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得深,悟得透

2022-04-29朱小平

教育视界(智慧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活动体验概念学习

摘 要:学生对三角形具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但初步形成三角形和高的概念是不容易的。可聚焦核心问题,借助反例领悟三角形特征;丰富活动体验,在变化中体悟高的本质;反思学习历程,营造“悟”的心理氛围。这些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悟性,贯通三角形的认识。

关键词:《认识三角形》;概念学习;活动体验;特征领悟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和高的概念,能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2.经历描述三角形及其高的概念的过程,积累观察和表达的经验,发展抽象意识和模型意识。

3.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过程】

一、聚焦核心问题,借助反例领悟三角形特征

(一)了解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师:(出示图1)老师先画了一条直线,接着又画了两条直线。你看到了什么?

生:三角形。

师:(课件闪烁三角形,并隐去多余部分)现在还能看到什么?

生:三条线段、三个角……

师: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出示图2)我们把三条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边,线段相接的地方叫作顶点。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思考:从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中引出三角形,并对其各部分名称作简单介绍,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学生对三角形和角具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二是有助于学生感悟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线段而非直线,且三条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描述三角形的概念

(课件出示核心问题:什么样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1.从有什么特征的角度描述

师:什么样的图形叫作三角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有3个顶点和3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有3条线段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有3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有3条边和3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但边必须是直的。

师:还有谁要补充?(学生纷纷摇头)大家都说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想法对不对,我们先不作判断。(出示图3)现在我们依次看三个图形。

师:第一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学生回答:3条边3个角)它是三角形吗?(学生回答:不是)第二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学生回答:3条边3个顶点)它是三角形吗?(学生回答:不是)第三个图形有几个顶点几个角?(学生回答:3个顶点3个角)它是三角形吗?(学生回答:不是)看过这三个图形,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学生回答: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的图形叫作三角形)只说三角形的一个特征,行吗?(学生回答:不行)那说两个特征呢?(学生回答:也不行)所以,要精准地描述什么样的图形叫作三角形,这三个特征要完整地说出来。(板书“特征:3个角、3条边、3个顶点”)我们一起说一遍!

生:(齐)有3个角、3条边、3个顶点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2.从怎样围的角度描述

师:如何修改这三幅图,才能让它们变成三角形呢?请三位同学来修改,其他同学观察并思考:三条线段怎样围才能围成三角形?(板书“三条线段、围成”,指名三个学生操作电脑修改。)这三幅图经过修改都变成了三角形。谁来说一说,三条线段怎样围才能变成三角形?

生:它们两端要连在一块。

生:相互接在一起。

师:线段有两端,如果我们把一端称为头,另一端称为尾,可以怎么说?(学生回答:头尾相接,教师板书“首尾相接”)头尾相接也可以说成首尾相接。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可以分别从“有什么特征”和“怎样围”的角度,对三角形进行精准的描述。我们一起来说一遍。

生:(齐)有3个角、3条边、3个顶点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思考:从有什么特征的角度描述三角形符合学生的认知现实。教学时,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然后通过观察结构异常的反例修正自己的认知,属于“先解构,后建构”,可以提高学生对三角形特征的认同感,引导学生了解为何要寻求三角形的严格定义;从怎样围的角度描述三角形的定义符合教材的编排意图,可以打开学生描述概念的视角。把三幅图修改成三角形并思考问题“三条线段怎样围才能变成三角形”,属于“体验在前,反思在后”,可以深化学生对三角形特征的感悟,从而自主提炼三角形的概念。]

二、丰富活动体验,在变化中体悟高的本质

(一)比一比

师:(出示方格图及三个格点B、C、D)当B、C、D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能连成三角形吗?(学生回答:不能。教师将点C向上移动1格)现在能连成三角形吗?(学生回答:能。教师将点C再向上移动1格)现在能连成三角形吗?(学生回答:能。教师将点C继续向上移动3格,学生都说能连成三角形)观察这些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角形的面积越来越大。

生:三角形越来越高,但样子没有变!

师:你的意思是,它的名称没有变,还叫作三角形,对吗?

生:是的。它的长没有变,宽变了。

师:你的眼光很独特。过一会儿,我们会换一个说法。大家的感觉非常好!(同时出示点C在不同位置时形成的3个三角形)点C不断向上移动,三角形变得越来越高,面积也变得越来越大。你觉得三角形的高度与什么有关?(学生沉默)伸出你的手,用两只手比画一下这三个三角形分别有多高。(学生用两只手比画三角形的高度)三角形的高度与什么有关?

生:与顶点的高度有关。

生:与顶点到底下的边的距离有关。

师:底下的边可以直接说成底边。

(板书“底边”。)

生:与垂直线段的长短有关。

师:你给大家指一下,是哪里的垂直线段?(学生比画顶点到底边的垂直线段)你们看到这根垂直线段了吗?看到的举手!(全班举手)确实如此。这个顶点的位置越高,它离底边的距离就越远,这根垂直线段就越长。

[思考:感悟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连成三角形,丰富学生数学经验的同时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学习环节。在方格图中通过不断向上移动C点的位置,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三角形越来越高,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容易看出表示三角形高度的垂直线段,即三角形的高度与顶点到底边之间的距离有关。]

(二)指一指

1.找垂直线段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三角形是有高度的。老师带来了一个(黄色吹塑板制成的)三角形,我现在把它立在讲台上,请你指出从哪里到哪里表示它的高度。(一个学生上台用手从顶点指向底边)你们同意吗?(学生齐答:同意)怎样才能确保指出的线段是垂直线段呢?

