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教育视域下在职人群学习需求、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S市S区为例

2022-05-06藏鸿雁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习者人群教育

姚 静 藏鸿雁 韩 梦

(上海松江开放大学,上海 201601)

构建学习型社会,倡导对劳动者开展持续、不间断的终身教育,引导劳动者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理念,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加强企业职工教育,促进在职人群的终身学习始终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极为重要的一环[1]。我国目前正处于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经济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化的关键期,只有通过推动在职人群职业技能提升和文化素养的渗透,充分积累技能红利才能实现从个体到国家整体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快速突破。基于此,本文立足于S市S区市民终身学习需求监测课题组的相关调研数据,着重研究在职人群学习需求及其面临的困境,从终身教育视域出发,为帮助在职人群摆脱学习困境提出富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概念阐释

(一)在职人群的界定与划分

与在职人群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人口中属于劳动适龄范围内的那部分人口。按国际通用标准,15~64岁属于劳动适龄范围,其中中国男性为16~59岁,女性为16~54岁为劳动适龄范围[2]。朱巧玲,杞如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力人口指的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劳动适龄人口,其年龄规定为16~55岁的女性和16~60岁的男性”[3]。自2000年以来,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中国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劳动力供求也发生了极大变化。青年劳动力人口萎缩,55~65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出现上升,劳动力结构趋于老化。在上海此类特大城市,部分退休人群在退休后依然坚持工作,成为重要的在职劳动力。

劳动力人口的划分与年龄密切相关,同时年龄也是针对在职群体需求分析的重要因素,但考虑到特殊人群,即退休仍在职人群,故本文研究的“在职人群”界定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企业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签订劳动合同并经县级以上人社部门登记,长时间从事岗位工作并领取工作对应工资、报酬的人员。

(二)学习需求的定义与内涵

关于“学习需求”的定义,理论界有很多有益的探讨。综合国内外研究,学习需求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学习者从自身角度出发,个体主观的学习需求;二是客观环境的变化,从而要求个体提升的学习需求;三是达到或实现某一学习需求所需要的方式、条件等。综合来看,学习需求是一个动态和整体的概念,其不仅是学习者当前学习状态与所期望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同时学习需求的满足也受一些约束条件的影响。因此,学习需求既包括学习者的主观感受,即对其学习状态和学习期望的自我判定,也包括了学习者所能获得的学习资源和现实约束条件等客观因素。

二、在职人群学习需求的现状分析

2020年末至2021年初,S区市民终身学习需求监测课题组通过对S市S区的Y街道、H镇、S镇的在职(已就业)人群开展市民终身学习需求的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样本1495份。为了全面了解该人群的学习需求,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初步归纳出在职人群的学习需求现状。

(一)有一定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行为,但主动学习占比不高

根据对采集数据的细化分析,在职人群目前经常主动、自发学习的人数占31.44%,不会主动学习,但会参加学校或单位(或社区、村里)组织的学习的人数占37.32%。

(二)学习目标趋于多元化,但以获得专业知识和提升职业技能为主

在职人群学习目标既包括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就业能力,也涵盖了心理健康水平、个人价值体现等方面,但整体仍以提升专业修养和职业技能为主。这反映出在职人群学习主要是为了习得新技能,提升工作能力和再就业能力,以应对社会发展变化。

(三)学习内容较为丰富,但侧重于专业知识类和职业发展类

在职人群目前学习的主要内容更多集中于工作领域,超过50%的受访者主要学习专业知识类和职业发展类内容。具体见图1。

图1 在职人群目前主要学习的内容

(四)学习方式呈现多样化,线上与线下并举,传统与创新共存

当前在职人群的主要学习方式包括网络平台的在线学习、团队学习、面授学习及自主学习,其他如活动式、体验式学习方式也在不断拓展延伸。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叠加疫情因素,网络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越来越受到在职人群的青睐,日益成为他们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调查数据来看,在过去一年中,受访者参与各种网络学习平台的在线学习在各种学习类型中的占比最高,并且受访者对网络学习平台提供的学习服务总体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高达74.66%。具体见图2。

图2 受访者目前或过往的主要学习方式

(五)学习成果的展示更趋多样化

在职人群对于学习评价和总结方式的偏好位前三的是获得课程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会员资格证书等社会认证。与此同时,在学校或学习机构内部展示也是受访者较多选择的评价和总结方式。

综上,我们对在职人群的学习特征及学习需求现状可归纳如下:首先,在职人群有一定的学习需求,学习的职业导向非常明显,学习内容与职业技能提升密切相关。其次,在职人群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导向性,学习目标较为明确,往往基于现实的需要开展学习活动,并且呈现出与职业发展的高度相关性。最后,在职人群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实用导向性,学习方式倾向于线上线下混合,但以线上为主的便捷灵活学习方式更受青睐,关注学习评价,希望通过“资格证书”等方式展示个人学习成果。

