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智慧结晶
2022-05-06杨轩宇
杨轩宇
哈尼族蘑菇房是一种土掌房,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得益于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哈尼族人民的智慧和哈尼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传统民居,蘑菇房在空间设计、功能设计、材料、色彩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融合着哈尼族人民千年以来的技艺、文化,是哈尼族民族文化的化身。
世代生活于元阳县境内哀牢山南部的哈尼族人,在一代代的生产劳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并利用哀牢山的气候特征,结合哀牢山的地形地貌和日常的生产生活需要,逐渐形成了既能适应哀牢山上特殊气候又便于生产劳作的民居建筑——哈尼蘑菇房。这种土墙加茅草顶的建筑方法很好地适应了哀牢山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和当地的生活习俗也很适宜。蘑菇房各部分功能空间的布局与设计特征都与哈尼族的生活习俗密切关联。
空间特征
哈尼蘑菇房依山而建,一般房子建在半山腰,既方便种植农作物,又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在房中设计了功能各异的空间构成。蘑菇房大多采用的是“下畜上人”的模式,类似于傣族的干栏式建筑——吊脚楼。最底层养家禽、牲口,以及堆放杂物使用,层高低矮,一般不超过两米。二层供人居住,用木板铺设,依据蘑菇房四坡顶的屋顶造型,二层空间的布置也充分利用了四面墙角,设置了床铺、储藏池、灶台等。堂屋的空间宽敞,最中间设置了一个方形火塘。三层位于蘑菇房屋顶下方,通常用作储藏空间,而延伸出来的外部空间则作为晒台,供晾晒稻谷或者其他农作物。底层有室外台阶连通二层的平台,二层再通过室内的楼梯到达三层。
哈尼族蘑菇房由正房、耳房、走廊、晒台等组成,室内空间包括堂屋、餐厅、卧室、厨房、储藏室、牲畜房等。正房是哈尼蘑菇房的核心部分,现存的比较典型的哈尼蘑菇房的正房皆位于整栋建筑的二楼,共有三个房间,中间的是堂屋,堂屋的空间宽敞。堂屋的正中间是哈尼族人祭拜祖先和神灵的供桌和祭台;堂屋两侧的房间一般为卧室,开间相比堂屋较小,一般家中的父母住右边,婚后的儿子、儿媳住左边。堂屋会设一个高火床,类似于北方民居中的火炕,家中长辈有高火床的专用权,晚辈一般不能使用。
哈尼蘑菇房的平面布局有很多种形式,现存的蘑菇房主要分为独立型平面布局和组合型平面布局。独立型蘑菇房的平面布局大体上呈方形,分为三层,底层为牲畜房,二层兼具卧室和厨房的功能,顶层为封火层,用来晾晒粮食;组合型的其中一种是由正房和耳房组成,耳房与正房相比高度比较低矮,空间也小。正房的底层划分为卧室、厨房及堂屋,堂屋和厨房连在一起,灶台在堂屋的角落设置;二层空间主要都是用来居住。还有一种平面布局被称为三合院,这种布局是由一个正房、两个耳房组成,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院落。正房和耳房处于不同的平台,耳房的底层是牲畜房,二层可用作卧室;正房二层连接了晒台,屋面下设置了封火顶。
材料特征
哈尼族蘑菇房主要以石块、木头、土、茅草构成,土基墙直而整齐,屋架稳当结实,屋顶有很好的防水性能。蘑菇房依山而建,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建造过程中就地取材。墙基由石头和土来搭建,当地石头资源丰富,随处可以捡到,土取自梯田,蘑菇房的外墙是由土坯墙或者夯土墙建造成的;屋顶的茅草也取自梯田,梯田种植的水稻,收割后留下的草收集后,经过捆扎固定在屋顶上,茅草每年都要更换。蘑菇房的梁、柱子所用的木材同样取自于周边树林,不同品种、材质的木材作为不同的部件,根据各种木材的承重性能好坏分别用作房屋主体结构柱子或者层梁、屋顶房梁。其别具匠心的构造设计、合理的建筑方法、材料选择,具备很好的保温、散热性能,冬暖夏凉、干燥通风。
