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明文化对绍兴城市文化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2-05-05李辉

文教资料 2022年3期
关键词:绍兴

李辉

摘 要:阳明心学倡“良知”,贵“践履”,主“知行合一”,这些宝贵的主张对于当下人们面临的道德困境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绍兴作为阳明心学的发端地和阳明思想的成熟地,同时绍兴又作为王阳明的归葬地,如何依托好阳明文化来塑造绍兴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的迫切意义。心学作为道德进履的法门,在明代兴起之后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价值。面对绍兴阳明文化发扬与传承方面目前所存在的困境,需要从政府主导、企业助推、学者研究和公民践履四个维度协同推进,才能使绍兴阳明文化在时代坐标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绍兴 阳明心学 城市文化影响力

城市文化对于一座城市的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文化的载体涉及具体的物质文化载体和抽象的精神文化载体,而精神文化往往通过一定的物质文化载体得到表现,二者最终又通过公民的精神风貌和实践行为得到显现,正是不同城市的文化构成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血脉,就阳明文化而言,绍兴作为阳明的成长地、心学的发轫地和证成地,其心学倡导的价值对于个体心灵的滋养、对于绍兴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乃至对于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都无疑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对于精神文明的呼唤也愈发迫切,“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1]。阳明心学从历史中走来,在思想史和学术史上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也获得了丰富的发展。绍兴如何宣传好、开发好、保护好阳明文化,对于心学的发展弘扬和绍兴城市文化的塑造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阳明心学与绍兴的关系研究现状

在宏观层面看,对阳明心学进行的研究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从时间跨度来说非常悠久,阳明同时代的及清代学者如湛若水、黄绾、徐渭、李贽、黄宗羲等人都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评论;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中国和日本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不少学者尝试借助西方学术典范来研究本国思想,此时阳明心学也浸入以西释中的国际学术境域之中,特别是对日本学者影响尤大。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内学者如陈来、杨国荣、董平、束景南、吴光、陈立胜、吴震、钱明等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海外学者关于阳明的研究也值得重视和参考,狄百瑞、耿宁、崔在穆等人关于王阳明的研究成果丰硕。具体结合绍兴城市来看,其研究现状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加以考察。

在理论层面,把阳明与绍兴紧密结合起来研究。陈来教授在《王阳明与阳明洞——王阳明越城活动考》一文中,提出山阴、会稽两地是王阳明当年学术思想的传播之地,作者通过翔实的学术考证认为阳明洞为其结庐之地;钱明在《王阳明迁居山阴辨考——兼论阳明学之发端》一文中对阳明心学的学术发展与变迁做出了考证,认为浙江余姚是阳明先生的出生地,同时也是其讲学所在地,而绍兴则是“阳明学的发端与成熟地”[2];张炎兴教授通过严密的考证指出,“《阳明年谱》所称的‘越,指的是绍兴府城( 越城) 或包括绍兴府城在内的山阴、会稽二县”[3]。王传龙在《王阳明在绍兴事迹汇考》中指出绍兴对于阳明的传播起着关键作用,其讲学活动最为繁盛地并不是江右,而当属浙中,绍兴一地又居其首。束景南潜心十余载推出《阳明佚文辑考编年》《王阳明年谱长编》以及《王阳明:“心”的救赎之路》等大著,把阳明学的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实践层面,把阳明文化与绍兴城市形象塑造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阳明文化与绍兴城市形象塑造的结合可以概括为三种方式:首先,对阳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早在 1988年,绍兴便动工修葺王阳明墓;2006年,王阳明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绍兴对王阳明墓进行了修葺;2015年年底,绍兴修复了观象台。近两年,绍兴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阳明遗迹的修复和保护规划,其中涉及王阳明墓、阳明洞天、稽山书院以及王阳明故居等,同时通过制定的规划对阳明文化的传承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2019年,绍兴市政府斥资60亿元用以打造阳明故里文化品牌,阳明故里、书圣故里、鲁迅故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其次,打造学术研究平台。2016年,王阳明研究院在绍兴正式揭牌成立,绍兴市政府结合阳明文化把绍兴城市定位为“心学重镇”,并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一同把绍兴塑造为“国学高地”;2017年,成立王阳明研究会学术团体。2019年,绍兴市政府组织举办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绍兴闭幕论坛,绍兴依托阳明文化成为永久性会址,同时依托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成为王阳明研究人才的聚集之地。最后,把阳明文化融入文化实践。阳明小学、阳明中学等学校还开设了阳明课程,在实践中弘扬阳明学,让阳明学入脑入心;把阳明文化与漫影视制作相结合(《稽山阳明》《阳明宝藏》等);把阳明文化与越剧相融合;同时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编写阳明故事读本、开展阳明文化体验、诵读阳明经典等多种形式活动来推动阳明文化深入落地。

