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研究

2022-05-07王刚

上海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冠心病疗效

摘 要 目的:探讨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行OPCAB治疗)和对照分组(n=50,行CCABG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关于冠心病治疗术式选择,采取OPCAB所获疗效优于CCABG,不仅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 CCABG OPCAB 冠心病 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2)07-0051-03

引用本文 王刚.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研究[J]. 上海医药, 2022, 43(7): 51-53.

Effect of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NG Gang

(Department of Cardiac Surgery, 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Zhengzhou 45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 and 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CABG)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n=50, treated with OPCAB) and a control group (n=50, treated with CCABG). Their efficac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ve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24 h drainage volum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0.05). Conclusion: OPCAB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CABG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an not only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and lower the bleeding volume, but also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CCABG; OPCAB;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fficacy

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病,当患者合并心肌缺血症状时,常规药物保守治疗难以改善其病理反应,临床多建议行外科手术作首选治疗方案,即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CABG),通過帮助患者成功进行血流通路再造来纠正心肌供血不足问题,进而缓解其症状[1-2]。但CCABG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损伤,且围术期间易受插管、体外循环等因素影响而造成一系列手术并发症,延缓患者术后康复和降低手术安全[3-4]。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临床上发现可采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来治疗冠心病,优势在于能有效弥补心肌缺氧缺血与再灌注所致损伤的弊端,且不受体外循环影响,术中出血量较少,与临床外科推广的微创理念相符,患者接受度更高[5-6]。本次研究将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比OPCAB、CCABG在病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出100例,根据术式差异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44±4.13)岁;稳定性心绞痛4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0.45±4.29)岁;稳定性心绞痛4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②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③适合CCABG或OPCAB治疗;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或感染性疾病者;③存在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④存在外周血管病变史者。

1.3 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具体麻醉方式为:选择咪唑安定、芬太尼完成静脉诱导,经气管插管后进行异丙酚注射,选择小剂量异氟醚持续滴注维持麻醉,之后建立大隐静脉备用,手术切口选择患者胸骨中心位置,并预留一侧的乳内动脉做好备用,同时取用6-0 Prolene线于升主动脉位置进行吻合。

基于上述操作,对照组选择CCABG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参照3 mg/kg标准经静脉内完成全身性肝素化处理,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 of whole blood, ACT)不低于480 s,然后将供血管经升主动脉置入,再将单房静脉引流管经右心耳置入,后经主动脉根部置入灌注管,与左房的引流管连接后完成体外循环构建。将温度调节至2~30 ℃,将主动脉阻断后,在主动脉根部位置以1次/20 min频率灌注冷血含钾心肌停跳液,让心脏搏动暂时停止,接着让靶血管充分暴露后,对静脉和靶血管及动脉桥和靶血管,分别应用7-0 Prolene线进行吻合。成功吻合后将主动脉放开,夹住患者脉壁,将主动脉外膜切开并在脉上打孔,取用6-0 Prolene线完成静脉桥与升主动脉位置的近端吻合。

观察组选择OPCAB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参照1 mg/kg标准经静脉内完成全身性肝素化处理,ACT维持在250~300 s范围区间,将心包牵引线置入后,取7-0 Prolene线对乳内动脉与冠状动脉进行持续吻合,之后夹住患者脉壁,将主动脉外膜切开并在脉上打孔,取用6-0 Prolene线完成静脉桥与升主动脉位置的近端吻合。

1.4 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引流量。

2)并发症 记录患者心率失常、心房纤颤、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引流量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表1,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表2,P<0.05)。

3 讨论

有报道指出,部分冠心病患者经药物保守治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机体指标仍然起伏较大,病情难以稳定,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仍然十分显著,狭窄病变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此时,临床通常建议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来改善其心肌血氧供应不足问题[7-8]。CCABG作为冠心病常用治疗术式,在体外保持循环来吻合血管,制造低温条件和停跳心脏后完成手术,虽疗效显著,但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应激反应较大,易受建立体外循环和插管等侵袭性操作刺激而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影响其预后的同时加重其医疗幅度模式[9-10]。此外,有报道指出,冠心病患者在检查手术指征时,发现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肾功能不全和其他脑血管病变者,不适合采取CCABG治疗,基础病症会增加其手术风险[11-12]。随着临床外科手术的大力发展,以CCABG术式步骤为基础进行优化,提出采取OPCAB进行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式是联合胸部小切口、胸骨正中切口建立非体外循环等方法完成手术,无需建立体外循环和去除心脏停跳液灌注步骤,基于保持常温心脏跳动前提下进行术式,可有效降低建立体外循环造成的机体应激反应,避免再灌注损伤患者心肌功能,符合如今临床倡导的微创理念,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对控制患者围术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术中出血量有较好作用[13-14]。基于上述分析情况,本次研究针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对比CCABG、OPCAB两种术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证实OPCAB疗效更优。OPCAB通过简化手术流程能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微创优势可减少其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机体生理机能恢复速率,减少治疗费用,预后安全性更高[15]。

综上所述,关于冠心病治疗术式选择,采取OPCAB所获疗效优于CCABG,既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又能降低其机体炎性反应和保护心肌功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叶伟光, 王天龙, 兰飞, 等. 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的影响[J]. 北京医学, 2020, 42(6): 519-522.

[2] 徐殊, 陶登顺, 赵科研, 等. 不同程度慢性肾功能不全对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对比[J]. 广西医学, 2021, 43(1): 7-10.

[3] 储诚豪, 张成鑫, 朱瑞, 等. CD4/CD8比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評估价值[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0, 27(1): 20-25.

[4] 张栋, 朱娜.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 20(21): 3618-3620.

[5] 冯世军. 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对患者心肌指标的影响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 32(6): 930-931.

[6] 米怀雪, 张培喜, 张申.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口服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对比[J]. 山东医药, 2020, 60(10): 63-66.

[7] 罗阳. 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 18(4): 597-599.

[8] 王丽, 梁燕, 郝爽. 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单元护理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及康复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 27(22): 3025-3028.

[9] 钱旭雯, 刘国凯, 李国艳, 等.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引起机体免疫平衡的变化研究[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2(2): 133-136.

[10] 鞠胜杰, 彭晓波, 陈劲进, 等. 高龄患者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CABG围手术期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20, 42(9): 937-941.

[11] 俞光宇.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临床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 20(6): 947-948.

[12] 张志东. 非体外循环及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20, 39(15): 44-46.

[13] 段训智, 何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J]. 江西医药, 2021, 56(7): 985-988.

[14] 王晓群, 许旭东, 黄燕妮. 优化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及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J]. 江西医药, 2020, 55(5): 548-550.

[15] 陈现杰, 王圣, 陆国庆, 等.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效果[J]. 临床医学, 2019, 39(10): 10-12.

猜你喜欢

冠心病疗效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警惕冠心病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