三、在职人群学习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个体视角下的学习困境分析

1.学习意愿不强,学习需求尚需进一步激发

学习意愿也称学习动机,指直接引起并维持人的学习活动,并使之朝一定目标进行,以满足人的需要的内在动因[4]。学习意愿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到在职人群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对其学习状态产生重大影响,是推动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学习意愿直接表现为学习的需要、意向或兴趣等内容。根据1495份数据分析了解到,目前从不学习的人群占24.75%,被动学习的占37.32%,在学习意愿的调查中,非常和比较愿意学习的仅占28%。受制于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所处行业单位等差异化因素的制约,不同背景的在职人群在学习意愿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但整体来看,学习意愿不强,学习需求尚需进一步激发。 通过交叉分析, 我们发现,导致在职人群学习意愿不强的原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在职市民随着年龄及工作年限的增长产生了职业倦怠及学习倦怠,进取心下降,对学习进修产生了畏难和抗拒情绪;二是部分在职市民受制于较低的受教育程度,在学习理念上存在偏差,加之周围学习氛围不浓厚,使得其在自我学习提升方面要求不高,得过且过,随遇而安。

2.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欠缺,亟须有效引导和提升

学习能力是学习者的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学业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心理条件[5]。自主学习则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独立性。自主学习能力高低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及学习方法的掌握。从我们搜集到的调查数据来看,相当一部分的受访在职人群学习层次较低,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基础不完善、不牢固,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等问题。在职人群在自主学习能力上存在着短板的困境,使得其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学习成效不明显,这些成为制约其积极开展学习的一大困扰。

3. 工学矛盾与家学矛盾突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协调平衡有待优化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在职人群的家庭负担和工作压力是影响他们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在被问及“哪些因素最有可能影响到您的学习”一项时,受访者选择“家庭事务繁重,没有时间学习”的占比57.79%,选择“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的占比47.83%,具体见图3。由此可见,在职人群普遍存在较为突出的工学矛盾和家学矛盾,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在职人群用于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内,63%的受访者每周投入学习时间不足5小时,而每周学习超过20小时的不足4%。

图3 最有可能影响受访者学习的因素

为进一步探究工学及家学矛盾突出受访者的具体特征,我们从问卷中选取相关条目进行交叉分析发现:在被问及不经常参加或者没有参加各项学习活动的原因时,回答选项中包含“事务繁忙,没时间”的受访在职市民整体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从受教育程度上来看,主要集中于学历为高中及本、专科阶段的占比达87.1%。学历为硕士及以上的仅为2.8%,初中及以下的占比10.2%。

二是从年龄上来看,回答选项中包含“事务繁忙,没时间”的主要集中于30~49岁这一年龄段的群体,占比达73.3%,60岁以上的仅占0.2%,20~29岁的占13.5%。

因此,在职人群中家学矛盾、工学矛盾相对突出群体基本上可概括为:有潜在学习需求及学习能力,但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负重前行阶段的中青年群体,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协调平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外部环境中的学习困境分析

1.各级各类教育主体提供的教学资源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为包括在职人群在内的全体市民提供学习服务的各级各类教育主体主要包括三大类: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工作单位以及各级院校如全日制高校、开放大学、社区学院、街镇文化中心、社区学校、(村)居委学习点等。虽然提供学习服务的场所类型丰富,但所提供学习资源的质量及针对性却有待提高。以成人开放教育为例,很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及服务并没有根据在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开放大学在职学生反映目前的课程内容比较偏向理论,缺乏实际操作内容。

在关于“学习者获得的学习资源质量”一项的调查中,认为质量非常差的有34人,占比2.27%,比较差的56人,占比3.75%,一般的927人,占比62.01%,比较好的358人,占比23.95%,非常好的120人,占比8.03%。这反映出受访者对公共学习资源的质量总体反映一般,学习资源质量不高,缺乏针对不同在职人群的差异化学习资源,使得在职人群无法获得满意的学习内容,不能满足其学习实际知识技能及拓展知识面的各种学习需求,在职人群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自然差强人意。

2.单位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工作是推动在职人群学习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职人群在学习上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工作和学习时间的协调。良好的企业氛围、崇尚求知进步的企业价值观和学习风气都会直接对在职人员的学习产生影响。单位是否给予在职人群学习上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在职人群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调查结果显示,单位对在职人群的学习无论从支持力度抑或是提供的学习机会上来看都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对于单位是否支持学习的回答,选择单位非常支持的只有195人,占比13.07%。其次,对于当前所在单位提供的学习机会,选择“非常充足”选项的只有99人,占比6.65%。对在职人群来说,当工学矛盾、家学矛盾突出时,有组织的学习基本是在单位等特定场所发生的,而单位在各方面支持严重不足的话,他们的学习需求又将面临新的困难。