蘑菇房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到建成后的综合利用效果,都可以是说是比较生态节能的,在很多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如能源消耗、隔热保温、调节屋内湿度等。更为重要的是,蘑菇房早已与哈尼族人开垦的梯田、周围的大山和森林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和谐美丽又独具特色的民居生态和自然景观系统。
哈尼蘑菇房的建筑技术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其建筑群落融于山、田、林的自然景观之中,又具备一定的环境友好特征,可以说,蘑菇房是哈尼族建筑文化中的典型代表性作品。
色彩特征
蘑菇房建造工程中大多都是就地取材,墙体的原料是泥土,所以一般呈土黄色,显得简洁大气、厚重淳朴,屋顶由灰褐色的茅草覆盖,用料简单、经济方便却又实用。哈尼族人有独特的艺术审美,在色彩方面尤为突出,具有“崇黑、尚白、敬红”的独特色彩审美,崇黑是因为他们认为黑色能够抵御压制鬼魂,敬红则是由于红色在哈尼族的民族文化里象征着高尚纯洁的天界和神灵,尚白则代表哈尼族人对和平安稳的追求。
功能特征
哈尼蘑菇房的空间布局一般来说是相对紧凑的:房屋的底层一般用来饲养牲畜;三层又要用来晾晒存放粮食作物,起居室、厨房、堂屋等主要生活场所都布置在二层,这样一来就显得比较紧凑;同时在空间布局还有遵循长幼尊卑的礼序,最佳的内部分隔位置一般都要供长辈使用。
火塘是整个蘑菇房的特色所在,其功能一是用以煮饭、取暖,哈尼族人一般是不打灶的,在火塘上架个铁锅就可以做饭了,柴火燃烧后的炭灰还可以用来给农作物施肥;功能二是熏腊肉,把肉挂在火塘上方,木柴燃烧产生的烟会把肉熏成美味的腊肉;功能三是保护房屋的梁柱,蘑菇房的建筑木材是直接采伐于山上,晒干之后再做成梁柱的,终日不息的火塘产生的袅袅炊烟能够对房屋的梁柱起到防潮防虫的作用。火塘关乎他们饮食起居的功能部分,设置于堂屋中间的火塘一般是一个矩形的小浅坑,它展现了哈尼族人的文化习俗,终日不息的火塘是家族香火旺盛、血脈不绝的象征和美好心愿。
厨房则是每栋居民楼的后勤空间。面积相对较小的蘑菇房,一般会将生土砌筑的火灶建于正方角落,形成一个简易的小厨房;而面积比较大的蘑菇房,会用墙体把灶台分隔开来,分隔的墙体上一般会开一扇小窗,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独立的具有排烟、采光的简易厨房空间。
神龛是哈尼族在家内设置的神圣严肃的祭祀空间。神龛的形成因民族文化习俗、文化信仰而起,一般神龛都是摆放于正房里面火塘正对的墙体上,在各重大节日对神灵、祖先、逝去的长辈进行祭拜。
卧室是哈尼蘑菇房的主要休息空间。蘑菇房的卧室一般都相对简陋,随便在二层的角落里放上一个床铺,用木板作简易的分隔,就形成了卧室,这样的卧室对隐私的保护是比较差的。蘑菇房预留的窗口数目是比较少的,而且尺寸都比较小,布置卧室、堂屋以及厨房的楼层也只有两三个窗子,采光条件较差,让人感到沉闷压抑。
蘑菇房晒台也是有浓重哈尼族独特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空间。哈尼族人通常世代主要以种植水稻等谷物为生,稻谷可以说是哈尼族人的根脉,保证晾晒的时候光照充分,让采收回来的谷物尽快晾干,这对哈尼族人来说这是重中之重,因此,为了做好稻谷的晾晒工作,哈尼族人在设计晒台时充分考虑了朝向、采光等问题,除了晾晒粮食之外,晒台还是哈尼族人闲暇之余的休闲场所,是夏季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交流、吹风纳凉的合适选择。
蘑菇房是哈尼族人结合哀牢山南侧的自然环境,通过不断学习其他民族的建筑文化和实践总结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当地自然环境,融入自身的智慧,最终形成的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产物。几千年的造房经验传承到现在,蘑菇房已经成为了哈尼族的民族文化特征之一,它凝聚了一代代哈尼族人的智慧和汗水,融合着哈尼族人千年以来的技艺、文化,是哈尼族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其建筑文化特征对保护民居、传承民族文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