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2-05-09郑彦宏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普通高中劳动教育

郑彦宏

摘要: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可以发挥独特育人功能,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做充分准备。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应全程强化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不仅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教育评价;劳动本色

劳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如今在青少年中仍存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在高考压力背景下,劳动教育被忽视和淡化的现象更明显。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学段,高中階段应该怎样强化劳动教育,体现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我校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校的劳动教育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与时俱进的创新。1958年,我校成立之初就确定了“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面向全体学生”的育人方向,实行普通文化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开放后,学校继续进行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形成了“立足农村,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和“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的办学目标,改革文化课教学内容,大幅增加劳动课程;进入新时代,为突出“农村”“实验”特色,学校确立了“爱岗敬业、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劳动教育特色理念,统领全校工作,积极完善普通高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育人机制,实行普通高中文化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新时代普通高中强化劳动教育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是,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责任感淡薄、诚信度下降,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和行为问题。而当前的高中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劳动观念淡薄,劳动实践少。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来看,部分学生立足社会后独立生活能力差、心理问题突出,经受不住挫折和打击,社会获得感、幸福感不强;从社会层面看,部分学生会产生对体力劳动的鄙视和对劳动生产的漠视,期待不劳而获,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应强化劳动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以及积极的劳动态度,让学生明白美好生活需要自己奋斗,培养其自觉劳动、勤奋学习、敢于创造的可贵精神,为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对高中生强化劳动教育不仅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更是国民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一是以劳“树德”。学生在劳动中能够产生“每一种劳动都值得尊重,每一项劳动都蕴含智慧,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到劳动之中”的认知,从而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品质;在尽责班级、回馈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中寻找和体现自身价值,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促进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形成。二是以劳“增智”。在劳动中学生个体既动手又动脑,学生群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交流又有反思,学生不仅能学会一定的劳动技能,还能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以劳“强体”。良好的体质是收获幸福感、安全感的前提。适度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更有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四是以劳“育美”。学生在劳动中能够体会到万物生长之美、自然和谐之美、劳动创造之美,提升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新时代普通高中强化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深入学习,转变育人观念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及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理解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新时代普通高中强化劳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转变教师固有的思想观念和评价标准,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在正常开设高中文化课程的同时,专门开设劳动课程和学科融合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自主的、适合的教育,实现文化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强化管理,整合育人资源

我校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方案制订、资源开发、教育科研、经费投入、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劳动安全等工作;将学校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实习实践基地等区域划分为各班级的日常劳动体验区、农业劳动体验区、传统工艺体验区,并确定各区域的主要责任人,进一步规范劳动教育的管理模式,体现“时时处处”皆有效的劳动教育理念;充分整合育人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基地等多方结合的教育网络,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全方位实施的劳动教育新局面。

(三)系统构建,丰富育人内涵

我校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情况,以联系生活、尊重兴趣、着眼发展为理念,积极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党团课、主题班会、劳模讲堂等课程的开展,引导学生学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使学生学会敬业、奉献与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时代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劳动教育中,使学生懂得感恩、懂得节俭,传承优良传统,建立文化自信。

(四)常态化运作,建立长效机制

我校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了高中三年日常劳动教育管理机制,把劳动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常态化开展。通过日常生活劳动、农业生产劳动、手工制作、食品加工、家庭劳动与社区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1.日常生活劳动

学生在校期间,全程参与校园日常环境卫生清扫、花草养护、内务整理等工作,打理好个人日常生活。教室、宿舍、水房、走廊、楼梯、操场、停车场、花圃等区域全部划分为班级分担区,由各班学生进行日常清理及养护,政教处教师负责检查和评比,结果分别记入班级考评和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评价。

2.生产实践劳动

我校劳动教育实习实践基地按区域建立班级责任田,学生在劳动课上体验种植茄子、辣椒、萝卜、白菜、黄瓜、香菜、秋葵、四季豆等蔬菜;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参观,体验种植蓝莓、草莓等水果,养殖食用鸡、绒山羊等畜禽。我校建有手工教室、木艺工坊和美厨工坊等,学生在手工教室亲身体验传统剪纸、传统手工粽子,以及十字绣画、满族荷包、刺绣钱包、粘贴画等手工制作过程;在木艺工坊,学生学习传统木工技术,参与制作木艺雕刻、仿古画框、木制手工艺品等;在美厨工坊,学生参与东北饺子、寿司、辣白菜、蓝莓酱等制作过程,学校鼓励各班学生将班级责任田里的蔬菜采摘后带到美厨工坊清洗、加工、烹制、品尝,进而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3.服务性劳动

我校以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等在家时间参与家庭劳动,并由家长对学生的劳动进行评价反馈;鼓励学生参加生态环境保护、儿童福利院帮扶、敬老院慰问等公益、志愿服务,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4.劳动教育课程

