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角下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内涵与建设研究
2022-05-06杨戴萍吴文嘉袁俊辉
杨戴萍 吴文嘉 袁俊辉
(四川开放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3)
一、问题提出
开放大学作为全民终身教育的重要平台,是面向成人学习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2020年9月教育部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指出开放大应坚持落实立德树人,加强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双向建设[1]。目前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处于全面起步阶段,开展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对进一步完善开放大学各层级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协同治理视角展开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一方面是有效回应“三全”育人格局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要求,另一方面是全面观照开放大学多层级办学的现实需求。
二、协同治理中的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内涵
协同治理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公共行政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产生之初,协同治理主要是指多元主体间围绕公共权力使用、公共利益决策等问题,通过合作与协调机制,承担相应责任,有效解决公共事务,制定相关政策的过程[2]。伴随治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协同治理已深入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强调在实现共同目标中的多元主体、互动协作、方法多样和共建共享。
课程思政是坚持每门课程的社会主义育人方向,强调每门课程的社会主义育人功能,要求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将价值引领贯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中,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向同行。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主要包含两点:一是课程思政应坚持社会主义育人价值,课程育人“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二是课程思政应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突出价值引领。
协同治理多元、互动、合作的视角与课程思政的社会主义育人价值和突出价值引领的要义要求我们在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上,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
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应是党委领导,多方参与,责任明确的体系。开放大学采取“两级统筹、四级办学”体系深深扎根基层,课程思政建设应是从总部、分部到学习中心各级联动,分工协作构建。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各主体间的主次地位是不同的。课程思政的社会主义育人价值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明确各主体分工,强化各主体间课程思政建设的互动协作,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
开放大学课程思政是教师间协作的过程。在开放大学体系内,教师构成是多元的,有总部主持教师、分部责任教师、各学习中心的辅导教师和班主任等,他们都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同时有的教师还兼具上述多重身份,因此课程思政实施是开放大学教师间互动协作共建共享的过程,强调团队协同确保课程思政真实有效。教师的互动协作更应突出思政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的配合,实现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印证,课堂下教师思想政治水平提升的相互学习。
开放大学课程思政是突出课程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与价值、知识、能力目标协同增效的过程。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引领和价值构建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耐力,能增强成人学生自学动力明确学习价值,是实现高效开放课堂的灵魂。价值、知识、能力三者的有机融合,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效促进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效果,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协同增效。
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应有多种渠道。开放大学课程思政教学不只是发生在传统课堂,更应发挥网络课堂、实践课堂、互动课堂等多元化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网络是开放教育的主要平台、实践是成人学生的生活本质,注重多元课堂的协同育人效力,应积极拓展课程思政教学渠道。
开放大学课程思政是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专业水平、教学技能协同提升的过程。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是必然要求,只有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质,塑造良好师德师风才能真信巧融,自觉主动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同时,以课程思政为契机推动高质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进学习的效果,需要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同步提升,三者形成良性互动,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开放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综述
现阶段,课程思政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大趋势,但是笔者以“开放教育”或“开放大学”和“课程思政”为主题词,排除不相关文章,在中国知网检索到截至2021年9月的紧密相关论文仅有40余篇,与以“课程思政”为主题词的23000多篇的相关论文比较,可谓凤毛麟角。在这40多篇论文中,主要从具体课程和学科专业的教学角度,展开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部分研究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创新、“三全”育人格局构建研究课程思政建设。其中有3篇文章探讨开放大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曾祥跃等人从对省级分部课程思政的理论分析中推演出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提出“导、训、建、 用、评”的建设模式[3]。邢晓春从思想认识、机制构建方面等探讨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出路[4]。张佳昊、李韩栋从开放大学特殊的教学模式阐发课程思政的特殊性,提出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加强教师培训和团队建设,综合布局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三方面构建开放大学课程思政模式。[5]
