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幼儿绘本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29沈霞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导图绘本教学方式

沈霞

导读: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在幼儿绘本教育过程中,采用以思维导图为引导的绘本教学方式,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文章主要是从幼儿绘本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尝试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幼儿绘本教学工作中,提升幼儿早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绘本教学是从儿童视角出发,分析幼儿的心理特征,将具有一定知识元素的绘本故事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是幼儿早期进行知识学习和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由于绘本故事具有图文并茂、故事性强的特点,理解故事和实际运用需要逻辑思维,因此,在开展绘本教学中需要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绘本教学对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及创新能力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幼儿教育的目标。

在绘本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将形象的绘本故事情节转化为图形逻辑,能提高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度及逻辑思维能力。

一、当前幼儿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一)重体验、轻思维

幼儿阶段的教学以游戏化为主,目标是提升幼儿对物体的形象化认知,培养幼儿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技巧,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当前的幼儿教育也充分落实了游戏化、生活化的教育方针。开展多样的自然观察、绘本阅读、生活场景游戏等课程教学。对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形象化认知、学习习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幼儿阶段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好奇心强是幼儿的特征之一,如何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逻辑思维能力成为新的幼儿教育课题。现行的幼儿课程存在重视幼儿体验,但是轻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例如,开展绘本教学时,只注重引导幼儿感悟故事背后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认知新的事物。而不注重让幼儿梳理故事发展的逻辑、思考情节发生的因果关系及开放性思考更多可能性。

(二)应用能力弱

当前幼儿阶段的学习只注重对幼儿习惯的培养,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穿衣、吃饭及刷牙,学习中的专注听讲、举手表达想法等。但是对如何运用积木搭建一个建筑,分析不同颜色混合会得到什么新的颜色等需要探究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缺失。

二、幼儿绘本教育中融入思维导图学习法的可行性和意义分析

(一)思维导图教学法的理念和和可行性分析

1.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模仿人脑细胞中的树突和轴突,通过联想和想象到各个分支中,然后将各种曲线和符号、颜色及图片等进行整合。思维导图可视为一种可视化的图表辅助进行思维的工具,在人们的记忆、工作、学习中帮助人们完成一定的创作工作。大到自我分析、制订计划,小到日常的绘本教学工作都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实践表明,在幼儿绘本教学中结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2.思维导图在幼儿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符合幼儿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幼儿教育是以培养幼儿的形象化思维为主,发展抽象化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教学法能将抽象的逻辑用形象化的图画进行展示,更直观形象,符合幼儿阶段的学习思维特点;另外,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幼儿阶段是通过图表式样来构建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能将幼儿的归纳、叙事、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关联,在运用到某些知识信息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整体知识的联想记忆。

绘本也称图画书,是通过图文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阅读和理解事物,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关联性和发散性。思维导图也是运用图文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整理和归纳,既有逻辑性,也要有一定的发散性。将思维导图运用到绘本教学中,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梳理绘本故事的逻辑,完整掌握绘本故事的框架,还能引导幼儿进行发散性思考。两者在形式和内涵上具有相似性和可结合点。

(二)幼儿绘本教育融入思维导图教学法的意义分析

1.思维导图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绘本故事

绘本教学一般是帮助幼儿营造出一个蕴含知识架构的情境。在绘本故事情境中,通过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阅读、梳理,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帮助幼儿处理绘本中的故事人物、情节和时间等信息,从而帮助幼儿加深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和整体掌握。

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中,对部分绘本故事中出现的大量场景、角色及故事情节的理解,还存在障碍。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发展脉络、角色之间的关系、情节转化的因果条件等,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绘本故事。

2.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绘本教学的展示工具,以较为形象直观的图画进行展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参与到图画的阅读中,帮助幼儿形成深度阅读的习惯,也是加强幼儿对绘本故事理解程度的有力助手。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幼儿创造力,根据绘本故事制作思维导图本身就是创造性行为,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梳理不同的元素分类和层级关系,可以提升幼儿逻辑思考、创编能力及创新能力。例如,在阅读绘本《逃家小兔》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梳理故事的主角就是小兔子和妈妈;故事发展的逻辑关系是小兔子说它要逃走了,然后兔子妈妈去追他;故事的场景是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兔子妈妈变成了什么,为什么。在整理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小兔子还可能变成什么,妈妈又会变成什么,为什么兔妈妈可以抓住小兔子呢,启发幼儿发散性思考,提升幼儿创造力。

绘本教学主要是以绘本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引导幼儿对绘本上的内容进行观察、表达和梳理,然后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幼儿对故事角色、角色关系、事物发展的顺序等进行整理,加深对绘本故事的整体认知。思维导图在绘本内容的表达和创作过程中可以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对不同图画内容进行关联,从而让绘本故事内容更加完善。

