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2022-04-29谢光姑
谢光姑
导读:本文从区域活动缺乏实效性、区域活动的材料相对缺乏和区域活动布置缺乏科学性三方面,阐述了当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教学活动中的不足,指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区域活动有效性的明显提升。为此,幼儿教师要更加重视。随后立足于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效性的实践途径,提出为幼儿设置科学的区域活动目标、不断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与种类、科学划分各个活动区域和加强指导四条有效对策,以期能给幼儿园教师一些新的思路。
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区域活动的开展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幼儿对社会的理解,并在实际参与中获得更丰富的社会经验,为幼儿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支持。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幼儿园区域教学效果始终不太理想,作为区域活动的主导,幼儿园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肩上的重任,在日常教学中,借助现有工具,对区域活动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究,以便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区域活动开展的效果,为幼儿获得各种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一、当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教学活动中的不足
(一)区域活动缺乏实效性
作为区域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教师不仅要保证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在参与中能收获许多知识与技能,为其日后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还要最大程度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避免幼儿在参加区域活动中出现受伤的状况。想要做到这一点,幼儿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既能在设计区域活动时,考虑到所有安全因素,从而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又能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时刻注意所有幼儿的状况,并根据幼儿的真实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步骤,为区域活动得以安全有效地开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
当前多数幼儿教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首先,缺乏对区域活动的正确认识。区域活动是由教师组织全体幼儿参与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强化幼儿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等。其间,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借助周围的材料,学习各种技能。部分幼儿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缺乏对活动目标的分析,在活动过程中缺乏对幼儿的启发,以至于区域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用的效果。其次,缺乏对幼儿的关注。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体,他们对区域活动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区域活动开展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幼儿的关注,尤其是一些内向的幼儿。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有着一定的要求,部分幼儿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在实际参与中表现得相对沮丧,此时如果教师能有所察觉,并采取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那么幼儿就有可能摆脱沮丧情绪的影响,从而重新燃起参与区域活动的斗志。然而部分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开展中,缺乏与幼儿的良好互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区域活动的实效性。
(二)区域活动的材料相对缺乏
丰富的材料是区域活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如果区域活动材料不够丰富,形式不够多样,那么就无法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更无法给予幼儿更多真实的实践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区域活动的开展质量自然就会有所下降。每个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不同。部分幼儿园碍于自身经济水平、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为幼儿提供的区域活动材料过于单调,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资料的利用率相对较低,未能丰富幼儿的实践体验。为此,多数幼儿对区域活动有抵触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幼儿更好地成长。
(三)区域活动布置缺乏科学性
区域活动布置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幼儿实践的效果。科学的区域活动布置,能从不同方面给予幼儿良好的实践体验,促进其根据现有事物展开深入的思考,从而在初步探究中获得更多技能。当前,部分幼儿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有些幼儿教师在布置区域活动环境中,经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幼儿的意见直接选择忽视,甚至在幼儿一再抗议下依然坚持己见。受此影响,幼儿渐渐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对教师所开展的区域活动也是兴趣低迷,很难保持高度的专注;有些教师为了省事,长期将某个区域作为开展区域活动的主要场所,由于布置缺乏新颖性与实效性,不能为教师开展的不同主题的区域活动提供辅助作用,从而影响了活动开展的质量。教师这些错误的举动,导致区域活动布置成为了一种装饰,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自身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的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改进。唯有如此,区域活动布置的价值才得以体现,成为推动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动力,为幼儿日后养成良好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科学举措
(一)为幼儿设置科学的区域活动目标
科学的区域活动目标是保障区域活动得以有效进行的关键。它能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便于幼儿克服在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畏难情绪,从而摆脱旧有思维的束缚,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努力。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充分尊重幼儿学习的差异性。幼儿阶段的孩子,受到父母教育方式、身体素质、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参与同一种区域活动中,会表现出相对影响明显的差异性。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区域活动的特征,制订科学的活动目标,从而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那么区域活动的实效性就会明显提升。为此,教师需要围绕同一个主题活动,制订不同的活动目标。
以跨越障碍物的体育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运动能力、性格特征、体育基础等,将幼儿划分为多个小组。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做好示范,并向幼儿讲述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关键部分要注重讲述,确保幼儿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然后请运动基础较好、性格较为开朗的幼儿上场重复刚才自己所做的动作。这类幼儿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多半都能成功。即便偶尔失手,没有取得好成绩,也会因性格开朗的原因,迅速走出沮丧情绪的阴影。这对运动较差、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便于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即将到来的训练。
