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到语文跨学科学习更多的打开方式

2022-04-29张蓉

教育视界(智慧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小学语文

摘 要:李森老师的探索与实践,展现了跨学科学习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生成性。生活化的主题,拓宽学习场域,为跨越学科边界提供可能,凸显了开放性;整体性的任务,整合多元学习方式,关联学习任务、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保证探究过程的完整,彰显了综合性;嵌入式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发展,体现了生成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生活化主题;整体性任务;嵌入式评价

随着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跨学科学习”成为一个高频词,各门课程需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语文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如何突出学科特质,实现实践育人、综合育人?李森老师用他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展现了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生成性,让我们看到语文跨学科学习更多的打开方式,给了我们许多启发。

一、生活化的主题:凸显开放性

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对跨学科学习的内涵界定中,我们可以得知:语文跨学科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重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它跨越学科边界,直面学生的真实生活,引导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作为学科课程的补充,跨学科学习从学科“割裂”走向学科“统整”,努力建构学校内外、课堂内外、学科间融合的学习场景。因此,2022年版课标每个学段编排的内容主题均来自学生真实生活,如第一学段“在班级、学校或家里养护一种绿植或小动物”,第二学段“参观物质文化遗产”,第三学段“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等。随着学生生活外延的扩大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跨学科学习内容更为开放,并逐步向社会生活拓展。

李森老师的探索与实践对此有很好的诠释。首先,“我带弟弟妹妹游校园”来自学生真实的校园生活,是学生会经历的活动。让学生自主策划,激活了他们的内驱力,有助于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其次,“我带弟弟妹妹游校园”这一主题具有一定容量,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彼此配合,并结合语文学习的经验和数学、艺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有创意地完成;在活动过程中,还自然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自觉形成保护校园、爱护小同学的责任感。这样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从学科知识的静态学习,走向在真实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从固守某一学科,走向学科有机联结的广阔空间,走向真实生活和社会参与,凸显了跨学科学习的开放性。

二、整体性的任务:彰显综合性

跨学科学习是以任务为载体的综合性学习。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设计富有挑战性、整体性的学习任务至关重要。这类任务彰显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多样化学习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李森老师在“我带弟弟妹妹游校园”中设计的学习任务就非常有意思,富有挑战性,注重整体性,极大激发了学生去挑战任务的热情,具体表现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多元学习方式的整合。“我带弟弟妹妹游校园”这个学习主题是开放的,没有固定答案,也不能照搬现成的知识。学生需要整合知识技能、生活经验、价值观念,联结课堂内外,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学生需要通过推测、调查、询问等方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符合小朋友需要的景点;需要在多次训练中掌握清楚地介绍景点的方法;还要利用网络资源,向导游学习介绍景点的小妙招;针对游览地点,分工查找资料,撰写讲稿。整个任务综合道德与法治、艺术、数学等多学科知识,联结课堂内外,需要综合运用阅读、调查、写作、现场介绍、策划等多种学习方式才能完成。因而,它有助于使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关键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多层次的发展,指向核心素养的提升。

第二,注重学习任务与学科知识、学生经验的关联。跨学科学习“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融入学习任务的不仅有“学什么”“怎么学”,还有“学到什么程度”,凸显不同学段的发展性。因此,设计学习任务时要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调整,建立学习任务与学科知识、学生经验之间的密切联系。李森老师设计“我带弟弟妹妹游校园”时,就关联了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为“我带弟弟妹妹游校园”的学习目标提供了依据。例如,在启动课上,李森老师确定的学习目标是“初步学习围绕景点特点,从不同方面清楚地介绍”,与第五单元的习作要求相呼应。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能看见真实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学习主题,更能看见教材中宝贵的学习资源,让“学到什么程度”清晰化、目标化。

第三,注重探究过程的完整。跨学科学习的大任务,需要多个课时才能完成。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需要细化学习过程,根据任务逻辑,把大任务分解、细化为几个连贯的、不断进阶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真实、完整、有深度的探究过程。在“我带弟弟妹妹游校园”中,李森老师设计了四个进阶式学习活动:(1)调查、筛选,设计最佳游园路线;(2)学习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介绍景点;(3)小组合作,分享景点介绍,完善本组方案;(4)分组实践,带领幼儿园小朋友游园。四个任务犹如一级级阶梯,推动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一步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成“我带弟弟妹妹游校园”的目标,探究过程十分完整。

三、嵌入式的评价:体现生成性

跨学科学习是指向“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的任务式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正如2022年版课标所说:“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完成的方案、海报、调研报告、视频资料等学习成果为依据。”因此,评价要嵌入跨学科学习的全过程,如此,才能促使学生生成更好的学习结果。

李森老师重视评价设计的精准性与发展性。在“我带弟弟妹妹游校园”设计中,李森老师把目标、活动与评价作为一个整体(详见表1),紧扣学习任务设计评价,每一个学习任务都同步设计评价,提供了评价要点、评价量表,评价精准嵌入学习活动的过程,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服务。启动课上嵌入的评价活动,也针对学生即时生成的“路线”来展开,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生成性特点。

评价量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明晰“学到什么程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并根据标准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向着目标努力。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达成度,进行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指导。活动结束,通过评价量表进行互评、自评,引导学生对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方法、认识、理解、行为等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交流中生成再认识。评价的嵌入并不只是为了判断,更是为了提供指引、引导反思,为学生生成更好的结果服务。

张华教授说:“好的课程,就是让孩子创造着长大,而不是长大了再创造。”在李森老师的实践中,学生整合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可以更全面地展现个人的品格、能力、兴趣、习惯、态度、价值观。跨学科学习活动像一个魔方,让我们看到学生的更多面,甚至一些在学科学习中表现平平的学生,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也能迸发出惊人的学习力、协调力、解决问题的创造力。

感谢李森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张蓉,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邮编:210017)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习小学语文
跨界少年养成记
论课程综合化实践的生态化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