总体来看,尽管个别文章从中观(学校推进)角度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但主要从理论分析视角展开。基于此,本文从远程访谈调查展开定性研究,分析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结合调研结果,从开放大学系统协同治理角度,着力提出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切实可行的路径。
四、当前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审视
为全面了解开放大学体系内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笔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国开总部、上海分部等18所开放大学入职年龄超过5年的教师2名,共计36名教师进行远程的结构化半结构化访谈。主要从学校课程思政推进情况、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和需求、课程思政实践现状三个方面进行调研。在学校推进情况方面,主要了解学校的课程思政顶层规划和领导部门、课程思政培训和评选活动、课程思政激励、评价体系和科研情况。在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和需求方面,主要了解对课程思政内涵和实施途径的看法、对课程思政实施的需求、存在的困惑和面临的困境等情况。在课程思政实践方面,结合前述的学校推进情况和教师素养能力的访谈内容,重点了解受访者所在学校课程思政育人落实情况及取得效果。访谈侧重获取受访者深层次的想法,利用Excel表格对结构化题目的选项、非结构化结果关键词和关键概念比例进行统计,深入挖掘当前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课程思政推进机制现状
通过远程访谈我们了解到,课程思政建设已在全国省级开放大学展开,但是课程思政推进的体制机制仍不健全。访谈结果显示,在规划设计上,18所开放大学其中4所有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类的规划,剩余14所开放大学,有的顶层规划尚在制定或规划中,有的还未着眼整体长期的规划,多是在年度工作安排或校党委工作会议中零散提及。在组织领导上,8所开放大学有课程思政建设领导机构或牵头部门,其中1所由校党委统一领导,1所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4所开放大学由教务处实际牵头展开课程思政建设,另有2所开放大学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课程思政建设。剩余10所开放大学暂时没有统一的课程思政领导机构,多由各教学学院自行进行,缺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机制。在激励机制和评估制度上,国开总部从2020年起各学部陆续举办面向全国开放教育的课程思政评比,在全国范围掀起了课程思政热潮。调研的17所分部中,有10所开放大学举办了校级课程思政评比,其中1所开放大学从2019至2021年已经连续三年举办课程思政评比,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访谈也反映出,激励手段单一、专项评估体系不健全,导致课程思政建设缺乏持续动力。目前,仅国开总部和1所分部将课程思政纳入对分部、分校的考核指标中。1所开放大学的公共管理学院将课程思政纳入对学院教师的考核。其余调研的15所分部均未将课程思政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和职称评定中,没有持续的动力机制和多维度的评估体系,课程思政的客观要求难以成为教师的奋斗目标和自觉动力。调研中75%的教职工表示评比获奖、课题申报等范围毕竟有限且没有纳入考核,对课程思政教学缺乏持续推动。在培训机制上,调研中大部分开放大学已展开校级及院级不同层面的培训、交流或讲座,只有4所开放大学没有组织类似培训活动。但是当被问及培训是否形成常态化时,仅有1所学校的教职工表示已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其余的教师均表示学校对课程思政培训暂无常态化要求。在协同推进上,2所开放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上加强了对各专业教师的培训;在教学与科研协同推进上,有9所开放大学的老师反映所在学校的科研、教改立项中有关于课程思政的立项,但是调研的18所开放大学均没有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或没有课程思政的专项研究。从纵向推进情况看,80.5%的教师们认为开放大学“两级统筹,四级办学”的体系对课程思政直接作用于基层学生效能带来衰减,这是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特殊情况。
(二)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和需求现状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课程思政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开放大学教师既是课程思政的执行者,更是学习者。他们对“课程思政”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难以全面理解其内涵。调研的36名教师均能够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概念上的不同,认为“课程思政”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价值引领,与思政课程形成育人合力这一要义。但是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不够全面,笔者对受访教师“课程思政包含内容”的回答进行了关键词分类梳理,按照词义出现频次高低对教师理解的课程思政内容进行了排序,见表1。
表1 访谈中课程思政关键词词频
从表1看到,36 位教师均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意识;大部分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包含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和传统文化;个人优秀品质也是教师们提及较多的内容,对法治、敬业、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提到的不多。但是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课程思政重点内容主要有政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宪法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五个方面[6]。有28%的教师流露出对课程思政内涵理解的不确定性,个别甚至说:“担心自己对课程思政把握不准确,说错话。”由此看来,教师们的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与《纲要》所认定的主要内容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教师们的认知多是直接的、情感化体验类的态度和价值观输入,对深层次的、能结合专业知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课程思政内涵认识不足。作为课程思政的执行者,教师对开放大学课程思政的融入渠道和效果存在困惑。有50%的教师认为开放教育师生分离状态下的课程思政效果不理想,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有90%的教师认为开放大学课程思政集中在课程资源建设,对其他环节和渠道的课程思政建设提及较少。有33%的教师表示开放大学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是难点。作为课程思政的学习者,教师均认为要加强相关学习,主要集中在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和时政学习。有64%的教师认为挖掘素材自然融入专业课堂是难点,急需加强培训。有25%的教师提到时政信息中蕴含了课程思政与专业结合的融入点,并且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有7名教师提到利用“学习强国”APP自学,发现自从学校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后,翻看“学习强国”的频率和持续时长增加了,并有意识地运用到课堂讲解中。有50%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培训存在工学矛盾,认为开放大学教师还兼任行政、辅导员等多重角色,同时一名老师管理多门课程,教师的工学矛盾也很突出。有老师认为利用继续教育、党建学习开展长效化课程思政培训较为可行。有7名教师提到培训应注意协同,思政教育、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等方面的专家应参与其中,帮助教师提升政治素养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对课程思政的学习,有42%的教师认为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可忽视,希望有教学团队有集体备课等形式提升自身能力。