一方面,我校以学科为载体,设置多元化的必修类劳动教育课程。高一、高二年级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同时,每周增设一节劳动课,突出技术学习和劳动体验;高三年级结合生涯规划课程,利用本校及区域内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开设适合学生需要的职业体验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认知,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我校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设置并开展多元化的劳动教育选修课程。如手工社团开设以传统手工艺为主的实践课程;环保社团开设垃圾分类碳中和课程,并以地球日、无烟日等为主题的生态文明活动;美厨工坊开设“传统美食制作”等。此外,学校还以“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特色劳动周、劳动月等教育活动,不断扩展劳动的育人功能。

5.校园劳动文化建设

近年来,我校为了更好地突出劳动教育,发挥学校育人功能,精心打造了“一讲”(劳模讲堂)、“两馆”(校史馆和劳动工具展馆)、“三听”(分早、午、晚三次播放感恩励志歌曲)、“四廊”(文化长廊、宣传长廊、劳模走廊、论语走廊)、“五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光荣、传统文化、新二十四孝、生涯规划指导等文化墙),处处彰显劳动教育的风采。

(1)劳模讲堂

我校要求每个班级选择学生普遍熟知的一位劳模作为全班学生的学习榜样,将其画像悬挂在教室门口附近,并通过班团活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等方式开设“劳模讲堂”,由学生分享该劳模的先进故事,培育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品质。

(2)劳动工具展馆

我校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和挑选了校内外、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老式劳动工具近两百件,经过分类整理陈列于劳动工具展馆之中,与当前使用的新式劳动工具形成鲜明对比。劳动工具展馆是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现了劳动工具的发展和变化。

(3)劳模走廊

我校在教学楼走廊和楼梯边墙上悬挂了56位“七一勋章”“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的画像及简介,让学生随时走近劳模,感受劳模精神,领略劳模风采。“劳模走廊”不仅装点了教学楼,还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发声场”。

(4)劳动光荣墙

劳动光荣墙位于学校实习实践基地附近,墙上主要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论述、我校劳动教育课程安排方案、勞动教育实习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学生劳动场面展示等内容。

三、新时代普通高中强化劳动教育的评价策略

我校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记录劳动教育的经历及主要表现,并将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建立学生劳动过程档案并收集学生的劳动成果;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认同、劳动常识了解、劳动技能掌握、劳动品质形成等指标维度的评价。

(一)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

班主任、劳动课任课教师和社团活动指导教师共同为学生建立劳动教育过程档案,内容包括劳模精神学习笔记、劳动课出勤登记表、劳动技能展示、劳动成果、劳动心得体会等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作为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的主要依据。

(二)劳动教育学分认定评价

我校根据学生在劳动课的出勤情况、劳动表现、学习效果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综合评价,最终对每名学生劳动教育学分进行认定。

(三)劳动成果展示评价

我校每学期在文化长廊举办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学生的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劳动成果等,给每一名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学生既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也是真真正正的评价者,在劳动中品味、在欣赏中评价、在评价中提升。

四、新时代普通高中强化劳动教育的初步成效

(一)劳动育人成果日益凸显

我校数年来持续开展的生产实践劳动及服务性劳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使其提升了劳动技能,增强了生活自理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学生通过劳动挥洒汗水、体味劳动的艰辛、收获劳动的快乐,真正理解了劳动的内涵,学会珍惜劳动成果,逐步凝结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二)劳动育人理念获得认可

我校安排的系列家庭劳动,不仅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这让许多家长更支持和鼓励孩子参加劳动,并主动提供劳动的机会。同时,一些社区和敬老院等单位也为学校的劳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学生经历公益劳动和服务劳动,切实体会到劳动者的不易,增强了责任感,赢得了家长的赞誉和社会的认可。

(三)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多年来,学校为学生提供了适合的、有个性的、可选择的劳动教育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也缓解了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实现了普通高中文化教育、社团活动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在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普通高中,我校生源主要来自于凤城市的各乡镇,生源基础薄弱,教育难度大。但是学生经过三年的培养,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创造了“低进高出”的教学业绩。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通过率达到99%以上,学生学业增值评价连续多年名列地区前列。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部劳动教育先进学校”“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科研兴校百强校”“辽宁省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辽宁省首批中小学学生社团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普通高中全程强化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面向未来,我们要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劳动本色,把劳动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梁亚民.开展劳动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N].甘肃日报,2019-12-30(007).

[2]卓晴君,徐长发.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育美[N]光明日报,2018-10-9(013).

[3]张琛,李珂.论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与当代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9(02).

[4]向小琴,苏聪丽.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实践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12).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普通高中劳动教育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