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城市旅游发展机遇与路径

2022-05-13谢五届吴美菊陶玉国

中国名城 2022年5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谢五届,吴美菊,陶玉国

引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访问中亚四国和印度尼西亚时首先提出。次年,这一倡议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纳入到全年工作任务中后正式成为中国内政外交的指导思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民心相通、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沟通以及资金融通、贸易畅通极大促进了沿线城市的旅游发展。丝绸之路具有天然的旅游属性,已经成为闻名全球的黄金旅游之路。城市是“一带一路”旅游目的地体系的基本单元和关键力量,是旅游发展的枢纽和创意中心。

“一带一路”城市旅游研究多集中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及的部分地区和省市,如福建、新疆、嘉峪关、洛阳等省市,缺乏从整体意义上对其空间内涵和网络等级的理解与判别。对“一带一路”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更多关注于合作的对象,如交通无缝对接、签证便利化等;对“一带一路”区域节点城市旅游网络的研究则更多关注节点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功能,忽略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网络布局和功能分工。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整体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影响下的城市旅游发展的研究较缺乏。因此,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空间与内涵的综合诠释,聚焦其对中国城市旅游整体发展空间网络及中心城市的影响,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城市旅游发展应对策略与路径。

1 “一带一路”倡议大大拓展城市旅游发展空间

1.1 “一带一路”倡议开放的内涵奠定城市旅游开放新格局

《愿景与行动》的发布标志“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该文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于2015年3月联合发布,它从“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框架思路、合作重点、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等方面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与现有的排他性的、以规则为导向的经济一体化模式相比,具有更为开放的格局与气度,涵盖器物、制度和观念等多个维度,既有明确的区域重点,又着眼于促进共同发展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始终与时俱进,开放的内涵不断丰富,奠定了城市旅游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将通过“五通”之路,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城市旅游的职能分工和网络发展;将通过旅游签证便利化、航权开放与旅游金融市场开放等政策促进城市旅游市场开放;将促进联合申遗、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合作营销等,实现旅游合作共赢。城市旅游发展要基于互联互通,坚持高质量发展,激发网络效应,释放发展潜力,共同打造“一带一路”丝绸之路遗产廊道品牌,体现合作开放包容的气度,实现长远发展。

1.2 “一带一路”倡议为城市旅游提供更为广阔的地域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央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指导中国空间开发格局实现从单向开放向全面开放、从海陆分割到海陆统筹、从中心集聚到门户引领的总体策略转型。“一带一路”倡议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止于西汉都城长安和罗马帝国,有北方丝路(又称“草原丝绸之路”)和南方丝路(又称“茶马古道”)两个分支;海上丝绸之路(也称“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包括东洋、南洋和西洋航线,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海上通道。用于运输中国丝绸等产品的古代丝绸之路最终演变为连接亚欧非的商贾贸易与人文交流的通道,承担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使命,成为中国实现对外政策的空间载体。

“一带一路”是连接亚非欧大陆的海、陆通道,是贯穿东亚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引领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引起大规模的国际分工合作和经济空间结构的重组,区域成为空间载体参与全球竞争,区域重点城市成为主导世界竞争格局的重要载体。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理解为在推进经济全球化中实现区域融合、参与全球竞争的空间载体。《愿景与行动》提出的中国4类地区的27个省区市和25个核心城市虽未包含江苏省,但江苏省与被提及的省区市以及核心城市具有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而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文化、社会联系更加密切。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统筹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长远的、顶层的国家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为城市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地域空间。“一带一路”倡议跨越了东西方四大文明、世界四大宗教发源地、世界两大主要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涵盖了全世界74%的自然保护区和近50%的文化遗产地。作为东西方海陆商道,“一带一路”承载着东西方交往的希望与热情,是闻名全球的国际旅游黄金精品线路。这条旅游线路的空间载体和关键核心是“一带一路”沿线的节点城市和与之具有密切旅游经济联系的国内其他城市,以及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整体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影响下形成的旅游城市有机网络等。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城市旅游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需要在明晰城市旅游空间布局变化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

2 “一带一路”倡议下城市旅游发展的机遇

《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基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撑、推动作用,沿线中心城市成为重点发展对象。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核心城市、节点城市以及这些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2.1 构筑了“一带一路”中国主要节点城市旅游的有机网络系统

