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化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2-05-13颜晓芳

西部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党员教育红色文化

摘要:怀化是湘西红色文化的主要承载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资源库,红色文化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怀化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途径:(一)丰富红色文化在学生党员教育中的运用形式;(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研究地方红色文化;(三)善用互联网助力紅色文化融入学生党员教育,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关键词:红色文化;党员教育;怀化

中图分类号:D263;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8-0094-05

怀化红色文化是怀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不懈奋斗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凝结着爱国主义精神、创业奋斗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1]。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之中,既是传承怀化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内在需求,也是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怀化红色文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地处湘西偏南的怀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孕育了一批爱国红色人物,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红色遗迹,为高校党员教育提供了接地气的“活教材”。怀化13个县、市、区都是革命老区,拥有浓厚的红色文化积淀,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英烈人物。在民族危难的时刻,怀化涌现了一批仁人志士。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回乡创办男女同校的新式学堂,赴法勤工俭学,回国后她全身心投入到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当中,后因被叛徒出卖而牺牲[2]。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克敌制胜,多次负伤,逐步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开国将领。此外,袁隆平、滕代远、贺琼、唐伯赓、陈佑魁、邓乾元①等都在不同时期为党和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有的回到家乡投身爱国运动,有的投入全国革命洪流中,有的专注科研造福世界,在怀化这片热土上写就历史荣光。

二是战斗故事。怀化作为历史转折胜地,承载了不少历史事件。比如,芷江受降、通道转变、雪峰山会战、湘西剿匪等大事件。此外,还有发生在通道的“小水战役”、靖州红六军团“新厂战役”、贺龙军团在芷江智战便水、五溪儿女增援抗美援朝等红色事迹。后来这些历史事件很多都化为或激励人心、或感人至深、或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广为流传,如《一张珍贵的党员登记表》《一担皮箩》《三块弹片》《两盏马灯的故事》等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对于高校学生党员同样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三是革命遗址。怀化现分别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14处、44处,市级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处,绝大部分属于革命旧址和纪念场所。其中,知晓度较高的有:芷江受降旧址;溆浦的向警予故居、湘西会战纪念园;麻阳的滕代远纪念馆;恭城书院通道会议旧址;会同县的粟裕故居、贺琼烈士纪念园;沅陵县的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园、龙兴讲寺;洪江的安江农校;辰溪县的椅子山烈士陵园;靖州县的红军长征新厂战役纪念园等,这些场所都是高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实践阵地。

四是革命组织。怀化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文化书社溆浦分社,当时畅销《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不少知识分子通过这些书刊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禁锢的思想得到解放后决心投身革命。怀化最早建立的党组织是中共麻阳特别支部,它也是湘西地区的首个党支部,由陈佑魁的学生孙家信于1924年秘密建立[3]。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部分县城的党组织历经造敌破坏和恢复的过程。抗日战争时期,怀化成了湘西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中共湘西工作委员会于1938年在沅陵成立,领导创办抗日报刊,组织抗日武装,这一时期发展党员多达390余名。

二、怀化红色文化与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关系

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两者相得益彰。红色文化在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厚植家国情怀、报效祖国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生这群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中弘扬红色文化,让他们认识怀化、热爱怀化,产生自豪之感,更是对红色文化的一种高质量传承。

(一)怀化红色文化是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4]

回顾历史,在中国社会动乱不安、内忧外患的时期,怀化籍的革命先辈为党的创立做出重大贡献,之后地方党支部在各县设立,在“敬日事变”“宥日事变”②等白色恐怖笼罩中,怀化人民顽强抗争、英勇应战。1930年至1936年,在怀化发生了小水战役、新厂战役、便水战役、红二、六军团攻打阮凌城等革命活动,其中通道转兵③开启了长征伟大转折的开端[5]。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省政府曾将战时省会从长沙迁到沅陵,怀化人民在中共湘西工委的领导下于大后方积极抗日救亡,最终抗日战争在芷江画上了句号。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根除匪患、支援抗美援朝、成为杂交水稻发源地……

正是因为无数名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牺牲,中国革命才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建设才取得了如今的成绩。红色资源具有天然的教育导向功能,一是丰富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能让学生在宏观知识的基础上补充中观、微观的知识体系,感受红色文化中蕴藏的党治国理政的思想。二是创新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方式,传统教育培训多以教师单向授课、学生自学等方式为主,缺乏双向交流与实践教学。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因地取材,本地学生从小就接触到了地方红色文化,在教育培训中该方面的话题有助于学生降低陌生感、师生进行双向互动。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则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外出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二)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推动怀化红色文化的传承

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到党员教育中,有助于发挥红色文化在对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品质方面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奋斗之心、奉献之情,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一是坚定政治信仰。怀化红色文化所折射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五溪儿女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粟裕将军多年头痛头晕,直到病逝火化,大家才发现原来有三块弹片残留在了他的头部整整54年,我们难以想象几十年来粟裕将军是如何扛过病痛折磨、还坚持指挥作战的。无数位像粟裕一样的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有着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才能在一次次的挫折面前无坚不摧。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进行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有助于涵养大学生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

