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识字单元的编排特点与教学思考

2022-04-29王琴玉

教育视界(智慧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字识字汉字

摘 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独立设置识字单元,专门教授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学中,要准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识字文体特质,遵循汉字本身特点,尊重儿童学习心理。具体到目标确定、活动设计、教学手段上,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应凸显文化自信,强调逻辑关联,运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统编教材;识字单元;2022年版课标

所谓“集中识字”,顾名思义,就是把汉字集中起来学习。集中识字以民族性、规律性、趣味性和丰富性为特色,有助于识字的系统化、结构化,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研究统编教材识字单元的编排,探索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发挥集中识字的优势,是识字教学研究的重点和关键。

一、识字单元编排特点

统编教材在第一学段安排了6个独立的识字单元,共26课。识字形式多样(有蒙学识字、儿歌识字、看图识字、象形识字、韵语识字、归类识字、故事识字等近10种),定位准确,内容丰富,学法灵活。具体安排详见下页表1。

总体而言,识字单元的编排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融入传统文化。作为意蕴丰厚的表意文字,再加上数千年来的文化浸润与积淀,几乎每个汉字都是一个“文化信息库”。识字单元的编排借鉴了传统识字教学的经验,渗透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经典内容。这在一年级识字单元的课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天地人》《人之初》选自《三字经》,《对韵歌》《古对今》取材于《笠翁对韵》,《姓氏歌》取材于《百家姓》,《猜字谜》融入灯谜文化。二年级识字单元中的《传统节日》则以民谣的形式,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相应的习俗。这样编排,对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中“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语言积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的要求大有裨益。

二是生活气息浓厚。识字单元围绕专题组织内容,充分体现整合性、主题化,在编排上特别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结。比如,以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为题材创编的儿歌类识字课文就有10篇。其中,一年级6篇,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大小多少》《小书包 》《升国旗》《小青蛙》《动物儿歌》;二年级4篇,分别是《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再如,《口耳目》《春夏秋冬》《中国美食》等课文,直接关联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为识字教学创造了亲切、自然的语境。这样的编排与2022年版课标中 “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的要求相契合。

三是学法指导显著。识字单元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呈现了字理识字、字族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学习独立、自主识字。比如,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日月明》借助象形、会意等构字方法识字;一年级下册《小青蛙》提示了字族识字的方法;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则以故事的形式演绎由“贝”衍生出来的汉字,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这些识字方法的呈现为学生日后的独立识字提供了脚手架,有助于落实2022年版课标 “学习独立识字”的要求。

二、识字单元教学思考

识字单元的编排与2022年版课标中的诸多理念相契合。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在识字单元教学中将2022年版课标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呢?下面,试从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手段三方面展开思考。

(一)目标确定:凸显文化自信

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核心素养目标,并指出:“注意将语言积累、梳理与体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语言积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这启示我们,在教学时应关注与文化的融合,在教学目标上凸显文化自信。识字单元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应将识字的过程转化为增加文化积淀、增强文化认同的过程。

以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天地人》为例。这是学生正式学习语文的首课。全课只有“天、地、人、你、我、他”6个字。“天、地、人”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你、我、他”是“人”的三个代称。课文插图是傅抱石的国画作品《一望大江开》,虽只有寥寥几笔,却绘出了万千气象,隐含“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文中的6个生字比较常见,且不少学生上学前就在生活情境中认识了这些字,课上学习起来不算困难。作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课,激发识字兴趣、增强对汉字的热爱、强化文化认同应该是这一课更为重要的目标。当然,核心素养的其他三个方面“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与“文化自信”是一个整体,在目标的表达中应该加以统整,发挥其导教、导学、导评的功能。基于这样的认识,《天地人》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1)在真实场景中认读生字,在认读过程中喜欢上汉字,初步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基本笔画,在尝试书写中感受汉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字形特点;(3)在朗读汉字中,初步感知中华文化。

(二)活动设计:强调逻辑关联

2022年版课标强调学习活动要有内在逻辑关联。活动设计应关注与编者意图的联结,与造字规律联结,与“童趣”联结。

1.与编者意图联结

识字单元的编排是别具匠心的。同一个识字单元,也会呈现不同的识字方式。教师应尊重编者意图,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关注课文重点呈现的识字方式。比如,课文呈现蒙学识字,应以传统蒙学的反复诵读为基本实践活动,在学生掌握字形或理解字义遇到困难时,可通过图片、视频等予以辅助,注重渗透传统文化;课文呈现看图识字,则需重视图与字的对应关系,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加强生活运用;课文呈现象形识字,要关注画面、古文字与生字之间的联系,领悟“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感知汉字背后的文化;等等。

