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党报新闻评论创新策略探析

2022-05-01张志红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闻评论舆论引导党报

摘要:党报新闻评论是政治观念、新闻观点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新闻信息传播、社会舆论引导的主要途径,提升党报新闻评论能力,有助于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及传播。人民日报等党报常常会针对某一时政新闻内容,发出具有权威性、引导性的新闻评论。但在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环境下,党报在开展新闻评论工作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品牌定位、内容生产、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困境。基于此,文章围绕全媒体时代网络化信息传播的现实,进行党报新闻评论内容、传播方式、政治价值导向的现状分析,探究新闻评论建设与传播存在的困境,并据此提出运用网络传播技术手段,开展新闻评论议题设置、内容完善、互动与对话的创新策略,从而提升党报新闻评论的传播影响力。

关键词:全媒体;党报;新闻评论;建设;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4-0146-03

一、前言

面对当下思想理念多元化、网络信息化传播的发展趋势,传统党报媒体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构属于自身的全媒体品牌,加快新闻评论等信息传播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党报新闻报道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依托新媒体技术、网络信息传播与交互平台,形成新闻评论信息传播的“线上线下”双渠道,对现有的党报新闻评论主题、信息内容制作方式、传播模式等作出改革创新,打通新闻媒体人、普通受众之间的互通互动,以完成社会舆论价值引导、科学理性观点的传播。

二、全媒体时代不同媒介的信息传播竞合方式

全媒体信息传播包括线上传播、线下传播两种渠道,其中线下传播是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为主,所开展的文本、图像、视频及音频内容传播;而线上传播则是依托门户网站、应用软件APP等的信息内容传播,该传播模式更注重信息资源的及时发布与更新、线上互动交流[1]。

(一)党报主体、网络线上媒介之间的传播形态竞合

传统党报媒介的新闻信息传播模式,通常以线下纸质报刊为传播渠道,对政治、经济、社会、民生、军事、科技、文体等一系列新闻内容,作出文本编辑、资源整合与配置,并通过报亭、邮局、企业等主体机构进行发行传播。

而随着微博、微信、QQ、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全媒体平台的出现,以网络信息渠道为主的新闻内容传播,开始挤占党报媒介原有的话语空间,以纸质媒介为主的单一信息传播模式被逐渐打破,全媒体的网络化信息傳播、互动交流成为主流。这一发展趋势,一方面带动了党报主体信息传播形态的转变与革新,另一方面也使党报新闻评论的建设与传播面临巨大压力,二者合作已然成为党报新闻制作与传播的重要方式。

(二)不同媒介信息传播内容、交换与共享方式的竞合

党报新闻内容、其他网络新闻内容的传播竞合关系,类似于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其著作《财富的革命》中提出的“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党报作为不同类型新闻内容的采访者、生产者,其在一定情况下也会从网络新媒体渠道获取需要的数字化新闻信息,作为自身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的素材资源,也可以将党报新闻向其他网络主体交换、共享。

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新闻内容搜集、整合与传播,可以从党报新闻媒介中取得授权,获取相应的新闻信息,加强双方之间不同新闻的实时交换、共享,从而实现新闻信息流转移、反馈的正向与逆向传播。

(三)不同媒介社会舆论导向、思想价值传播的竞合

党报媒介作为主流的新闻信息传播媒体,对社会舆论、价值传播具有引导作用,但随着微博、微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全媒体传播渠道的出现,党报新闻的舆论与价值引导,开始受到网络新媒体的干扰和影响[2]。因此,党报和网络线上新闻媒体之间,存在严重的话语权竞争、舆论价值导向互斥问题,如微博大V、网络红人出于利益博弈的原因,参与到新闻议题的讨论和传播之中,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对网络渠道的新闻舆论导向形成负面的、错误的主导与影响,并造成党报新闻观点、思想价值传播的不畅。从这一角度来看,二者之间的互相合作、协作沟通,是保证正向价值理念、舆论导向形成与传播的关键。

三、党报媒介新闻评论发展的演变流程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报新闻评论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1978—1982年的拨乱反正时期、1983—1986年的新闻评论概念引入时期、1987—1991年的正向新闻评论宣传时期、1992年至今的新闻评论深化改革与创新时期。不同时期新闻评论在党报新闻内容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存在明显差异,但均是在社会经济水平、思想与文化观念的不断变迁之中,而作出与时俱进的改进与完善,符合不同新闻内容制作与传播的总体性要求[3]。