二、阳明心学与绍兴文化形象塑造存在的困境

尽管阳明心学在学术和实践方面都获得了丰富的发展,但是在阳明文化与绍兴文化形象塑造的影响力层面还存在较大的发掘空间,具体而言,阳明文化与绍兴城市形象塑造的科学结合方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方面有待加强;二是企业文化与阳明文化结合方面存在功利化、表面化和形式化倾向;三是如何深入挖掘阳明心学中的精神与实地结合方面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四是如何把阳明心学精神切实转化为公民实践品格存在知行分离的困境。

第一,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方面,“阳明文化故里”在“一城三故里”中的位置还不够凸显。绍兴作为书圣故里、鲁迅故里和阳明故里,书圣故里和鲁迅故里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但是作为阳明故里的品牌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得到加强。阳明童年时期在绍兴度过,绍兴是其学术思想的发端之地,思想日渐成熟后又在绍兴等地讲学,阳明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天,哲学史上著名的“天泉证道”地就发生在绍兴伯府邸,这表明其学术思想成熟于绍兴,最后他亲手把绍兴作为自己的归葬之地,他一生在绍兴活动踪迹最多,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遗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绍兴如何利用这一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文化形象、文化竞争力及经济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通过研究挖掘绍兴深厚王学资源,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成果和精神產品,有意培训阳明文化产业链条;通过宣传推广让阳明文化进入百姓生活日常,形成知阳明、学阳明,最终让每一位市民成为阳明文化的承载者和布道者,进而提升绍兴城市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市民的道德风貌,促进绍兴城市文化生产力的提高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第二,企业文化与阳明文化的结合中存在功利化、表面化和形式化倾向。目前,不少企业家开始有意识地重视阳明心学,把心学思想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华联集团已经陆续建立了多家“致良知四合院”,借助这些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心学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万丰集团利用每周的“悦读时光”读书会平台,有意识地把企业的管理与心学研读结合了起来。企业中也涌现出一些心学的积极推动者和践行者,诸如绍兴特立宙服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立清先生,在其倡议下推动了动画片《阳明宝藏》的拍摄;稽山书院执行院长潘建国先生,在其倡议下通过稽山书院开办文化讲座,积极承办王阳明先生祭祀大典,又积极修缮阳明遗迹,这一系列行动使得阳明心学的影响力得到了扩大;绍兴市人民医院院长郭航远把心学与行医结合起来,坚持以“知行合一”来严格要求自己。企业家有意识地把心学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确实有效推进了阳明心学的传播,同时也彰显了企业的初心与使命,不管是企业家还是公司员工,其前提都是作为主体的人,那么致良知则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但是也要警惕把心学作为功利化的手段,企业如何把心学精髓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是需要考验智慧的事,因此要警惕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倾向。阳明心学在企业中的切实落地对于阳明心学和企业发展是一件双赢的事,但是如何实现二者的双赢依然是考验企业家实践智慧的难题。

第三,如何深入挖掘阳明心学中的文化精神方面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如何把心学从“照着讲”实现“接着讲”依然是考验学者的难题。目前,国内有一大批心学的学术研究者,这些学者对于心学的义理研究和阐发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大批学术研究成果,这无疑促进了心学在当下的发展。但是就心学如何与地域实现实效性的结合方面依然存在较大探讨空间,特别是需要把阳明文化与绍兴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肖良武在《阳明文化品牌构建与价值提升研究》一文中对如何挖掘阳明文化进行了探究,文章就如何打造阳明文化品牌、提升阳明文化品牌价值、培育地方文化企业,如何把阳明文化转换为经济优势进行了有意义的分析;贾长远在《实施“阳明文化九进工程”探索》中结合修文县实际总结出“九进工程”的经验;陈劲松在《贵阳市阳明文化品牌传播策略研究》中把阳明文化与贵阳文化品牌塑造结合起来进行了研究;同时,李晓方在《江西阳明文化的理论创新与开发利用》中对江西阳明文化的开发利用做了有益介绍。阳明曾在江西成婚、平叛和讲学,在江西也留下了丰富的遗迹,赣州阳明书院在推进阳明文化进企业中发挥了有益作用,市政府投资90亿元资金用来打造阳明文化公园等项目,在阳明文化的推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吉安青原讲会形成了示范与带动效应。总体来说,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仅有部分学者关注,重视程度还不够,就绍兴阳明文化资源利用来说,还存在较大空间。

