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库调查报告
——以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库建设为例
2022-05-10王跚查雨竹伍建清朱殿庆
●王跚,查雨竹,伍建清,朱殿庆
《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颁布以来,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奖活动已开展多届,形成了数量可观、品质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这些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明显改革效益的教学方案或教育改革成果,来自广大教师根植一线、长期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反映了教育教学规律,内容丰富,其先进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对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很强的推广价值和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它们多数被束之高阁,未能被广大中小学教师知晓,未能被转化、推广、借鉴和学习。
当教师们需要查询、借鉴、运用教育科研成果资料时,常常不能找到、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查询教育科研成果。职前中小学教师几乎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科研方法培训,当教师们面临“教育科研怎么做、成果报告怎么撰写、哪些成果可以借鉴、如何快速查询到我的需求”等问题时,不能找到专门的教育科研成果库帮助自己。
因此,建构一个专门、科学规范的教育科研成果库,满足中小学教师的需求,迫在眉睫。本文针对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成果库的总体认识、需求及功能设计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探究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库建设的必要性,为后期成果库的建设、管理及运行提供数据和事实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共收取5365 份问卷,剔除漏答、误答、不认真作答的851 份,有效问卷4514 份。其中,男性1515 人(33.6%),女性2999 人(66.4%);一线教师3459 人(76.6%),学校中层626 人(13.9%),校级领导293人(6.5%),教科研机构专业人员108 人(2.4%),教育行政单位管理人员28 人(0.6%);教龄16年以上的教师占48.1%;初级教师(41.3%)和中级教师(40.3%)为调查主体。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工具的编制
调查问卷经过3 轮试测试及修订最终形成。问卷共有17 题,其中,单选题10 道,多选题7 道。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教龄、职称、职业角色;第二部分为教师教科研素养现状,包括教师课题数量、课题级别、已有研究成果形式;第三部分为教师检索偏好,包括喜爱的研究成果类型、成果形态,喜欢的检索方式、查询工具等;第四部分为对建设成果库的建议和意见,包括入选成果获益方式、入选成果关注、希望的成果库特点、付费方式选择、检索成果排序期待、成果呈现方式期待等。
2.调查方法
利用问卷星TM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平台,随机抽取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网络问卷调研;同时通过现场或电话访谈、专题调研等方式开展研究。
(三)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的教科研经历
采用了中小学教师的课题数量、课题级别和现有研究成果三个指标。
1.六成以上教师无规范立项的科研课题
调查发现,60.2%的中小学教师没有立项的科研课题,且26.2%的人仅有1 项课题(见图1)。
图1 教师承担科研课题的数量
进一步分析发现,有科研课题的群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拥有课题的男性教师(46.2%)要略多于女性教师(36.5%);
(2)对于不同教龄的教师,教龄16年以上的教师拥有课题最多(66.8%),而教龄1~3年的教师科研课题数最少(3.9%);
(3)对于不同职务的教师,校级领导(77%)和教科研机构专业人员(75.9%)拥有科研课题的比例最高,换句话说,受调查的校级领导中有77%的人拥有课题,受调查的教科研机构专业人员中有75.9%的人拥有课题;
