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2022-05-09张俊波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式作业实践性双减

■张俊波

“双减”落地,作业已经作为牵动学生校园学习质量和课余成长指数的重要引擎。“双减”要减去过重的作业负担、过长的作业时长、过多的无效作业,减负要为提质助力。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已经成为时代的诉求。教师作为作业的设计者和评价者,成为这场“双减改革”的实践者,重新审视“作业的意义”,更新“作业设计的理念”,优化“作业布置的类型”,探索“作业评价的有效途径”,持续优化“作业实践”势在必行。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让学生记住科学文化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内化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作业”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延伸部分,作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是对课程意义建构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化过程,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是教育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实践应该着眼于学生全面而丰富的发展,着力于学生能力培养,注重知识活用,引导实践创新,顺生认知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会发现、会思考、会合作、能实践、敢创新的人。明清时期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教必著行”,强调实践是获得真知的可靠途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一种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既是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将已有的语文知识转化为技巧,又是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形成习惯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语文学科进行“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实践符合教育目标,是落实“双减”政策,助力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促使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过程中收获新的知识、新的经验,新的体验。

一、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优势:突破传统“四多四少”,践行优化“四个原则”

传统的学科作业设计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以了解学情,确定教学目标为目的的诊断性作业设计;二是以提炼知识为目的的探究型作业;三是以形成能力为目的的变式练习;四是评价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测评价性作业设计。结合教学实际不难发现,小学语文学科传统作业设计呈现出“四多四少”的特征:一是基础性知识巩固多,能力性应用实践少;二是书面形式作业多,实践性操作作业少;三是统一被动任务多,自主分层选择少;四是以教师意志出发的作业多,学生自主创新的作业少。这种作业设计枯燥乏味,缺乏灵性,偏重书本,不能体现学生能力的差异性,“一刀切”,极大地窄化了作业的功能,偏离了作业的终极目标,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常常被学生和家长所诟病。

“双减”背景下“能力型综合性实践作业”的设计和实践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全方位原则”,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完整的发展,既有知识性、基础性知识的练习,也有探索性的自主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作业的内涵,互为补充,相互融洽。二是“资源整合性原则”,作业内容源于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应把书本内与书本外的资源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外的知识进行运用和实践,解决问题。三是“活动性原则”,在课堂40 分钟以外,拓宽学习时空,设计一些综合类的学习活动,在同质或异质的活动小组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能力和生活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活动中提升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四是“能力培养原则”,在作业设计上既要关注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和积极影响,还要关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既要鼓励学生实践参与,更要重视学生思维、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总之,“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设计突破了传统作业的“四少”弊端,强化孩子们综合运用知识、增强身心发展的价值,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生活之中。“能力型综合性实践作业”的设计和实践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减轻学习枯燥感,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作业中巩固,技能在作业中掌握,成就感在作业中形成,视野在作业中开阔……

二、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四种形式:培“能”而行,行而有“式”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小学是孩子学习的启蒙阶段,同时也是培养能力的最好时期。学习力是孩子的未来核心竞争力,专注力是孩子学习一切的基础,思考力是孩子解决问题的关键,自信力是孩子最高级的魅力……“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等能力为优,除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书面作业外,应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从增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作业内容的实践性入手,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开发其创造力。根据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其设计思路应适度开放,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新知。

“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既要有练习型、准备型作业,也要有扩展型、创造型作业,与生活链接,与时代并进,注重实践、培养能力,老师们可以按照年段特点,有侧重地进行设计。

(一)与生活链接,以习惯为侧重,设计“生活实践自选作业”

语文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语文是与生活同在的,因此应当让语文作业走向生活,与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在追求创新中挖掘有特色、有深度的内容。“双减”政策下,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因此我们可以设计相应的培养习惯、形成能力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生活实践自选作业”(见表1)。

表1

活动式作业使学生回归生活,体验式作业使学生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在书面和口语表达时“有米下锅”,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与交流分享。亲子阅读可以创造理想的阅读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设计“作业超市”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差异性、学习差异性,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难度,形式,培养自主管理的能力。“作业超市”成为个别化学习的手段,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弥补学校学习活动和班级授课制的局限。

(二)从兴趣入手,以活用为侧重,设计“创新操作式作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创新作业是整个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整合语文教学资源进行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自身的想象能力;能够对学生大脑的变通性、独特性以及流畅性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思维。我们选取小学语文学科中内容比较难找、训练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兴趣不浓的“口语交际作业设计”为例来探究“创新实践式作业”的设计。

第一,注重真实操作、亲身体验,体会创新的魅力。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内容为“做手工”,对这一内容可以设计“先做后说”操作性作业:周末在家认真设计制作一件手工制品并梳理出它的制作过程。同学们对这个作业非常喜欢,女孩子大多亲手做了“手工拎包”“树叶贴画”“白菜玫瑰” ……男孩子做出了 “木枪”“纸船”“塑料瓶喷泉”,甚至还有带发动机、螺旋桨可以下水航行的“巡航艇” ……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清楚了制作材料的准备和步骤,课堂上也说得极为清楚,有顺序,谈起感受来也滔滔不绝。