第一阶段为1978—1982年的拨乱反正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也预示着中国社会思想价值理念、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历史转折即将开始。在这一时期,人民日报发表了《标准只有一个》的思想评论文章,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后光明日报也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指出,“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统一、用理论检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对‘两个凡是’理论的否定”。

第二阶段为1983—1986年的概念引入时期。这一时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开始尝试引入有关新闻议题的评论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言论专栏,光明日报的社评系列,解放日报的评论员文章,都是在重大新闻事件刊登报道后,由专业的评论人员,书写短小而简洁的新闻评论专栏文章,尽可能通过事实调查、调查结果来针砭时弊。

第三阶段为1987—1991年的正向新闻评论宣传时期。这一时期,有关争论依旧存在,人民日报围绕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气候”,以及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小气候”,刊发了“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新闻评论文章,点明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第四阶段为1992年至今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党报媒介刊登的新闻评论文章,主要依据制度体制改革、思想观念变革的发展趋势,作出新闻评论内容、传播方式等的针对性创新与完善。1993年12月,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统一以“任仲平”的署名方式,出现在受众视野中,按照每年1~2篇的评论文章发布频率,對时事新闻的社会讨论、舆论价值导向作出引导,也被称为“政论文”。海口日报也推出“椰城锐评”“海口评”等新闻专栏,并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信息化媒介、在线交互与实践模式,为广大党员干部、普通群众提供发言交流的平台,实现了党报新闻评论公信力、对外影响力的提升。

四、目前党报新闻评论建设与传播存在的困境

党报新闻评论的网络数字化发展,是海口日报等报刊媒体的重要发展趋势,但在党报网络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不同新闻事件的评论建设、新闻评论传播,仍旧存在着内容制作、传播方式、交互模式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新闻评论的品牌建设、舆论价值引导[4]。

(一)网络新媒体信息传播带偏党报新闻评论的舆论导向

面对全媒体信息传播的多元思想体系、海量新闻内容,现有党报媒体的新闻评论内容发布、信息传播,很大程度上难以得到网民的关注和重视,甚至湮没于错综复杂的网络话语体系之中。

特别是随着微博、微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全媒体平台的出现,普通网民更愿意通过网络新闻客户端获取需要的网络新闻信息、新闻观点等内容,并跟随网络大V的观点发表评论,党报新闻评论的话语空间遭受严重挤压。

(二)党报新闻评论的网络传播实时性、交互性滞后

当前虽然多数党报媒介已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中建立起自身的官方账号、公众号、私信号,但和网络新闻媒体相比,党报限于自身的传统性、党政属性,在面对突发新闻事件、社会思想价值传播的情况下,极可能出现新闻评论滞后、互动不及时的问题。

(三)党报新闻评论内容、评论观点不够客观规范

从当下部分党报的新闻评论内容制作、新闻评论观点发布情况来看,仍然存在新闻评论素材选择、内容制作不规范,以及新闻评论发表的观点不够客观准确的问题。

某些党报媒介在进入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后,秉持着网络新闻制作的“拿来主义”理念,从网络平台盗取相应的新闻图片、视频资源,且很少追溯新闻资源的来源、检验新闻资源的真伪,并将这些资源用于新闻评论之中,由此带来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

五、全媒体时代党报新闻评论创新策略研究

(一)依托全媒体构建党报新闻评论的网络信息化平台

传统党报新闻评论的信息传播以报刊为媒介,在新闻评论报道的时效性、传播范围方面,具有较大的地域空间限制,而微博、微信、QQ、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全媒体平台的出现,为党报新闻评论的内容制作、价值传播带来机遇[5]。

在网络全媒体信息交互传播的环境下,不同党报媒介的首要任务是在微博、微信、网络新闻客户端中,开设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窗口,或设置具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共同构成党报新闻评论的网络信息平台,为不同新闻的时事评论内容制作、更新传播提供载体。随后利用建立的网络党报信息平台,开展党报新闻资源的搜集、筛选、编辑、成版、上传发布等的线上制作,并经由设定的网络全媒体端口,向广大网络用户进行传播,在提高党报新闻评论报道的时效性、交互性的同时,扩大新闻评论观点的辐射范围、传播影响力。

