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朴,在南京写出传世名著

2022-05-14徐廷华

莫愁·时代人物 2022年5期
关键词:元好问唐明皇杂剧

徐廷华

元代著名文学家、杂剧家白朴曾定居金陵(今南京)城南信府河。在幽静、安顿的日子里,精于度曲的白朴,先后创作出十六部杂剧,尤以《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而名世。

白朴1226年出生于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号兰谷。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贞祐进士,官至枢密院判。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白朴本应锦衣玉食,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可他的幼年偏逢兵荒马乱,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四处奔波,苦度光阴。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炮击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白华告别家人,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3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惨遭杀戮,被洗劫一空。战乱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翰林知制诰、文学家元好问也在城中,携6岁的白朴逃出京城,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

白朴从小聪明颖悟,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幼年的白朴受到良好的教育。

1237年,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今河北正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同年秋,元好问路经真定,遂将白朴送归白华,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父子相见,白华感到极大的快慰,填了一阙《满庭芳》词,表述当时的心情:“光禄池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短衣匹马,重見镇州山。内翰当年醉墨,纱笼支高阔依然。今何夕,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同时,他写下“顾我真成丧家犬,赖君曾护落窠儿”的诗句,感激元好问代为抚育白朴之恩。

随着北方的安定,白朴父子在真定定居下来。白朴按照父亲的要求,写作词曲,学习科场考试的课业。他对律赋之学颇为上进,很快即以能诗善赋而知名。其时,元好问为修撰金朝历史书籍,也常出入大都(今北京),往来于真定,关心着白朴的学业,每至其家,都要指导他治学门径,曾有诗夸赞白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勉励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始终让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恢复,心中充满了厌恨,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无意于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曲宣泄胸中的积郁和不满,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1261年4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之士从考,以听擢用。时已晋阶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却被白朴谢绝。他自觉不便在真定久留,断然弃家南游,以此表示自己遁世消沉永绝仕宦之途的决心。

1280年,历经半生漂泊的白朴终于在金陵城南信府河的秦淮河边,择一僻静院落定居下来。之后因他的原配去世,回真定奔丧,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仍被他谢绝。白朴处理完妻子的丧事后,便返回了金陵。

白朴在这里依水而居,且一住近三十年,他一边醉心于写作,一边寄情于游历,先后到杭州、扬州一带游历,直到81岁时还重游扬州旧地。而后,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久居秦淮河畔的白朴,萦绕于心头的还是家国往事,乱世风云,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悲戚。一部《天籁集》,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凉人生的感慨。其中一首小令《天净沙》可以为证——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写冬:“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白朴除了用词曲表达意志情怀外,对杂剧创作更是厚积薄发,不可遏止,一生写下不少杂剧,为元代杂剧的繁荣尽显才华。

在白朴创作的十六部杂剧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有两部:一部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另一部是《裴少俊墙头马上》。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借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悲剧,映射人生变幻无常,以及白朴本人历经乱世之感。七夕夜,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天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可惜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谋反,唐明皇携杨贵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开始骚乱,要求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和媚惑君王的杨贵妃。唐明皇无奈,命杨贵妃自缢而亡。逃亡西蜀的唐明皇传位太子。唐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皇李隆基追念杨贵妃。一日梦中相见,却被梧桐雨声惊醒,追忆往事,不胜惆怅。此剧,历代评价甚高,清人李调元在《雨村曲话》中说:“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裴少俊墙头马上》则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写的是唐代尚书之子裴少俊奉父命由长安去洛阳买花,途中和李世杰女李千金隔墙以诗赠答。当晚私约后园,二人私奔到长安定居,育有一子一女。后为少俊父亲发现,强令少俊休妻回家。李千金回到洛阳,父母已亡故。少俊中进士后,正式与李千金完婚。

《墙头马上》洋溢着火热的激情,描写了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礼教挑战。全剧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取胜,充分显现出白朴善于通过戏剧场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才能。此杂剧与《拜月亭》《西厢记》《倩女离魂》合称为“元代四大爱情剧”。

《梧桐雨》与《墙头马上》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七百多年过去了,徜徉于今日老城南的信府河旁,看秦淮水波依依,观人流熙熙,谁曾想到,原先这幽静的小巷却走出了一位举世盛名、流芳至今的文学大家。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

横行:一、倒背如流 二、肉食者鄙 三、午时 四、朝歌 五、鱼刺 六、一叫千门万户开 七、狮子桥 八、大暑 九、干将 十、起落架 十一、走钢丝 十二、南京眼 十三、灯火通明

纵列: 1. 鱼尾狮2. 起跑线3. 肉中刺4. 一桥飞架南北5. 记者节6. 大开眼界7. 午朝门8. 倒计时9. 万岁10. 走马灯11. 散户12. 开洋干丝13. 流行歌曲14. 昆明

猜你喜欢

元好问唐明皇杂剧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去读读元好问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去读读元好问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月夜偷曲
月夜偷曲
移巢别处觅雕梁
清代杂剧的研究
月夜偷曲
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对同名小说创作的独特贡献
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权意识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