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复习思维导图的运用探究

2022-04-29郑煌阳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历史

郑煌阳

摘  要: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历史文化作为我国永不枯竭的精神载体,代表着我国文明。历史学科作为历史知识的载体,承载着在青少年间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在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复习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教师为提高学生对史料的整理与分析能力,将思维导图融入高中历史复习中。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职能,充实自身,完善思维导图设计,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复习效率。文章对思维导图概念进行论述,阐述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复习中的重要性,最终为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历史复习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历史复习;思维导图;高中历史

伴随着教学改革深化与高考改革,历史复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在创新教学手段过程中,教师将思维导图融入历史复习中,进一步强调在历史复习中强化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就当前高中历史复习而言,思维导图的应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其学习能力,制定合理复习计划,寻求正确的思维导图复习方法势在必行。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的目的是突出某一主要观点,由此观点引申出其他知识节点,该方式既能突出中心观点的重要性,也能为观众呈现其他知识节点与中心观点的关系,帮助观众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将其运用在历史复习课中,能够将既往知识点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发展过程模型,有利于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历史事件,巩固历史知识,进而提升历史学习能力。

(一)思维导图概念

思维导图概念最早由英国人托尼·伯赞提出,在托尼·伯赞看来,思维导图又可以命名为心智导图,其使用图文兼具的方法,将主体观点与相关内容分层级呈现。其应用于历史复习的具体方法为将中心观点或主题放置在圆形或矩形图形框内,以该观点为中心,向外发散曲线,在曲线末端建立与中心观点相关的知识节点,该知识节点也可成为新的中心,再次发散其他知识点,循序渐进,构建完整历史知识模型。随着教育改革深化,创新教学手段也成为教师在教学时的目标之一,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历史复习,能有效发散学生思维,帮助其将历史中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进而构建完整历史知识体系。

(二)思维导图特点

思维导图的特点可具体分为四个方面:其一,主要观点在思维导图中心展示,可以幫助观众明确重点内容,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其二,思维导图以关键点为中心,向四周发散,整体呈现网状或树状;其三,思维导图的末端可成为新的关键点,延伸出其他知识节点;其四,思维导图由不同知识节点与主要观点有机结合,帮助观众构建更为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

二、思维导图对于高中历史复习课的重要性

传统高中历史复习中,教师将独立课时或单元当作复习重点,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掌握的知识点碎片化,且无法由点及面,构建知识构架。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历史复习,颠覆了传统历史复习过程中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学习模式,使用多种颜色、图形将历史知识系统、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同时加深学生印象,进而提高历史复习效率。思维导图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涵盖更广的知识

结合思维导图特性,将其融入高中历史复习可以将多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且通过时间轴对比,将中外历史进行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诸多知识被融合在一张图表中,提高复习效率的同时不会为学生增添过重的负担,最终达成高中历史复习目的。

(二)对知识体系进行有机整合

同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的知识点更加复杂且分散,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古往今来中外重大事件,事件中的时间节点、意义与标志都是学生需要记忆的要点,繁多的知识点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复习压力。教师在历史复习中使用思维导图,可有效帮助学生提取重点信息,同时将关键知识点的延伸知识在导图中详细展现,帮助学生明确复习重点与关联知识点,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历史复习课的具体策略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历史复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协助教师创新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师在进行思维导图设计时应当如何发挥其最大功效,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呢?笔者结合教研与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一)引入集中思维,明确复习中心词

所谓集中思维,指的是学生面对题目时将题干中蕴含的不同信息进行整合,结合自身掌握知识点,寻求答题思路做出准确解答。高中生在根据历史材料分析题目过程中时常需要使用该思维,将思维导图融入高中历史复习,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之前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主题,即明确复习中心词,将该中心词作为复习起点,随后结合单元知识重点,延伸出其他知识节点,初步建立本节课历史复习框架。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明确了复习重点,同时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记忆过程中通过联想或引申的方式记下更多知识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要在课上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总结,更要在课后为历史复习分配一定时间,根据思维导图提供的中心词延伸知识节点,巩固历史知识,逐步构建完整知识框架,提高历史复习效率。

