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裁·添材·增彩:小班区域“乐享式学习”有效策略寻绎
2022-04-29陈梦怡
陈梦怡
导读: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操作性、创造性、探索性的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索学习的教育活动。“乐享式学习”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基于学习者亲身参与并在游戏中得到 “乐玩”“享玩”体验的学习方式。小班幼儿年龄小,通常在活动区活动时存在游戏材料使用单一、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别出心裁”——提升参与度脚手架、“添材加料”——摭探活动区的融合剂和“增才出彩”——追踪成长轨迹助推剂三方面思考如何基于教师对活动区的有效观察指导来助推小班幼儿活动区的“乐享式学习”,让幼儿真正感兴趣、用材料、想参与。
幼儿园的学习性区域是幼儿开展学习的有效形式,使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通过幼儿与材料、环境、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目的。
小班孩子年龄小,探究的目的性不强,且目标容易转移,而兴趣的转移往往导致游戏浅尝辄止。通过不断地观察,我发现:小班幼儿游戏的持续性不够、对游戏材料的兴趣度不高且参与的范围较局限,因此在区域游戏中往往会发现如下问题。
一、寻——小班区域学习中的普遍问题
(一)参与代入感不强,游戏时长短暂
小班幼儿玩某种游戏或材料时,更多的是被材料本身所吸引,体验反复探索带来的快感,但大多都是无意识的,其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每个区的幼儿看似在认真地玩着,但在游戏一段时间后,便对材料本身失去了兴趣。如,生活区中阳阳正在认真地玩着串珠子的游戏,但看似认真的他只是重复着拿珠子—串珠子这两个动作,大约只玩了 5 分钟的时间,他就立马换了其他材料。在整个区域游戏结束前,阳阳大约换了 3~4 种材料,且每种材料游戏时间都不超过十分钟。
(二)参与者各有偏好,游戏区域长期固定
在观察中,我也曾发现,班中男孩和女孩在游戏时的选择也各有自己的喜好。女孩通常都集中在美工区、语言区中,而男孩则最常出现在益智区或建构区中。长此以往进行着这样的游戏模式,使得这几个区域的参与者基本没有交集,这几个区域也被长期固定使用,无法实现区域联动。
(三)参与度无法深入,游戏驱动性不够
对于开放的区域,除了内心的喜欢,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呈现了人人想做同一件事情的状态。除此之外,游戏驱动性不够也是导致游戏无法保障联动的原因之一。如,阅读区中只有棋棋一个孩子在阅读图书,由于长时间处于单一游戏模式且无人陪伴游戏,没过多久棋棋便离开了图书区,图书区的游戏无法正常进行,棋棋的游戏也因此中断。
目前,小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适宜性低、缺乏难度、层次性和可探究性。教师在观察时也无法聚焦,缺乏针对性。那么如何在有效地观察之上,让小班幼儿对区域活动真正感兴趣、用材料、想参与呢?
二、探——小班区域“乐享式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别出心“裁”——提升参与度的脚手架
区域活动中,观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观察的方法也就是如何观察则成了重中之重。观察方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并对事物获得具体的形象,并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观察者应深入观察事件的背景中,参与儿童日常生活,并提供适时的支持,把自身作为记录“工具”,一边互动一边有选择地记录。
1.锁定“需要”对症下药
有些游戏、材料具备一些鲜明的外形特征,能引起幼儿的关注。但幼儿是否能理解这些物体或游戏的真正玩法,并长时间坚持游戏呢?此时教师的观察和判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特征观察”,教师更清楚地看懂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的需要并做出适当的回应。
2.益智区《瓶盖配对》
“配对游戏”是益智区区域活动时的热门游戏。材料刚投放下去时,幼儿都饶有兴趣地给药瓶“戴帽子”,玩得不亦乐乎。有一天,九九和思辰吵了起来,九九说:“我盖的瓶子就是比你多,我第一。”思辰不服气地说:“我才来了一会儿而已,你已经玩很久了。”
由于小班幼儿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弱,不能较好地以时间长短分出胜负。根据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把玩法调整为:通过播放音乐来进行比赛,音乐一停比赛就结束了。九九和思辰喜欢比赛,音乐一开始,两个幼儿就忙开了。九九是先找一个瓶盖后再找到与它相配对的瓶子盖好,准确率非常高;思辰是随便拿,只要发现瓶盖与瓶子不配对,就重新找瓶子与瓶盖。
(二)关注“兴趣”深入童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比较观察我发现:参与游戏时的兴趣往往直接决定游戏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小班幼儿年龄小,探究的目的性不强,且目标容易转移,而兴趣的转移往往导致游戏浅尝辄止,如:建构区《盖高楼》。
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技能的熟练,建构区中的幼儿自主发起了“盖高楼”比赛,规则是:盖得最高且不倒下的得第一。建构区中幼儿的游戏吸引了不少其他区的目光,纷纷暂停手中的游戏希望可以加入建构区的比赛。之后的几次区域游戏中,也就形成了建构区门庭若市,而其他区域门庭冷清的现状。
孩子的行为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兴趣需要与经验,教师观察游戏应“支持而不打扰,建议而不主宰”。根据几个区的比较观察,我发现本班幼儿对“比赛”形式很感兴趣,在其他区的游戏中幼儿也会自主创造、设想比赛形式的游戏。如:益智区中的《磁力片大比拼》、生活区中的《剥豆豆》大赛等。在“比赛”这一热门兴趣与话题的熏陶下,其他区域也开始热闹起来。
(三)“定点”聚焦 瞄准核心
观察幼儿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断聚焦观察的“焦点”,养成对某一事物、某一个孩子的跟踪观察习惯。同一个幼儿在不同区域或不同的幼儿在同一区域会出现不一样的行为特征与游戏表现,这时教师的定点“跟踪观察”就能比较全面且持续地看到这一孩子的游戏进阶发展,如:美工区《秋天的树》。
丹雯、佳宜和呈呈三人进入美工区,呈呈在绘画秋天的树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察觉后,我问道:“呈呈,为何不玩了呢?”“老师,我不会画。”而丹雯和佳宜也是早早地完成了绘画并且问道:“老师,我们还能玩什么?”
