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阅读习惯培养的整本书阅读指导

2022-04-29邵龙霞

教育视界(智慧教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西游记

摘 要: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时,应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通过协助制订阅读计划,培养学生“读书有计划”的习惯;通过指导批注,培养学生“读书多动笔”的习惯;通过组织对比讨论,培养学生“读书勤思考”的习惯;通过联结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读书能运用”的习惯。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习惯;《西游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整本书阅读有一定难度,既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考验学生的阅读耐力。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指导,首先应培养“读书有计划、读书多动笔、读书勤思考、读书能运用”的阅读习惯。下面,我将以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古典名著《西游记》为例,谈谈如何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协助制订计划,培养“读书有计划”的习惯

阅读整本书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要有一定的计划性。教师可从“整体”入手,协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自主设计全书阅读计划和每日阅读计划,进而养成“读书有计划”的习惯。

(一)明确阅读目标

明确的阅读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是阅读计划的重要内容。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阅读。对学生阅读目标的设定,不宜进行过于细致的限定,而应侧重习惯养成,使学生逐渐明白读书要有目标。例如,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非常多,学生对其中的一些重要情节并不陌生。但学生所熟悉的仅是片段式的情节和主要人物,对书中的细节了解不多。在指导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我首先组织学生分享对《西游记》的认识,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而明确阅读的目标——了解《西游记》中的一些细节。阅读目标可以是知识性的,如了解西行路上的风土人情;可以是情感性的,如体会师徒四人之间的情感,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等等。总之,对《西游记》中有趣的人物形象、奇幻独特的地域风光,还有幽默生动的描写、曲折动人的情节等细节性内容的了解,都可以成为学生的阅读目标。

(二)确定稳定的每日阅读进度

整本书阅读容量大,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让学生确定有效的、稳定的每日阅读进度安排,是指导日常阅读行为的重要措施。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书中内容、结构,明确每天的阅读任务,规划全书的阅读进度。比如,《西游记》属于章回体小说,共一百回。在阅读起步阶段,我先引导学生读回目,让学生借助回目大致了解全书的内容,并根据回目确定全书阅读进度。阅读进度需要明确读完全书需要的时间,每天阅读的章回数等内容。在按每日进度读《西游记》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养成“读书有计划”的习惯。

(三)确保阅读时间固定化

固定的阅读时间,是阅读计划落实的有效保证。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固定化的在校阅读时间。比如,“双减”政策后,学校开始推行课后服务。在课后服务期间,我每次抽出30分钟,带领学生阅读《西游记》,将这一校内阅读时间固定化。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设定固定化的在家阅读时间。比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要求学生每日放学后要有20分钟的固定阅读时间。这样每天阅读两次,可以保证阅读进度的有序、有效落实。

当然,教师还应考虑在这些固定时间内学生阅读的“真实性”。比如,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起初热情高涨,能按时完成阅读,但过了一段时间,便逐渐偃旗息鼓。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计划按时、有效地完成整本书阅读?为此,我组建了“西游阅读”班级群,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打卡活动,请学生大声朗读最有趣、最感兴趣的片段,把朗读视频或语音发在群里与教师、同学分享。这样的分享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了每天阅读的真实性,促进了学生按计划读书的习惯的养成。

二、指导批注方法,培养“读书多动笔”的习惯

批注是读书的重要策略,有助于学生真正沉潜到文本中去,与文字近距离接触。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作批注,培养学生“读书多动笔”的习惯。

(一)指导学生在困惑点批注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当百思不得其解,又得不到任何回应时,他们会有较强的挫败感,容易产生放弃阅读的念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批注的方式化解阅读中的挫败感,遇到困惑,及时写在相关内容旁。当然,对学生批注的困惑,也需要给出积极的回应,适时点拨。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我一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与学生交流批注下的困惑点,并和学生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比如,有学生圈画了《西游记》中的很多生僻字,不知该如何处理。针对这个困惑,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依靠集体智慧提出解决方案: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猜一猜,甚至可以直接跳过去。

(二)指导学生即时批注

批注,往往是写下对文本内容的认识,抑或由文本延伸开去,写下阅读中的心得感悟。但有些感悟是即时生成的,过后很容易忘记,教师要引导学生即时批注。需要注意的是,即时批注可能也会破坏阅读的连续性,恰当的批注方法指导必不可少。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我引导学生有感悟时随读随写。同时,提示学生批注的方法。第一,词语批注法,对于一些简单的感悟,用一两个词语记录下即可。比如,《西游记》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颇具特色,第二十九回猪八戒在宝象国夸耀自己本领高强,但在与妖怪交战之时,却借故开溜。事实上,他只是钻进了荆棘丛中,躲了起来。读到这样的地方,可以批注“可笑”“有趣”等词语来表达对人物特点的认知。第二,图文批注法,对于一些有深度的感悟,可以采用图文的形式快速批注在书上。比如,在读到描写人物外貌的诗词时,可试着根据书中描述简单画一画,并写下自己对该人物外貌塑造的简短评语。通过即时批注,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心等感官参与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以学习单提升批注品质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批注。但这些批注往往属于比较浅层的感悟,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高批注品质呢?教师可以设计恰当的学习单。学习单的设计应从两个角度着手:按照整本书的讲述顺序进行设计,注重阅读过程中的体会;按照整本书的主题内涵进行设计,注重主题探讨的深入与延展。比如,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前四回,我给学生推出了如图1所示的学习单。