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以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为研究重点,因此教师在构建思维导图时就要注意,首先明确以封建国家的政治制度为关键点,随后延伸到各个时期的封建制度,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异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古代封建制度体系。为提高思维导图引入后的复习效率,教师在课前应做好预习准备,要求学生在复习之前温习此单元知识,掌握本单元复习时涉及的朝代,便于复习展开。同时教师在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政治制度”这一中心词,由此展开深度挖掘。由中华文明起源至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变化,由诸侯割据到大一统的历史变迁,结合教材内容多角度分析,帮助学生建立集中思维。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通过系统罗列课本知识点,帮助学生明确中心,在复习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主次,建立全新的思维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历史复习效率。

(二)开发发散思维,寻找复习关键词

所谓发散思维,具体指学生在复习或解题过程中根据现有知识点进行联想或分析,挖掘材料中的其他知识点的思维,该思维可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促进学生将现有知识的串联,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历史复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开发其发散思维,深度挖掘历史材料,罗列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在设计思维导图过程中,将中心词引申的知识节点根据层次罗列,指导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知识节点展开复习,如此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看到与该中心词相关联的信息时,就会自动在脑海中形成不同层次的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强化学习,从不同角度完成答题,提升历史复习效率的同时确保自身题目解析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对学生建立历史科学素养具有重大意义。

如在“中外历史纲要”的“晚清时期的内外忧患与救亡图存”专题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寻找其中关键事件,分析其不同层次下的诱因与性质,帮助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习惯,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在思考中实现温故知新,取得知识突破,跳脱出复习的固定模式。以“鸦片战争”为例,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可将“鸦片战争”作为导图中心词,由该词发散,设计“自然”“经济”“政治”三个知识节点,帮助学生多角度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性质以及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将政治制度与历史现实结合,更加详细地了解到事件发生的历史原因。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细化了教材重点,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中心词,完成复习中扫除知识障碍、触类旁通、产生新知识的目标。

(三)遵循逻辑思维,梳理复习的脉络

历史具有连贯性,教材设计也体现了历史的这一特性,每一单元的历史都具有密切联系,教师在授课时强调的是单节课的知识点,并未帮助学生构建知识链。因此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历史复习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将相关历史知识进行串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传统复习模式中,高中历史教师经常以时间为轴,帮助学生串联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诸多事件,但教师应注意除横向时间发展外,历史事件的纵向连接也同为重要,否则就会出现学生将中外历史分开学习,各类事件无法串联的现象,阻碍其逻辑思维发展。因此历史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可以选取时间为中心词,引申的知识节点可以从中外历史事件出发,通过纵向对比中外在该时间节点发生的重大事件,解析历史发生原因与历史背景,梳理单元知识脉络。

如在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专题时,教师可以将“20世纪40年代”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的二战结束、新中国成立等中外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分析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原因。同时教师在复习时应当注意,思维导图本身是协助复习的方法,教师不要用思维导图固定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明确逻辑思维具有多样性,不要让学生因思维导图而产生固定思维模式。教学手段创新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导图应用于历史复习也要遵循这一原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提升复习质量,切忌僵化学生思维模式。

(四)利用直觉思维,联系单元的知识

所谓直觉思维,就是学生在进行学科学习时,通过长期的学习与探索建立起的对学科的一般感受。直觉思维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于一身,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知识点之间细小联系的能力,进而构建完整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

如在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有关的思维导图,并仔细观察不同思维导图的优缺点,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将经验运用在单元复习过程中,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識体系。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应用于历史复习是教育改革深化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创新,其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历史知识更加明确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在横向与纵向上加深历史知识理解,构建完整历史知识体系。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过程中,要注重把控关键知识点,开发学生的集中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促使学生将历史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分析与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相关信息,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反馈,观察思维导图应用时学生的接受情况,并根据课堂评价进行及时调整,最终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达成高中历史复习目标。

参考文献:

[1]顾竟雄. 关于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 高考,2021(32):43-44.

[2]马富刚. 探讨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中的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9(26):145.

[3]薛春庭.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中历史单元复习的策略[J]. 广西教育,2018(18):109+121.

[4]宋春杰. 思维导图视域下的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模式——以“近代中国前期的救亡道路”为例[J]. 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0(02):41-44.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