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目标下校本化工作体系的创建与实施

2022-05-09郝梅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减劳动体系

郝梅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如何践行“双减”政策的核心精神,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值得每所学校、每名教育者认真思考。“双减”政策落实得如何,策略在于“减法思维”,目标在于“优质提升”。我校系统优化教学策略,通过优化升级的“锦立方”工作体系、传承文化的“华立方”工作体系、温馨和谐的“小立方”工作体系、赋能成长的“学立方”工作体系,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优化升级的“锦立方”工作体系

“锦”寓意锦上添花、前程似锦,“立方”有立体化、最大化之意。“锦立方”工作体系以和谐养德、和谐求知、和谐健体、和谐尚艺、和谐乐劳“五大工程”为载体,着力培养有品格、有素养、有体魄、有眼光、有毅力的“五有”卓越少年。学校在“锦立方”工作体系下,成就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

(一)优化课堂,课程提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育人实效的主阵地。“双减”政策下要实现课堂变革,就要坚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重构学生一日生活作息为途径,以学科教学育人为主题,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变革,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为此,我校“锦立方”工作体系以“领导班子、党员、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五支队伍建设为支撑点,以“构建—内化—承诺—实践—评价”五项举措为落脚点,以“校本研修,业务提升”“五深模式,素养提升”“分层培养,实践提升”“三师课堂,亮点提升”“全员导师,精准提升”“融合创新,应用提升”为突破点。学校为全体教师开设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推进线上线下联动的骨干教师空中课堂,促进青年教师情感交流,倾力“多学科预习单”的研发,夯实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五项管理”,促进“双减”工作整体设计、同步实施、一体推进。

(二)优化作业,体验提升

我校制订了作业管理细则,形成“一日一公示”“一周一报备”“一月一问卷”“两月一检查”“一学期一回顾”的校内作业公示与管理制度;构建“基础类—提升类—拓展类”分层进阶作业体系,提高学科作业设计质量。在作业种类方面力求多样化,提倡“三多”拓展性作业,即多一点综合实践类作业、多一点研究性学习类作业、多一点长周期性作业;跨学科研究作业设计,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思政教育为切入点,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思维导图自主建构综合性阅读内容,用概念图架构单元知识点并设计长周期性作业,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助推教师以单元为核心实施整体式教学和在单元主题下进行教学设计构思。此外,学校倡导让孩子们认识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我校积极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态环境。为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我校建设数字博物馆,把博物馆“搬”进校园,让珍贵的文化遗产走进课堂,为学生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教师为学生设计“让国宝会说话”作业,使文化传承伴随学生成长。同时,在优化作业设计与布置的同时,优化作业评价管理,实施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教研组把作业设计与布置作为学校重要子课题来抓,稳步推进作业的创新改革。

二、传承文化的“华立方”工作体系

“华”寓意锦绣中华、爱我中华,力求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绚丽华美。

(一)价值引领,素养提升

我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和谐教育开启幸福人生”为办学理念,以“连接传统,链接未来”为发展方向,以“五育并举”为依据,以“项目式学习”为策略,规划三条主线——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宏观规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基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依托五大课程,即圣贤经典课程、非遗传承课程、八雅涵养课程、最强大脑课程、欢乐表演课程,创建“黨建+‘华立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实施体系;依托和谐养德、和谐求知、和谐健体、和谐尚艺、和谐乐劳“五大工程”,创设校本课程,让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浸润校园,让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特长、提升素养。

(二)课后服务,能力提升

2021年秋季,教育部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这一新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个小时。如何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让“减负”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自主完成书面作业,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学校的“曦林书斋”“莱克书屋”等资源,供学生自主阅读;精心设计艺术类、体育类、科技创新类、注意力提升类等特色课程,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自主选课的方式吸引学生参加;学校充分利用本地文化、人才资源优势,开展了竹笛、木偶戏、皮影戏等体验式、互动式、情景式课程;学校还引进文教中心、科技馆、税务局等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性研学实践活动。学校从学生能力出发,设计课后服务课程;从成长出发涵养教师,激发师生的内驱力,让课后服务更有实效。学校通过课后服务,着力培养有品格、有素养、有体魄、有眼光、有毅力的卓越少年,成就有智慧、有思考、有行动的好教师,带动主动学习、民主对话、乐于合作的幸福家长。

三、温馨和谐的“小立方”工作体系

“小立方”,有小心愿、大影响之意。我校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暖心活动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

(一)体育锻炼,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我校开齐开足体育课,优化体育教学,教给学生应知应会的运动技能以及科学锻炼的方法,为学生勤练、常赛提供保障。优化每日大课间活动,活动内容特色化,活动形式多样化;优化每周体育作业,实施线上线下打卡监控;优化每月一次的体育综合赛事,精细方案,注重实效。学校每年为两个校区补充体育器材,创办体育资源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开展室内课间文体活动,力求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养成锻炼的好习惯;按照“双减”政策要求,优选体育课后服务,开发课后服务体育锻炼课程,让学生爱运动。

