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2022-05-08宋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经颅肢体脑梗死

宋帅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肌肉骨骼疼痛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脑卒中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的脑血管病,该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由于起病急,严重者会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发生瘫痪,甚至引起残障和死亡。报道指出,临床脑卒中患者后期残障几率高达40.0%,一旦发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会产生很大的影响[1-2]。

在既往的临床研究中,超过30%~5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3-4]。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兴的无创性的神经电生理干预技术,具有重塑神经功能区域、修复受损神经元的作用,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该物理治疗技术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肢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5]。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分析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5~78岁,平均(58.32±5.21)岁,病程1~6个月,平均(3.01±0.32)月,脑梗死部位:左侧23例,右侧22例;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6~79岁,平均(58.27±5.26)岁,病程1~6个月,平均(3.11±0.28)月,脑梗死部位:左侧22例,右侧23例,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对比上无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①经过临床影像学支持、临床症状和体征明确诊断为脑梗死活脑出血,且均为首次发病;②年龄45~80岁;③脑卒中后生命体征平稳,无继发或再发新的病灶;④授权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⑤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脑卒中病史;②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或精神、神经功能障碍;③合并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或感染;④体内存在金属植入物,无法进行重复经颅磁治疗;⑤既往存在其他疾病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⑥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肿瘤。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上给予常规药物干预,比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补充优质蛋白,控制原发病等。在康复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一对一的康复训练,内容包括早期的良肢位的摆放、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训练、上肢以及下肢核心肌群的训练、坐位平衡、站位平衡的训练、步态协调训练等等。同时给予作业疗法,包括滚筒训练、插木钉板训练、磨砂板训练、肩梯训练等,上述康复治疗每周安排5 d训练,每个项目训练时间控制在30~45 min,坚持训练2个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主要内容如下患者取卧位或坐位,闭目,采用丹麦维迪公司 MagPro X100 磁刺激仪,配“8”形线圈,线圈单侧外径 150 mm,脉冲磁场峰值强度为4.2 T,刺激频率为 5 Hz,刺激强度为 90%运动阈值,1200个脉冲,调整刺激线圈位置,使之与患者头皮相切,刺激部位为患侧初级运动皮质区[6],每天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治疗,共治疗2个月,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反应。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心理状态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主要包括焦虑、抑郁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以及抑郁评分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评价。

1.3.2 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

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Fugl-Meyer评分量表对其进行评价。

1.3.3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以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

观察两组患者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以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情况。

1.3.4 并发症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Excel软件收集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本进行统计,其中计数资料采用例(%),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D)进行表示,两两之间的对比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HAMA、HAMD评分对比上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HAMA、HAMD评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D)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D)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NIHSS、Fugl-Meyer评分对比上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NIHSS评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在Fugl-Meyer评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情况比较(D)

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情况比较(D)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CMCT和MEP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CMCT、MEP对比上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CMCT对比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在MEP对比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CMCT和MEP情况比较(D)

表3 两组患者的CMCT和MEP情况比较(D)

2.4 比较两组并发症

经过临床6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未发现有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无差异性(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中老年人群高发的疾病之一,由于起病急,预后不佳,因此在抢救后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7]。有研究学者表示,脑梗死后出现偏瘫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脑的优势半球失衡以及健侧的半球抑制患侧的半球所导致的,在康复治疗中,可以通过恢复患侧优势半球的神经功能来提高肢体功能[8]。

重复经颅磁是临床上目前治疗较为先进的物理手段,通过神经调控的技术来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该治疗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脉冲磁场作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刺激技术[9-10]。

本次通过研究发现,在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后观察组在心理状态HAMA、HAMD评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在NIHSS评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在Fugl-Meyer评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观察组在CMCT对比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在MEP对比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经过临床6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未发现有并发症发生情况,。说明早期康复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和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以及在诱发电位的波幅和缩短神经传导的时间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经颅肢体脑梗死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