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空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

2022-05-05姜华毛维国

文教资料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

姜华 毛维国

摘 要: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体验,当前,网络空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面临网络乱象泛化、主流意识形态相对濒危、网络空间信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不充分等现实困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明确网络空间发展导向,在网络空间视域下推进法治建设,加强网络治理;立足立德树人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有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网络空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因此,我们需要辩证看待网络舆情,高度重视网络空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实现网络空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最大化,更好地为社会、国家服务。

一、网络空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青年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运用,丰富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上的展现内容。网络时代下打破了传统环境传播的限制,信息技术的生存环境与传播途径具有开放性、丰富性、多元性和虚拟性,极大丰富了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为大学生带来了大量生动、详细的信息,摆脱了空洞、虚化的缺点。而当前网络虚拟化和泛娱乐化,难免会导致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层面出现偏差,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良影响。一方面,网络空间虚拟化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网络自由空间里,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基本不受约束,他们不用为在网络上传播负能量或者煽动热点问题的行为承担责任,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抛掷脑后。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部分网络信息中充斥着一些拜金、享乐等思想,这种意识形态的渗透给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带来严重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主动接纳网络空间所涌现出的新事物,积极应对网络空间变化所面临的新问题,传承社会主流价值观,摒弃低俗文化,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在网络空间的导向作用。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与吸引力

随着新时代网络信息的快速更新,网络空间正在发展成内容全面、知识丰富的数据宝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创造价值的主要来源。互联网空间与数据信息的创新发展,重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形态和新内涵。而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一般是授课,直接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灌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追求自由和时尚的大学生而言显然失去了昔日光彩,单调的课堂方式和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渐丧失了对当今大学生网络群体的吸引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方式,基于网络空间技术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时空边界,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手段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盈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网络空间有效整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与吸引力。

(三)实现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网络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将网络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与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有机互动,探索建立网络空间基础之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新形势。目前,网络成为文化思潮碰撞、价值交锋、社会思想激荡的主要空间场域。网络空间赋予大学生平等化的交往渠道、自由化的表达平台,大学生通过网络宣泄情绪、表达观念、维护权益,将个人的价值观念映射到公共领域,长此下去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聚集成网络群体,衍生出网络社会群体意识,而大学生网络群体具有带头示范、引领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网络空间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根据大学生网络群体,满足并且积极引导网络群体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网络群体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可以从大学生网络群体需求类型出发,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网络空间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网络群体的性质特点和需求内容,引领大学生运用网络信息中的正能量武装头脑。

二、网络空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面临的挑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放程度相对颇高,各种网络文化思潮也不断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网络空间中包含着庞杂的信息和具有诱导性、倾向性的观点,对于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而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来了新挑战。

(一)网络空间虚拟化导致网络乱象泛化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一个稳定有序、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需要规章制度保驾护航,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有网络空间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都应当成为网络空间秩序的维护者。但是,客观存在的网络虚拟化导致网络乱象泛化,部分已经渗入高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3]首先,一些非法组织、西方反华势力利用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在网络媒介中散布个别抹黑英雄、诋毁领袖的虚假信息,煽动分裂国家主权、歪曲历史主流的言论来混淆视听,动摇了部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对人民英雄和国家领袖持怀疑态度,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偏离正轨;其次,西方别有用心的个别媒体歪曲中国历史文化,在网上发布一些虚假言论,鼓吹西方文化、贬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不良信息,对于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的大学生而言,直接影响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最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虚拟性进行网络诈骗、赌博、倒卖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这些网络乱象严重影响了大学校园安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不良网络信息曲解主流意识形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化拓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交平台囊括的信息更是良莠不齐,人人都有权在网络上表达观点、发布信息,这也恰好给部分蓄意挑起并炒作事端的个体留下可乘之机,引起大量网络水军盲目跟风跟帖热议、转发,让持续发酵的时事新闻、热点事件等在网民的热议中逐渐演化成各种意识形态的观点和论断,例如从仝卓学历造假,到于正抄袭、薇娅逃税等网络舆情事件,其中体现的虚荣、虚伪、虚假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截然不同,主要存在的传播淫秽思想、虚假信息、恶意营销、暴力视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大学生经常游走于这种鱼龙混杂的不良网站,网站上生动有趣的信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传递的理论性、学术性的教育内容相比,更受大学生的喜爱,这就在潜移默化中曲解了主流意识形态,从而冲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传递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

(三)网络空间信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不充分

网络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是实现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的基础,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实现网络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整合。由此可见,网络空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环境,充实和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但由于网络空间信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不够充分,导致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停滞不前、不求上进,让追求时尚、新鲜的大学生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网络信息化要求。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代感不强。“地球村”“全球一体化”“网络大数据”,赋予网络信息强烈的时代感,网络信息时时更新变化无穷,内容纷杂范围广泛,而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却不够新颖,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当今网络信息高速发达,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未能实现自身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与网络信息内容的有效整合,因而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有效区分不健康的网络内容。

三、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网络空间建设问题,推进网络法治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网络舆论的时、度、效。因此,高校在网络空间的作用和影响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既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也要做好网络空间舆情的治理工作,双管齐下,进而达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 推进法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4]。自由开放的网络信息空间,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乱象却屡见不鲜,一些虚假、炫富、奢靡的不良社会价值观腐蚀着青年大学生的心灵,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推进法治建设,促进网络信息健康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一方面,要加强网络信息发布监管,强化网络空间宏观规划。如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实行信息实名认证和信息再审核制度,定期评估网络平台发布的和已经发布的信息,对煽动分裂国家主权、歪曲历史主流、发布虚假言论等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进行严格把控,及时整顿,拒绝不良信息传播。另一方面,要推进网络法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法治素养。如高校邀请律师及其他法律工作者进行法治宣讲,利用网络开展反诈骗、文明上网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认清网络犯罪行为,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网络空间里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二)立足立德树人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必须强化网络空间意识,立足立德树人理念,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树立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风险挑战的自信与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教育实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5]的使命任务。一方面,面对网络信息中所包含的多元化意识形态信息,高校要完善网络信息审查机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传播新渠道,强化主流价值意涵,遏制反主流意识形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握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导权;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了解当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对陷入思想误区的大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同时,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和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开展,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三)优化配置网络教育资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最大化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注重合理选择、优化配置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抓住网络信息发展的机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并将网络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最大化。一方面,优化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融入新媒体信息,教学内容表达新媒体语言,教学内容呈现新媒体技术,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6],针对学生群体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追踪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内容推送,有效帮助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推进網络空间的多元化高校思政教育课堂。首先,教育者需要加强网络数据素养,针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教育者有能力去伪存真,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传递科学的价值理念,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构建“网络+课堂+实践”的课堂整合模式,充分发挥网络空间的舆论引导作用、课堂思政理论的深化作用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提升作用,通过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3] 陈志勇.网络空间治理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8(12):110-114..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8.

[5]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8-23.

[6] 周红,巩倩倩.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政课融合路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10):89-93.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立法之名与实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探索与思考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