通过对美工区幼儿定点“跟踪式”的持续观察,再结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我发现,对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来说,因不满足于现有的游戏材料和环境,对活动内容产生厌烦;而对于呈呈这样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游戏又具有一定难度,无法完成。
区域活动不同于集中活动,需要教师调整自身的教育策略。对幼儿的活动情况做全面细致的观察,先了解幼儿的需要再对症下药。教师在观察时所采用的方法尤为重要。观察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需要,支持幼儿游戏活动,从而让幼儿获得个性化发展。
(二)添“材”加料——摭探活动区的融合剂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为儿童提供多种适宜的材料,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既要符合幼儿的原有水平,又要起到提升幼儿经验、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整个过程遵循“多方多元,逐步添加”的原则。随着活动目标的深入,材料也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分步投放。从第一层到第三层,提供给幼儿的材料由单一到多样,慢慢加大练习难度。这些活动玩法包含了认知、计算、生活等内容,随着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变化逐步添加活动材料。如果把所有材料一次性投放进去,幼儿会眼花缭乱,难以选择,而且每天面对同样的材料,幼儿容易失去新鲜感,游戏的主题也不容易深化,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二)高低结合,份化材料
大量高结构材料充斥在区域的角角落落,虽然其引发了幼儿的兴趣,但是幼儿的学习内容越来越与“生活”脱轨。废旧物等低结构材料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被遗弃的物品,其内含着丰富的教育潜能可以被挖掘。
《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三)主题聚焦,结合班本
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的合理开展能促使幼儿在语言表达、自我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充分发挥区域的作用,更好地完成主题活动目标,让幼儿在系统性的情境,以亲身体验的操作形式获得整体发展。
(四)关注个体,及时调整
小班幼儿的操作能力差别很大,因此我在同一活动区里投放不同难度的材料,使幼儿在选择材料时,能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三)增才出“彩”——多样组织方式触生发
1.多姿多彩,让“乐享”不限时间
“自由”是游戏的本质特征,凡是幼儿能够从中得到“自由自在感、支配感、胜任感、成功感”等游戏体验的活动都可以看作“乐享式”的游戏。至于玩什么?怎么玩?只是幼儿自主表现的游戏行为不同,教师无须在游戏时间上过度划分。
(1)调查“显”兴趣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自己无法完成调查,家园配合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助一起完成孩子什么时候你想去(会去)区域里游戏的调查表,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时间段进哪个区域?最喜欢玩哪些材料?还希望什么时候也可以开放区域……
(2)讨论 “集”兴趣
教师需要聆听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在游戏中可以了解幼儿是怎么想的。区域活动后的交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其实大可利用午饭后的时间或放学的时间与幼儿交流今天的游戏情况、发生的事、明天你想去哪个区游戏、什么时间段去……
2.丰富多彩,让“乐享”不再“空享”
卢梭曾说:“要在自然的状态下,让孩子率性发展,在至善至美的体系中,成为聪明善良的人。”而“乐享式”区域活动正是这样一种“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新型区域形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丰富多彩的组织方式也是让孩子真正卷入“乐享式”这一区域模式,并建立成长轨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强弱组合,“助”互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
如,在区域游戏时可以引导能力较强的幼儿与能力较弱的幼儿一起协作游戏,不仅能减少教师的过多干预与指导,也可促进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与合作,使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2)开放学习,“促”自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各区之间应有一定的有机融合。
如,美工区完成的作品可以放置在图书区中讲述阅读,而图书区、建构区的幼儿需要纸笔时可以去美工区按需拿取,从而使各个区域都形成有效的有机融合。
(3)模式多彩,“养”情节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多样的游戏模式与多元化的游戏情节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获取经验需要。
如,在《娃娃乐》这一围绕小动物的主题中,在生活区、益智区等区域中可创设游戏化的关于小动物的情境,像生活区的《喂小动物吃饼干》、益智区中的《动物配对》等游戏,基于模式的丰富多彩,孩子们显然对游戏的兴趣更浓郁。
“乐享式学习”为幼儿营造了整体的区域游戏氛围,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在活动中更加主动投入,同时在与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充分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对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个过程在以幼儿为本的原则下,真正将自由、自主、快乐带给幼儿,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真正“感兴趣、有创意、乐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