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小说

2022-04-29崔珍珍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说教学老人与海

崔珍珍

摘  要: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篇《老人与海》为自读课文,但是学生阅读难度较大,阅读深度不够。教师应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梳理情节,品味语言、赏析人物,辩证思考、提炼主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理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小说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惑和难题,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得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学会多角度阅读和理解小说。

关键词:老人与海;多角度阅读;小说教学

一、研究背景、主题和目标

(一)研究背景

近些年的高考中小说多次出现,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人教版必修三专门把第一单元设置为中外小说单元,就是要从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教考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小说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对高中学生而言,外国小说语言表述上有陌生化的距离、对写作背景不了解等因素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阅读困难。

(二)研究主题

1. 教材思考。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在必修三和必修五都设置了小说单元。《老人与海》是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外国小说作品,教材定位为自读课文。《老人与海》和海明威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其叙事艺术、人物塑造、精神特质都极具特色,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丰碑。课文节选的部分是老人第85天出海捕获大马林鱼之后鲨鱼出现到老人回到渔港的情形,是整部小说中最具精神价值的部分。引导学生读好《老人与海》,对高中阶段的小说阅读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学情思考。必修三的教学阶段安排一般是在高一下学期。在学习了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节选的《林黛玉进贾府》、鲁迅先生的《祝福》之后,学生对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主旨等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基于前两篇小说教師具体的阅读指导,学生对小说应该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中篇外国小说,学生接触不多,阅读难度较大。虽然可能听说过海明威和《老人与海》,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看过这篇小说,但是因其名气在外,所以学生的阅读兴趣很浓厚。所以教师应利用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

3. 教学思考。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教师在执教本单元时将重点放在了前两课,对《老人与海》这篇自读课文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引导也不够到位。课题组一致认为这篇课文对学生阅读小说尤其是外国小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的高考考查外国小说也很多,《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也对学生的阅读提出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要求。针对高考对学生阅读提出的要求,在执教过程中发现外国文学长文本对学生而言鉴赏难度较大,因此把《老人与海》作为外国小说典型课例进行研究。

(三)研究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因文本较长理不清层次、外国文学语言表述上陌生化、对海明威及其写作背景不了解、对主旨把握层次较浅等问题。因此,的课例研究旨在缩短“学生学”和“教师教”之间的距离,通过反复的研究和改进提升学生自主阅读外国小说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阅读小说的习惯和能力,给其他同仁在执教本课时提供借鉴。

二、研读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时代思想;学生应做到“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在阅读和鉴赏部分明确提出:“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提升人生境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学习鉴赏外国文化名著和文化经典,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丰富多样的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汲取人类文化史上的思想精华,培养兼容并包的文化形态,培养科学的批判思维,提升文化理解力。

三、教学设计思考

处理较长文本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挑战。学生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要做到长文短教,一课一重点,让学生学有所获。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预习程度,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先从简单的、表层的情节问题入手,中间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层次的人物分析,进而探讨人物的精神世界。

从小说的情境入手,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环境去探索小说主旨,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自读小说的能力。

四、主要研究过程

团队老师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三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研读单元目标,抓住小说三要素设计了小说《老人与海》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关注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和鉴赏小说的积极性,落实、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第一次研究与实践

1. 研究重点及教学设计意图:研读文本,梳理情节,提升学生的语理分析能力。

2. 研究过程:本文属于篇目较长的文本。如何实现长文短教是课例研究组细细斟酌的问题。梳理情节需要一条主线,先后讨论了“鲨鱼”“老人的心理”等线索,最终设计以“手”为线,带领学生小组协作,借助表格,梳理文本。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运用表1抓住小说的线索,引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自主梳理文本,从而为学生品味语言,赏析人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第二次研究与实践

1. 研究重点及教学设计意图:品味语言,赏析人物,提升小说鉴赏能力。

2. 研究过程:(1)洗练的语言。课例研究组在备课过程中,关注到课后第二题关于海明威小说语言鉴赏的细节。海明威的小说往往采用直截了当地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洗练,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又称电报文。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小说的魅力首先在于语言本身。”在梳理整个文本情节的基础上,根据课后题目设计了鉴赏品味语言,赏析人物这一教学环节。

①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时,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蹿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浮现在太阳光下。

