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暴力阴影,树立新自我

2022-05-05余梦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特殊学生家庭暴力转化

余梦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在实际教学中,一个班里总会遇到那么几个特殊学生。而他们的特殊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要因材施教,关键要追根溯源,走进孩子脆弱的心灵,走进他成长的环境,找出解决或改善的方法。

【关键词】特殊学生;转化;家庭暴力

一、个案描述

彭某,男,9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不专心,对团队活动非常冷漠,从不参与课堂讨论。上课从不举手问问题,作业总是欠交,喜欢和老师唱反调,带有暴力倾向。某日,在英语课上,英语老师要求上交更正后的听写本,他不理不睬,将本子放在抽屉里,不吭声。待英语老师询问,他一脸不屑的样子,说听写本不见了。刚下发的本子转眼间就不见了?英语老师不相信,从他抽屉里找到听写本,并质问他。他保持冷漠状。面对英语老师的严厉批评,他不仅没有悔改之意,反而怒目相视,公然和老师发生争执,并说英语老师故意针对他,早就看他不顺眼;另外,在某次午休,他和旁边的同学发生口角,因说不过别人,举起凳子就要打同学,幸亏值日老师及时制止。经过多次谈话教育,案主仍然没有什么改进,每一次和同学发生争执,都忍不住动手打同学,明知错了也不改,总说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是无论如何都改不了的。叫家长过来协助教育,他妈妈说孩子像他爸爸,总是这个样子,改不了。

从此以后,案主与同学的接触越来越少,沉默寡言,性格也越来越孤僻,以至于逃避任何集体活动,脾气暴躁。久而久之,同学也对他敬而远之。

二、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该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受家庭的影响,尤其是爸爸的影响。他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爸爸都不问原因,上来就是拳打脚踢,对他妈妈也是一样。无论自己受到委屈或者做错了事情,爸爸从来没有好好说过话。爸爸经常喝酒,喝醉了就打他,用棍子,用衣架,用椅子……手边有什么就拿什么打,所以,他也习以为常了。因此,在和同学发生争执时,他也常常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并自我感觉没有什么不妥。他妈妈也坦言,自己和丈夫文化水平低,不会管教孩子,看到孩子哪里做得不对,着急了就是打。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说,若孩子在学校不听话,老师就狠狠地教训他、打他,越狠越好。

家长对孩子的棍棒教育,缺乏温情,造成了孩子不合群的暴力性格,难以和同学友好相处,并且对周围的人持有敌视态度。生活在暴力的环境中,没有安全感,性格敏感多疑,稍有批评,就认为是针对他,企图用自己的拳脚来保护自己,并且认为这是家族遗传式的处事方式——他爸爸是这样的,叔叔是这样的,爷爷也是这样的,整个家族都是这样的,因此他也是这样的,并且生来就是改不了的。

三、辅导过程

(一)辅導目标

1.和家长谈话,减少家庭暴力;2.让孩子融入集体,友好待人;3.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二)具体做法

1.沟通家长,打破暴力堡垒

我们私下和家长聊天,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向他们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分析孩子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真诚地让他们正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并且认识到这样教育孩子的不当,了解家庭暴力对孩子身心成长的不良影响和害处。同时,提供班里的榜样,联系班里培养孩子较有心得的热心家长,为该生家长提出有益的管教该年龄段孩子的合理建议。通过认识暴力教育的危害,提供合理家庭教育的建议,让家长承诺并且尝试去为孩子营造一个没有家庭暴力的氛围。和孩子共同写下承诺书——拒绝暴力,并互相签名按手印,拍照存档。希望其父母对孩子多点鼓励、多点关心、多点爱护,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感受爱、感知爱、感恩爱。

2.量表监督,见证点滴改变

私下和孩子进行多次聊天,让他体谅父母有时候也会存在局限性,但这并不代表他要完全复制父母的缺点。用逆境中成长的伟人的故事来激励他,好的性格和行为靠坚强上进的意志力去养成,并不存在家族遗传的原因。教导他学会正视自己性格上的不足,鼓励他融入集体,去发现新的自己,去发现一个让同学都喜欢的自己。

和他一起商量,制定行为量表,并采用印章代币制奖励,如下:

3.集体温暖,融化冷漠坚冰

由于四年级重新分班,面临重组的新班级,对不善交流的他来说也是一个新挑战。我们找班干部来设计活动,并且想方设法让该生参加到其中来,感受班集体的温暖。比如在校运会中,让该生发挥跑步特长,班干部带头,引领班里的学生一同为他加油,让他感受同学们的关心;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极力辅导该生表现自己,让他感受被关注的美好;在班级日常管理中,鼓励他担任劳动委员,带头为班级服务,并在劳动中表现自己的友好,改善和同学的紧张关系;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可能地表扬他、鼓励他,让他在班级中找到集体归属感。

4.及时肯定,感受成功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在批改作业时,发现该生有进步,就写上“表扬!”“真不错!”“加油!”“你真优秀!”“宝贝,你真棒!”等话,让他明白自己认真对待学习、认真付出就会得到肯定和赞扬,感受成功的乐趣。

5.创造机会,推动温情互动

及时将该生在校的点滴进步告诉家长,让家长给予表扬。创造机会,让该生和家长进行温情互动。比如在经典诵读比赛中,邀请他爸爸妈妈来到现场观看,赛后合照留念;在校运会上,邀请家长过来协助;在家长进课堂活动中,邀请家长过来参与……一来可以让父母见证孩子的成长,同时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殷切关注。

6.利用周记,关注心路历程

每周末回顾当周行为量表的得分情况,让该生以周记的形式分析自己的进步以及不足之处,明得失,求上进。同时,也可以分析自己学习、生活上的事情,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老师说说心里话。当看到他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时,及时肯定;当看到他有些消极时,就写些勉励的话。有一次,他在本子里写道:“爸爸妈妈说话算数,他们不会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打我了,我发现他们越来越爱我了。自从我微笑着和同学们相处,他们也越来越喜欢和我玩耍了。以前一直觉得老师针对我,总是盯着我,批评我,其实是我真的没有将该做的做好。自从认真上课,努力完成作业,总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我越来越喜欢学校了……”我在后面写道:“孩子,你温柔对待周围的一切,那么周围的一切也会待你以温柔。继续加油,努力去发现更优秀的自己,相信你,一定行!”

四、辅导效果

通过将近三个月的辅导,基本达成了预定的目标。该生的心理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

(一)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慢慢增加,声音越来越响亮;

(二)和同学的相处越来越和谐,打架次数越来越少,到后面基本不再动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三)越来越有礼貌,上课越来越专心,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四)认真完成作业,成绩稳步提高;

(五)12月份的班干部改选中还毛遂自荐,自信地参加竞选;

(六)参加群体活动的次数大幅度上升,主动为班集体争光;

(七)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越來越懂事,主动做家务,主动关心他们。他们也坦言,不是所有问题都是暴力可以解决的,他们也从这次辅导中真切地体会到教孩子不能单纯依靠打骂。爱孩子,关心孩子,他才会越来越懂事。若不问青红皂白,一味打骂孩子,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人。他们也谈到,自从家中拒绝暴力,家庭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一家人有说有笑,非常幸福。

五、辅导延伸

(一)鼓励该生主动帮助有类似困难的同学,为同学服务,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收获友情;

(二)不定期通过微信、电话进行家访,持续了解该生的校外情况;

(三)在进步的基础上提高要求,更新行为量表的项目,制定新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

(四)鼓励该生看一些名人的童年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来陶冶他的情趣,主动建立更高、更强的成就动机,提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六、反思

个案中的孩子经过一系列系统的辅导,行为上、态度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这个层面来说,这次辅导已经基本达成了预设目标,是成功的。从辅导的手段来说,注重自律和他律,从家庭、班集体等方面来给予孩子正面的关注和鼓励,同时,通过行为量表来让孩子进行自我监督,直观并明确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塑造。也正如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面对的是儿童,是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孩子行为上的表现,更多时候是来自家庭、社会或者学校教育的投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计划去引导,用耐心和爱心去倾听他们心灵的呼声,不抛弃,不放弃,不泄气,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孩子在阳光下快乐地奔跑。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2015.1重印).

[2]王玲.心理健康教育B证教程[M].广州: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8.4.

猜你喜欢

特殊学生家庭暴力转化
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管理及心理干预方法探讨
浅谈特殊学生在歌唱教学中对歌曲的情感表达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对于家庭暴力中“以暴制暴”行为的刑法学研究
警务处置中家庭暴力的认定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问题”课程体系建设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特殊学生教育方法的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