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观察

2022-05-11吴云江顾军包阳吴健向纪安

智慧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吻合术胸腔镜根治术

吴云江,顾军,包阳,吴健,向纪安

(1.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扬州 225012;2.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7)

0 引言

食管癌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患病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临床针对早期食管癌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上,临床上多采用二切口和三切口开胸手术,但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效果不理想[1]。近年来,受益于微创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胸腔镜在外科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现已发展为治疗食管癌的一种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明确其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80例有手术指征的食管癌患者为例,探讨了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现将研究情况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80例入组研究的食管癌患者资料无缺失,均由我院自2016年10月-2019年7月收诊,并以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在35~82岁,平均(58.45±11.01)岁,肿瘤分期:Ⅰ期有16例,15例为Ⅱ期,9例为Ⅲ期;病灶部位:10例为胸上段,22例为胸中段,8例为胸下段。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在35~85岁,平均(58.96±11.45)岁,肿瘤分期:Ⅰ期有15例,15例为Ⅱ期,10例为Ⅲ期;病灶部位:10例为胸上段,20例为胸中段,10例为胸下段。两组基线数据(性别、肿瘤分期等)采用统计软件SPSS 24.0分析,显示P>0.05,能够用于对比。

1.2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综合检查证实为食管癌;②有手术治疗指征;③精神状况良好,可正常交流;④患者或家属已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②合并其他肿瘤疾病,或癌细胞已发生远处转移;③伴发严重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等患者;④一般资料不完善、患者无参与研究意愿等。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胸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常规行开胸胸内吻合术:在患者上腹部做手术切口,暴露腹腔后行胃分离和有效的淋巴结清扫,切除食管后切除肿瘤,最后进行胸内常规吻合,将手术切口逐层缝合。观察组患者则实施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在上腹部中部做一个小切口,进入腹腔后解剖胃,清除腹干旁淋巴结和胃左血管,切断贲门处食管,切除肿瘤。用90mm封堵器将患者胃准备成管状胃,然后通过食管裂孔将管状胃拖入胸腔,然后从主手术孔拖出。放入吻合器主杆,选择合适的吻合点固定。轻拉主操作孔,将吻合器主杆放入胸腔,行食管胃吻合术。胃管残端闭合切除,缝合埋入,悬吊固定,放置引流管后缝合手术孔。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总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和平均出血量,统计两组研究期间发生气管损伤、乳糜胸等手术不良事件的患者,并计算其总发生率。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主要测定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以及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软件分析研究中的数据,其中卡方用于手术不良事件等计数数据的检验,显示为率;t用于手术操作总时间、平均出血量等计量数据的检验,显示方式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基本指标

在手术操作总时间、平均出血量上,观察组该两项数据较对照组均更少,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二组手术基本指标分析()

表1 二组手术基本指标分析()

2.2 手术不良事件

观察组气管损伤、吻合口瘘以及乳糜胸等手术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手术不良事件率20.00%(8/40),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二组手术不良事件分析[n(%)]

2.3 肺功能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肺功能情况上的对比,各数据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治疗后,二组患者的FVC、FEV1肺功能指标值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并且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各项值更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功能情况分析()

表3 两组肺功能情况分析()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

3 讨论

食管癌患者在临床上会出现吞咽困难、疼痛等不良症状,给他们的健康和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食管癌是一种恶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与维生素C缺乏、饮食结构和遗传因素有关[2]。食管癌患者大多会合并口腔疾病,或表现出明显的维生素缺乏,因此临床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3-4]。手术是目前食管癌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传统术式会造成较大的出血,术后不良事件较多发,并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肺功能。为避免该类问题,临床医生需要为患者精心选择手术方法。食管解剖构造相对复杂,邻近组织分布较多,行根治手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风险也较为明显。传统开胸治疗食管癌有一定优势[5]。随着医疗设备的进步和应用,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患者的心理认可度和接受度也明显提高。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采用胸腔镜治疗,能有效观察患者病灶,术中患者不会出血过多。同时,手术不会对胸部和肋骨的解剖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可以保证患者的解剖结构始终保持完好,使患者术后不会有明显疼痛[6-7]。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改善。最初,电视胸腔镜主要用于肺部手术,现在逐渐推广到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应用率逐渐提高。电视胸腔镜的应用显著增加了食管癌手术的安全性,其更小的切口能够让手术在出血控制上得到加强,同时也减少了瘢痕遗留,可获得较好的美观性。电视胸腔镜对术野具备放大功能,利于对病灶进行清晰显像,可以辅助术者更快、更精准确定癌变病灶。电视胸腔镜还可以清晰地显示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血管和神经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医生进行更细致的手术,避免对血管和神经的损伤。陈鹏飞等[8]人在一项关于60例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研究中,发现患者经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后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明显更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传统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的患者。另外,有研究指出,胸腔镜下手术还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害,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和机体应激程度,进而为患者更快稳定基础体征、加快康复创造有利条件[9]。总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具有微创手术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安全性和有效性高的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总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缩短,平均出血量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减少,并且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总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二组患者肺功能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情况均改善,而观察组FEV1、FVC两项肺功能指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研究结果可见,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效果较好,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疼痛时间,有效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它有利于改善手术治疗的预后,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这主要是因为胸腔镜下食管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可以扩大手术视野,使淋巴结显示更清晰。再加上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术后疼痛较少,并发症风险较低。相关研究认为,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微创、安全是食管癌外科发展的主要趋势。然而,传统的开胸手术必须切断前锯肌和背阔肌,导致术后胸壁明显疼痛,阻碍术后恢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疼痛剧烈,还需要止痛治疗,这会严重影响肺功能的恢复。而胸腔镜下食管根治术联合胸腔内吻合术手术温和,视角舒适,胸内外均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患者仅感觉到部分胸壁麻木,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更有利于提高术后康复效率,且更有利于术后肺功能的改善。综上所述,食管癌患者实施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效果确切,可减少手术的时间和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减少术后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更好改善肺功能,且根治效果和开胸手术相似。但由于这类手术治疗在我院尚处于起步阶段,病例较少,关于其具体优势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吻合术胸腔镜根治术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观察及临床研究
老年胆结石96例手术治疗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