《愿景与行动》提出海、陆两条通道的主要节点城市,其中沿海节点城市为:广州、上海、深圳、厦门、天津、青岛、大连、三亚、福州、宁波、湛江、舟山、汕头、烟台、泉州、海口等;陆路节点城市为:武汉、重庆、西安、成都、兰州、郑州、南昌、长沙、西宁、合肥等。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主要节点城市通过旅游要素的整合和交通的扩散,构成了相互联系的有机网络系统。区域城市之间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追求更大的旅游经济利益的区域旅游合作需求,以及“一带一路”重点交通通道的贯通与扩散,构筑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旅游空间网络竞合格局。依托贯通的海陆空通道,以旅游中心城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国际旅游资源为支撑,形成非均衡、紧密而复杂的空间联系网络。这种联系网络也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地推进和频繁的国际交往变得越来越紧密而多元。

“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主要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上海与杭州、重庆与成都保持了较高的旅游经济联系度。上海是沿海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的核心节点,广州、厦门是次核心节点,共同控制沿海节点城市联系网络。技术进步等原因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实现“一带一路”沿海港口城市的旅游综合效率水平在2005—2015年整体处于递增状态,提高了沿海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层次和质量。重庆、武汉是内陆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的双核心,协同控制内陆节点城市联系网络。“一带一路”中国沿海和陆路通道的旅游经济关联度高的节点城市具有稳定的优势地位和海陆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海、深圳、重庆等节点城市中心地位稳定且具有控制能力和中介作用;宁波、西安、兰州等节点城市具有控制能力和中介作用;厦门、武汉等节点城市不受其他节点控制且中心地位稳定;天津、成都等节点城市最具有控制能力;广州、湛江等节点城市则主要发挥中介作用。

2.2 “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和扩大了节点城市旅游区位条件和空间范围

“一带一路”倡议“五通”的重点合作方向,提升了节点城市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经济实力,延展了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网络联系的空间范围,极大地提升了“一带一路”中国沿海和中西部内陆地区主要节点城市的旅游区位条件。

设施联通,尤其是基础设施的联通,显著降低了出行时间成本,将原有的“圈层结构”放大、变形,打破各市场圈的边界,为城市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争取更大的国内外市场和机会。“一带一路”倡议以交通基础设施贯通节点城市的方式有序推进,这些水路、铁路、航空、公路通道有效优化了中西部地区的地理区位,推动了欣赏西部美丽风景实现旅游扶贫战略的实施。例如丝绸之路西部旅游带的中心城市乌鲁木齐与拉合尔首航开通,降低了乌鲁木齐与“中巴经济走廊”旅游联系的时间成本;国家“一带一路”重点工程连接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有效提升了乌鲁木齐的城市旅游区位条件。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文化、旅游活动的合作交流拉近了相关国家公民之间的心理距离,拓展了相关节点城市旅游客源地的空间范围。丝绸之路节点城市间开展了友好城市、文化年、图书展、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旅交流活动,以及影视剧创作、申报世界遗产等文旅合作项目。如哈萨克斯坦、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并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极大提高了西安的国际知名度,相应旅游产品将有更大机会争取更为广阔的市场。

会展业以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胸怀缔结新型国家关系,促进全球化纵深发展。《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要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等平台的贸易、文化等交流活动。会展平台如广交会、海博会、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均延展了举办城市知名度的空间尺度。

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对节点城市的旅游区位条件和空间尺度因素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沿线国家主要节点城市政府之间将依托航权开放、联合营销、签证互惠等政策实践,逐步实现区域旅游便利化,强化节点城市的旅游区位条件。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国际旅游与国际服务贸易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2011年,重庆—德国杜伊斯堡港的渝新欧铁路国际经贸大通道的开通,极大促进了重庆与沿线城市之间的贸易,相应提高了重庆的国际旅游往来频次,有效提升了重庆城市旅游的区位条件。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有效提升了丝绸之路沿线节点城市旅游企业融资的便利度,增强了抵御强势货币汇率波动的能力,促进了城市旅游企业的国际化。

2.3 “一带一路”倡议凸显了旅游核心节点城市/中心城市的中心地位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与核心是区域一体化,目的是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发展要素的自由流动,体现在区域的联动发展和各类发展要素向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集聚。旅游经济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城市的旅游要素在空间上布局与集聚正是世界经济空间结构与贸易体系的反映。“一带一路”倡议“五通”重点方向的实施,在引起城市旅游区位相对变化的同时促进了旅游中心城市的崛起。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全国性旅游中心城市凭借高速交通网络、航空枢纽等,与全国主要城市尤其是“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构建一日连接关系,成为面向全球、“一带一路”区域、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其旅游服务的腹地和范围大大拓展。中心城市整体上产业规模扩大,引发旅游产业的升级和细分,吸引世界级旅游资源(如迪士尼选址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环球影城选址环渤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北京)以及国际会展旅游活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APEC峰会等,如表1)集聚。世界顶级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全球顶级IP强大的号召力、重要国际会展活动的影响力等都将极大地促进中心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提升核心节点城市/旅游中心城市的旅游带动功能,扩大旅游服务的范围。

