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中的绘本教学

2022-04-29秦四元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绘本阅读教学素养

秦四元

导读: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关注日益增加。对语文学科而言,核心素养既是课程改革的指导要求,也是促进教师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作者的教学实践,结合有关的教育理论,探讨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质是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能力素质、情感体验和传统文化的综合。目前,我国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阅读教学仍处于表层。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阅读教学进行反思,紧紧抓住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能力,使阅读教学的成效更加显著。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主旨,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提问,由此产生教学中的师生交流过程。整个流程看起来很完美,但也有一定缺陷。比如,对某些问题的回答有的教师会立即纠正,有的甚至不让学生有其他答案。这并不能真正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课文内容等方面出发,采取多种形式的创设方式,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真正体会阅读的魅力和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情境式教学法。在正式开课前,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在课堂上,教师要向同学们展示这些素材,引导他们领略美丽的森林,让他们集中精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進行文本阅读,让文本与形象相结合,从而增强对文义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自行选择自己喜爱的风景并对其进行细致解释,有的学生带来《唯美的水彩画完全绘本:风景篇》《乘着飞机去旅行》等地理绘本在课堂分享阅读感受,获得了热烈探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语文认识的理解更深入,思维分析和表达能力得到培养。

再以《陶罐和铁罐》的情境教学为例,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引导学生制作人物卡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动画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带领学生在不同班级进行角色扮演,由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人物,并佩戴相应的人物卡。通过模仿不同角色的声调和态度,学生将文本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满足表演愿望,学生在专心致志表演的过程中,掌握好语文知识,逐步提升核心能力。

二、借助阅读批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语文知识能力必须通过教师的指导。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汉字和词汇,可以自行通过学习工具解决。此外,为了克服生字、生词的困难,还可以与同学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能使其通过细致阅读把握核心思想,从中感受文章蕴含的主要情感,从而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阅读笔记的引导,使其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完善知识能力,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此外,在运用阅读笔记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商定阅读时间,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精读,有效率地欣赏所读内容。比如,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阅读作业,让其把主角的冒险经历写下来然后加以注释,在此基础上对小说人物经历进行简单概括、分析,并从中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提出自己的观点。实践表明,注释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延伸活动中让学生自行选择探险类绘本进行批注讲解,学生带来了《肯尼的探险》《我们要去捉狗熊》《一粒种子的旅行》等适合进行批注教学的绘本,利用投影仪和电子教具进行圈点,巩固教学效果。

三、利用思维迁移训练,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在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优秀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全面提升其思想素质。在这种情况下,提问就是一种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绝佳方法。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迁移训练时,常常可以发挥教育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比较阅读发现问题,还可以主动解决这些问题。良好的阅读和提问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归纳、读写、联想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下逐渐形成阅读与写作的比较能力,从而在阅读中完成知识的转换,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述《喜欢哪种颜色》这一绘本时,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色彩有清晰认识,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五颜六色。对小学生来说,因为认识水平较低,还没有真正了解过色彩,因而色彩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抽象概念。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融入课堂,强化引导,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联系课堂与实际生活,使学生对颜色有更直观形象的认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四、通过拓展阅读,打开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语文教学中,文字和声音既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流手段,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很多不熟悉的事物都很感兴趣。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让课文的实用性得到拓展。扩展阅读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提高阅读情绪,激发读书动力。此外,教师还要在阅读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在阅读中体会美。通过阅读活动,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以增强。在四年级的《繁星》课上,教师把巴金介绍给学生,并推荐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通过对三篇文章的分析,教师从中选择一篇加深学生对巴金和《繁星》的理解。通过将“作者”作为“延伸线索”,可以激发学生对“作者”概念的认知,从而加深对“读者”身份的重视。拓展阅读的方法对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归纳核心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使其在阅读后获得更宽广的情绪联想空间,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实践表明,阅读扩展不仅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精神养分,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总结能力,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动物量身高》这一绘本时,要将其与课文《小马过河》结合,通过看图识字理解绘本内涵,利用前者对后者内容进行联想迁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好奇的心理特点,创造合理的教学场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将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直观的画面,学生的学习体验、想象力、创造力都会得到增强。教师还要让学生实现多角度、多方面研究问题的意识,积累更多阅读技巧。通过拓展阅读,学生的情感世界也会得到丰富。

五、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相结合,既能有效延续中华文明,又能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然而,在许多语文教学中教师并不注重文化内涵,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不够充分,这就导致阅读教学中浓厚的“沉甸甸”,严重制约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要善用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选择经典文学作品作为阅读材料,提升学生间接经验,有效训练和培养其审美能力。此外,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还可以提升学生思想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建立对祖国的敬意。

比如,在小学五年级《慈母情深》的阅读中,教师要在指导学生精读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接下来,学生将能表达角色性格的句子加以注释,并对每个自然段进行详细剖析,加深阅读体验,体会其中的深厚感情。

教师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课本,通过多媒体讲解,将中国“二十四孝”的故事引入课堂,让学生感悟孝道的真谛。可以将获得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最佳儿童图画书首奖”的绘本《团圆》进行课堂教授,美好的图画、温暖的故事、感人的亲情,无不渗透着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实践证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绘本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深切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从小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

六、结语

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本文还从不同方面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改善建议,结合图文结合的绘本教学,力求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绘本阅读教学素养
绘本
绘本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绘本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