二是增强文化自信。不少学生对外面的世界比较向往,忽略了对身边世界的细心感受,长大后对家乡淡化了归属感,更不用提对地方红色文化的熟悉了。应当提示他们,地方红色文化是滋养我们精神的沃土,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具体力量之源。把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党员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厘清历史脉络,增强文化自信和情感認同,从而激发他们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是提升道德品质。怀化红色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表现在以滕代远为代表的鞠躬尽瘁、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以袁隆平为首的潜心钻研、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还表现在危急关头,怀化普通群众不顾自身温饱和安危,省出粮食与衣物,支援红军,甚至牺牲生命的无私精神。红色文化所凝结的优良品德起到道德教化的强大作用,能够让当代青年意识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先辈们用血和泪换来的,支撑他们前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能丢。

三、怀化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现实困境

怀化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融合涉及政府、制度、地方等诸多方面,情况复杂,要想达到育人的最优效果需要长期的探索实践、多方协力。目前,怀化本地高校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基本都会结合地方红色文化,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现实困境。

(一)对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党员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现在在校大学生大多为“00后”,出生于互联网时代,身处于信息爆炸的社会,加上价值观体系尚未定型,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面对纷繁的信息常陷入抉择混乱之中,存在政治意识淡化的现象,对地方红色文化的关注不够。此外,对于怀化红色文化,不少高校党务工作者认为内容过于简单,适用中小学课堂而非大学课堂,党课较多讲授宏观理论,较少讲授接地气的务实内容,对怀化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对学生党员赴地方红色基地开展实践教育的经费不足,对学生党建与红色文化的融合研究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二)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未深入挖掘怀化红色文化的内涵

首先,在谈及怀化红色文化时,党务工作者经常聚焦某件革命事迹或者某个英雄人物,而缺乏大历史观,对背后的社会背景、社会意义等没有深入的研究,未将地方红色文化内部之间建立连贯性与整体性。其次,在开展外出党员活动时,学生前往红色景点接受党性教育,通常去的时候没有带着疑问、回来的时候没有深刻感触,没有做到前期了解准备、后期深入思考。最后,学生党支部时常在休息时间开展“三会一课”④、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集中学习时间较短、内容较多,效果较难保证,此时开展地方红色文化育人犹如蜻蜓点水,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深入剖析。

(三)地方高校对怀化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

从传统宣传方式上来看,大学的宣传栏、广播、校报、建筑设施、校史馆等对怀化红色文化的宣传少之又少,宣传栏、广播和校报选取的内容多为时事热点、学校新闻、表彰喜报等,很少触及地方红色文化。怀化本地高校的建筑设计与配套设施也可以看出文化底蕴不深厚,尤其是新建校区,对代表怀化红色文化的形象与符号等使用非常少。从新媒体宣传来看,怀化各大高校党委组织部网站、二级学院官网和二级学院微信公众号等有对地方红色文化的宣传,但多以实践类的新闻为主,内容相似度较高。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因为专业设置原因,会不定期推出怀化革命人物介绍、红色景点推荐等文章,但是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吸引力不大,而其他二级学院在地方红色文化宣传应用方面的氛围不够浓厚。

四、怀化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途径

地方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将其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要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的作用,需要在丰富教育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用活互联网渠道宣传等方面下功夫,构建系统的地方红色文化育人体系。

(一)丰富红色文化在学生党员教育中的运用形式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日常教育通常以会议式集中学习或者自学为主,学生的活力与创造力比较难激发出来,学生党支部可以借力红色文化尝试从实践教育入手。比如,在外出参观革命旧址时,让学生们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带着疑问前去参观学习,参观结束发表感言,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思考。在寒暑假时间较多的时候,开展地方红色文化调研或者志愿者活动,撰写相关报告。保持与地方红色教育基地的联络能有效促进高校与地方的交流,也是高校积极服务社会的体现。还有,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积极性,鼓励创作文艺作品,将红色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例如,举办“怀化红色故事大家说”“怀化红色剧场”“‘走进红色景点·忆峥嵘岁月’摄影短视频大赛”“‘家门口’红色路线由你来设计”等,让红色文化育人的功能以更活泼生动、更具感染力的形式发挥出来。另外,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形式。主题党日活动给党员们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好机会,而且能加强党员的纪律感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但在实际执行时,存在主题不突出、“党味”不浓、安排不严谨等问题。主题党日活动,所谓“活动”,顾名思义,要活起来、动起来,可以通过唱红歌,观看红色影片,交流读书心得等形式展开,像《通道转兵》《最后一战》《中国粮的奇迹》《向警予》等影视剧都生动还原了红色印记,还引入了美丽的五溪风景和少数民族风情,能让党员同志们更直观地感知那段革命历程。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研究地方红色文化

深入研究地方红色文化。现在怀化本地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书记多为参加工作不久的辅导员,大部分人非相关专业出身,自身对地方红色文化的了解停留在碎片化知识层面。高校需要通过请进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完善研究保障机制等途径加强对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学生党支部书记应多加研读红色书籍文献、请教优秀同仁去补习相关知识,通过浏览《中国共产党怀化历史》(第一卷)、《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怀化地区的活动》《怀化党史纵览》《胜利荣光:芷江受降》等书籍挖掘怀化古今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革命时期的感人故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奋斗史、改革开放后的脱贫攻坚历程等,达到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地方红色文化知识。