第四,如何把阳明心学所倡导的良知践履精神落到实处进而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依然是考验每个道德主体的实践难题。王阳明创立了以“良知”为德性本体,“致良知” 为修养方法,“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的“阳明心学”,阳明心学对个体道德精神的提升具有提振价值,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个体精神和道德文明也亟须提升,阳明心学在当下对于应对精神文明危机和提升个体道德践履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道德的自古难题是践履问题,或许每个道德主体都知道“知识性”的道德原则,但是面对道德原则、良知指引在实践生活中的劝诫时,个体往往容易陷入知易行难的泥淖,但是这些困境在阳明先生看来并非是知易行难的问题,而是“未知”的问题,因此他讲:“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4]在阳明看来,知道某些道德规范但是无法在实践中做到只能是“不知”,如果真正知晓道德规范,则一定包含着践行的行为。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达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基础和保障,但是现代化的实践中人自身的现代化不可或缺,人的现代化中涉及人的现代化素养,特别是公民的道德风貌和素质起着关键的作用。阳明心学具有丰富的道德价值,对于开启人的良知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如何由知行分离实现知行合一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磨炼才可以实现。

三、阳明文化对绍兴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路径

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数以千计的文化名人,是中国城市独有的文化现象,绍兴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广泛的文化影响力。作为文化名人最多的城市之一,绍兴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鲁迅故里和书圣故里的绍兴,相比于阳明故里的绍兴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如何提升阳明故里的文化影响力,以助推绍兴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改革开放以来,绍兴伴随中国的发展也获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如何进一步提升绍兴文化影响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就阳明文化而言,如何把绍兴成功打造为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如何就心学助推绍兴城市文化品牌塑造需要多方协同来实现。政府在打造绍兴阳明文化时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绍兴企业在阳明文化发展中起着助推作用,学者在研究阳明心学方面扮演着引领作用,公民在阳明文化提升绍兴城市文化影响力塑造方面起着践行者作用。只有政府主导、企业助推、学者引领和公民践行的协同,阳明文化对于绍興文化影响力的积极塑造才能尽可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政府:阳明文化繁荣的主导者

近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对阳明文化的推广和支持十分显著,并致力于把绍兴打造成以阳明心学为核心的国学高地,目前市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规划和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一是抢占文化研究制高点。成立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和王阳明研究会。举办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绍兴闭幕论坛,绍兴被列为阳明文化永久性会址。二是积极营造阳明文化氛围,推进阳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三是循序渐进做好保护开发。政府在阳明文化的开发利用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而且通过一系列切实举措,有力提升了绍兴阳明文化的影响力,同时对阳明文化物质遗产进行了保护和扩建,阳明故里与书圣故里和鲁迅故里形成“一城三故里”的格局。绍兴市政府切实推进阳明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并通过制定一系列阳明文化保护和建设规划,投入大量资金到阳明故居、稽山书院、阳明洞天、阳明圣冢等四大片区建设,初步形成了阳明文化建筑群,市政府积极探索如何把阳明文化转化为新时代文化资源用以滋养人们的心灵,绍兴正在积极探索阳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要切实提升绍兴阳明文化影响力,政府应该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把阳明文化物质载体和精神内涵发掘出来,形成物质载体的阳明文化建筑群,同时强化“一城三故里”中的阳明文化位置。

