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元素融入测树技术课程探索

2022-05-06陈晨刘光武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陈晨 刘光武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测树技术;课程改革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提出的新要求,深化了教育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认识。课程思政指导高校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了各门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提出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响应习总书记号召,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是探索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专业课程教学也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研究中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到教学中去,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提高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接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

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的文化建设逐渐显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和理想信念模糊与西方文化思想渗透具有很大关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引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易受各种错误思潮和极端思想影响,“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校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育工作者应把握好时机,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依据课程特色,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着力探索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测树技术作为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探测和取得森林资源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在林业生产中,取得可靠的森林资源信息、了解森林资源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是实现森林合理经营、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途径,从而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将测树技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实现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需要。

二、思政元素融入测树技术课程教学实例

(一)课程思政融入测树技术发展简史的教学设计

测树技术发展简史采用讲授法介绍了奥地利林学家Bit-terlich W.的事迹及我国测树技术发展(重点介绍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昌庚教授)。1947年奥地利林学家Bitterlich W.創 造了角规测树,打破了100多年来在固定标准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简化了林分测定工作,提高了林分调查因子测定的工作效率。1961年,林昌庚教授经过大量实验和反复计算,提出以实验形数作为干形指标,克服了胸高形数随树高变化的缺点和采用正形数量测立木高处直径的不便,方便了立木材积测算。林昌庚教授在世界林木单株材积测定史上留下中国林学家的足迹,为中国科学家争得了荣誉。

将思政元素融入测树技术发展简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操。

林学家Bitterlich W.工作中发现样地调查工作量大、过程繁琐,就琢磨新的样地调查方法。他经过构思、设计、质疑、解释、实践等历时18年开发完成了角规测树技术,后又经一代又一代林学家不断努力,才得以完善。通过他的事迹,启发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仅要有情怀,而且要执着。工作中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勤思考,用自己的智慧做利民之事。同时启发学生心存感激,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是无数前辈心血的积累。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法,讨论为什么一代又一代林学家要改进初始角规测树工具,从而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通过对我国林学家林昌庚教授对立木材积测算做出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课程思政融入树高测定的教学设计

在树高测定部分,采用图解法讲授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测高原理,采用演示法讲解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掌握布鲁莱斯测高器的使用。在实践环节,采用班级分组、组长负责、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每组分配的教学任务。每组教学任务完成后,采用一定的评分标准,小组间循环检查,给出每组的考核分数。

树高测定是测树技术这门课程的基础工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测量过程中,主干稍顶的确定、测点位置、测点距离、仪器的使用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而树高测定的准确性会影响下一步计算树干材积或生长量的准确性。在测量过程中要拉皮尺、要辨认树种还要记录统计数据,这些工作都需要团队合作。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点明规范操作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合作意识。

(三)课程思政融入年轮测定的教学设计

年轮测定可以了解树木生长过程,是树干解析这节课的重点。教师讲解影响年轮形成的因素、年轮的组成、测定年轮的意义、测定年轮宽度时的注意事项。学生观察树干断面的年轮,找出断面的南北方向,观察年轮生长、测定树干定期生长量,绘制生长量曲线图。

将思政元素融入年轮测定的教学设计中,采用比较和感悟法。在环境条件良好的季节,形成层向内分化的次生木质部细胞又多又大颜色又浅,植物就快速生长;在恶略的环境条件下,就形成又少又小颜色又深的次生木质细胞,植物生长就慢。正是植物对气候的适应,树干断面上才会形成这么美丽的图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的成长过程也会遇到很多挫折和不如意,学会去微笑面对它,我们的人生会因此而多彩。就像一位诗人曾说的:熬过了冬天的寒冷,就能享受春天的温暖;熬过了夏天的炎热,就能享受秋天的凉爽。

(四)课程思政融入林分调查的教学设计

森林调查是了解森林特征及规律的基础,是实现森林合理经营、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依据,是测树技术的重点教学内容。调查的内容包含林分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胸径、树高、蓄积量、出材量、土壤、地形地势等,调查项目较多。依据森林面积和精度要求,又会在森林中设置多个调查点,对不同的调查内容进行调查。调查的工作量大,野外调查非常辛苦,这些对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是很大的挑战。

采用短视频导入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两年工作经历,1962年,焦裕禄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焦裕禄同志下决心要除掉三害。看短视频之后,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焦裕禄同志为了治理内涝、风沙和盐碱都做了哪些事?哪些细节打动了你?你的体会有哪些?通过谈论,同学们增强了对焦裕禄同志功勋的了解和认识,被焦裕禄同志一心为民的精神震撼。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焦裕禄宝贵的治沙经验是他从农民那里一点一滴学来的,也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采用类比法,讲解屠呦呦在搜集600多个方药和300余次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讲解塞罕坝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冒着大雪跑遍了塞罕坝的山山岭岭,确定了要在马蹄坑种植落叶松的事迹。采用点睛法指出,焦裕禄治理三害的经验、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王尚海沙漠中造绿洲,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调查是成功的基石。从而让学生明白:森林调查是实现对森林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途径。

结语

专业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所以,任何一门专业课中都蕴含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在已有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拓展和开发。

测树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增加知识的趣味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意识形态和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专业教学,有助于大学生的爱国情操、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引领。

在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做好课程设计,将挖掘到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对学生做到“润无细无声”的思政教育。

空洞的理论总是缺少说服力,教师要首先参悟其中的道理,让自己成为正确价值观的踐行者,并用这些观念来解决工作或生活中的难题,在指导学生时才会更加清晰。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融入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对事件的认知,在知识传播过程中进行正确价值观引领,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本研究只是思政元素融入测树技术的初步探索,后期有望通过学习,进一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

作者简介:陈晨(1980-),女,河南西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责任编辑 梁素芳)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