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中的信息传播形态
2022-04-29张驰
张驰
摘要:新的传播形态带来了新的应用思路,也促使相关从业者从全新的视角考量,不断捕捉有益于媒体信息传播的经验,促进我国媒体事业更好的发展。本文以新媒体中的信息传播形态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多样化媒体形态对媒体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促动,并提及新媒体中的信息传播注意事项,以期相关研究内容能够为广大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传播;传播形态
新媒体是近年来信息传播所使用的主要媒介之一,也是实现跨平台联动、瓜分传统媒体市场,随着移动市场的开发和下沉,而逐渐扩大受众群体的一种媒介形式。出现在新媒体当中的信息自然有一定的特点,只有把握好这些特点,利用好这些优势和差异化的元素,才能助力新媒体产出更多有价值、形式多样的信息,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提供服务。
一、新媒体中的主要信息传播形态
网络科技及媒介资源的快速发展,促使媒体信息传播的形态从最初的报纸、广播以及电视载体形态,慢慢演变为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形态,以及更多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形态,传播的形式也从单纯的图文走向短视频、语音甚至更为复杂和综合的形式。
(一)图文信息
较之传统媒体所使用的普通文字与图片,新媒体当中所涉及的图文信息以满足人们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为目标,所以从其传统形态来看,有图文推送信息与表情包信息两种类型。
1.图文推送信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人工智能的崛起,各种现代化的图文编辑器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图文信息的编辑工作变得更为简单轻松。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编辑人员轻松实现在线修图、一键排版甚至人工智能写作,更可以直接完成新媒体所需要的多样化的图文产出和内容生成。而且图文推送信息往往具有多平台发送的功能和价值,同一套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排版形式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发布,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实现快速传输内容、提高信息到达率、降低理解难度。[1]
2.表情包信息
表情包信息可以理解为在新媒体时代,人类的语言、文字符号化的一种表现,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也能够更为详细地呈现信息本身所包含的情绪和内容。除此之外,表情包具有易传播复制、分享的特征,也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所呈现出的一大特色。
(二)语音信息
语音类信息最初为大众所熟悉主要以广播这一传统媒体为主,而伴随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广播行业的冲击和影响,传统广播的受众群体被逐渐分化,其中一部分转移到各种移动终端,如专门的广播应用等,实现了有别于车载和传统收音机的信息发布和传播。语音信息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新媒体阅读平台上,平台将各种纯文本小说打造成音频进行发布,从单纯的看信息转变为“听信息”。
语音信息最大的特征在于受众不需要进行翻页、选择等操作,可以单纯通过语音指令和“听”的方式来完成信息接收。相对于图文信息及短视频信息等对人体五官功能的全方位调动,语音信息的呈现维度无疑是最集中的,但是其对播音员的播音功力有着极大的挑战,因为播音员不仅需要具备一般新闻播报的普通话功底,更需要在情绪、节奏以及声音质感方面进行处理和把控,看似低成本,却也高要求。[2]
(三)短视频信息
短视频主要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的,时长主要集中在3秒钟至5分钟之间的各类视频。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大众生活所呈现出的碎片化特征,观看短视频和拍摄制作短视频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为了满足人们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信息的诉求,很多新媒体平台加大了短视频的投放和输出力度。
二、多样化信息传播形态对扩大媒体影响力带来的积极作用
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形态对于扩大媒体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的当下,其对于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产生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让受众产生共鸣、打破媒体给受众的刻板印象会产生颇为积极和直接的作用。
(一)直接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质量以及内容表达的丰富性
多样化的传播形态有助于扩大信息内容的表达维度,让复杂的内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大众所了解、所接受,既提高了传播的效率,也提高了表达的质量。
例如,新媒体时代的“一张图”系列,信息发布者常常将大量的信息置于一张图表当中,通过版块区隔、配色以及图文组合的方式,实现内容传输的目的,如“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布的“一张图带你读懂跨军地改革”、“央视新闻”微博发布的“一张图看懂最新交通违法记分调整”、中国政府网发布的“六部门联合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一张图读懂”等,都充分发挥了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和内容表达上的优势,让重要的内容一目了然,让事件的层次清晰明了,完全满足碎片化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诉求。[3]
(二)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传播
近年来,在一些新媒体平台当中,由于信息的关联方容易将平台视作舆论的战场,为资本所裹挟的信息发生与传播都是为少部分人所服务的,此时信息所产生的舆论效应带有强烈的指向性意义和操控性味道,受众的理解和认知往往会受到这些舆论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为信息发布者所渴望的认知结论。从媒体行业的发展态势和格局来看,这是目前国内舆论监督机制缺失、存在不足的具体表现。
任何信息内容的产出都有可能在某一个瞬间带给受众影响和冲击,但是这种影响往往带有一定的“瞬时效应”。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每天都有新的信息、新的热点,大众所经历的恰恰是新热点不断替代旧热点、新话题不断掩盖旧话题的过程。因此,即便在某一时刻为大众所热议的话题,也有可能在被下一个热点掩盖时荡然无存。而真正会对大众产生持续性的、潜移默化影响的信息,往往是不间断存在的、能够持续性植入在各个平台和信息媒介当中的存在。
(三)让不同受众群体形成认知共鸣
