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抗阻运动联合分级干预的效果评价

2022-05-08邹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耐力分级心功能

邹敏

(息县中医院护理部,河南 信阳 4643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病程较长,病情进展慢,患者需接受长期的治疗与护理。常规护理可告知CHF患者注意事项,提供基础的护理,但常规护理对于不同程度的患者无法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容易疏忽对中重症患者的照顾[1]。分级护理是针对病人病情的不同程度进行评估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2]。而抗阻运动可加强患者的肌肉力量训练,改善骨骼肌功能,对提高患者心肌功能也有一定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分级护理联合抗阻运动在CHF患者中的应用成效。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收集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采取分级护理联合抗阻运动干预的40例CHF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收集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采取分级护理干预的40例CHF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

纳入标准:①入院前未接受相关护理和训练;②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3]中CHF的诊断标准;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呼吸系统障碍患者;②先天性心脏病患者;③合并精神、神经疾病患者。

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7.86±1.33)岁;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Ⅳ级5例,Ⅲ级16例,Ⅱ级12例,Ⅰ级7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7.43±1.13)岁;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Ⅳ级6例,Ⅲ级15例,Ⅱ级11例,Ⅰ级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分级护理: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四个级别进行护理。①特级护理:心功能Ⅳ级患者,由医院组织特级护理团队,包括主治医生、护士长、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资深责任护士。小组会议讨论确立护理方案,由责任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和护士长,每2h帮助患者调整一次体位,并按摩受压部位,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表并严格执行;患者需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并进食低热量、易消化的流食,出院后2周复查一次。②一级护理:心功能Ⅲ级患者,由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责任护士护理,每1 h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做记录,协助患者在病床旁活动;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出院后4周复查一次。③二级护理:心功能Ⅱ级患者,由2年左右工作经验的护士护理,每2 h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完成简单的日常活动;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普食,出院后2个月复查一次。④三级护理:心功能Ⅰ级患者,由1年工作经验的护士护理,每3h巡视一次患者情况,叮嘱其规范饮食、作息,按时完成每日康复训练,出院后2个月复查一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抗阻运动:先检测患者单次最大运动负荷,运动开始时让患者完成单次最大运动负荷的一半,2个月时运动负荷增加到60%最大负荷量,3个月后以单次最大负荷量进行训练,训练方法包括深蹲起、仰卧起坐、哑铃弯举等,可于出院前教导患者训练要点,归家后自行训练。第1个月患者每天完成5次训练,第2个月需每天完成6次训练,第3个月开始每天完成12次训练的同时外加沙包、弹力带等训练。每次训练30 min,每组训练间休息半小时。每周训练3d,连续训练6个月。

1.3 评价指标

1.3.1 心功能指标

采用心脏彩超[大为医疗(江苏)有限公司,型号DW-T8]检测干预前、干预6个月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水平。

1.3.2 运动耐力

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ing test,6MWT)测评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的运动耐力,患者需穿着舒适,在30米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地往返行走,记录6 min步行距离。

1.3.3 生活质量

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4]评估:共21个条目,各条目0-5分,共105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心功能

对比两组干预前LVEF、LVES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6个月LVEF水平明显增加,LVESD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干预6个月心功能对比(D)

表1 干预前、干预6个月心功能对比(D)

注:与干预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aP<0.05。

2.2 运动耐力

干预前,两组6MW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6个月6MWT水平明显增加(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6MWT水平比较(D,m)

表2 两组6MWT水平比较(D,m)

注:与干预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aP<0.05。

2.3 生活质量

干预前,两组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6个月MLHFQ评分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MLHFQ评分比较(D,分)

表3 两组MLHFQ评分比较(D,分)

注:与干预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aP<0.05。

3 讨论

CHF患者常存在不同的程度心衰情况,需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来促进患者康复。分级护理通过评估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等,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抗阻训练通过力量训练可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的康复。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干预6个月LVEF水平比对照组高,LVESD水平比对照组低,且6MWT水平高于对照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分级干预联合抗阻运动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如下,抗阻运动中,患者克服阻力进行多种力量训练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泵血能力,提高心肌功能,进而改善心功能。同时抗阻运动通过深蹲起、仰卧起坐等措施可增加机体的肌肉和力量,改善患者协调能力,增强体质。加上多组循环训练可减少患者体内多余脂肪,加快机体代谢和耗氧量,改善心肺功能,从而提高6MWT水平,改善生活质量[5]。

分级护理中,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组,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为病情严重的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从而促进心功能改善[6]。同时分级护理要求病情严重的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协助病情较轻的患者下床适量活动,完成每日康复训练,可增强患者运动耐力。

综上所述,分级干预联合抗阻运动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耐力分级心功能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