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四缝穴联合补虚醒脾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
2022-05-12林海燕卢志文
林海燕,卢志文
(湛江市霞山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 湛江 524013)
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多以食量减少、食欲减退或消失为常见的临床表现。若未及时对该病进行有效治疗干预,极易导致患儿出现免疫功能下降、贫血、营养不良等,影响患儿的智力与生长发育。多酶片是既往临床用于厌食症患儿的常用治疗药物,其可通过促进胃肠食物消化,以增进食欲,但治疗周期较长且总体疗效欠佳[1]。中医研究指出,厌食症属于“不思食”“恶食”“疳积”范畴,其主要由机体先天性因素、长期偏食、喂养不当、饮食无节制诱发,以致胃阴不足,脾运失健,脾胃气虚[2]。白术、薏苡仁等多味药材具有补虚醒脾、和胃消食的功效,对改善脾胃气虚者具有较好的疗效[3]。四缝穴是位于指掌面的穴位,针刺该穴位可治疗小儿疳积,研究显示,其联合中药能够弥补常规西医治疗厌食症的不足[4]。本研究旨在分析针刺四缝穴联合补虚醒脾中药对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及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血锌、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湛江市霞山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73例厌食症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20、16例;年龄1~7岁,平均(3.85±1.12)岁;病程2~11个月,平均(6.85±1.31)个月。观察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19、18例;年龄1~8岁,平均(4.03±1.27)岁;病程2~12个月,平均(6.41±1.14)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5]中的相关标准者;符合中医《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6]中的相关标准者;临床表现为大便不成形、形体消瘦、面色萎黄、食纳不香、食量减少、食欲下降者等。排除标准: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者;凝血或造血功能异常者;重症肝、肾疾病者;入组前1周接受健胃消食治疗者等。本研究已通过湛江市霞山区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儿法定监护人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口服多酶片(重庆国泰康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0020349,规格:每片含胰酶300 mg,胃蛋白酶13 mg)治疗,1片/次,3次/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刺四缝穴联合补虚醒脾中药治疗:①针刺四缝穴,取三棱针针刺患儿双侧四缝穴(患儿伸手、仰掌,于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取之,双手共计取8处穴位),深度约为0.5 mm,1次/周。②补虚醒脾中药,药方为甘草、陈皮、枳实各3 g,党参、麦芽各4 g,白术、薏苡仁、茯苓、山楂、六曲各5 g,山药8 g,加水煎服,分早、晚温服,1~2 岁患儿 20 mL/次,3~5岁患儿 30 mL/次,6~8 岁患儿40 mL/次,1剂/d。两组患儿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治疗后患儿食欲与食量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降低≥ 90%为治愈;治疗后患儿食欲与食量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降低60%~89%为显效;经治疗后患儿食欲与食量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降低30%~59%为有效;治疗后患儿食欲并无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降低 < 30%为无效[6]。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分别于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测量其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BMI=体质量(kg)/身高(m)2。③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儿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6]相关标准进行评定,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赋以0、2、4、6分。④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锌、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3 mL,经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后取上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水平,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血锌水平,采用光电比色法检测血红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BMI与体质量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BMI、体质量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BMI与体质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BMI与体质量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BMI:体质量指数。
组别 例数 B M I(k g/m 2) 体质量(k 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 6 1 3.8 8±1.0 4 1 4.5 7±1.5 8*1 6.0 8±1.6 8 1 6.8 5±1.5 2*观察组 3 7 1 3.9 3±1.0 1 1 5.4 4±1.8 5*1 6.2 2±1.7 2 1 8.8 2±2.7 6*t值 0.2 0 8 2.1 5 8 0.3 5 2 3.7 6 3 P值 >0.0 5 <0.0 5 >0.0 5 <0.0 5
2.3 中医证候积分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 分)
表3 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食欲不振 腹胀 恶心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6 4.38±0.78 2.18±0.47* 3.57±0.82 1.21±0.39* 4.28±0.86 1.72±0.41*观察组 37 4.43±0.84 1.33±0.31* 3.63±0.77 0.75±0.22* 4.15±0.75 1.14±0.24*t值 0.263 9.145 0.322 6.229 0.689 7.40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4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血锌、血红蛋白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血锌、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血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儿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血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ng/mL) 血锌(μmol/L) 血红蛋白(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6 95.73±10.64 105.68±13.38* 51.25±14.83 66.35±16.16* 92.36±11.73 104.26±15.32*观察组 37 97.73±10.85 123.24±15.88* 52.74±14.28 76.28±17.73* 91.54±11.22 125.25±20.68*t值 0.795 5.102 0.437 2.499 0.305 4.91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3 讨论
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小儿厌食症的发病机制,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患儿不良饮食习惯、微量元素摄取缺乏等密切相关[7]。西医针对小儿厌食症多采取饮食调控与对症支持联合治疗,给予患儿口服胃肠动力、有益于消化药物及微量元素,但该类措施存在营养状况改善不佳、停药后病情易反复、服药时间长的缺点,难以满足患儿机体的需求[8]。故临床亟需多种有效方式以快速缓解厌食症患儿的临床症状。
中医研究指出,小儿厌食症发病与患儿偏食、脾胃气虚型体质有关,其病变在脾胃,胃司受纳,脾主运化以致脾胃调和,脾胃不利而不能知五味,继而厌食[9]。故而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原则针对小儿厌食症病因提出外治与内治两种治疗方案,其中内治主要通过使用具有健脾益气、消食导滞功效的中药汤剂调节患儿脾胃;外治通过干预胃肠经络,促进消食导滞、健脾和胃,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0]。在补虚醒脾中药方中,陈皮、枳实可消积散痞;山楂、麦芽、六曲可健胃消食;白术、党参、茯苓、山药可健脾益气、养胃助运;薏苡仁可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加以甘草调和诸药,达到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的功效,从而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11]。四缝穴属于经外奇穴,通过针刺该穴位,可调节脏腑、通畅百脉、理脾生精,有助于促进食欲改善[12]。而多酶片属于促消化药物,通过提高消化速率,发挥治疗厌食症的作用[13]。相关研究显示,中西医联合治疗厌食症患儿,可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增强改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14]。本研究中,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加用针刺四缝穴联合补虚醒脾中药治疗后发现,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BMI与体质量均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且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该结果证实了应用补虚醒脾中药与针刺四缝穴联合治疗厌食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疗效显著。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是一种与胰岛素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单链多肽,由肝脏和多个其他组织分泌,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能够促进细胞分化、增殖,促使硫、钾、磷、钙等微量元素进入软骨,有助于营养的吸收[15];血锌属于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血红蛋白是判断贫血的常用指标,与机体营养状况呈正相关[16]。研究表明,补虚醒脾中药方能够促进机体胃液分泌,增强唾液淀粉酶活性,从而增强食欲,改善胃动力障碍;同时该药方还有助于调节患儿机体微环境,达到增强免疫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而针刺四缝穴能够促进胃肠经络传导,利于消食导滞、健脾和胃、泻心脾积热,可通过调节机体胃肠功能,恢复阴阳平衡,改善气血运行,促使脾胃功能恢复,增强食欲,提高食量,从而促进患儿生长发育[17-18]。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血锌、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该结果表明应用针刺四缝穴联合补虚醒脾中药治疗厌食症,有助于促进患儿食欲的增强,加强营养吸收,利于生长发育。
综上,应用针刺四缝穴联合补虚醒脾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有效增强患儿食欲,改善其机体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血锌、血红蛋白水平,从而改善其营养状态,促进生长发育,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