任何信息的传播都是通过一定的互动行为生成的,倘若缺乏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信息流失和偏差,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但是显而易见的是,不同的受众由于其本身的知识阅历、价值观存在极大的不同,所以想要寻找真正意义上的共通空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因为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形态促使每个受众意义空间的边界在不断拓展,最终出现重叠和交互。
以“中国政府网”官方微博在2018年3月发布的动画视频为例,其本质是在告诉大众政府工作报告究竟是如何完成的。伴随全国“两会”的话题和热点,这则充斥着幽默和风趣的短视频播放量突破400万次,在全新政府工作报告即将出台的时刻,能够帮助大众完成基础的知识建设,并且其较之传统官方媒体发布的晦涩、大段落、文字较多的信息内容相比,更加简单通俗、清晰明了,能让大众更加理解政府工作报告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引导性作用,进而让普通受众和政务信息都能在原有的信息壁垒和边界上实现进一步的拓展,间接达成共识,产生更多的认知共鸣。[4]
(四)直接打破部分名词带给受众的固化印象
人们对于特定事物的评价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权威性以及严肃性,往往会给性别、职业、年龄带来一定的固化印象,如不苟言笑、不懂幽默的医生,胆小的女性以及存在职业天赋和需要家庭照顾的男性等,都是人们在长期阅读理解、为各种社会新闻所渲染慢慢形成的观感,其很难在一朝一夕之间发生改变,更很难在传统的报道形式中发生认知上的扭转。而传统媒体受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影响和制约,对这些已经存在的固定思维和认知,常常无从改变、难以下手。
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形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突破了信息发布的门槛,任何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反例,都有助于打破人们的固定认知,都会在传播的过程中先产生局部效应,进而引发舆论狂潮。
例如,很多权威的医院开辟了新媒体账号,一方面由医院内部的专家大夫讲述养生、护理、医疗健康方面的知识,起到普及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则会进行医院内部的新媒体内容产出,其通过“医院”特殊的场景、“医护人员”特殊的身份,将医院内部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出来,进而赋予“医生”角色特别的色彩,用有温度、有情节的方式,让广大受众重新认识医生这个职业,这对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知识产权,规避纠纷
新媒体中的信息传播内容主要包括两种来源:一种是媒体主体自行创作、产出的信息;另一种是借助其他已有的图文、视频、音频等进行二次创作所产出的内容。针对这两种不同的产出方式,前者需要注意保护创作者本身的内容版权,后者则应该注意尊重版权所有者的权益,以免发生侵权纠纷,进而给媒体本身的权益及信息传播造成影响。
1.原创版权的保护
对于原创版权的保护,除出于原创者本身合法权益的保护需要外,还要考虑不法分子借助原创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出现违背事实、扭曲内容的行为,会带来严重的舆论影响。例如,2022年5月28日,一则“流浪猫协助破案获一等功”的信息风靡网络,但随即事件发生地警方在网上辟谣,证明并无此事。由此说明,在广泛传播的这则虚假消息中,无论是流浪猫的素材还是相关新闻画面,都是经过处理的“伪原创”,已经对素材的原始持有者造成了侵权,更对广大群众造成了信息误导。
2.二次创作产出对原有版权的尊重
就目前国内新媒体产出的信息来看,其中包括大量的二次创作内容,需要用为大众所熟知的图片、影像作为素材,甚至于产出的文本都是借助特殊的编写工具来实现的“二次加工”。如此行径不仅对原始素材版权持有者造成侵权,侵犯其工作成果,大量的“二次加工”还违背了原始素材所要表达信息的初衷和出发点,严重时甚至会给媒体所有者的口碑和信誉造成影响。[5]
(二)对受众需求的有所取舍
在新媒体时代,关注意味着流量、流量意味着效益、效益意味着生存,所以一些媒体为了宝贵的流量,开始了对受众需求的广泛关注和持续研究,甚至让媒体沦为受众需求的附庸,对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动刀”。
例如,刻意追求有趣、接地气,应用大量的表情包、短视频、动图,甚至利用“标题党”吸引眼球、吸引流量,但是也会让受众对该媒体的权威性产生怀疑,自动将其理解为以娱乐大众为目标的存在。因此,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必须对受众的需求有所研究、有所取舍,在面对一些比较敏感的政治性话题或者比较严肃的社会性议题时,媒体必须保持应有的严肃性,不能盲目迎合受众的喜好,失去媒体应有的立场,如果想要适度减轻过度严肃所带来的压力和思想负担,可以使用短视频以及配色相对柔和的内容来作为辅助性的信息传递方式。
(三)对传播时效性的把握
任何信息都有其本身的价值和分量,或重或轻或严肃或娱乐,多数情况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信息本身富含的内容程度呈反比关系,这也就是如今互联网流行用语“事儿越大字越少”的真实呈现。
因此,在信息发布和推进传播前,编辑人员必须对其重要性和严肃性进行评估,重大信息、紧急新闻等需要第一时间向大众进行信息发布,如一些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和地质灾害,各大新闻媒体会在第一时间发布“一句话新闻”,这样既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阐明新闻事实,同时在没有任何修饰性语言、多样性传播方式干扰的情况下,新闻的重要性和时效性得以兼顾。
而随着后续事件的不断深入,则可以借助多样化的信息承载形式进行更为丰富的报道,并将报道的内容作为此前“一句话新闻”的补充说明。
如此的信息发布过程,是一套完整的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了对各种信息媒介的合理使用以及对信息发布时效性的把握,避免因为第一时间的内容渲染和丰富形式,对信息本身产生喧宾夺主的影响。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和实现方式。而作为信息的主要发布和传播者,广大媒体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产出的特点和优势,产生良好的社会舆论影响,同时也为广大受众提供更为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郭赟,蔡霞,祝晓春,等.新媒体技术下市场营销策略探讨[J].中国市场,2022(12):125-127.
[2] 李明德,王含阳.新媒体传播模式及其对舆情治理的新要求[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2):151-159.
[3] 李中梅,张向先,郭顺利,等.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网络结构实证分析研究[J].情报科学,2021,39(2):146-156.
[4] 宋海永.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与受众的关系变化[J].经济问题,2018(6):86-89.
[5] 赵辉.基于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可视化设计[J].传媒,2018(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