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业为桥,铺设学评融通之路
2022-05-05林华
林华
【摘 要】在精准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学习目标达成度”进入广大教师的视野。要想有效达成学习目标,就要对接课程标准与单元要素,依据目标设计评价任务,以此作为学习活动的引领。以课后题、《语文作业本》中的习题、自编的实践作业为范例,铺设学评融通之路,可帮助学生充分展开学程,夯实学法,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作业;教学评一致性;评价任务;学习活动
在精准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学习目标达成度”进入广大教师的视野。要想有效达成学习目标,就要对接课程标准与单元要素,依据目标设计评价任务,以此作为学习活动的引领。语文教学中,作业发挥着目标导向和评价反馈的重要功能。以课后题、《语文作业本》中的习题、自编的实践作业为范例,铺设学评融通之路,可帮助学生充分展开学程,夯实学法,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一、转化课后题,落实要素
对统编教材中的课后题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课后题主要涉及朗读感悟、阅读理解、表达积累、生活实践等类型。在教学中,将课后题转化成学习活动,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架,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语文关键能力的提升。
(一)以题促读,夯实基础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于此,课后题中经常出现相关要求。如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课后第1题是“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问句,并说说自己的发现。之后,引导学生发现很多问句中都含有“怎么”,此外句中还有“咦、呢、啦”等语气助词。学生抓住这些词语,就能读好问句。这样将学习内容与方法整合在一起,学习支架自主生成,学生既学会朗读课文,也落实了“读好问句”的目标。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有声作业,教师可以不断丰富朗读形式:对于名家名篇,可仿名家诵读;对于对话较多的课文,可亲子共读、配乐朗读……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让有声作业真正做到“掷地有声”。
(二)梳理表格,促进思维
课后题大多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研读课文,主动思考,不能直接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将其转化成学习支架,让语文要素真正落地。
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要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就得学习本单元课文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其中,《母鸡》的课后第3题为“《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提问,学生可能无序回答,课堂教学呈现碎片化状态,缺乏思维含量。因此,教师要课前充分预设,制作表格指导学生进行梳理、比较(如表1)。
教学时,上述表格既给予学生思考的支架,又让两篇文章之间的异同点一目了然,使本单元语文要素得以直观体现。教师细化课后题的助学功能,将题目内容转化成具体可见、可供操作的支架,让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形成能力。
(三)呈现图式,提升审美
统编教材选入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这类课文的课后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童话,教师借助课后题,能让学生感受童话之美。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时,针对课后题“说说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又有什么转变”,教师将教学内容具化成图式(如图1)。
学生通过对比,一下子就读懂了巨人的花园变化的过程。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明白巨人的花园之所以会春色满园,是因为有孩子的存在。学生从中领悟到学会和别人分享的重要性。利用课后题,学生得以充分品味想象之美、文本之美,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也得到了充分挖掘。
二、聚焦作业本,搭建支架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的《语文作业本》全面优化了作业内容。教师可将其融入教学实施环节,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利器。
(一)课前检测,定位学情
《语文作业本》中,每课的前几题大多为基础知识题。课前预习时,教师可让学生自行完成习题。课堂教学时,教师及时反馈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以学定教,让教学更加精准。如四年级下册《琥珀》一课的第1、2题要求学生书写“拭、餐、晌、辣、刷、测”等生字。教师教授新课时先出示某名学生的《语文作业本》,反馈预习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该生的作业中存在多笔画和少笔画的现象。有的笔画书写有误,如“餐”的最后一笔要化捺为点;有的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不准确,如“辣”都写得偏上。学生通过发现同学的错误来反思自己的作业是否存在相同问题,然后在空白的田字格中重新书写,加以巩固。基于真实的学情展开教学,教学内容集中,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课堂实施,助力教学
《语文作业本》中有些题目提示了教学路径。如“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分析讲解的痕迹过重。如果借助《语文作业本》中的题目,提纲挈领地明示路径,就能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
如在教学《白鹅》一课时,教师可借助《語文作业本》中的第3题,设计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填写,借助“姿态高傲”这一提示,按课文段落逐一进行梳理,逐步厘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达对白鹅的情感,然后借助图式整体说一说(如图2)。
《语文作业本》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各式各样的思维导图,或辅助梳理主要内容,或帮助突破教学重点,或助力思维提升,旨在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凸显其价值。
(三)创编整合,优化提质