(三)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访谈中我们了解到:18所开放大学中有12所学校要求专业教学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中体现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是对具体实施过程缺乏必要的常态化监管和监管制度设计,也就意味着课程思政可能仅仅停留在纸面文件上,课程思政的融入内容和融入环节存在随意性。在课程思政实践途径上,90%的教师表示,资源建设环节如录制课程视频、课程文字资源、课程辅导资源是他们课程思政的主要渠道。16%的教师提及曾在作业设计环节设置课程思政融入内容,有2位教师认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但是开放大学师生分离让师德师风难以发挥作用,有1位教师提到自己在与学生网络互动中融入课程思政。从上述调研结果看到,现实中课程思政融入途径较为单一,这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的应然要求存在差距。同时,在谈到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时,81%的教师认为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实际效果与教学目标的要求有差距,75%的教师认为师生分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影响了开放大学课程思政融入的效果,并且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本身具有隐性、长期的特质,难以衡量,让课程思政评估成为难题,评价的滞后又影响了教师课程思政实施的积极性,使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实施容易流于表面的形式。
五、立德树人视域下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分析访谈结果,笔者认为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在开放大学有效推进取得实效不仅要面对一般性难题,更要克服开放大学层级效力衰减和教学分离带来的挑战。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应从开放大学体系治理的高度,采取以多圈层“教学”实施为中心,“部署领导、激励评估、培训自学、教学督导”协同推进的五位一体课程思政建设的立体布局(见图1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图),将课程思政融入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教学支持、教学评估、系统建设、激励机制、师资培训中。
图1 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图
(一)总部、各级党委部署领导
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统筹全国开放教育体系建设,应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部署,立德树人的社会主义育人方向要求各级党委领导本级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具体而言,总部与党委的部署领导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部署。国开总部应通过顶层设计制定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规划、时间表、实施路线。从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师资建设、基层任务纵横向方面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分工,做好以“教学”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建设的统筹与规划。
各级党委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开放大学各级系统应成立党委领导下的课程思政建设小组等统领协调机构,完善对本级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对下级开放大学的组织领导。目前,已有少数开放大学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并形成由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负责,学院具体负责,人事、宣传等部门直接参与的推进制度。在“两级统筹,四级办学”的体系下,省级分部应立足分部特色,强化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制定各分部的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实施方案,做好分工,压实责任主体,确保课程思政在教学各环节的实施,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各项制度。基层开放大学由于直接面对学生,是确保教与学发生、课程思政有实效的关键所在。基层党委或党组织应充分认识自身在课程思政育人中的终端作用,按照上级开放大学的规划,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和先锋模范作用,在教学支持服务中保障学习有效发生、拓展课程思政渠道、协同各部门完善推进制度,确保课程思政有温度、有效度、有广度。
(二) 激励、评估双管齐下
课程思政建设关键是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者、主力军,课程思政建设应从激励和评估两方面调动教师推动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激励方面,应给予教师精神荣誉和物质奖励的激励,创新激励机制。开放大学应在体系内评选出示范课程、示范团队、教学名师,通过大力宣传、广泛推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供体系内同类其他课程学习。通过评选开放大学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充分调动教师自觉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并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在突出精神荣誉的同时,给予优秀的课程思政成果物质奖励。例如在相关评选和项目研究中给予一定的奖励经费,既能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又能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激励不仅形式应多样,更应注意激励的范围和层级,应注重实效、倾斜基层,才能让课程思政发挥育人效果,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评估是实施激励的重要依据和有效方式。在开放大学系统评估中应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其中,注意评估应分级分策,对基层教师课程思政考评指标应与总部分部教师的考评指标有差别。同时,注意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的育人方式不同,强调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细节和实施过程的考评,适当考虑学生思想、行动转变等终极效果,让评估的正向激励及时发生。总部和分部教师评估指标侧重资源建设、教学设计各环节、教学改革科研的课程思政建设;基层教师评估重点是育人过程,应将对学生的情感支持、教学支持、资源支持、技术支持等多元的学习支持服务和教学管理纳入对基层教师的“课程思政”评估指标。以对不同层级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化、细节化评估有效化解课程思政评价难的困境。