四、对策与建议

(一)多角度多层次合力促进在职人群转变观念,增强学习动机

一般而言,在职人群的学习具有自觉性和自主性特征,学习从根本上取决于他们的自愿。由于在职人群具有角色多重性和社会多层次性等特点,他们在价值观念、认知水平和追求目标上有不同表现,因此其学习动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笔者调研结果,在职人群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发展、求知、交往、竞争、求职等几个方面。应该说,他们的上述学习动机都是基于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要转化来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合理性。无论从在职人群的个人提升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激发提升在职人群这些良性的、向上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政府需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学习型社会构建,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并辅以一定的政策引导,建立以开放教育为依托,高校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共同参与的职工继续教育多元供给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共教育资源的质量,在全社会范围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浓厚学习氛围,打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激发在职人群的学习意愿。

其次,提供学习服务的各类教育机构要采取多种措施,围绕“如何促进在职人群更好地开展终身学习”所涉及的学习资源、服务平台、课程建设、学习质量保障机制实现等方面多做探索与变革,培育适合在职人群的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特别是开放大学,作为成人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要充分利用覆盖全市的分校系统,充实整合教育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充分发挥在线学习公平、普惠、便捷的优势,推进在线学习资源建设,推广在线学习方式。通过提供多种优质适需的学习资源,增强对在职人群教育的吸引力。

最后,在职人群本身需转变观念,增强学习意愿。终身学习理念使人们相信“学习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或文化奢侈品,而是每个公民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权利”[6]。在职人群需充分认识到在社会发展、知识更迭加快的现代社会,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及其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不断增强自主学习动机。结合上文所述在职人群学习动机不强的原因来看,部分年龄较大、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在职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克服心理障碍及惰性思维,主动自我调节,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自主学习动机,提升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主动意识与心理支撑。

(二)积极探索基于大数据支持下的在职人群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模式,引导和提升在职人群的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对于在职人群的教育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由于在职人群学习与工作和生活之间存在矛盾,更加需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由学习者自我主导学习”的教育教学模式,学习者需要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学习进度等方面有自己的主见,同时,不同背景及学习基础的学习者在学习时又会产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当前,学习者被动、盲目、同质化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学习资源不能充分满足在职人群的学习需求,尚需不断探索更为适宜在职人群的学习渠道和模式。而当下受到普遍关注和认可的大数据支持下的终身教育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模式就值得借鉴。具体而言,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是指以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求为基础,科学地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与教育资源支持的一种教学服务模式[7]。在这一模式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分析,构建有效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包括学习者模型、专业知识模型等),精准提升互联网教育平台提供的教学服务与在职学习者的匹配度,并且更加科学与高效地帮助在职学习者捕获所需学习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深化以个性化、多样化、实用化为导向的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满足在职人群碎片化、即时性、交互性等特定学习需求。与此同时,成人教育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思路,进行角色转化,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引导者、咨询者和激励者,从而帮助在职学习者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家庭、单位应助力支持在职人群学习与工作、生活的协调平衡发展

如前文所述,在职人群基本上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存在较为突出的工学矛盾和家学矛盾。要想提升学习效果,首先需要在职学习者协调平衡好学习与工作、家庭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前规划、扩展学习工具、学习场所和学习渠道等方式,在不同角色间尽可能取得平衡,以减少角色冲突对学习的影响。与此同时,在职人群能否协调好三者关系,也需要外部环境中各相关主体的良好互动和共同发力。家庭和工作单位的支持是在职人群学习高效与高质的保证。家庭方面应对在职人群的学习给予支持与理解,家庭成员以实际行动分担责任,减轻在职人群的学习压力。企业的管理者也应具有对员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正确认识,在相应规章制度的设定上为参加在职学习的员工提供便利与支持。[8]

(四) 大力推进企业职工教育,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阵地作用

如前文所述,单位的支持力度是制约在职人群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满足在职人群差异化学习需求,还必须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加强对企业职工参与继续教育提供工余学习时间和相关制度保障,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一是联合工会组织,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形式的学习培训,做好宣传、引导作用,促进员工的职业技能提升和综合素养提高;二是加强区域内的社区联动、校企联动,鼓励将教育资源送到企事业单位内部,打通学习通道,设立午间学堂、开展业余学历教育等,丰富就业人群的学习内容。引导推动工业园区、行业协会和大中型企业发挥人力资源培训优势,深度参与学校专业与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贯彻落实《S市职业教育条例》,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用好城市教育附加,鼓励和支持企业自办或购买服务开展职工教育。鼓励用人单位积极整合文化、技术、管理、思政等教育内容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活动,在缓解就业人群工学矛盾的同时,又可以满足该群体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学习需求,还能推进学习型城市(城区)和文明城市(城区)建设。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在职人群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是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要充分激发不同年龄、层次、职业在职人群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他们的职业技能提升需求,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以及社会个体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需要各方齐抓共管,共同努力,这是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终身教育体系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学习者人群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我走进人群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