在这个学习单中,我通过三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并综合阅读中得到的信息写下较为深刻的感悟。在学习单的引领下,学生批注的品质有了提升,阅读的收获也更为丰富。更重要的是,学习单以批注为导向,培养了学生边阅读边动笔的习惯。

三、组织对比讨论,培养“读书勤思考”的习惯

艾登·钱伯斯在《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一书中说:“我们越发相信‘讨论在阅读过程中确实扮演着核心角色。”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时不时地停下来,深入思考所读内容,进行前后文对比,并与同伴讨论自己的发现。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读书勤思考”的习惯。

(一)在对比中讨论共性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总结共性,可以让学生获得一些关于形式的秘密,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写法的感悟,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在《西游记》中有很多“重复”的地方,我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总结出这些重复之处的共性。比如,孙悟空介绍自己的本领时,虽然处境不一样,但所说的内容都差不多。第十九回中,面对猪八戒举起钯要来筑他的头时,孙悟空说道:“你是也不知。老孙因为闹天宫,偷了仙丹,盗了蟠桃,窃了御酒,被小圣二郎擒住,押在斗牛宫前,众天神把老孙斧剁锤敲,刀砍剑刺,火烧雷打,也不曾损动分毫。又被那太上老君拿了我去,放在八卦炉中,将神火锻炼,炼做个火眼金睛,铜头铁臂。”而到第五十五回,面对女怪扎疼了他的头时,孙悟空又重复介绍了一遍:“我这头,自从修炼成真,盗食了蟠桃、仙酒、老君金丹;大闹天宫时,又被玉帝差大力鬼王、二十八宿,押赴斗牛宫外处斩,那些神将使刀斧锤剑,雷打火烧;及老君把我安在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俱未伤损。”我引导学生比较两段话中的相同点,并讨论这样写的意义。经过讨论,学生感受到:孙悟空具有超强的本领和略显自负的性格特点;这样的重复介绍,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重复”之处,比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教师让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共性特点,再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知晓作者在情节架构上的用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西游记》的写作特点,养成“读书勤思考”的习惯。

(二)在对比中讨论差异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对比,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点,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在对比讨论中培养“读书勤思考”的习惯。在指导《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时,我组织学生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兵器、不同的结局等拎出来对比,在对比中提升学生的思辨力。比如,我让学生比较孙悟空不同的名号,思考这些名号背后的含义,分析孙悟空在西天取经过程中的成长与蜕变;我还让学生比较不同的兵器,分析兵器的样子、作用,以及与主人千丝万缕的联系,发现兵器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我在班级里还做过其他有趣的尝试,如把整本书中出现的大大小小的妖怪拿出来对比,讨论他们都是从何而来,有着怎样的本领,从而渗透边阅读边前后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读书勤思考”的习惯。

四、联结生活实际,培养“读书能运用”的习惯

读书的目的在于对生活有所助益,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要避免让学生“读死书”。教师应将书中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结,培养学生“读书能运用”的习惯。

(一)联结生活场景,结合书中内容进行表达实践

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联结生活场景,设计多种表达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将阅读与生活相关联,培养“读书能运用”的习惯。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为了巩固、优化阅读成效,在学生读完整本书后,我联结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尝试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书中内容进行语言实践。比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晒晒西游朋友圈”活动:假设你就是取经路上的一员,你愿意成为谁?如果让你来发几则朋友圈,你会发布哪些内容呢?我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模仿《西游记》一书的语言,进行表达实践。再如,我还开展了“综合表彰我来评”活动,让学生对师徒四人及白龙马进行综合表彰:他们分别应该得到怎样的奖次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回顾取经路上四人及白龙马的所作所为,结合最后一章如来佛祖的评语,写出对他们的表彰及理由。这样的活动,实现了对阅读所得的迁移运用。

(二)联结成长经历,以书中经验指导生活

带领学生读书,需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当下,联结自我,学会从故事中联想真实的生活,能用书中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还要让阅读与学生的成长经历产生联系,使学生真正做到“开卷有益”。例如,在交流《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一回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如果你像孙悟空一样被长辈误解,你会怎么办呢?你觉得是坚持真理重要,还是维护情感重要?再如,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学习单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觉得师徒四人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写一写。这样的设计,将阅读引向了个人成长,引导学生将阅读所得运用于生活实践,培养了学生“读书能运用”的好习惯。

温儒敏说:“读经典是思想爬坡,虽然有些难和累,但每上一个高度,都能有所收获。”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指导实践中,我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之旅,着力于培养学生“读书有计划、读书多动笔、读书勤思考、读书能运用”的好习惯。当然,习惯不是靠一次阅读就可以养成的,还需要在未来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来予以强化。

参考文献:

[1]艾登·钱伯斯.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M].蔡宜容,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邵龙霞,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邮编:225600)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