此外,课程思政考评应作为常规考评项,与教师年度教学工作情况考核、师德师风考评、评优评先挂钩,保障激励的长效化与全覆盖。因为现实中师生分离状态弱化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强调师德师风建设就尤为必要,让学生在时空分离的教学中感受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影响力,实现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的互补共进,是补短板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开放大学落实立德树人。
(三)多元协同与灵活泛在的培训机制
加强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培训,是访谈中教师们共同的心声,培训是否增加额外的负担也是部分教师的忧虑。同时,课程思政内容的动态性要求培训应多元常态开展。一方面应将课程思政培训嵌入到常态化培训中,如教师们的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师德师风和教学能力专题等,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另一方面,应将课程思政意识、课程思政思维方式与政治学习活动结合,让教师在政治学习中加强政治素养和时政学习,提升课程思政水平。培训应注重与思政专业、教育学等不同专业的协同,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平时对思想政治理论关注不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需提升,加强思政、教育教学专业理论的学习能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及育人情怀,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教师勇于挖掘、善于讲好课程思政,实现与思政课同频共振,达到协同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培训应融入开放大学系统建设中。成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不同,没有统一的教学参考资料,加强开放教育系统内的课程思政规范化教学将解决访谈中教师们怕讲错、不敢讲的情况。利用开放大学独特的系统优势及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育方式,让培训直达基层教师。课程教学团队、各专业教师团队利用线上线下实现从总部到基层的课程思政建设,特别是集体备课,使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安排实现系统内的共建共享[7],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还能有效减轻教学负担,为基层教学提供“教学参考书”的规范效应,避免访谈中提到的课程思政教学随意性和不自信。
灵活自学一般是在统筹规划、激励评估发挥作用后,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一定自觉性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日常积累,自觉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现实中,已经有教师总结出自己利用“学习强国”APP、时政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的学习心得体会。实践表明,日常的素材积累和政治品德涵养让学习无负担存在,不仅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更能有效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为落实立德树人打下坚实基础。
(四)分类教学督导,拓宽教学边界
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强分类教学督导。学习的有效真实发生,是开放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与顽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访谈结果也显示出教师对课程思政效果的担忧集中在教学环节上。笔者认为,教学的发生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开放大学内分为两种层次体现。一是总部课程主持教师、分部课程责任教师的钻研组织教材能力、了解研究学生能力、组织教学活动能力、资源建设能力等教学能力[8]。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强以教学为中心的督导,做好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日常备课教学设计、远程和面授教学情况的督导。二是基层辅导员、班主任的教学支持服务能力。做好有温度的教学支持服务、教师以身垂范是课程思政的本质要求。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基层教学支持服务过程的监控,确保教学发生。
拓宽课程思政边界,着力解决课程思政发生途径单一的困境。课堂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开放大学课堂的形式是丰富的,发生在面授课堂,更发生在实践课堂、网络课堂等多形式课堂中,应注意发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课程思政教学影响力。开学第一课、个性化辅导、毕业实践都是课程思政发生的课堂。同时课堂不是唯一渠道,教学设计中的作业练习、课后评估等都是课程思政应关注的重要环节,自学方式作业环节必不可少,作业环节的课程思政融入是开放大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融入渠道,做好作业环节的课程思政设计是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毕业实践环节任务重、难度大、时间跨度长,与学生职业工作密切联系,并且是通过学生与教师个性化互动完成,是进行课程思政融入的天然渠道和有力途径,实践环节落实好,其思政育人效果将非常突出。上述的课堂渠道和教学环节应该得到各级教师的重视,让成人学子浸润在教师有温度的课程思政影响力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效果真实发生,立德树人任务得以实现。
六、结语
开放大学肩负着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立德树人的使命,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终身学习的各类课程当中,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是开放大学立德树人的要求。课程思政建设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仅是某一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更是从开放大学系统层面构建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文章通过调查研究从开放大学治理角度提出了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未来的研究方向将在跟踪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步伐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拓展到开放大学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中,发挥开放大学在加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