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习作单元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2-05-05潘娜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

潘娜

【摘   要】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可遵循“确定习作目标—形成持续性评价任务—设计学习活动”的学习路径,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改“学教材”为“学方法”,使得教、学、评形成合力,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提升习作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习作单元教学;教学评一致性;学习路径

统编教材专门设置了习作单元,以期达成以读促写的目的。教学中的挑战更多地来自于如何将一望而知的目标转化为精准的、可供迁移的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即要形成“教与学—教与评—再教与学”相互融通的循环过程,做到即学、即教、即评。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可聚焦“确定习作目标—形成持续性评价任务—设计学习活动”的学习路径,使得教、学、评形成合力,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教有目标:立足单元整体,确定习作目标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其习作目标是“围绕中心意思写”。本单元共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四篇选文各具特色,涵盖了景、物、人、事不同方面的描写,为学生领会写作方法提供了多种示范。细读文本,可以发现,《夏天里的成长》《小站》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盼》《爸爸的计划》都选取不同事例来突出中心。精读课文与习作例文从表达方式来看是交错呼应的。学生在不同的文本中可以实现阶梯式的阅读探究,逐步深入领会文章“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依据三年多的习作经验,六年级学生能轻松做到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一段话,但并不能保证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一篇文章。后者对思维的连贯性、逻辑性、层次性等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本单元的学习价值就体现在让“围绕中心意思写”从以往无意识的选择变成有意识的行动,也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有关“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元认知。另外,怎样在众多事例中挑选出重要部分写具体,怎样安排其他事例,也是习作中的一大难点。由此,确定本次习作目标如下。

(1)阅读写人、记事、写景等不同类型的课文,体会并学习从不同方面或者选择不同事例表达中心的方法。

(2)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汉字,由此联想到生活中发生过或者体验过的事情,有将自己的故事表达出来的愿望。

(3)借助写作提纲,围绕一个意思,列举不同的事例或不同方面的写作素材,并依据所选素材是否对表达主题有帮助进行筛选;习作时,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例(方面)进行表达,将重要的事例(方面)写详细、写具体。

(4)与同学交换习作,在分享、交流过程中,注意文章有没有围绕中心来表达,针对是否写清中心意思相互评价,倾听反馈后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二、评有方向:依据习作目标,形成评价任务

教学目标确定后,如何做才能将其落到实处呢?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通过评价任务将学习目标具体化,变“达到什么”为“怎么达到”,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学程中。这样才能让教学具有指向性和操作性,也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课程逻辑。

根据本单元的习作目标,可创设以下持续性评价任务(见表1)。

有了这张表格,教师就可以放开手脚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不断朝教学目标迈进,帮助学生完成习作。

三、学有抓手:依据评价任务,设计学习活动

当教学目标清晰了,评价任务确定了,课文便从主要资源变为支持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读促写,理解、迁移、运用语言。

(一)从生活走进文本,寻找生活中最亮的点

首先,回忆生活中的难忘瞬间。在上课之前,教师可向学生征集记录生活中喜怒哀乐等瞬间的照片,唤醒学生的记忆,使其聚焦生活中感受最深的那一“点”,为体会课文中的真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做准备。

其次,揭开“围绕中心意思写”的面纱。选择《夏天里的成长》《小站》这两篇文章,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基本模式:既可以像《夏天里的成长》一样围绕一个中心句写,也可以像《小站》一样处处围绕“小”字写。

再次,初试身手来选材。揭开“围绕中心意思写”的面纱之后,如果马上让学生画思维导图,还是会“道阻且跻”。在知道与运用之间,学生还需经历理解、内化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可借助“初试身手”中的内容,助力学生完成从被动选材到主动选材的跨越。学生先围绕“戏迷爷爷”这个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再围绕“忙碌的早晨”互相交流想到的材料,达到激活思维的效果,之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围绕“欢声笑语满校园”这一主题进行素材积累,最后每组派代表上台玩游戏(规则如图1)。以上这些选材活动在从学到用的过程中搭建了一座桥梁,强化了学生“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意识。