②两条鲨鱼一道儿来到跟前……他把短棍高高地举起,使劲捶下,朝鲨鱼的宽大的头顶狠狠地劈去。短棍落下的当儿,他觉得好像碰到了一块坚韧的橡皮,同时他也感觉到打在铁硬的骨头上。鲨鱼从死鱼身上滑下去时,他又朝它的鼻尖上狠狠地揍了一棍。

在课堂上,以第一句为例,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是日常用语,几乎没有修饰语,这是海明威文字的特点,避免华丽的辞藻,但学生品读来却能感受到鲨鱼来势的迅猛,读来惊心。

第二句由学生自我品读欣赏并朗诵。学生普遍能普遍品读出老人桑迪亚哥简单、迅猛的动作中凝结的情绪:惊惧、紧张、喜悦。这种情绪非直接表露,而是蕴含在自然的行文中,愈品愈有味道。

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还有很多。老师引领学生从文中找出多处这样的例子,丰富课堂内容,赏析小说精炼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以深化学生对海明威小说风格的体悟。

(2)硬汉形象。桑迪亚哥是海明威崇尚的完美形象,有着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迪亚哥的生活信念。在备课过程中,课例研究团队的老师抓住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探究一:在老人与鲨鱼惊心动魄的搏斗过程中,作者给老人的双手很多特写镜头,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在师生共研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老人双手染了血,但还是鼓起全身的力气向鲨鱼扎去,扎下去时看准要害抓住时机,竭尽全力奋力一搏,用他“无比的决心和十足的恶意”杀死了鲨鱼。老人的身体情况越来越糟,但他的手丝毫没有退缩,手部的力量是老人精神的折射,反映出老人即使身处困境、孤身一人,也不会退缩的勇毅力量。

探究二:“手”从侧面体现出了老人的心理,小说中还包括大量直接的心理描写,这些体现出老人怎样的形象特点呢?

在引导学生抓住心理描写分析桑迪亚哥硬汉形象时,尤其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诵读文本,挖掘出隐藏在语言文字下的人物形象特征,从而深化了学生对虽年老、孤独、背运、贫穷,但乐观、自信、坚韧、勇毅的“硬汉”形象的深刻理解。

(三)第三次研究与实践

1. 研究重点及教学设计意图:辩证思考,提炼主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2. 研究过程: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直觉体验的基础上,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独特性认识。学生在品读语言,鉴赏形象的基础上,往往会形成自己对主题的理解,这便是说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发散性思维的题目,以便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

在执教《老人与海》时,主题探究这个教学环节经过了课例研究组的反复研究。具体如下:首先老师带着学生通过老人的手感知老人的形象后,引导学生思考老人捍卫的大马林鱼象征什么,鲨鱼象征什么,大海象征什么。每个物象都有多重象征意义,这样的问法就关注到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为下一个问题——主旨问题的设计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老师问:“老人击退群鲨后‘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儿补救的办法都没有,那你认为老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对文本的深刻的见解,比如有的同学回答:老人最终还是没能保护住自己的大马林鱼,一无所获地回到茅棚,从结果来看,老人是失败者;老人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从不畏惧从不退缩,捍卫了自己的生命,就过程而言,老人是胜利者。学生抓住老师设置的问题中的关键词“失败者”“胜利者”从结果和过程两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学生在老师的激发与诱导中,在深度鉴赏文本的过程中,完成了思维能力的与提升。

五、教学启示

《老人与海》作为一部经典外国文学著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极为高超,在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深入地赏析文本。而较长文本的阅读必须让学生有一个全局的把握,教师在执教中必须立足文本,思路清晰,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环境、主旨等多方面入手去多角度鉴赏小说,从而培养学生的语理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此课例也为指导学生鉴赏小说,构建核心素养提供了一个参考,在研课磨课的过程中研究目标基本得到了呈現。

本文不足之处在于细读文、深挖文本还是做得不够,在品读小说语言、探讨人物心理、叙事背后的内涵等方面是不到位。接下来就需要有意识地吸收一些研究方法和技术,进一步“精致化”教研活动,努力做实课例研究,让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季羡林. 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

[3]陈利萍. 阅读教学多角度换位思考研究及实施方案[D]. 苏州:苏州大学,2011.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小说教学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初中语文课中如何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例说小说教学中教学切入点的选取
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鲁滨逊漂流记》与《老人与海》中关于“孤独”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