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作业成为“导学助教”的支架

2022-05-05刘充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龙洞孔隙游览

刘充

【教材解读】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记叙了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这篇课文是典型的习作范文,多次描述了作者的行踪变化。学生能够通过相关句子,快速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课文的第5自然段中,作者着重描写了连通外洞与内洞的孔隙,重点呈现如何做到“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写”。从结构上看,层次比较清楚。作者从船的尺寸、船的进出方式、“我”的乘船方式、“我”的真实感受几个方面写出了孔隙的狭小。从写法上看,既有直观的描写,如“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再没法容第三个人”,也有真实的感受,如“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重点突出了孔隙狭小的特点。

教学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应引导学生在理解和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知道如何把某些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为单元习作做准备。课堂上,学生还可以结合“初试身手”进行初步的练习与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浙、臀、漆”3个生字。

2.借助课文中描写作者行踪的句子,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3.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4.结合“初试身手”,规划参观路线,并能按顺序说出游览路线。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课文中描写作者行踪的句子和相关作业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联系学生生活导入:同学们,最近有没有去哪里玩?那里给你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2.了解浙江省、金华市的地理位置。(出示浙江省地图)

3.提问:怎么理解“记”?这篇课文记录了叶圣陶爷爷游览双龙洞的见闻。

(设计意图:本课由学生去过的旅游地引出话题,为下文的学习和后续的写作做好铺垫。课题中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一是地点“金华”,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因此要借助地图帮助理解,并相机学习“浙”这个需要认读的生字;二是理解“记”,为学生今后写游记取题目做准备。)

二、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1.了解预习起点:同学们课前已读过课文。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板书)

2.追问:作者除了游览了这些地方,还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呢?

3.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课文中有些句子可以帮助你找到作者游览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

(1)自读圈画语句。

(2)展示交流,相互补充。

预设:

①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②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③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④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⑤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⑥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4.出示学习要求:借助《语文作业本》第3题(如图1)和画线的句子,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独立完成习题。

(2)交流并板书。(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教师结合板书小结:作者出了金华城后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入山了,不久来到双龙洞口,往里走先到达外洞,乘船穿过孔隙就到了内洞,最后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作者就这样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览过程写清楚了。(板贴:按游览顺序写)

5.联系《海上日出》的写作顺序,了解写景的文章可以按景物的变化顺序来写,也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本课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为了让学生明辨什么是“按游览顺序写”,本环节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先找出描写作者游览地方的句子,再结合作业中的图式来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最后立足单元,联系前一课所学内容,体会写景文章两种不同的写作顺序。)

三、学习作者如何做到“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写”

●学习活动1:作者重点写了什么?

1.自由交流,发现作者重点写了“孔隙”。(板书上画★)

2. 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然后交流。

(1)交流难读的词语:系着、臀部、贴着、似乎。

(2)孔隙给人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狭小)因为孔隙的狭小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作者重点写了孔隙。(板贴: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写)

●学习活动2: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1.再读第5自然段,自主发现。

2.初步交流,示例引导。出示《语文作业本》第4题中的第2小题(如图2)。

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先照样子填一填,再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1)画出与“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小船只能两个人并排仰卧”相关的句子。

(2)出示句子,读一读。

[雖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

(3)交流:我们发现作者是用简洁的语言来展开描写的。

(4)结合作业,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描写“小船尺寸”写出了“孔隙的狭小”。(板书:小船尺寸)

3.学法迁移:请同学们再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孔隙的狭小,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着《语文作业本》的样子填一填。

4.交流展示。

预设1:船进出靠工人两头拉绳子。作者通过描写“进出方式”写出了“孔隙的狭小”。

预设2:人必须全身每一处都贴住船底才能通行。作者通过描写“乘船方式”写出了“孔隙的狭小”。

预设3:山石似乎朝“我”挤压过来;感觉稍抬头,准会擦伤。作者通过描写“真实感受”写出了“孔隙的狭小”。

相机板书:进出方式、乘船方式、真实感受。

小结:作者抓住直观的描写与真实的感受把“孔隙的狭小”写清楚了。

5.朗读指导。

(1)选择一处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分小组朗读,感受孔隙的狭小,理解“我”的感受。

(设计意图:作业要成为学习支架,因此,在学习重点部分的过程中,教师紧扣相关习题,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有了图式的帮助,学生能够体会文本的精妙,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落实了学习目标,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结合“初试身手”,设计参观路线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写一个游览过的地方,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还知道了如何做到“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写”。我们也来试试。

2.出示教材“初试身手”中的第一个任务(如图3)。

(1)通过这张图片,你了解到了什么?

预设:

①表示方位。上北下南,所以上面是北门,下面是南门。

②“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这句话写出了“我”的行踪,就像课文中画横线的那些句子一样。有了这样的句子,我们就能很清晰地知道游览的顺序。

(2)自主学习,画出自己的参观路线。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预设路线1:我们从北门进入植物园,沿着天鹅湖向南走,路过纪念馆、望湖亭,来到了郁金香园。我们继续沿着天鹅湖往前走,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芍药园的边上是一大片松林,绕过松林,从北门走出了植物园。

预设路线2:我和同学从南门进园,一路往北,前面就是天鹅湖。到了天鹅湖向东走,右手边是郁金香园,再往前就是望湖亭了,沿着天鹅湖往北走,路过了纪念馆,最后从北门出了园。

(4)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设计参观路线的目的是學以致用。从读图开始,了解图上的信息,为设计参观路线、有条理地描述参观路线做准备。)

【板书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蓝青小学  315100)

猜你喜欢

双龙洞孔隙游览
游金华双龙洞
哪些动物灭绝的危险最大?
林木动态与孔隙研究
景美篇之行踪清晰
小设问,展现细腻感受
金华双龙洞之行
随着脚步看风景
湘鄂西地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主控因素
赤山斜坡土体大孔隙特征研究
游览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