(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促进血清中LDL摄取、分解[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阿托伐他汀钙可促进TIA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此外,阿托伐他汀钙可稳定粥样斑块,避免血栓形成;同时可减轻炎症反应,修复神经功能受损[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IMT、斑块面积及NIHS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可见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有利于稳定粥样斑块,促进TIA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关研究显示,TIA发病时TNF-α、hs-CRP、IL-8等重要血清炎症因子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促使炎症加剧,进一步损伤神经细胞,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12]。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整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hs-CRP、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TIA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TIA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改善斑块面积及血脂水平,提高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