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学中的策略

2022-04-29马艳香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幼小个性化阶段

马艳香

导读: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中间过渡时期,建立良好的幼儿园大班教学模式尤为重要。目前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存在片面化和过度形式化的问题。本文为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学中的策略探究,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连接理念和断层分析;第二部分是幼儿园大班孩子在幼小衔接中容易出现的几类问题;第三部分针对在幼儿园大班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第四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幼儿园教育阶段分为小班、中班、大班。在小班、中班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在大班更多的则是与小学的衔接,为孩子进入小学提供缓冲。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培养幼儿与小学学习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方法。然而,当前幼儿园大班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教学方式片面化和过度形式化的问题。本文对幼小衔接教育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类分析,整理经验和不足,提出适合当前幼儿园大班教育的策略。

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目标的新型教学方式“小规模教学法”。通过实际教学及访谈调查的方法了解其实施的有效性。结合实际使用情况,提出相应的应用改进建议,帮助提升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学的实效性。

一、幼小衔接理念及其断层分析

当孩子跨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学习內容和生活作息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生理特征也在发生改变。需要及时引导孩子,培养孩子适应小学阶段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学习能力,以防止因为不适应而造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这是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目标。

由于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方式及内容有很大区别,更加突出了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在幼儿园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在游戏中学习,但小学则是需要课堂中将知识进行系统传授;在幼儿园中学习时间较少,安排的游戏时间占比较大,但在小学阶段,学习时间占比变大,游戏时间变少;幼儿园阶段对孩子的课堂纪律及配合度要求不高,但是小学阶段着重要求孩子遵守课堂纪律。除此之外,小学开始布置作业、课外阅读任务、小组合作等内容,对孩子的适应性、学习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但是当前幼小衔接存在一定的断层,造成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过程中的不适应,引起学生的焦虑情绪,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严重可能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例如,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内容缺乏有效衔接;教师之间的沟通断层,造成孩子的入园焦虑和不适应;教学方式的断层,幼儿园以游戏学习为主,但是小学阶段以老师传授主导教学。以上种种,均证明当前的幼小衔接教育缺乏系统有效的教育方式。

幼小衔接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提前演练、场景化体验和专题性锻炼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衔接。

二、当前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学的主要问题

造成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错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班的课程设置过于片面和形式化,很多课程没有起到幼小衔接及联系的作用。

幼小衔接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孩子的身心发育、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略有差别。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不同阶段及不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引导。但是当前的幼小衔接课程以大班课为主,统一的课程内容设置、统一的教学风格缺乏针对性的疏导,造成的问题如下:

首先,过于形式化。体验小学的一天,从入学、上课、午饭、上课、活动到放学,流程化的体验能让孩子建立对小学学习的初步印象,但是缺乏对孩子个性化的记录,针对不同的孩子没有不同的引导和介绍方案。这是教学形式化的典型表现,没有起到实际引导孩子进入幼小衔接的效果。

其次,幼小衔接的课程片面强调小学学习和生活的形式,缺乏更深入的体验。孩子对新奇事物都有好奇心,短暂的接触可能会因为好奇的兴奋而掩盖真正的问题。课堂发言先举手、一节课45分钟需要端坐、会有测验考试等,小学与幼儿园学习的区别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暴露出孩子具体的问题,流于形式化的教学方式,缺乏深度的体验。

然后,小学阶段学习内容的增加带来学习难度的增大,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双层考验。小学课堂学习知识量增加,教学时间变长,对于步入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是有压力的。如果在幼小衔接阶段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训练,孩子可能会产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能力落后的情况。

最后,当前的幼小衔接课程注重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社会性及心理的关注。进入小学后,学生有更多的团体活动,学习中也有更多团队合作的部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当前的幼小衔接课程缺乏对学生社会性及心理问题的关注。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幼小教育的特点,建立一种居于范式教学的个性化引导教学模式。

三、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学的建议

(一)注重系统性培养,而不仅仅是增加知识量

当前大班教学在认知问题上还存在偏见,过于执迷增加课程数量。增加课程数量是为了提前进行小学课程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小学化”的环境中提前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提高适应能力。这种方法对幼儿园大班孩子建立对小学学习的认知、了解小学学习生活的内容、遵守小学学习生活的要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类小学的教学内容促使学龄前儿童自我认知、学习能力、创造力和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素质的全方位提高。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但是,简单模仿小学生活与学习环境,让孩子体验各种类小学的课堂、环境,对孩子适应能力的发展是有限的。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时,需要具有系统化的思维,从环境、内容、规则、心理等多角度对待转变,引导幼儿多角度、深度体验小学学习与生活,例如,幼儿园大班为期一周的“实习小学生”见习,安排幼儿到不同的小学一年级班级深度参与,然后根据幼儿的反馈有计划、个性化地提供幼小衔接支持。

(二)去形式化,一人一册

幼小衔接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在基于幼儿园大班整体课程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提供个性化的引导。教师除了完成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课程,引导孩子积极体验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还应该建立每个孩子单独的幼小衔接引导手册,記录每个孩子在体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将完成幼小衔接的能力划分为心理适应、生活习惯养成、学生习惯养成、学习能力和社会性等维度,对孩子进行个性化的评分,并就孩子当前还缺乏的能力和习惯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引导。

要注重家校合作,因为在幼儿阶段,家长和教师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阶段时期,能够顺利完成幼小衔接,为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和家长建立沟通机制。对孩子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优点和不足及时与家长沟通,并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引导孩子进行提升,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小衔接。

教师在完成整体课程规划的基础上,针对班级的孩子建立个性化的幼小衔接成长手册,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引导学校、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帮助孩子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三)注重社会性及心理适应引导

幼小衔接的目标是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到小学学习的转变,这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要以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涉及到同伴交往、团体协作、规则意识和习惯养成。通过《字母学校》《大卫上学去》《迟到的理由》等幼小衔接绘本疏通孩子的心理。

1.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阶段,很多事情还是家长和教师代劳,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例如,按时上学、记录作业、自己收拾书包、做自己的学习计划等。教师在幼儿园时注重学生的生活及心理健康,专司看护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学习不是主要的内容。但小学阶段,教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儿童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妈妈,我可以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自理能力绘本教导孩子自我管理。

2.同伴交往的原则是友善、团结和互助

幼儿阶段的孩子自我性较强,进入小学阶段,需要引导孩子学会同伴交往,不仅仅是保护自己,还应该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结交新朋友,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集体任务,在其他小朋友有困难时提供帮助。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社会性。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游戏、活动或运动来提升孩子的社会性,诸如二人三足竞赛、你画我猜等游戏。

要做好幼小衔接,需要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根据小学入学的标准,联合学校、家长及其他老师的力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并结合绘本教学,助力幼儿接收教师传达的信息。

四、结语

如果学生能适应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对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学习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能够采取高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尽早地适应幼小衔接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极大的帮助。本文从当前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课程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如何更高效地助力学生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身份转变,通过提前体验、深度参与和个性化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幼小个性化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