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AART促进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增长的因素分析

2022-05-08王健陆成全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感染者增长率淋巴细胞

王健 陆成全

(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与艾滋病防治科,辽宁 锦州 121000)

免疫抑制是艾滋病毒感染的主要特征[1]。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严重免疫抑制和疾病进展的重要预测标志物,是预测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的重要指标[2]。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定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监测有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免疫重建情况;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的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生命周期质量。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能够极大地改变疾病的进展,接受HAART能够提高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病毒载量[3]。本研究分析影响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因素,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包括《成人抗病毒治疗管理基本情况信息管理数据库》和《成人抗病毒治疗管理随访及用药信息管理数据库》,数据收集时间2015年6月1日至2020年05月31日。病例入选标准参考《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4版》[4]。排除标准:孕产妇及儿童(年龄小于14周岁);治疗前未进行T细胞检测的病例;随访未进行T细胞检测的病例。

艾滋病患者HAART使用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依非韦伦(Efavirenz,EFV)、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ZDV)、阿巴卡韦(Abacavir,ABC)、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LPV/r)、多替拉韦(Dolutegravir,DTG)等药物组合进行治疗。对于病毒载量检测>1000拷贝•mL-1的患者,耐药检测显示出现耐药突变时,按耐药结果更换药物。

1.1.1 无症状HIV感染者

自愿接受HAART的HIV感染未发病者316例,男289例,女27例,年龄16~75岁,经过抗体确证试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报告“HIV-1抗体阳性”,治疗前平均CD4淋巴细胞计数为(357±155)·μL-1。

采用TDF+EFV+3TC组合治疗的患者为309例(97.78%),2例患者采用AZT+EFV+3TC。5例患者及时更换二线药治疗方案,其中1例患者采用ABC+DTG+3TC,4例患者采用LPV/r+TDF+3TC。

1.1.2 艾滋病患者

自愿接受HAART的艾滋病患者242例,男225例,女17例,年龄18~80岁,经过抗体确证试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报告“HIV-1抗体阳性”,根据WS 293—2019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HIV/AIDS的临床分期均为Ⅲ期(AIDS期),治疗前平均CD4淋巴细胞计数为(85±77)·μL-1。

采用TDF+EFV+3TC组合治疗的患者为235例(97.11%),1例患者采用AZT+EFV+3TC,1例患者采用DTG+TDF+3TC。5例患者及时更换二线药治疗方案,其中2例患者采用ABC+EFV+3TC,2例患者采用ABC+DTG+3TC,1例患者采用LPV/r+TDF+3TC。

1.2 方法

1.2.1 随访

治疗前由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I=体重(kg)÷ 身高2(m)。BMI 指数19.0~23.9为正常,≥24.0超重异常。并于治疗后随访0.5 y,调查其服药情况及相关临床症状,

1.2.2 CD4+T淋巴细胞计数

收集外周抗凝血5 mL,样品混匀6-8次,全血保存在室温(18~25℃),采用流式细胞仪(DxFLEX/A-02-159)于48 h之内完成检测。

1.3 统计方法

采用软件SPSS 20.0整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两组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增长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根据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是否增长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CD4+T淋巴细胞增长因素,检验水准α=0.05(双侧),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增长情况比较

经χ2检验,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BMI指数和感染途径的无症状HIV感染者,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增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漏服药物会导致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增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未漏服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增长率高达86.56 %,见表1。

表1 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 CD4+T 淋巴细胞计数是否增长情况比较

研究影响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增长情况的因素,经χ2检验,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感染途径、以及漏服药物的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增长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不同的BMI指数,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增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BMI指数正常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增长率高达82.41 %。见表1。

2.2 影响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无症状HIV感染者中,漏服药物(P=0.017,OR=0.438)为影响CD4+T淋巴细胞增长因素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1;在艾滋病患者中,年龄(P=0.036,OR=0.69)和BMI指数(P=0.002,OR=0.309)为影响CD4+T淋巴细胞增长因素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2。

表2-1 影响CD4+T淋巴细胞增长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无症状HIV感染者

表2-2 影响CD4+T淋巴细胞增长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患者

3 讨论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胸腺功能会自然减退,在艾滋病患者中,胸腺功能可能受损明显,导致不同年龄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差异明显[5]。

我们通过分别对影响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增长因素的研究分析,在艾滋病患者中,年龄对增长的影响更明显。既往研究认为BMI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自身的营养健康状况,患者营养不良,会影响自身免疫重建[5]。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的维持,需要长期不间断的服药,需要维持自身一定的血药浓度,才能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患者是否漏服会直接影响治疗前后 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值,提示如果监测发现患者出现漏服情况,要及时对该患者进行干预,加强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增加患者的营养状况,保持标准BMI和提高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提高艾滋病患者HAART中CD4+T淋巴细胞数。在以后工作中,要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监测,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因素,提高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患者免疫重建。

猜你喜欢

感染者增长率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台2016GDP“成功保1”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