《语文作业本》在实际操作中难免存在不足。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适当优化调整,效果立竿见影。《语文作业本》中,五年级下册《景阳冈》第4题是这样的(如图3)。
该题可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旨在梳理课文的主要情节内容,下半部分则为开放题。学生实际答题时会存在“开放题并不开放”的问题。另外,本课的课后第4题为“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并提供了两个范例:“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语文作业本》设置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对名著中的人物进行多元评价,而非众口一词。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将这道题再作进一步的细化,加以补充,修改如图4。
创编后的作业引导学生关注每个故事情节,辩证地思考问题,这与课后第4题的目标可谓不谋而合。因此,答题时“最吸引我的内容”明显更加多元。有的学生选择“喝酒”部分,因为酒家已告知武松“三碗不过冈”,武松却一口气喝了许多碗,从中感受到他性格倔强、酒量过人、行事鲁莽。有的学生选择“下冈”部分,因为武松时时不离棒橛,打死了老虎,在下冈时也不忘寻那打折的棒橛,说明他胆大心细。
创编后的作业更加关注学程,在原题的上下部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得师生更加注重品读名著选段中的每一个情节,更全面地评价人物,让“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单元要素得以落实。
三、走向课堂外,拓展延伸
当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广。教师如果将学生限定在教材这一小片天空下,学生很难有持久的学习興趣。因此,可以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更好地从课内走向课外,让课内学习与生活进行链接,产生碰撞,助力学生充实语言素材,提升语用能力。
(一)多科联动,融合学科
教师要从教单篇课文的圈子中跳出来,扩大教学视野,真正确立课程意识,实现多科联动。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篇章页写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习作要求为“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实际教学中,教师难免会遇到学生“写得不深,深而不真”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缺少体验,缺少文化自觉。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教学完这一单元的课文后,教师让学生对家乡的习俗展开深度探索,并设计如下作业。
电视台制作了一期以家乡习俗为主题的节目,想邀请六(7)班同学当嘉宾,希望大家能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家乡的习俗。每六人为一小组进行创作。通过展演,最佳小组将有机会在电视上展现风采。
为了能在节目中有精彩的表现,我们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1.确定组长,用图表的方式安排小组每一个成员具体的分工内容。
2.讨论并选择你们喜欢的节日,并思考有哪些具体的习俗。
3.设计一份本小组展现习俗的具体方案,明确展演的方式。
4.展演结束后每个小组发言,说说活动感言。
这一作业历时一个星期。展演结束后,学生通过公开投票的方式,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让语文、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素养发挥作用,同时学会团队协作,让单元教学目标能有效达成。
(二)链接生活,实践运用
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让学生走进不同情境,鼓舞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调动各种感官进行体验,感受语文的魅力,感受生活的乐趣,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中增加了许多革命题材的课文。这类课文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教学时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红色基地,挖掘红色资源,这样他们就更能读懂革命文化背景下的人和故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时,可因地制宜,设计如下学习单,进行零距离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师在教学时将课本与生活充分联结,为学生的学习赋能。当然,除了用好校园内的教学资源,学生还可以走进当地的红色基地,寻访身边的英雄人物。
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要始终以单元目标为导向,让作业与生活勾连,引领学生巩固并深化单元所学知识,锻炼各项能力,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三)联通网络,拓宽渠道
信息时代,学生完全与电子产品隔绝是不现实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为丰富语文作业开拓渠道。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内容“轻叩诗歌大门”,根据学习要求“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可设计以下作业。
全班分成8组,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
1.全组成员讨论决定本组诗集主题,不与其他小组雷同。
2.通过上网、借阅书籍等方式,查找并选择与诗集主题呼应的古诗,制作成小诗集。
3.利用PPT,明确本小组诗歌朗诵的背景画面及音乐。
4.将各组的诗集制作成Vlog,上传至班级群。
5.将各组的朗诵视频发送至班级群,供全体家长欣赏。
6.全体学生投票评选出最佳小组。
有了任务的驱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语文要素在活动中得以落地。
以作业为桥,将其融入整个教学体系,能使作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也使语文课堂学有抓手,练有重点,评有方向,真正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汪燕宏.小学阅读教学设计与测评[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
[2]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3]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4]沃伦.跨学科项目式教学[M].孙明玉,刘白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
(浙江省玉环市坎门中心小学 31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