(二)“四乐”工程,给予教师养心空间

“双减”政策下,教师在课程整合、课堂效率、作业设计、多元评价、精准帮扶、课后服务等方面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校从关心、关爱的角度出发,打造“乐餐、乐教、乐健、乐心”工程,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乐餐”指每日为教师提供“两餐+水果或酸奶”,特色纪念日加餐,为单身青年教师供给余粮和省心菜,让教师有依靠、爱学校;“乐教”是实施教师容错机制,设置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团队协作机制,班子援助机制,让教师爱上班、想学校;“乐健”指每周组织一次八段锦健身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工会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运动会或者心理健康运动会,促进教师身心健康;“乐心”指创建教师读书吧,给教师提升养心空间,同时成立女工关爱室,购买按摩椅供教师放松身心。

四、赋能成长的“学立方”工作体系

“学”寓意笃学不倦、品学兼优。“双减”工作呼唤教育回归本真、回归初心,聚焦在“五育并举”的高水平育人质量上构建教育体系。我校“学立方”工作体系规划设置了3个项目、7种门类、29门课程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成长赋能。

(一)融合教育资源,让“双减”为成长赋能

我校将劳动教育融入“普及型必修课程”“渗透型融合课程”“旗舰型校本课程”,打造“校内为主、家校协同、分层设置”的作业统筹管理机制,融入“作业辅导、拓展学习、素质提升”的课后服务综合系统。

1.每周开设不少于1课时的“普及型必修课程”

我校依据劳动教材开发低、中、高年级“家政+”课程,细化了生活自理类、美化家居类、食育课程类、校园服务类、公共服务类等课程主题,打造劳动教育必修课资源库,全校教师自主设计、制作了90余节劳动教育微课,教师带领学生掌握劳动本领,使学生在日常化的劳动教育中实现自我发展。

2.各学科开设不低于10%课时的“渗透型融合课程”

我校要求各学科利用不低于10%的课时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国家课程教材中劳动教育的资源和要素,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和劳动习惯的教育。例如,在科学课教会学生播种,观察植物的发芽生长和蚕宝宝的蜕变;在语文课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菜园》,感悟劳动与收获的快乐。

3.开发系列“旗舰型校本课程”

我校开发了非遗传承课程、手工实践课程、主题活动课程、项目式学习课程等,通过木偶、皮影、泥塑等劳动教育工坊课程,红色经典、节日文化、垃圾分类、科技创新等主题活动课程,基地研学、职业体验等项目式学习课程,引领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学习劳动知识技能,涵养习惯品质。

(二)创建研学基地,拓宽劳动教育新局面

我校不断细化劳动教育的内涵,低年级着重培养劳动意识,中高年级着重培养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在各年级开设不同活动,如一年级整理物品、二年级家务劳动、三年级垃圾分类、四年级变废为宝、五年级种植栽培、六年级美食制作。同时,引导家长在家中开展多主题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家庭成员间分工协作,并將结果记录在劳动手册中,作为孩子珍贵的成长印记。

“劳动+科技”,无人机编程操控、AI机器人程序设计、实操“科技大篷车”、科技小发明创新……学校引导学生“智造”劳动,成为有本领的新时代好少年。

我校整合校内外资源,创建环境保护站、非遗传习所、文化俱乐部等校内研学基地,以及南松社区等校外研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研学基地的实践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开展“职业体验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志愿精神、服务意识和奉献品格。

(三)多元评价,让“双减”为成长赋能

我校实施多元评价,充分联动“自评—互评—他评(教师、家长、社区)”,利用劳动教育评价撬动“五育融合”,结合“锦华之耀,广树小榜样”活动,设置“家务劳动小能手”“光盘达人”“垃圾分类达人”等榜样激励项目。每学期对学生的过程表现进行科学分析,依托“锦华之耀”活动中的合格少年、优秀少年、卓越少年等评价对学生进行表彰,颁发劳动技能证书,将学生劳动课程的表现体现在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中,激发其劳动的积极性。

我校“锦立方”“华立方”“小立方”“学立方”工作体系的建立与践行,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的广泛认同——作业不再是知识性的巩固,而更多地被赋予了实践性、体验式的教育内容。课堂更加贴近生活、遵从兴趣、寓教于乐。从整体建构到个性化实施,探索出一条有本校特色的课后服务之路,打开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

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四大工作体系,在“树德、增智、健体、润美”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学生去感知色彩斑斓的童年,为其完成有意义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双减劳动体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