知识储备转化为课程内容,打造高质量的党课。现在少部分学生党支部书记没有对党课做认真的课程设计,要么上课内容较为枯燥,听者“食之无味”,要么理论性太强,听者犹如处于“空中楼阁”。就党课内容而言,因为授课时间一般只有一两个小时,主题宜小不宜大,抓住小范围知识讲深讲透,或者构建“1+X”的课程模式,从不同角度分几节课讲述同一主题。此外,在党课内容上最好加入最新的时政热点,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就教学方法而言,改变单一的理论灌输,融入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团队讨论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得党课既有紧张的节奏,又有轻松的氛围。此外,学校党务工作队伍要有抱团攻坚、团队协作的意识,凝聚集体的智慧,共同做好怀化红色文化精品党课的研发工作[6]。

(三)善用互联网助力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党员教育

当下各种新媒体终端的流行对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新的要求与变化,是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互联网+教育”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较强的交互性、便捷性和及时性,能带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高校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党员教育带来了积极影响。从宣传平台来看,在高校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推出地方红色文化专栏,上线“读党史”“微党课”“览时政”“微分享”等子栏目,有条件的可引入网络直播的方式,灵活运用图文、短视频、有声阅读等形式,通过征稿、留言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除了这些平台之外,学院、党支部、班级、寝室微信和QQ群等也是开展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可以发布讯息、开展在线讨论,增强怀化红色文化的渗透力。打造高素质的学生党建宣传队伍,这是保证党建工作生机活力、可持续的前提。学生党建助理不仅需要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工作作风,需要熟悉怀化红色文化的理论知识、学习新媒体技术、掌握网络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及时更新发布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关注平台的运行情况,对运行效果进行及时反馈,与指导老师共同改进创新。同时,负责学生党建宣传工作的教师还应加强指导与监督,邀请专家或者优秀学生分享经验,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以便于更好地运营红色新媒体平台。

结语

丰富和创新本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途径需要借力怀化红色文化,怀化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地方高校的力量。一堂堂生动的党课、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一场场有温度的实践、一次次认真的研读,坚定理想信念的执著、锐意进取的精神。将怀化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让学生主动选择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不断增强党性修养,练就过硬本领,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注釋:

①袁隆平(1930—2021),男,汉族,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在怀化工作和生活了37年,最终实现了籼型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并于1974年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怀化也因此成为“杂交水稻发源地”。滕代远(1904—1974),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杰出的领导人。贺琼(1914—1940),革命烈士,女,出生于湖南省怀化会同县王家坪下坝塘村,是中共在怀化的最早党员之一。1940年7月被捕,在狱中饱受酷刑却坚贞不屈,于同年12月英勇就义。唐伯赓(1899—1927),出生于湖南省怀化新晃县,革命烈士。陈佑魁(1900—1928),湖南省怀化麻阳县人,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中共湘南特委书记,革命烈士。邓乾元(1904—1934),湖南省怀化淑浦县人,红八军政委,革命烈士。

②敬日事变:1927年5月21日,反动军官许克祥在湖南长沙发动反革命政变,史称“马日事变”。在事变前3天,唐生智部三十五军第一师师长叶琪密令省防军驻常德独立旅熊震旅长:“与长沙采取一致行动”。5月24日,熊震旅部下令紧关城门,会同县长公署的警备队和警察局的稽查队,在城内对革命群众实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史称“敬日事变”。“宥日事变”:“马日事变”后,腥风血雨席卷潇湘。1927年5月26日,湘军独立第二十五团团长王德光接省政府电报命令后,立即在零陵开展军事行动,通缉捕杀所谓革命群众。因5月26日在当时电报代码中为“宥”,所以史称“宥日事变”。

③通道转兵:1934年12月12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后,在毛泽东的极力主张下,中共中央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战略行动方针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等。李德、博古仍坚持去湘西的计划。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北上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立即转向西,到敌军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去开辟新的根据地,挽救危局。参加会议的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提出的方针。通道转兵对于中央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都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转折。不仅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还为黎平会议和以后的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同时,“实际上开始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此次转兵是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

④“三会一课”:“三会”是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一课”是按时上好党课。

参考文献:

[1]黄诚,刘宁.湘西红色文化育人的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33).

[2]杨秀春,张素雯.文化自信视域下怀化市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合与开发[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3]中共怀化市委党史研究室.怀化党史纵览[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1.

[4]曾鹏.依托红色文化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J].理论观察,2017(3).

[5]中共怀化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怀化历史(1921—1949):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126.

[6]张文敏.以红色文化打造党性教育基地的探索与思考——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4).

作者简介:颜晓芳(1994—),女,土家族,湖南怀化人,单位为怀化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赵良)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20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5C模型的全球胜任力培养研究”(编号:2020SJA155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党员教育红色文化
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的创新研究
创新工作方法 做活党员教育
开展“两学一做”,要抓住三个关键
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研究综述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微党课”的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