(4)对于不同职称的教师,副高级以上(69.7%)教师拥有课题最多。
由此可见:本省绝大多数的教师没有自己的课题,但随着教龄的增加,或职称、职务的提升,拥有课题的教师比例逐步上升。
2.课题级别低,校级课题占四成以上
在教师所承担的各级各类课题中,校级课题(41.9%)占了近一半,县级课题(21.7%)、市级课题(22.1%)和省级课题(11.3%)共占一多半。
进一步分析发现:(1)对于不同性别的教师,差异最大的是国家级课题和省级课题,男性教师承担的国家级课题(4.0%)和省级课题(14.4%)要远高于女性教师承担的国家级课题(2.0%)和省级课题(9.7%),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承担的市级课题和区县级课题的差异并不明显;
(2)对于不同教龄的教师,承担校级课题的教师随着教龄的增加人数逐步递减(教龄1~3年教师占73.9%、4 ~10年教师占54%、11 ~15年教师有37.1%),而承担区(县)级课题、市级课题、省级课题和国家级课题的教师人数随着教龄的增加而不断上升,例如,承担了市级课题的教龄1~3年的教师为8.6%、4~10年的教师为15.2%、11~15年的教师为23.4%、16年以上的教师为29.2%;
(3)对于不同职务的教师,一线教师(37.3%)、学校中层(23.8%)、校级领导(11.9%)、科研机构专业人员(8.3%)承担校级课题的人数呈递减趋势,科研机构专业人员承担国家级课题的比例最高(13.0%),学校中层(43.9%)和校级领导(52.5%)则更倾向于承担区县级课题和市级课题。
(4)对于不同职称的教师,承担校级课题的初级职称教师(58.9%)、中级职称教师(35.9%)、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6.7%)人数逐渐下降,而承担区县级课题、市级课题、省级课题和国家级课题的教师人数随着职称的升高而不断上升,例如,13.9%的初级职称教师、25.9%的中级职称教师、31.9%的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承担了市级课题。
由此可见,随着教龄职称的增加或提升,教师更多地承担更高级别的课题,另外,“校级课题”尚不属于严格意义的研究课题,由此可见,刚入职的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非常欠缺。
3.现有的研究成果中,课题研究成果仅占三成
从被调查者的现有研究成果看,可以分为三类,也呈现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类为一般的教学经验总结,严格意义讲,还不能属于研究成果,约占40%;其中,“教学设计”占21.0%,“优质课”占17.7%。第二类为教育案例或论文,主要为教师个人研究成果,约占30%;其中,教育案例占16%,教育论文占13.9%。第三类主要为课题研究成果,约占30%;其中,研究报告占12.8%,调研及决策占16.6%。由此可见,目前教师的研究成果,四成为经验总结,三成为个人论文,三成为课题研究。
进一步分析发现:(1)对于不同性别的教师,男性教师(43.8%)比女性教师(32.5%)公开发表论文的比例更高,其他项目差异不显著;
(2)对于不同教龄的教师,发表调研报告、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专著的教师人数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而不断升高,例如,教龄1~3年教师(7%)、4~10年教师(24.6%)、11~15年教师(38%)、16年以上教师(50.5%)发表了论文;
(3)对于不同职务的教师,在调研报告、课题研究报告以及公开发表论文、专著上,一线教师、学校中层、校级领导的人数比例逐渐升高,例如,31.5%的一线教师、48.2%的学校中层、58.9%的校级领导发表了论文,而教科研机构专业人员在以上四项成果的人数比例上与校级领导非常接近。当成果为优质课时,从一线教师(47.2%)、学校中层(47.1%)、校级领导(39.7%)到教科研机构专业人员(30.6%)逐渐减少。
(4)对于不同职称的教师,随着职称的升高,教师成果为调研报告、课题研究报告以及公开发表论文、专著的人数逐渐增多,例如,19.2%的初级教师、42.7%的中级教师、60.6%的副高级以上教师的研究成果为公开发表的论文。而当成果为教学设计时,从初级教师(59.9%)、中级教师(58.7%)到副高级以上教师(45.7%)则逐渐减少。
由此可见,随着教育教学阅历的增加,处于“一般的教学经验”的优质课和教学设计逐渐不再排在专业成长的第一位,多数教师会更深层次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把精力逐渐转移到调研报告、课题研究报告以及公开发表论文、专著上。
(二)教师检索偏好
包括中小学教师喜爱的研究成果类型、成果形态、喜欢的检索方式、查询工具四个指标。
1.教师喜欢的教科研成果类型,课题研究成果占三成