最后,选择生活中最亮的点。完成上述环节的学习后,如果教师让学生直接面对“甜”“乐”“泪”等字,其习作思维仍旧容易窄化,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汉字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可借助“初试身手”中的第二题,为学生提供支架,让学生将短语浓缩为一个字(如图2)。当他们再次面对单元习作中的汉字时,那些触动他们的字眼会变得鲜活起来。经过这样的思维转换,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用到的素材变得更丰富了。

(二)搭建支架与平台,回归写作“真意”

教师可把回归写作“真意”作为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写、学、改、评等活动中,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1.具体描写有“真意”

首先,以“写”定“教”。学生根据思维导图,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或一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依靠之前积累的习作经验,基本能将事情写清楚。但细细品读,就会发现他们的习作缺少“真情实意”。如何才能写出“真情实意”呢?教师可引领学生锁定課文《盼》,与文中的同龄人“对话”,与自己过往的体验相勾连,体会小主人公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发现“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同时产生表达内心真情实感的冲动。

其次,以“评”促“改”。《盼》这一课围绕课题,将“盼”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其写作秘妙有许多。根据实际教学要点,教师可量身定制一份评价细则:在适当的地方加入心理描写(至少两种形式)和环境描写(融入想象)(见表1中“选择一个方面或者一个事例进行具体描写”)。在实施评价细则时,教师以“陪伴者”的姿态,选取一篇学生习作,与学生共同修改,让他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评”中强化习作知识。然后从扶到放,教师让学生依据“章法”自主修改,将习作知识内化成习作能力。

最后,以“思”促“写”。先四人小组进行分享和互评。倾听的学生根据习作内容猜文章是围绕哪一个中心字来写的,并对习作提出修改建议。再进行全班展示,集体猜。在展示之前,学生经历分享、评价以及修改的过程,对表达的方法、表达的成果进行反思,从而清楚地看到自己和伙伴在表达上存在的问题,并朝着目标努力改进。

2.简略描写有“情意”

往常的习作课上,教师只重视对主要事件中的重点部分的指导,其余部分一般情况下交给学生在课外完成。而本次的习作教学除了关注事例的具体描写,还关注事例的简略描写。思维导图中罗列的其余材料该怎么使用呢?此时,《爸爸的计划》来引路:可以像第1自然段一样罗列写,也可以像第2自然段一样举例写。方法千千万,简略是要义。在习作课堂上,还要追寻完整的习作形式。

3.开头结尾有“深意”

本单元的导语为“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这种习作主张为本单元的阅读鉴赏及表达交流明确了方向——文章的辞藻不是重点,鲜明的中心才是文章的灵魂。《小站》明明写的是“小”,为什么最后两段没有写“小”?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夏天里的成长》第2、3自然段写了动植物,写了山河大地,足以体现万物迅速成长的意思,为什么还要写最后一个自然段?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发现:《小站》虽然写的是“景”,但突出的是“情”;《夏天里的成长》写尽世间万物,最终还要回归到人的层面,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无论是《小站》还是《夏天里的成长》,都是层层递进,让人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深意”。这种深意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带给人启发和思考。比如,《搭石》由搭石联系到乡情,《丁香结》由丁香结引申出做人的道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从一件事中体会到一份情。

在教师链接单元课文以及之前学过的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立意到底是什么,探讨选材与立意的关系后,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理解“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的意思,最后给自己的习作补充开头、结尾。如果这个开头和结尾能够带给人启发和思考,或者进行情感上的升华,那就更好了。当然,这是一个升级目标,只针对部分习作能力优异的学生,让他们可以“跳一跳摘桃子”。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只要明白一篇好文章不能只追求好词好句,还要追求那一份真情實感就可以了。

综上,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习作单元教学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改“学教材”为“学方法”,助力学生提升习作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威金斯,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范敏.大单元读写一体化,唤醒儿童的感受力与表达欲: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读与设计意图[J].语文教学通讯,2021(7/8):141-143.

(浙江省玉环市环山小学   317600)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语境背景下的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量表设计的偏失及优化思路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探究
“习作讲评与修改”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
浅谈关于小学美术教学评一致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实践研究
让“教学评一致性”飞入“寻常百姓家”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评一致性”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