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脚跑出“金兰模式”

2022-05-14王若宇

莫愁·时代人物 2022年5期
关键词:金兰村干部农场

王若宇

蒋仲良

从无锡阳山荡口的龙眼桥,绵延流长的龙游河缓缓穿过宜兴芳桥镇金兰村,一直向北延展。河畔肥沃的土地滋养了耕读的农人。世世代代祖居在金兰村的人们,始终保留着传统农业种植的习惯,但在农业现代化的日子里渐渐被其他村落超越,成了经济发展的“后进生”。

村民蒋仲良看在眼里,急在心底。二十一年前的蒋仲良,已然通过自己勤奋打理的家具工厂成为村里先富起来的人。当时他的收入就比得上村集体年收入半数之多。但是,党员的使命感一直萦绕在他的心頭。于是,蒋仲良接受了组织的建议,提着半悬着的心,成为金兰村第六任党支部书记。

为什么是半悬的心?因为蒋仲良知道,生养他的土地并没有贫瘠,希望的种子静静埋在地下,现在需要的是领头人先把农业现代化的“水”浇灌到人们的思想之“田”上。活水从哪里来?这是考验蒋仲良最大的变量。

新官上任三把火。蒋仲良的火还没点起来,身边的“火”却特别旺。“这个村支书不值得当,村里底子差,怎么发展?”“村里人都不听村支书的,你觉得你能带起来?”这些炙热的言语灼烧着蒋仲良的心,“我不能看着村子贫瘠,却毫无作为!”他笃定了自己的想法,不再管流言蜚语,一门心思沉到了“掘水”的思考中。

“想在平原圩区谋发展,最重要的还是集约化经营,学习现代农业作业方式。”蒋仲良带着当时的村干部,走上田间考察,走进村户调研,最终拿出农村合作农场的方案。方案落定只能算作有了方向。这条路上该怎么走,村干部们莫衷一是。蒋仲良一锤定音,将金兰农户们近3000亩土地以承包权的形式入股农场。农场要发展,设施要配套;农作物要销售,道路要修好。认准了目标,蒋仲良看着不富裕的村集体账本,用肩挑背扛的方式,修建了灌溉设施和村道。蒋仲良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肩膀、后背和手掌都被磨出了血泡。但这些付出没有白费,村民们看着眼前的蒋仲良,发现这位村支书不一样,纷纷主动帮忙。万事俱备,蒋仲良带着村干部们一道下地干活。“当时我们八个村干部,每个人都承担一片良田,自己操作农用机械下地干活。”从那时候起,每天都要忙到夜里十一二点,实打实光着脚下地的蒋仲良,被村民们称作“赤脚书记”。

多年后的今天,在保存着的照片里,依然能够看到蒋仲良双脚踩在农田泥巴地里的影像。有人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时光荏苒,蒋仲良回忆着刚刚上任那年的收成,仍透露着一丝欢欣,“村办合作农场成立当年,每个村民的收入就超过了2.5万元。”农场的租金和分红,让村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也更加认可每天指甲缝里都塞满泥巴的蒋仲良。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金兰村的农业经济得到显著改观,这让蒋仲良浑身充满了干劲。他开始使用农场经营收入统一购置收割机、插秧机和施肥机。购置了设备,谁来开,谁来用?蒋仲良和村干部们先学了起来,考出了特种机械操作证、拖车驾驶证、联合收割机驾驶证。在他的带领下,村干部们都能使用各类设备,直接参与农场生产作业。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个村庄,金兰村的发展越来越顺遂。如今农场上常常会飞过施肥、除虫的无人飞机,地下自动喷灌系统会定时、定需进行灌溉。

近年来,在蒋仲良的带领下,金兰村99%的土地实现流转,成为宜兴流转占比最高的自然村,还利用千亩土地建设出高标准良田,打造出当地大米品牌。这种优质稻谷能比普通稻谷提高10%以上的产量。产量高并不都意味着效益好,“有的时候市场上农产品饱和,那么农民只能把作物烂在田里。”土地经营活,农村才能富。如何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助力农民增收?为了绑定产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蒋仲良引用了“订单农业”的新方法。顾名思义,这种模式就是农产品还未种植的时候就已经签订了产销合同,这种方式能够最大化地开发土地利用率,减少潜在风险。

据蒋仲良介绍,合作农场以稻麦高产增效创建项目为载体,严格按照绿色生态要求从事水稻种植,并促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农艺的推广应用,是宜兴的丰产示范方,连续七年获得省级示范奖。目前,金兰村出品的“锦尊牌”大米不仅获得了“无锡好米”金奖,更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特别是富硒米,广受市场好评,成为农场“明星产品”,价格是普通大米的3倍以上,真真切切为农户打开了利润的阀门。“金兰模式”逐渐成熟并发展壮大,现在,金兰村的合作农场模式正带动着周边的阳山村、扶风村、屺山村兴办合作农场,形成更大规模的农业集群效应。

现代化农业是一招,招商引资又是另一招。虽然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与无锡其他乡村相比,工业水平成了制约蒋仲良“共同致富”梦想的一道坎。特别是在十多年前,没有工业用地的金兰村,仅仅凭借农业产业,很难比得过其他具备工业经济支撑的村庄。借着一次补贴的契机,蒋仲良放弃原本用来建设村级活动场所的补贴,争取来15亩工业土地指标。这片土地随后成为金兰村最早的标准化厂区,使附近的工业企业逐渐向金兰村迁移,当年的租金就达到了30万元。

企业集聚,村集体经济跨越性增长,不仅解决了年轻村民的工作问题,也帮着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这时候,蒋仲良又动起了“腾笼换鸟”的新念头,“有污染的企业、落后的产能,我们请他们进行技术改造,达到环保标准。不行的,我们就不再把厂房租给他们,然后邀请一批没有污染的高新技术企业进驻。”蒋仲良知道,对于金兰这片村庄而言,与专业化园区相比,厂房招商面临的压力并不小,吸引高新企业的方法只有服务。为了吸引高新企业入驻,蒋仲良围绕服务做足了文章,优质企业不仅减免房租,还能够直接拎包入驻,村干部也成了企业随叫随到的“店小二”。金兰人的淳朴吸引了五十多家企业,全村的工业总值更是一跃突破了10亿元。

“今年9月份,我就到了该退休的年纪。”蒋仲良说,他曾为了金兰村发展现代农业,考到了特种机械操作证,但现在面对电脑里各种类型的农业、工业操作软件系统,不得不感慨学习之难。但这些对于村干部里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场“赤脚”的奔跑。岁月更替,二十多年的时光仿佛弹指一挥,蒋仲良见证了金兰村的发展变化,也兑现了自己的初心。

又是一年春来到,气温渐升,龙游河依然静静流淌,周边光景变换,满陇青苗,厂房林立,春管春播在江苏南北的田地上热火朝天。在这春耕备耕的黄金期,蒋仲良一刻也没停歇,他把拖鞋放在田垄外,光着脚,走到田里俯身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随后盘算着农事物资的保障事宜。春风拂过,青苗摇曳,仿佛诉说着这片良田的见证——那是蒋仲良和他带领着的金兰村民,用赤脚跑出发展加速度的一段又一段故事,而这样的故事也会在未来继续演绎。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

猜你喜欢

金兰村干部农场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快乐农场
农场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开心农场(1)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
万有引力定律
丰收的农场
完美火炬手
愚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