(二)企业:阳明文化发展的推动者

企业在阳明文化的发展中处于“推动者”的地位,第一,要积极推进形成阳明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内在价值的良性互动局面。企业的推动动力源于阳明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塑造,这种塑造使得企业在实际管理和生产实践中真正受益,一旦企业把阳明文化(诸如“良知”“事功”“践履”“知行合一”)作为塑造企业内在文化的内在精神动力,阳明文化便在企业中有了自我生发能力,最终也使得企业获得经济收益。当企业在阳明文化中成为受益者,那么企业就真正拥有了推广阳明文化的内在动力。第二,把企业管理、旅游规划与阳明遗迹结合起来。关于王阳明的建筑遗迹,绍兴现有三处,一是王阳明府第,二是王阳明墓园,三是阳明洞天。要盘活这些阳明文化遗迹,要通過积极引进企业一同参与,把阳明文化做成“阳明文化产业链”,要通过功能置换、调整,植入新的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业态,最终把绍兴打造成以“名人文化、酒文化、水文化、桥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休闲区。 第三,积极把阳明心学中的修养原则与企业家和员工的自我道德提升结合起来。当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心学引领者,其领导下的企业文化也受到阳明文化的滋养,员工在道德的自我磨炼方面也可以从阳明心学中获取精神滋养,进而实现企业的事功目的和道德主体的德性涵养。

(三)学者:阳明文化研究的引领者

当下阳明心学中的价值如何真正实现落地既是一个道德实践问题,同时也是学术研究问题。如何把阳明文化的研究与绍兴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有机结合起来,学者可以具体从两个层面进行探究。 第一是学者要深入研究心学精神的落地问题。王阳明创立了以“良知”为德性本体的学问,以“致良知”为德性修养的路径,以“知行合一”为德性修养的实践功夫,以“明德亲民”为政治治理的理念,他以“知行合一”为立言宗旨,认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5]。他强调知行合一,在如何诠释“行孝”时又进一步加以说明:“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6]实际上他做出了“知行合一重在行”的论述。对阳明心学的理论挖掘和学术探究中,学者起着“引领”作用。当下,阳明心学已经逐渐成为“显学”,而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学者研究群体。结合绍兴阳明文化的发掘,学者的这种“引领”作用应该有效发挥出来,进而为绍兴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注入精神活力。

(四)公民:阳明文化落地的践行者

阳明心学归根到底是对个体道德提供现实指导,特别是对唤醒个体良知、个体良知发挥具有重要作用,阳明心学特别强调“道德践履”,阳明心学要得到广泛传播和弘扬,必须吸引公民参与进来,“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7]。如何真正把阳明精神落实到公民个体行动中需要回归文本进行探索。 第一,王阳明学说包含有高扬人的主体精神、 极为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具有激励人的自尊心、自信心,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实现人的尊严等方面的内在价值。如果我们能将阳明精神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行为,那么对人的成长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第二,阳明精神需要内生、化为广大市民的行动,将阳明文化品牌建设寓于绍兴城市品牌建设之中,阳明心学倡“良知”,贵“践履”,主“知行合一”,心学的价值在于强调个体道德主体地位,最终强调落实到具体行动。第三,如何践履、如何提振公民精神需要切实的参与意识,这种道德践行需要通过“立志”来指引。阳明对于道德践行的标准十分苛严,“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8]。因此,道德践履方面归根结底还是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来进行磨砺。

四、结语

城市文化影响力作为一种软性力量具有持久性、滋养性和传承性,文化资源丰厚的绍兴,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条件,如何运用、打造好绍兴城市文化品牌,使得历史文化通过现实发挥其作用,需要多方合力才可以完成这一使命。学术者,天下之公器。就阳明文化而言,具体要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助推、学者研究和公民践行而形成协同共进之合力,才可以实现阳明心学在绍兴的重新激活,才可以成为净化绍兴人民心灵世界的一方良药,才可以为打造绍兴阳明文化品牌提供思想资源,才可以为阳明心学的切实弘扬和发展提供动力,也才可以使阳明心学真正成为造福绍兴人民、浙江人民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4] [5] [6] [7] [8] [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一[M].吴光,钱明,董平,等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78,4,5,4,260,119-120.

[2] 钱明.王阳明迁居山阴辨考——兼论阳明学之发端[J].浙江学刊,2005(1):92-99.

[3] 张炎兴.王阳明“在越” [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45-51.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阳明文化对绍兴城市文化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2021N33)。

猜你喜欢

绍兴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绍兴梅干菜
人文绍兴
走向绍兴的古代诗人
我眼中的绍兴性格
我的绍兴人文地理
水城绍兴
TRANSFORMATION OF HEMINGWAY HEROES IN HIS NOV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