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低碳城市发展路径研究

2022-05-14赵鹏鹤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碳循环低碳城市双碳

赵鹏鹤

摘要:基于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低碳发展模式是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的必然之路。低碳城市的建设必须考虑到城市发展的特点,且需要将碳汇纳入评价体系当中,保持碳源低于碳汇。在保证该前提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地进行城市规划和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智慧生态城市。

关键词:碳循环;碳汇;低碳城市;智慧生态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城市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主要聚集地,具有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率及强大的资源调动和影响力,研究表明,城市集聚了超过54%的人口以及75%以上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所以城市成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低碳城市建设作为“双碳”目标落实的主要载体,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

如何促进城市低碳转型,进而实现成为低碳城市。大多数学者提出了以结合控制交通、改善建筑、清洁能源、居民消费等方式来实现低碳化。但是单纯的以限制来改善会遏制城市的发展及人民的长期主观配合性,可能会造成其他问题的产生。因此,在探索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城市发展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来实现低碳化。

一、低碳概念及研究意义

(一)低碳概念及现状分析

低碳概念最初产生于经济发展领域,2003年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采用低碳能源、零碳能源或去碳技术的经济,是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组成部分。之后,低碳理念逐渐从经济领域拓展到社会领域,从低碳生产延伸到低碳生活、低碳社区,进而聚焦到低碳城市建设。由低碳概念内涵的演变可知,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关键在于低碳城市建设。

在国际上,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较为成功。日本发展低碳技术、完善低碳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居民绿色消费,以帮助发展生态型城市。英国以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抓手,设立《气候变化法案》,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美国的低碳行动计划重点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尤其是西雅图成为世界低碳城市建设的典范。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主要集中在经济结构、能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发展三个方面,采取以低碳为目标,设定相关方案,鼓励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在确保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减缓城市排放,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在国内,庄贵阳和张伟率先提出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应寻求基础设施建设的低碳发展路径。2008年,住建部首次提出了“低碳城市”的理念。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气候组织(2011)、杨丽等(2013)对低碳城市的概念和内涵从不同角度做了解释。自201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推出三批低碳城市建设试点,目前已涵盖6个省份、81个城市。试点城市低碳建设围绕城市类型、产业布局、资源禀赋以及城市的能源结构和碳排放部门,发展路径包括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建筑等多维度。各试点城市因地制宜提出碳排放目标倒逼发展路径、实行低碳数据基础管理、协同推动实施低碳发展规划、推动地方立法强化低碳发展的法律保障等,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随着国家低碳城市不断发展,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也逐渐从概念内涵转向城市交通、城市规划等微观层面。陈飞(2009)、谢华生(2010)、张莹(2011)等分别在城市层面对低碳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桂晓峰等(2010)研究了低碳交通;费衍慧等(2010)研究了城市绿色建筑;张泉、叶兴平等(2010)研究了低碳城市规划。杜栋等(2016)基于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了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之间的统筹。也有学者从低碳城市政府职能、政策工具、企业责任、公民义务等方面做了探索。

由国内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和研究来看,一些先行城市通过制定政策和规划,大体上给出了落实“双碳”目标、建设低碳城市的总体发展思路。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仍处于初步探索期,在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的形势下,陕西推动国家“双碳”战略落实,促进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迫在眉睫。

如何推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低碳城市建设?以低碳指标体系构建和系统评价为导向,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能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指导体系,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步骤。在国外,柳下正治(2004)基于日本城市发展的现状,将低碳评价分为城市建筑、产业结构、社会生活和新能源技术。Florianna L.Michael(2014)分析了马来西亚的城市发展特点后,构建了经济、环境、能源和社会四个维度,二十一个指标作为建设低碳城市的评价体系。在国内,任福兵、杜栋建立了低碳城市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并实现了目标的综合化。低碳城市评估模式不断拓展,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从宏观领域、能源、产业低碳生活、资源环境、低碳政策创新六个维度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此可以看出,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切合区域发展实际,维度主要集中在低碳方面,其次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1.研究意义