(经其他学生提醒,学生拿起讲台上的三角板教具,翻转三角板后把直角对着教师手中三角形上方的顶点。)

师:你这是想做什么?是想指出三角板的高度吗?试一试,把三角板的直角转下去。

(学生旋转三角板,使三角板的斜边呈竖直状,确保指出的线段是直的。)

师:你这么做,能保证画出的是线段是垂直线段吗?碰到困难了,你可以请你的朋友来帮你。(转向台下学生)其实她快要找到垂直线段了,只是欠一点火候。

(学生请同桌上台调整三角板的位置,完成后手指比画三角形的高度。)

师:这样对不对?(学生回答:对)这里有一只马克笔,你把它画出来。

生:(画出垂直线段,并标记直角符号)这条线段与底边相交形成直角,这时这条线段就是代表三角形高度的垂直线段。

师:下面,老师把三角形顺时针转一下,以这条边为底边。谁能指出这时三角形的高度是从哪里到哪里的长?

(一个学生上台后借助三角板教具画出表示三角形高度的垂直线段。教师再将三角形顺时针旋转,让学生再次操作体验,然后把画有三条垂直线段的三角形黄色吹塑板贴到黑板上。)

[思考:(黄色吹塑板制成的)三角形没有方格图做背景,学生很难看出表示三角形高度的垂直线段,自然产生了借助工具——三角板寻找相应垂直线段的学习需求。顺时针转动三角形,选用不同的边为底边,旨在让学生充分积累“底边和高度是对应的”“三角形每条边都可以作为底边,三角形有三种高度”等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从生活中“高”的意义跃升到数学中“高”的意义,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体悟“高”的本质。]

2.揭示高的含义

师:(指黄色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有几条这样的垂直线段表示它的高度?(学生齐答:3条)这三条垂直线段都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从顶点到底边。

生:从顶点到对边。

师:(板书“顶点→对边”)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有一个专门的名字。你知道吗?(大多数学生回答:高)“高”是名词,还是形容词?(学生有的说名词,有的说形容词)我比你高。“高”是名词,还是形容词?(学生回答:形容词。教师板书“高线”)“高”是形容词。怎么能叫高呢?应该叫高线。为了方便小朋友们记住,高线简称为高,底边简称为底。用形容词“高”指代名词“高线”,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语言现象。在生活用语里面经常有这种情况。比如乘坐公交车时广播里说“您的身边如果有老、幼、残、孕,请您让个座”,“老”就是形容词,指代名词“老年人”。

[思考:由于前期有了丰富且充分的活动体验,学生已经对“高”的本质有较深入的体悟,概括高的含义可谓水到渠成。而讨论“高”字的词性,了解形容词指代特定名词的语言现象,是一次短暂的跨界学习。这样做既能拓展学生的认知,深化学生的感悟,又能增加学习的乐趣。]

3.识别底和高

师:(再次顺时针旋转黄色三角形,使其没有边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把三角形转一下,它还有高吗?(学生回答:有)有几条高?(学生回答:3条)谁来给大家指一下,它的底在哪儿?高在哪儿?

(学生指出三条底以及对应的高。)

[思考:把三角形旋转成没有边处于水平位置的状态,让学生再次识别底和高,旨在通过变式拉长思考过程,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再次体悟“高”的本质属性是“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

(三)画一画

师:三角形有三条高,有时我们只需要画出指定底边上的高。请大家取出作业纸(如图4)按要求画高!

(学生独立画高,教师行间巡视并个别指导。)

师:好的,都画好了。我们一起核对一下。看屏幕!第一个三角形的高画正确的举手。(全班学生举手。)第二个三角形的高画正确的举手!……如果想不到正确地摆放三角板,怎么办?

生:可以把作业纸转一下,让三角形的底边变成水平位置。

师:真聪明!这是画高的小窍门。注意图4中第三个三角形的这条高比较特殊,不在三角形里面,刚好是它的一条边。

[思考:本板块“画一画”是对前面两个板块“比一比”“指一指”中基于直观理解的学习做纵深推进。全班学生独立练习画高时,教师行间巡视,及时指导个别画高出错的同学,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活动获得成功体验。课件动画演示如何摆放三角板的位置快速画高,有助于强化学生对“高”这一概念的体悟。]

三、反思学习历程,营造“悟”的心理氛围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发现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3个顶点。

师:这是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生:我知道了有3个角、3条边、3个顶点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也可以说成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师:这给了我们启发,描述一个图形既可以从有什么特征的角度来描述,也可以从怎样围的角度来描述。

生:我知道了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

生:我还知道了三角形有3条高。

师:三角形有3条高。这个单元我们还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它们有高吗?如果有,又会是几条呢?

[思考:反思学习历程,旨在促使学生贯通对三角形的认识。教师适时、精要的启悟,可以为学生悟得后续知识营造心理氛围,并提示学习路径。]

(朱小平,特级教师,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邮编:225009)

猜你喜欢

活动体验概念学习
户丹丹:趣味引入,小学数学概念学习“有深度”
浅谈高中历史概念学习经验
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构建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关注活动体验助力知识建构研究
小学数学“活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基于地理概念学习的组件教学设计
以“活动体验”式德育塑造丰满学生人格
反思,让数学概念学习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