三、幼儿绘本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一)精心选择绘本内容

教师在选择绘本内容时应遵循从易到难、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绘本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满足当前教学目标达成的要求。绘本故事蕴含的知识是当前教学的重心。

另外,教师在挑选绘本时,需要预先思考绘本故事的内容适合的教学方式。例如,《跑跑镇》本身具有想象力,而缺乏逻辑性,选择场景演绎的教学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绘本《小蓝和小黄》讲述了颜色的奥秘、对自我及友情的探索,但是对幼儿来说,还未掌握颜色变化规律,教师选择动手实验拓展的教学方式会更适合;绘本《花婆婆》具有明显的时间线索和故事情节,适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梳理。教师不仅要选择合适的绘本,还要更好地根据绘本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提升认知,发展各项能力。

(二)以绘本内容为基础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首先具备逻辑梳理的功能,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开展幼儿绘本教学工作,当幼儿面对复杂的故事情节和较多的场景,可以发挥其作用。采用思维导图法对绘本中的内容进行整体提炼,帮助幼儿把握整体的脉络和故事情节。

例如,在《母鸡萝丝去散步》绘本故事中,先引导幼儿对绘本故事中的内容进行阅读,重点观察绘本图片中出现的动物、场景、物品,根据画面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对绘本故事中的母鸡、狐狸等形象特征进行记录。然后根据出现的动物、动物的特征、在什么場景、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是什么,在思维导图中进行提炼和绘制。可以将母鸡的散步地点为主要连接点,在连接点上体现出故事的情节的发展情况,另外,可以通过会话框标注等形式对思维导图中不同阶段中故事角色的行为、过程、结果等信息进行记录,使整个故事脉络更清晰。

(三)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表现形式

思维导图有多种展现方式,常见的方式有气泡图、流程图、树形图等形式,在绘本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不同的绘本内容特点选择不同的展现方式,让绘本内容更清晰明了,在思维导图展现中可以遵循以下表现特征进行选取:

1.气泡图

气泡图多用来描述事物的特征。在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中,气泡图能够帮助幼儿全面地认识事物、完整地体会故事。在阅读绘本时,幼儿尤其是中班幼儿,经常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细节上,捕捉的信息较为零散。通过气泡图,教师将关键信息简单集合在一个画面上,幼儿能清晰地在图上找到答案,厘清绘本线索,快速地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认知。

如在绘本《彩虹色的花》阅读教学中,当幼儿对故事有了整体感知后,教师制作气泡图提取关键信息,支持幼儿解决“彩虹色的花帮助了谁、是怎么帮助的”的问题。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幼儿将琐碎的情节串联在一起,引导幼儿品读完整故事。又如在绘本《我爸爸》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能有效地将爸爸的各项特征整合在一起,再现幼儿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爸爸的形象,有利于幼儿整体阅读、理解和表达。

2.流程图

流程图对逻辑的表达和梳理十分有效,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故事的发展方向和脉络。对按照情节发生顺序娓娓道来的绘本故事而言,比较适合用流程图来表现。流程图可以帮助幼儿厘清一件事情的发展脉络:“首先—然后—接下来—之后—最后。”如在绘本《好饿的毛毛虫》阅读教学中,教师用流程图的形式完整还原了毛毛虫蜕变的过程。当教师将思维导图直观地呈现在画面上时,幼儿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毛毛虫的成长过程,而且印象深刻,记忆清晰。又如在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阅读教学中,教师将母鸡萝丝散步的行走路线(出门去散步—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饭)按照顺序画在流程图上,引导幼儿观察时间线索(先后顺序),较为完整地复述整个故事。

(四)精心设计互动环节

幼儿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其认知相对有限,在绘本阅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在绘本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互动环节。并且教师需要根据幼儿认知的实际情况与绘本理解的难度精心设计互动环节,以帮助幼儿理解绘本故事、梳理故事情节、发挥创新思维。

例如,在阅读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时,对幼儿不熟悉的水果,教师需及时告知或直接带实物让孩子观察;在阅读绘本《怎样找到一头大象》的过程中,部分幼儿的观察能力较弱,教师需要模仿文字描述的动作或制作可见,放大细节,帮助幼儿找到隐藏在图画中的大象,提升其参与度和获得感。例如,阅读《小蓝和小黄》之后,让幼儿观察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新的颜色,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来,并给予颜料进行实践。教师需要通过预设教学过程,考虑幼儿的认知程度,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互动环节,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的阅读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幼儿的参与感。

四、结语

在幼儿绘本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能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绘本故事,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以思维导图为引线,运用其开放性特征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不断提升幼儿对整体绘本内容的理解和创作力,是激发幼儿课堂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的好工具。

猜你喜欢

导图绘本教学方式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绘本
绘本
绘本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第6章 一次函数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