从被调查者喜欢的研究成果看,呈现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类为一般的教学经验总结,约占40%;其中,教学设计占13.8%,优质课占20.3%。第二类为教育案例或论文,主要为教师的个人研究成果,约占30%;其中,教育案例占18.3%,教育论文占9.8%。第三类主要为课题研究成果,约占30%;其中,研究报告占12.9%,调研及决策报告占17.6%。由此可见,目前教师喜爱的研究成果,四成为经验总结,三成为个人成果,三成为课题研究。(见图2)
图2 教师喜欢的教科研成果类型
进一步分析发现,(1)对于不同性别的教师,男性教师对成果类型的偏好差异不大,其中,最喜爱的成果类型是教育案例(17.4%),其次是课题研究报告(15.6%)和教学设计(15.5%)。女性教师偏爱的成果类型是优质课(48.3%)、教育案例(18.8%)和教学设计(13.4%)。
(2)对于不同教龄的教师,1~3年教师(7%)、4~10年教师(24.6%)、11~15年教师(38%)最喜爱优质课,而16年以上教师对各种类型的成果都有涉及,但更偏爱教育案例(16.8%)和课题研究报告(18.7%)。
(3)对于不同职务的教师,一线教师偏爱的成果类型是优质课(22.9%)和教育案例(18.1%),而其他职业教师都最喜爱课题研究报告。从一线教师(22.9%)、学校中层(14.2%)、校级领导(7%)到教科研专职人员(6%)对优质课的偏爱逐渐减少。
(4)对于不同职称的教师,初级(25.6%)和中级(19.5%)教师都最喜爱优质课,而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则更偏爱课题研究报告(20.9%)和教育案例(16.8%)。随着职称的升高,教师对优质课的偏爱逐渐减少。
由此可见,刚入职的教师更偏爱优质课这种成果,而随着阅历的提升,教师会更喜欢课题研究报告这类成果。
2.教师喜爱的成果形态六成为成果内容
从教师喜爱检索的教科研形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成果基本信息,约占10%,包括成果完成时间、成果完成人、课题立项时间/完成时间/立项级别等。第二部分为成果主要内容,约占60%;其中,成果关键词占16.5%,主要内容占24.8%,成果名称占14.3%。第三部分为成果评价,约占30%;其中,用户评价占12.2%,推广应用情况占13%。
由此可见,目前教师喜爱检索的教科研形态,六成为成果内容,三成为成果评价,一成为成果基本信息。(见图3)
图3 教师喜欢的成果形态
进一步分析发现:(1)对于不同教龄的教师,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对成果关键词的关注逐渐减少,1~3年的教师(57.5%)喜爱成果关键词的比例要显著高于16年以上的教师(46.3%);另外,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对推广应用情况更加关心。
(2)对于不同职务的教师,一线教师(37.1%)对推荐应用情况的关心要显著低于学校中层(50.2%)、校级领导(46.9%)和教科研专业人员(51.9%)。
(3)对于不同职称的教师,教师的职称越高,其对成果推广应用情况关注度越高。初级教师对推广应用的关注(36.8%)要显著低于副高及以上(46.4%)教师的关注。
由此可见,所有的教师都喜欢检索成果的主要内容、成果关键词和成果名称,而越资深的教师对推广应用情况关注越多。
3.教师最喜爱检索工具是中国知网
从被调查者喜欢的检索工具看,教师非常喜爱用中国知网(79.5%)来检索成果,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检索工具(见图4)。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性别、教龄、职业、职称的教师都最喜爱中国知网。
图4 教师喜爱的检索工具
由此可见,中国知网非常符合本省教师的检索需求,分析中国知网的建设架构能给成果库建设提供参考。
4.教师喜欢的检索方式是检索关键词和主题
从被调查者喜欢的检索方式来看,教师在检索时喜欢检索关键词(52%)和主题(42%)(见图5)。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教龄、职业、职称的教师最喜爱检索关键词,其次是主题。
图5 教师喜爱的检索方式
由此可见,本省教师喜欢检索关键词和主题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
(三)教师对四川省教科研“成果库”的需求和期待
这个维度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师对自己成果入选的期待,包括教师成果获益期待和教师对自己成果入选关注两个项目。另一部分是对成果库的需求和期待,包括期望总体的成果库特点、有偿下载方式、研究成果排序、呈现方式四个项目。
1.成果作者获益时,期待使用者的单位付费
有偿给予成果时,教师更加偏向使用者的单位付费(66.2%)。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教龄、职业、职称的教师都更偏爱单位付费。
2.当自己成果入选成果库时,教师最关注用户评价和下载率