2.与造字规律联结

教学要遵循教与学的规律,对于识字教学而言,则更需要遵循汉字构造规律。每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合一的完整系统,又通过音形义与其他汉字产生联系,构成了庞大的汉字大系统。设计学习活动时,教师要主动地、积极地与汉字构造规律对话,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汉字来源和特点形成,加深对汉字的印象,提升独立识字能力,培养结构化积累汉字的意识。这也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汉字文化的感知。

象形字是基础的造字法。象形字大多直接描摹实物的形状,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一年级上册第四课《日月水火》中的“日、月、水、火、山、石、田、禾”等字。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可组织学生将文中形象生动的图画与旁边的生字进行比较,直观感受象形字的特点,如使用简单的线条描绘物体的形状轮廓,字的形体与指代的具体事物非常相似,通过字形就可明白字义。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了解汉字逐渐简易化、符号化的过程,进一步发现汉字演变规律,巧记字形。

会意字大多是合体字,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按照一定方式进行组合,旨在让人们借助经验领会其意思。一年级上册《日月明》展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可以设计看字猜字义的活动,唤醒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初步介绍会意字的构字规律。教师可先以故事“太阳哥哥和月亮妹妹站在一起,说起了悄悄话”导入生字“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再让学生观察“从、众”,引导学生发现:“从”是由两个“人”组成,有跟从的意思;“众”是指很多人,隐含团结力量大的意思。这样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会意字的趣味性,激发识字热情,还可以使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有2800多字是形声字。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识字采用了不同形式呈现,多途径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这一单元的生字以形声字为主,可关联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在识字的同时培养梳理与探究的能力。学完这些内容后,可指导学生梳理本单元中典型的形声字,画出气泡图(如下页图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思考偏旁和汉字之间的联系,发现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并学习运用这一规律识字。

3.与“童趣”联结

所谓“童趣”,是指儿童的感情及兴趣。在儿童的认知里,“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只有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才会对学习内容“心向往之”;只有对学习内容乐此不疲,学生才能“入乎其内”,真正学进去。

集中识字的内容编排极为生活化与情境化,设计实践活动时,既要结合不同识字形式,更要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与生活实际,呵护童心童趣,增强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结合不同的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喜欢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喜欢上识字。比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操场上》,教师可创设“小朋友踢足球射门”的情境。当学生读出足球图片上的生字时,课件上的小朋友会把足球踢进球门。学生读起生字来非常有成就感,识记效果也非常好。

(三)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

识字单元由于生字较多,容易令学生望而生畏。而且,第一学段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识字热情不容易长期保持。此时,信息技术的加持就至关重要。

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借助信息技术,将声音、画面、文字、色彩集于一体,不仅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还能赋予识字教学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增加知识容量的前提下,营造有趣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识字中来。

二是突破重难点。教师可以根据汉字构形规律,利用信息技术对汉字象形特征进行展示,或者通过动画、故事等方式还原汉字描述的情境,变抽象的符号为具体的画面。这样教学,更符合第一学段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汉字的理解。特别是指导书写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动态的笔画书写展示,让学生直观感知汉字的笔画走势与整体布局。

三是丰富学习形式。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提供多元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带来更为强烈的感官刺激,让学生的学习形式更为丰富。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轮流发力,学习氛围会更为轻松愉悦,识字的内驱力也会显著增强,这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尤为重要。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操场上》一课中的“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都是学生常见的体育运动,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学生做这些运动的画面摄录下来,课堂上随着识字的过程展示给大家看。在这种熟悉的、真实的情境下,学生更易唤起已有经验,将抽象的汉字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结,实现准确的理解与稳定的记忆。

识字单元,重在指导学生习得识字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最终,让学生学会独立识字,形成识字能力。教师既要细致研读教材,准确领会编者意图,更要尊重儿童,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教师只有清清楚楚明确“教什么”,并在实际中有效做到“怎么教”,才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学会科学识字,并提升对汉字的热爱程度。

参考文献:

[1]吴忠豪,丁炜,于龙,等.新中国60年小学识字教学改革(上)[J].语文教学通讯,2009(9).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曹爱卫.低年级语文这样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王琴玉,特级教师,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实验小学,邮编:224003)

猜你喜欢

生字识字汉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识字
识字儿歌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生字变身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