(二)紧扣网络传播属性的党报新闻评论内容创新

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主题更加多元化、价值观念更加模糊,因而党报新闻评论内容的组织设置,也要从新闻主题、新闻价值理念两方面着手,找准自身的新闻定位,加强政治站位,这样才能创设符合年轻受众认知的新闻浏览、参与氛围,完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社会舆论导向的引导。

比如海口日报及其下属海口网在党报新闻评论的网络化建设中,坚持高的政治站位、新颖独特的新闻评论内容组织与创新,分别在线上网络新闻平台、线下报刊媒介中,开设“黄灯笼辣评”“海口评”“椰城E评”等新闻评论专栏。一是海口日报刊发了《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精准发力抓好重点工作》《用高质量项目建设回应群众新期待》等新闻评论文章,立足海口地区发展的社会现实、民生民情,设置出符合网络受众期待的新闻评论议题,回答网民关注的新闻事件问题;二是在新闻评论内容的组织、语言风格上不断创新,完成了诸如《海口这么好 何必去远方》《“查破促”要“俯下身子”“多动脑子”》的新闻报道,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新闻评论传播效果。

(三)简化党报新闻评论的制作流程、深化网络多向交互

面对党报新闻评论制作流程复杂的现状,党报媒介不仅要利用网络全媒体平台,更新现有的新闻信息传播载体,而且要通过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介的综合应用,简化现有新闻评论资源采集、筛选、编辑、成版、印刷、发行等的执行环节,加强新闻评论专员、网络受众之间的线上互动交流,转换单一的平面传播为立体化传播,以形成党报新闻评论的网媒优势。

首先在党报新闻评论制作流程的简化方面,海口日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推出“辣评”“椰城E评”“海口评”等新闻评论专栏,针对某一时间节点的热点新闻事件,及时发出具有价值引导作用的“微评论”。比如围绕暑期疫情防控问题,推出《冷静面对 科学应对》《自觉自律 携手抗疫》《主动出击 能早则早》《隔离也是奉献 同样值得敬佩》等微评论,通过讲道理、摆事实、亮观点等引发广大网民关注。围绕国家实施的“双减”政策,海口日报则从《用“播种”心态下好“双减”这盘棋》议题出发,刊发《落实“双减”应有“下”有“上”》等文章,通过简洁真诚的语言,引发网民的及时响应、社会民众的反思与讨论。

对于党报新闻评论的线上交互与对话,不同党报则主要通过开放评论、录制时评小视频等方式,与广大网民展开线上互动、问题答疑,使用充满温情的话语、鲜活的语言,回应网民的新闻关切、群体性诉求,增强党报新闻评论传播的品牌影响力、价值认同。

六、结语

党报新闻评论作为社会新闻事件的“传声筒”“定心针”,要在新闻信息资源的采集、筛选、整合与发布过程中,做好新闻制作流程的全方位把控,并根据具体事实进行某一新闻事件的评论,由特约新闻评论员发表权威的观点。因此,在网络信息传播的市场化竞争环境下,传统党报群体要与网络媒体进行合作,结合新时代的网络信息化媒介、在线交互与实践模式,在微博、微信等新闻客户端中开设账号,创新党报新闻评论的内容设置、传播方式、制作流程,以此提升政治价值观念、社会舆论导向的引导与传播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秀娟.基于述评性新闻谈党报新闻评论的创新思维[J].记者观察,2020(3):46-47.

[2] 尹春玲.浅谈地方党报提升新闻评论影响力的有效策略[J].科技传播,2019(20):26-27.

[3] 何胜坤.地方党报新闻评论要有个性[J].城市党报研究,2019(10):61-63.

[4] 罗永攀.全媒体时代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传播的困局与破局[J].新闻研究导刊,2021(21):153-155.

[5] 卢智增,姜天禹.全媒体时代公益组织危机公关策略探索[J].三晋基层治理,2020(2):60-64.

作者简介 张志红,本科,海口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党报理论评论。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舆论引导党报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