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友善品格主题教育的实施

2022-05-09杨霖周建军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品格价值观育人

■杨霖,周建军

党和国家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全面具体的要求。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纲,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文化教育为魂,以学生品格行为能力提升为重点,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扎根中华大地,彰显品格文化性、民族性、时代性,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好基础,塑造生命,塑造灵魂。

纵观全球的品格教育实践经验,我们要保持中国文化和德育的主体性,批判性地评价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并向其他文化贡献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教育智慧,做好中国的品格教育实践。

我们将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梳理形成24 个基本品格(见图1),按照道德教育的规律把品格细化、具体化和行为化,有目标、有指向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让品格教育为学习赋能,关注教学关怀,为深度学习提供动力基础。

图1 24 个品格主题的内容框架

基于学校教育现场,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需要关注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五育”融合的育人方式、多样化的育人实施路径、体现核心素养发展的育人效果。本文将从学校友善品格实施的顶层设计,教师实施友善品格的路径,学生友善品格成长的表现及评价等方面探寻友善品格在教育现场的实践方略。

一、学校友善品格教育实施的顶层设计

学校友善品格的实施要明晰友善品格的教育意义,准确把握友善品格与国家、学校育人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五育”融合培育友善品格。

(一)友善品格培育的教育意义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重要表达,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共同价值和行为,它关乎个人修养及人与社会、自然相处的基本准则,也是善待一切生命的具体表现。

(二)友善品格与国家、学校育人目标的关系

首先,立德树人要树“友善”的人,《汉书·息夫躬传》中说:“皇后父特进孔乡侯傅晏与躬同郡,相友善。”这里的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亲近和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其次,2016年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友善品格的培养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之一。再次,教育工作者的教书育人指向育友善的人,关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最后,学校的育人目标要关注育友善的人,构建具有友善品格力的校园文化场域。

(三)通过“五育”融合培育友善品格

在日常的教育中,教育者更多是无意识地在育人,遇到学生的突发状况,寻找到教育契机,无意识触碰到育人价值,这比起有意识地创造情境,让学生辨析社会问题,有计划有序列地育人的德育价值更高。

在品格教育的落地实践中,应关注“五育”融合,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呈现融合和整体性。对于学生的品格成长而言,它不是某个学科的教育活动,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各个领域都指向育人,指向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第二,体现系统和序列性。当品格教育形成结构和体系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有目的、有意识、有进阶性地进行品格培育。第三,凸显常态和日常性。品格的养成应该融合在教育教学的日常行为中,是一种常态行为。正是因为常态,日常学生的各种行为、价值观培养、教育活动越来越体现在生活当中。第四,强调全员和全程性。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各领域各学科都应关注学生的品格成长,实现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

二、教师实施友善品格教育的路径

学校教师在开展友善品格教育实践时遵循“一品六翼”的设计(见图2),形成品格教育在学校的实施范式,通过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将品格教育落地转化,逐步深入。

图2 “一品六翼”的培育体系

品格多以行为的方式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品格教育中教师应把对学生日常友善行为的教导与友善价值观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这一价值观与日常生活行为的关联,并且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以口头使用和行为表现来运用它 (见表1)。

表1 友善品格主题的具体解读表

教师利用班会课作为孩子第一次与友善品格的见面会,首先了解友善品格的定义:友好和睦,与人为善,其次是知道代表友善的动物标识(logo)“海豚”,再次是学习友善品格行为的“五要”表达,最后是寻找“友善之星”。

(一)文化育品

沉浸式的文化熏陶对品格培育尤为重要,我们从儿童的生活逻辑出发,创设有意义的品格教育环境。

将关于友善“五要”和相关的要素、要求以画面视觉形象的方式呈现(输入),将过程中师生共同设计和制作的友善文化作品和照片(输出)进行美育融合,针对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让环境文化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同时道德产生于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儿童在关系中体验和滋养德行。友善的学校关系有师生、生生、家校关系,具体表现为学习锻炼中的合作、服务性劳动、日常生活关心照顾等。

(二)课程育品

课程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通过思政课、品格班会课、学科课渗透等路径,运用品格哲学思辨、品格戏剧表演、品格绘本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识别虚构与真实情景中价值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解释为什么这些价值观是有价值的,发现和讨论道德问题。如“为什么人要友善”“友善是好品行吗”“怎么看待社会里的很多不友善行为”等。

一方面鼓励学生践行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理性做决定,致力于儿童思维能力的提升,主动地思考道德价值观的问题,强化问题解决与行动能力。同时,可以在各学科的教育行为中渗透友善品格培育,学科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学会分享与赞美、能够主动帮助老师和同学、教师给孩子起了有耐心的示范、不允许歧视嘲笑成绩落后的同学等都是友善的体现。

(三)活动育品

品格学习活动是学生实践和展示自己的价值观行为,获得对理想的价值观行为认同的重要途径。通过跨学科“找朋友”“儿童帮儿童”“我和春天一起玩”“我的动物朋友”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知友善品格,建立品格连接,形成道德自觉;通过升旗仪式、日行一善、友善小游戏、“我的友善故事分享会”等帮助学生实践和展示自己的价值观行为,获得对理想的价值观行为的认同。

(四)实践育品

学生在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中所呈现出的行为,指向于友善的品格要求。在学校,主动向老师、同学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问好;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微笑并轻声细语;经常和小伙伴一起玩;发现别人身上友善的行为,赞美他们。

涂尔干在《道德教育》中指出,我们不能如此僵硬地把道德教育局限于教室中,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我们必须把道德教育融合在整个学校生活之中,就像道德本身就卷入在集体生活的整张网中一样。

通过有品格意义的对日常生活的观照,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反思价值观是如何在自己生活中运行的,体现生活的育人价值,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

(五)管理育品

品格教育的内容和基本行为规范要求应体现为品格成长养成,而非对学生的高管控,为此须寻找到可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制定统一的、与品格要求一致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规则。通过行为规范为学生品格养成提供行为示范,带给学校和班级管理积极的支持系统,能够有效地解放教师的教育力。

通过“定规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形成自下而上一起遵守的约定,体现为“我们的约定”,例如:我们要能够看见别人的困难并主动帮助;通过“立界线”——自上而下定规矩,体现为“我们的规则”,例如,不允许欺负弱小或者弱势群体(个体),不允许校园霸凌出现。

(六)协同育品

学生品格培育的另一个场所在家庭,是在父母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的。学校将友善品格学习告知家长,家长了解友善品格在家里的目标和实践方法,以及评价维度。

例如,友善品格在家里的评价维度包括:离家、回家主动和家里人打招呼; 有想法主动和家人沟通,能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发现自己打扰邻居或者家人的时候,及时表达自己的歉意;礼貌而周到地接待客人,等等。

三、学生品格成长的表现及评价

在管理上,体现为校级和班级友善规则的制订与遵守。

以友善品格币、品格成长银行、品格之星、品格护照等方式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给以记录和赞美,通过积币、兑换、表彰等方式,激发学生品格成长的愿望和行为。

人们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尤其是儿童的品格行为受制于他人及权威的影响很大,赞美式的评价导向会引导学生坚持正向的价值观行为。评价不应仅仅是量化等级,更重要的是过程性行为指导。

品格教育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学科育人的重要指向、教师育人能力的重要表现。品格教育是关乎下一代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的教育,教育要帮助人类寻求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和基本行为准则。有共同的价值观,才会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没有被善待过的孩子,不要指望他善待这个社会。为了孩子的今天,为了人类的未来,需要实践品格教育。

猜你喜欢

品格价值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