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教材,切实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2022-05-05徐幼琴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统编教材提问

徐幼琴

【摘   要】提问能力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调查与分析学生提问现状的基础上,教师应转变观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找准课文的教学定位,发挥教材的编排价值,高效施策,有的放矢,促进学生提问能力的养成。

【关键词】提问;阅读策略;统编教材

提问是学生自我意识的体现,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标志。语文教学如何立足教材,切实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下面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谈谈相关调查研究和探索实践。

一、调查分析,掌握学情

为了了解学生真实的提问能力,笔者以班级内某学习小组的5名学生为对象,就他们预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后的提问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该组学生预习后共提出了17个问题。分析后发现,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起三年级时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在阅读中能够调动已有经验来帮助自己理解课文。然而,针对课文的问题较少,不切合实际的问题较多。主要存在以下三类情况。

一是内容虚。受制于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四年级学生较少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习惯提一些虚假的问题。如“小孩为什么要把豌豆当成玩具枪的子弹?不可以用石子当子弹吗?”

二是思维浅。提问的质量低下,其实质是思维含量缺失。四年级学生阅读时常常难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如“那两粒在地上打滚的豌豆也没有走多远,它们还有哪些实际用途?实际用途是什么?”

三是维度散。四年级学生提问时,往往主观意识太强,很容易偏离教学目标,指向不明。如“小女儿为什么躺在床上一整年呢?豆荚为什么要按照它们的家庭地位坐好呢?”

综观学生的提问,可以发现,浮于表面的问题较多,指向真实学习的有效问题较少,以致提问低效甚至无效。提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入思考。如果不解决提问存在的困境,提问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二、遵循原则,突破困境

针对以上教学困境,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应对?主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有关信息,对文本的内容、写法等进行自主提问,寻找文本中的信息来尝试解决问题,不断推进阅读进程。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前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且学会合作整理问题清单,做到思考与探究并驾齐驱,以此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形成提真问题的意识。

(二)找准课文的教学定位

培养学生有效提问的前提是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要强调通过精准提问,呵护并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促进其积极思考,体验阅读的趣味。教学本单元时,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定位,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重在引导学生针对课文的局部和整体大胆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重在引导学生多角度提问;《呼风唤雨的世纪》重在引导学生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蝴蝶的家》重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

(三)发挥教材的编排价值

提问的目的在于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综观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从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对提问策略进行了总结;“日积月累”编排了与提问有关的古代名句,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背诵积累,进一步感受提问的意义。可见,单元内的板块前后关联、联系密切,训练目标循序递进,渐次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掌握技能。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编排价值。

三、高效施策,有的放矢

要想實现有效提问,需要从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提问的意识和习惯开始,引导学生实践并总结提问的方法和途径,并尝试解决问题,由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阅读,分解教学梯度,实现教学目标。

(一)“文”与“我”对接,呈现积极的学习状态

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有助于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心理学表明:学生自愿主动地学习,能改变其被动阅读的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的导语这样写道:“一位同学读了下面这篇课文,在旁边和文后写下了自己的问题。读课文,写下你的问题,和同学交流。”在整理问题清单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提问策略,自主筛选问题(见表1)。

当新的问题清单产生后,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刚才提的问题与之前的哪儿不一样?还可以怎么分类?”学生充分发表观点,在思维碰撞中逐渐形成共识:有的问题对理解课文有帮助,能引发思考。之后,教师让学生尝试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问题的价值,以此推动学生深度思维。

(二)“学”与“教”对接,体现提问的思维含量

有效提问是高阶思维的产物。实现“学”与“教”的精准对接,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思维,让提问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催化剂。例如,教学《夜间飞行的秘密》时,教师依据问题清单,精心设计“学”与“教”的对接口。

1.局部与整体

针对局部和整体进行提问,有利于联结“学”与“教”,让提问更具针对性。例如,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涉及的自然段,能明确思维的指向性(见表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旁批和文后整理的问题清单,发现提问角度不同,再进行整理、分类,把“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具体化。

2.内容与形式

细看题目,可以发现学生的提问针对内容的多,关注写法的少。怎么启发学生在提问时从多个角度出发呢?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思维支撑点:课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者表达方式?这样运用的好处是什么?如此,学生豁然开朗(见表3)。

(三)“问”与“答”对接,深化提问的语用价值

如果学生只会提问,却没有深度探究问题的答案,提问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有效提问必须把问和答进行深度关联,实现能力迁移。比如,教学《蝴蝶的家》时,教师可尝试关联问和答,引导学生先综合运用从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进行提问和梳理(见表4),再寻找文本中的信息予以解答,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学习本单元后,学生从漫无目的、天马行空地提问,到能运用策略进行提问。他们对提问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提问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切实教给学生“用得上”的提问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牧天.管好自己就能飞[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3.

[2]布朗,基利.学会提问[M].吴礼敬,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郑宇.真思考 真问题: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提问策略的思考[J].小学语文,2019(10).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环山乡中心小学   311408)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统编教材提问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