第二,以活动为载体,在真实场景中去解决问题。组织一场“家庭演唱会”或者“新年联欢会”抑或“诗歌朗诵会”,约上小区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合作。在这项作业里,需要自己去动员组织、策划安排、撰写主持稿、担当主持、表演和总结。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交际、统筹、合作、创造、写作、表演、分析、总结等多项能力。或者利用国庆假期,开展“行山河,乐国庆”的“家庭旅游活动”。这个作业可以设计成四个步骤来完成:首先召开家庭会议,选择目的地;然后搜集资料,设计参观路线图,为景点讲解做准备;接着踏上旅程,拍好讲解视频;最后制作小视频,根据需要进行删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口语交际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研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贯彻落实语文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意义重大。类似于这样的创新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他们聪明的头脑,使他们能用灵动的心去设计方案,制订活动规则,召集会议,布置安排各项工作,去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实践交流活动中,他们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人际的沟通与交流,学会与别人真诚合作,从而形成文明、和谐、高尚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果我们把作业都设计成这样一项项综合性较强、趣味性较浓、主体性较开放、实践性较强、内容较丰富的多元化、多层次作业,就能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资源整合,以探究为侧重,设计“学科融合的综合实践作业”

当前学生作业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作业是割裂的,既缺乏学科内的前后呼应,又缺乏学科间的横向关联,教师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共同研究设计跨学科作业。跨学科实践作业通过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丰富学习路径。与单一学科相比,跨学科实践性作业引领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整合,以应对实际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形成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下面以小学低段的“敬畏自然,关爱动物,当好‘地球小公民’”为例进行“学科融合式”作业设计的说明:

(1)确定“整合点”,创设情境,质疑激趣,设计“课前学习单”。

问题提出:设计“萌宝熊猫”问题单,进行“问题的提出”。

①熊猫作为“动物使者”到了哪些国家?

②人们为什么称熊猫为“国宝”?

③我们能为保护动物做些什么?

④刚出生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梳理问题,自主选择,组建“项目小组”,进行课前探究。

①交流《问题清单》,梳理分类,分组选择最感兴趣的1~2 个问题进行探究。

②小组进行分工。(每组设组长1 名,资料搜集员2 名,展示活动设计员1 名,分享交流员2~4 名)

③学科融合,设计活动,课堂交流。

表2

“学科融合式作业”以项目式学习为形式,找准“整合点”,激发对探究对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好奇,采用“问题引导式”进行互动,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真实情景中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像创造者一样再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建构、学会身份建构、学会高阶思维。在作业设计的时候,不仅要强调学科知识、能力发展,而且要关注恰当合理的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整合运用,让语文与各学科有机结合起来,重组资源,创新编排,创设情境,考虑差异,尊重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融合”作业有一定的弹性,又为学生留下自主选题,形成富有个性的空间,让不同层面、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内需有目的、有计划地准备、实施、体验,因而使每个学生丰富了语言积累,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从更广、更深、更结构化的层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

(四)以课本为蓝本,以育人为侧重,设计“时令性综合实践作业”

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该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态度。”因此,结合区域或周边环境,设计以课本为蓝本的实践作业,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查找式作业”“观察式作业”“表演式作业”“操作式作业”“调查式作业”“研究性作业”“体验式作业”都是很好的作业类型。这些作业着力选择学生感兴趣、充满好奇的“点”来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美好品质。

如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教材先创设了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种种情景,唤醒学生的美好体验,接着用四幅图形象直观地展现了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乱扔垃圾、乱排污水、乱排废气、乱砍滥伐。为此,我们借助语文书上的材料,结合近期环境污染的问题设计了撰写《区环境污染调查报告》的作业。我们与街道、社区联系,组织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到就近的广场、湖泊、山林等不同的地方实地调研,听取街道环境整治的介绍,开展资料搜集,从不同的途径了解环境状况,发现问题和危害,低年级设计《观察记录表》,中高年级撰写《环境保护建议书》,最后提交政府相关部门,在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梳理统整、写作等能力,还能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世界公民责任感。

再如在学习《二十四节气歌》的时候,结合节气、节日,将每年的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等设计成实践性的“时令式作业”,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及民族自豪感,培养起保护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与习惯。例如,春节:我是年货小管家、做年夜饭、包饺子;元宵节:包汤圆、做花灯、猜花迷;清明节:查找“先烈事迹”,办小报,举办诗歌朗诵会;端午节:讲屈原故事、包粽子;中秋节:读诗词,诗配画,演诗词;重阳节:为老人写一幅字,画一张画再配一句感恩的话……

这样的作业设计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能拓展知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是一场革命。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实践把作业放之于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用“实践育人”的理念设计作业,“五育”并举,学科融合,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型综合性实践作业”的设计注重实践性,注重探究,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运用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内外兼修,将趣味的实践搭配深入的思考,更加深刻;将自主的发展搭配亲密的协作,成长共赢;将机械的练习搭配有趣的活动,充满生气;将集中的活动搭配分散的行动,化整为零。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成就了学生语文学业质量和幸福童年的双赢。

猜你喜欢

式作业实践性双减
对比与探索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对比与探索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初中英语超市式作业设计策略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