教师对用户的评价(30.3%)和下载率(31.7%)的关注最高,其次是被引率(15.6%)和转载率(15%)。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教龄、职业、职称的教师都更偏爱被引率与转载率。
3.教师最期待学术含量高、成果分类清晰、成果丰富的成果库
总的来说,教师对成果库期待主要分为三个需求等级。等级一是期待度极高,约占65%,包括成果学术含量高(21.4%)、成果分类清晰(20.3%)、成果丰富(22.2%);第二个等级是期待度一般,约占20%,包括检索方式多样(9.5%)、界面简洁实用(9.5%),对于这一等级的两个项目,我们将在下面做出更加详细的讨论和分析;第三个等级则是期待度较低,约占15%,包括个性化定制、智慧推送和成果影响度查询(见图6)。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教龄、职业、职称的教师对成果库的期待没有差异,都与总体结果一致。
图6 期待成果库特点
由此可见,在成果库的建设中,按照教师三个期待等级进行设计,会使教师更加满意。
4.成果库有偿下载时,四成以上教师希望按下载成果的质量收费
大部分教师偏爱按下载成果质量收费,其次是按下载成果数量收费。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教龄、职业、职称的教师都最喜爱按下载成果质量收费,其次是按下载数量收费。
由此可见,按照下载成果质量收费符合教师期待。
5.四成以上教师期望成果库按研究成果的相关程度排序
从受调查者期望研究成果排序结果来看,教师期待研究成果按相关程度(41.8%)、完成/发表时间进行排序(28.3%)(见图7)。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教龄、职业、职称的教师都最喜爱按成果相关程度进行排序,其次是按完成/发表时间排序。
图7 教师期望研究成果排序
由此可见,按照成果相关程度、完成/发表时间对成果进行排序是最符合教师期待的排序方式。
6.近五成教师期待研究成果“整体呈现”
从受调查者期望研究成果呈现方式来看,47.3%教师希望研究成果“整体呈现”,其次是呈现“成果+评论”(21.9%)和呈现“成果+背景”(18.4%)。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教龄、职业、职称的教师都最喜爱研究结果整体呈现。
由此可见,教师喜欢研究成果整体呈现,并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对呈现的信息进行选择。
四、结论及建议
(一)教师的教科研经历较少,教育科研成果库建设势在必行
绝大多数教师没有课题研究经历;近半数教师参与的是严格意义不属于课题研究的校级课题研究;教师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数是教学经验总结,如教学设计和优质课、教育案例或论文等个人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成果只占30%左右。
建议:梳理历届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构建四川省教育科研成果资源平台。
(二)教师期待“成果库”学术含量高、分类清晰、内容丰富,且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教师最期待成果库成果学术含量高、成果分类清晰、成果内容丰富;获取他人成果时,教师希望单位付费;下载成果时教师最期待的付费方式首先是按照成果质量收费,其次是按下载数量收费;自己的成果入选成果库时,教师更关注用户的评价和下载率;教师期待的成果排序方式依次是按照成果相关程度、完成/发表时间排序;教师期待的成果呈现方式是研究结果整体呈现,并按照自己的需求对呈现的信息进行组合选择。
建议:一是建构丰富性和层次性的成果库内容,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的需求。如建立成果筛选标准、基本方式、筛选机制,成果要素应该包括成果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成果来源、成果产生的时间、成果摘要、成果内容、成果评议;成果范式要便于检索、统计、分析的需要;成果类别要齐全;形成成果过程的系列资料等;形成成果入库的审核机制和入库程序,如成果谁来审核、入库的程序流程等。二是建立成果库管理和运行的长效机制,如使用者管理,入库成果评价指标及评价方式,成果库评价,使用者和管理者的互动及反馈机制等。
(三)检索成果时,教师喜欢通过检索关键词和主题,偏好检索“成果内容”
教师喜爱的研究成果类型,四成为经验总结,三成为个人论文,三成为课题研究成果;刚入职的教师更偏爱优质课这类成果,而随着阅历的提升,教师更喜欢课题研究报告这类成果;教师喜爱检索的成果形态,依次为成果内容、成果评价、成果基本信息;所有教师均喜欢检索成果的主要内容、成果关键词和成果名称,越资深的教师对推广应用情况关注越多;教师最喜爱的检索工具是中国知网;教师最喜欢的检索方式是检索关键词和主题。
建议:建构方便快捷的成果检索方式,如通过检索关键词和主题来获取信息,同时设计丰富多样更多的链接点,以便于用户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