表1 2014—2019年中国举办的重要国际会展活动

厦门、福州、南宁、重庆等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东方第一大港”泉州、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厦门、外销陶瓷器等海上贸易大宗商品的东南沿海重要通商口岸福州、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南宁、“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重庆、丝绸之路重镇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区位条件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如南宁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成为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后,从广西首府城市走向西南区域的中心城市,进而以东盟博览会闻名“一带一路”区域,大大提升了南宁在城市旅游网络中的地位。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外城市、地方政府、经济带之间的论坛等对话平台不断建立,展示出地方特色、城市精神。国际旅游交往向城市治理经验分享、贸易、社会行为体交流等多元化发展转变,中心城市及其区域的集聚发展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发展,其丰富的治理经验、稳定的贸易伙伴以及雄厚的经济基础,可供国际旅游交往交流借鉴。

3 “一带一路”倡议下城市旅游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城市旅游发展带来重要机遇,构筑了中国城市旅游网络新格局。中国各城市应全面衡量自身在旅游网络中的功能与位置,利用多种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而促进城市旅游网络优化,实现中国城市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3.1 “一带一路”空间指向下城市旅游网络的优化

关注“一带一路”合作重点对城市旅游网络的深刻影响,抓住历史机遇,整合城市旅游发展要素,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中介作用和节点城市的联动作用,探索城市旅游网络优化路径。聚焦“一带一路”“五通”合作重点,尤其要关注其中对旅游影响最为直接和深远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与贯通。因此,应重点研究交通网络优化与完善对城市旅游原有格局的影响与改变,并配合完善区域内外城市旅游产业网络优化与提升,研究区域内外旅游经济联系的强度与方向,确定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与职能分工。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心城市之间旅游产业的布局需要充分考虑区域间的经济基础、空间距离、旅游资源、腹地范围、交通格局等,如北京、上海引进环球影城和迪士尼主题乐园形成南北竞合的旅游网络格局。同时,具有广阔“腹地”的中心城市旅游产业的升级与优化、旅游活动沿交通通道进入节点城市进而向腹地扩散形成的旅游网络中产业的布局与职能分工均为重要的探索议题。根据国际长途游客和周边短途游客的旅行需求,在深入分析区域内城市的空间经济联系和旅游产品自身的微观经济联系的基础上为“腹地”进行旅游产业配套。

统筹考虑“一带一路”倡议下交通干线的完善与贯通,结合文脉、地脉、水脉,构建“点状辐射、带状串联、网状协同”的全国旅游空间新格局。建设一批旅游枢纽城市(如北京、上海、香港、广州等),逐步完善综合交通服务功能,提升对区域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桂林等地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打造一批重点旅游城市(厦门、青岛、大连等)、特色旅游地(井冈山、敦煌、香格里拉等)。用好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等节展平台,实施“上海首演”“上海首展”“上海首秀”计划,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发挥京津冀机场群优势,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拓展北京航空双枢国际航线网络,与更多共建国家首都及重点城市实现空中直航、加密航线航班,构建“空中丝绸之路”核心枢纽。对接“冰上丝绸之路”,加快建设大连等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开拓“冰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

3.2 统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区域乃至全球层面的设施联通为区域内各城市赖以发展的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优化组合提供了条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推进,逐步完成了连接亚欧非以及亚洲次区域的国际骨干通道的建设,畅通了“一带一路”黄金旅游之路。将城市间通航作为切入点,大力推动签证便利化,延长口岸城市过境签证停留时间,简化签证手续的协定或安排,增加免签/落地签国家和地区数量,提高通关便利化程度,从而为旅游者提供通行便利,促进城市旅游产业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合作,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内实现城市旅游发展要素的优化,提升城市旅游产品的品质、价值和服务水平。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文化和旅游产业带状和区块布局,规划建设主题文化和旅游线路、重点文化和旅游标志性项目(园区、场馆)等,实现优势互补、组团式推进。围绕边境、大滇西、大西北、沿海等谋划“一带一路”沿线红色旅游、民族旅游、非遗旅游、海洋旅游、生态旅游等主题文化和旅游线路,推出文化和旅游环线等。加强重点文化和旅游标志性项目(园区、场馆)等的系统谋划和区域协同开发,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开发建设,加快形成一批文化和旅游国际目的地。