在特殊时期,面对经济三重压力叠加,顺利推动国家“双碳”战略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陕西省高质量发展的有理论创新驱动力的时代课题。如何对陕西低碳城市建设路径的深入研究,且在研究的基础上助力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为高质量发展下低碳城市建设提供陕西模式,進一步丰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双碳战略”作为一项全新的战略举措,低碳城市建设无论是在政策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尚处于探索期和试验期。因此,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碳排放现状全面调查,进而多方位高精准的去评估碳排放水平,提出落实国家“双碳”目标下陕西省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和政策建议。所调查的结果和分析后的数据,可以更加科学地让我们认识到陕西省低碳城市建设的现状。进一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实施路径,同时,也可以帮助决策部门更加有效地制定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策略,为相关的政策调整提供借鉴。

2.研究价值

低碳城市的重要价值及现实基础已得到相对充分的探讨。理论层面,已有学者对低碳、低碳城市的概念、低碳发展路径、低碳指标体系等做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但未对“双碳”目标下低碳城市政策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未充分说明如何对新形势下低碳城市建设如何优化,如何做好衔接,仍然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实践层面,尽管我国国家层面已经推动“双碳”战略,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经验,部分城市已经出台了顶层设计并开展了积极探索。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研究省域低碳城市建设,探索落实“双碳”目标的路径和模式,从而为推动更大范围的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经验仍显不足。

政府作为城市“双碳”的管理者,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从顶层设计过渡到落地执行阶段,需要理清前进思路,突破发展困局。陕西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按照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如何将碳排放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进行有效关联,如何确定城市始终走在符合预期的碳达峰路径上,如何构建指导性的低碳指标体系,因地制宜地从规划层面走向落地执行,是推进“双碳”工作、建设低碳城市必须要突破的发展困局。

二、低碳城市发展路径选择

基于碳循环的低碳城市发展,其模式皆在于进行碳循环管理。充分利用当地城市所拥有的天然型生态特点,进行综合性碳管理,控制和降低城市碳源的大量排放,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从城市优化过程中进行低碳城市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国内外研究表明,不合理的建设及空间布局,会对城市的运行有一定的负荷,进而导致碳排放的增加。因此,合理的布局城市的全面发展、道路的合理规划、城市用地类型的合理划分等,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础。其中,引荐国外的以生态环境为主导的紧凑型发展模式是值得学习的;而优化城市内部结构的原理在于是将同类型功能的用地聚集或者是合理处置闲置空地进行绿化进而实现降碳的目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是从降低能源消耗为基础,尤其是从源头降低,进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例如可以建立生态景观,降低硬地广场,城市屋顶绿化改造、海绵城市等。

(二)调整城市产业布局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根据城市不同区域及行业排碳量的不同,进行与之功能定位相同或相似的产业发展规划。类似于城市发展的第一产业应向城市较近的郊区迁移,中心地区发展第三产业,城市郊区部应以轻工业发展,从源头控制了碳量的大量排放。卫星城周围建立高新技术区,其周围建设以农业为主的产业布局。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对于企业的进入需要尽心严格把控,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企业。对于部分高排放企业,强制性令其退出或者进行环保整改。

(三)打造低碳智慧型城市

智慧城市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原理在于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特征的低碳城市。因此,以互联网作为手段,对于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其可以为城市提供有效的便民服务。最后,打造低碳智慧社区,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实现信息的共享,資源的二次利用,进而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和低碳化。

参考文献:

[1]梁臻.陕西省低碳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0.

[2]李建南,姚林如.基于碳循环的低碳城市发展路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9(29):1-2.

[3]韦东明,顾乃华.城市低碳治理与绿色经济增长——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J].当代经济科学,2021,43(04):90-103.

[4]庄贵阳,周枕戈.高质量建设低碳城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5):30-39.

[5]刘云昭,洪再生,许熙巍.城市新区控规低碳策略探索[J].建筑与文化,2015(10):123-124.

[6]庄贵阳,周枕戈.高质量建设低碳城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5):30-39.

猜你喜欢

碳循环低碳城市双碳
“双碳”目标下云南水利发展新常态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进展
围绕“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织模型建构教学活动
咸宁市低碳城市发展路径与治理路线图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的法治保障研究
电子商务对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