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幼儿依然受到害怕情绪的影响,而不敢上前展示。此时教师可以适当降低目标。如果前面的同学跨过 5 个障碍物,那么他们只需要跨过 3 个障碍物即可,以便能增强幼儿参与的信心,从而逐渐走出胆怯情绪的影响。教师也可以将幼儿科学分组,然后根据每个小组的特点,为其设定适合科学的区域活动目标,从而实现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区域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不断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与种类
丰富的内容、多样的玩法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教师作为区域活动开展的主力,应尽可能结合区域主题与幼儿的具体情况,逐渐融入一些教育性较强且又备受幼儿喜欢的趣味元素,并根据幼儿在参与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区域活动的玩法,以便能最大程度给予幼儿更多的刺激,促使他们借助于区域活动,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
首先,要保证所有幼儿的参与。现阶段部分幼儿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依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在讲台上一味讲述,幼儿只需要在下面专心听讲,区域活动也是如此。这种教育方式阻碍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效果始终不佳。在新的时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活动开展方式,尽可能给予幼儿更多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参与中逐渐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以种树活动为例,在种树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探讨“应该如何植树?植树时应该注意什么?怎么才能把树种好”等问题,以此来强化他们的理论知识。
幼儿掌握基本的植树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变换花样,让幼儿以小组的方式参与植树竞赛活动,哪个小组在较短的时间内能种好一棵树就是胜利组。幼儿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一方面要不断地回忆之前成功的植树经验,以便能缩短植树的时间;另一方面还要与其他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确保他们能接受自己的意见,并与自己进行良好的配合。这对幼儿形成团结意识是较为有利的。
其次,注重对区域活动项目的创新。幼儿阶段的孩子专注力保持时间是较短的,即便是他们比较喜欢的区域活动,时间长了,他们也会产生腻烦心理,从而降低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为此,教师应该以幼儿的认知特点为中心,适当引入一些新颖好玩的内容。
比如引入自然元素。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寻找秋天》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寻找秋天的身影。幼儿会发现变红的枫叶、红彤彤的苹果、小操场中的桂花等,这种不断收获新发现的实践学习,会加深幼儿对秋天认识的同时,还会唤醒他们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对他们日后的成长是较为有利的。等幼儿分享完自己的寻找经历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如何使用这些自然材料,于是幼儿开始了畅想,枫叶可以用在粘土游戏中,成为风景画中的装饰品;苹果可以摘下来,售卖或是制成水果沙拉;桂花可以制成桂花糕点……自然材料的融入让区域活动更具生活气息,也拉近了幼儿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便于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科学划分各个区域
活动区域划分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想要最大程度保证区域活动的科学性,幼儿教师首先要加强与幼儿的沟通,深入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全面了解幼儿掌握基础知识的情況,然后从幼儿的兴趣与心理需求出发,将幼儿园活动区域进行科学的划分,并进行相关环境的布置。
首先是学习区域。幼儿教师可以以具体的教学课程为支持,不断完善学习区域的布置,并为幼儿投放多种学习材料,比如:用来组织幼儿开展阅读活动的绘本、漫画书等;用来组织幼儿开展科学实验的量杯、小勺子、机械设备等;用来组织幼儿进行益智学习的积木、七巧板等;用来组织幼儿进行废品利用活动的瓶子、纸箱等。在布置学习区域时,教师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以书籍为例,在小班学习区域,教师可以投放一些洞洞书、生活类的书籍等;而在大班学习区则可以投放一些科普书籍、实验书籍等,以便幼儿能在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材料中,逐渐掌握更多的知识。
其次是社会性区域。这个场所主要是为幼儿创造更多参与社会交流的机会,促使幼儿在互动中逐渐获得更为丰富的实践体验,为幼儿社会性发展能力得以有效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在布置社会性区域时,教师可以投放一些文明礼仪的图片、色彩丰富的漫画等,也可以投放一些用来进行劳动活动的小篮子、小铲子等。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幼儿进行社会性区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维持现场的秩序。以秋天摘果子为例,部分幼儿可能会在活动中出现争执等情况,对此,教师要事先做好预防措施,事中观察所有幼儿的状态,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就要及时制止,并用幼儿容易接受的语言,引导起争执的两个小朋友握手言和。
最后是运动性区域。顾名思义,这个场地的主要用途是为各个年龄段的幼儿提供开展体育活动的空间。在布置运动性区域时,教师要遵循安全原则,适时为幼儿提供一些便于开展运动的材料。比如:秋千、平衡木、滑梯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投放一些传统游戏中会用到的材料,比如:毽子、跳绳等。
在进行区域布置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两个原则:学习性与社会性相结合原则和细化动静区域原则。前者是要求教师在布置学习性区域与社会性区域时,不能单独将两者隔开,即它们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状态,以便能最大程度降低幼儿在参与过程中的枯燥感。后者是要求教师要做到动静区域的划分,以免开展区域活动中受到干扰,从而降低教学的效率。
(四)加强指导
区域活动的安全开展离不开幼儿教师的科学指导。作为区域活动的领导者,幼儿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应着重观察幼儿的状态,并进行详细全面的记录,以便为下一次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数据支持。以阅读活动为例,当幼儿教师发现多数幼儿希望将书籍中的故事表演出来时,那么在下次开展阅读活动中,教师不妨加入表演环节,并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为他们提供表演的道具,以此来加深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比如,在组织幼儿进行“益智卡片”游戏时,发现多数幼儿已经掌握这部分内容,在下次开展这类游戏时,教师可以变换玩法,引入竞赛机制,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卡片任务,哪个小组用时最短,完成效果最佳,即为胜利组,可以得到更多的小奖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实践经验越来越丰富,这有助于区域活动有效性的提升,对于幼儿掌握更多知识、拥有更多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对区域活动场地的布置、对区域材料的认真挑选、对区域活动的科学指导。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存在某些不足,对此,幼儿教师要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探索提高活动实效性的科学举措,并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通过多种途径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以便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推动其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