加强国内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与东部地区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联通,强化度假、休闲等主要功能的旅游活动,努力降低房车等旅游交通的壁垒,充分解构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旅游活动的内涵,实现围绕其中单独或多个要素组合的旅游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基础构筑旅游发展职能分工与产业布局。东部地区加快推进旅游现代化建设,完善休闲度假体系,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推动东部地区文化和旅游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在创新引领上实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完善旅游业体系,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促进旅游品牌升级。西部地区发挥自然生态、民族民俗、边境风光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特色旅游。东北地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旅游带”。充分发挥相关省(区、市)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推动陆上丝绸之路西北段、海上丝绸之路(福建、江西、广西和海南)等区域特色发展战略实施,强化区域间资源整合和交流协作,共同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线路、特色商品、文化产品,实现“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区域共同推进国际通信网络的建设,规划完善海底光缆、空中卫星等跨境信息合作与交流。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给旅游业带来了激烈的变革,通过提升旅游业效率、旅游业运行质量(增长稳定性、供求协调性)、旅游业可持续能力(产业竞争力、区域均衡性)等,促进旅游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一带一路”沿线旅游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应以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合作为契机,实现旅游发展要素的优化与组合,推进城市旅游产业高质量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3.3 丰富“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旅游合作机制

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与旅游相关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积极促进政府合作与民间交往,以推动城市旅游合作与发展,筑牢城市旅游合作网络基础。借鉴政府间成熟的旅游合作机制,降低旅游合作壁垒,推进城市间文旅活动的合作与交流。在相互尊重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推动旅游合作向纵深发展,以建交周年、高层互访为契机,办好中国文化年(节)、旅游年(节),开展多层次对话交流活动,打造跨国跨境旅游带。借鉴欧洲旅游委员会、东南亚旅游合作等区域旅游合作的经验,由政府主导与沿线国家或重点旅游城市的政府部门开展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搭建合作平台的方式实现基础设施建设、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合作,将更多的国外客源引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内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及其腹地区域,同时也为合作城市带去国内客源,实现互惠互利。依托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中亚、中非、中阿、中欧、中国—中东欧国家、中拉以及澜湄、东北亚等多边合作机制,增进文化和旅游国际交流。深化亚洲旅游促进计划、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旅游合作、大图们倡议旅游合作,辅以市长文化旅游论坛、旅游博览会等配套旅游活动,推进海外旅游推广合作工程。发挥相关国际论坛、展会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以现有的协委会、联委会等双边机制加强区域内外城市文化、旅游合作与交流;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国际权威旅游组织的联系。

促进城市间的民间交往活动,拓展旅游合作平台,合作举办各类高端峰会、体育赛事、重大节事活动、演艺旅游活动。依托各类文化和旅游重大节事活动、博览交易会和行业联盟、推广联盟等平台,广泛开展“一带一路”及相关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拓宽“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交流计划、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国东盟艺术节、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合作内容和机制,持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博物馆、美术馆、旅游推广、非遗保护等合作机制,推动形成“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品牌。加强与沿线国家在考古研究、文物保护、联合申遗等领域的合作。持续征集遴选“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并给予投融资、宣传推介、人员培训等支持和服务(表2)。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以友好城市、姐妹城市等方式分享城市管理、旅游保护与开发、旅游创意活动等多元经验(国际友好城市交往包括城市规划、友城发展、文化创意及邮轮产业、城市旅游合作等方面),并就旅游合作展开广泛交流。

表2 文化和旅游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019—2021年)

4 结语

“一带一路”是连接亚非欧大陆的海、陆通道,贯穿东亚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引领广大腹地国家实现区域融合、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空间载体。“一带一路”倡议也是统筹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长远的、顶层的国家战略。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全方位的影响。旅游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受到这一倡议的深刻影响,沿线国家和地区亦会积极响应这一倡议。这一倡议为沿线中国城市的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促进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发展要素的优化与集聚,凸显中心城市旅游的资源配置优势与经济中心地位,提升节点城市旅游的区位条件与联动功能。由此,中国需要更加明晰城市在旅游空间网络中的条件和地位,采取相应的发展路径与策略,包括“一带一路”空间指向下的城市旅游网络的优化;统筹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旅游合作机制等。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城市旅游发展形成了全新的竞争合作局面。中国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将面临全新的外部市场环境,抓住机遇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可能面临的风险障碍,如政治体制层面引发的政策易变性风险,基于地缘关系的安全隐患风险,信息通讯、陆路交通等基础支持层面的差异障碍,语言服务业“严重偏科”的障碍等,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降低或化解风险和障碍。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