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责任感策略探究

2022-04-29闫世界

新教育·科研 2022年5期
关键词:责任感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闫世界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设定时,教师投放责任感培养内容,符合学生思想成长的实际需要,具有更为广泛的实践价值。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成长关键期,教师围绕其责任感培养做教学设计,对完善学生人格培养有重要现实意义。创设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活动、延伸教学实践,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组织,能够对学生形成多种感官冲击,建立更多教学亮点。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责任感;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教师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能够对学生形成多点激发。在目标设定时,教师有意识渗透责任担当方面的内容,设计具体的任务和要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明确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一般会利用教辅材料展开操作,这是最为常见的做法。在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目标选择时,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针对学生思想基础实际做出对应设计,以提升教学适合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和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知,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学习需要作出设计和投放,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如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揭开情绪的面纱》,教师借助问题做引导,创设直观学习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境,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下课很长时间,老师还一味地讲;如果有人给你起侮辱性外号等。学生拿到这些问题,纷纷展开讨论,因为都是大家比较敏感的事情,自然能够引发热议。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听取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人都有情绪,遇到开心的事情会很高兴,喜形于色,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会很烦躁。”“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有理性态度,唯有做好把控,才能正确处理一些问题。”教师设计一些敏感问题,要求学生做对应思考,让学生在主动交流中明确个人责任担当精神的重要性。

2.创新教学情境

学生对一些直观学习情境有特殊感知意识,教师借助多种手段展开对应设计,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如生动讲述、媒体展示、问题投放、案例解读、故事展示等,都能够对学生心理形成冲击,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做出科学评估,以选择适合的情境设计方式,对学生展开对应激发和调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责任担当教育契机。

教师以真实案例做情境设置,能够对学生形成冲击力。在教学《“我”和“我们”》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导学环节介绍这样一个案例:学校最近举行的越野跑比赛中,我们班没有一个人获奖,看看邻班,人家有5个人获奖。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班同学天生不如人吗?学生针对这个情况作出个性分析。“越野比赛的确有些辛苦,所以大家都选择回避,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集体责任感严重缺失了。”“我们班级没有人获奖,这真是令人遗憾的事情,但只要参与的同学尽力了,大家并没有意见。”教师直接推出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做深度分析,促使学生对个人和集体关系展开深思,让学生在解析过程中达成共识。

二、组织教学活动,强化学生责任担当体验

学生对互动性、趣味性学习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对此需要有更清晰的认知,积极参与活动的组织和调度,让更多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建立担当意识。

1.整合活动内容

教师对教材内容做整合处理,借助多种信息渠道展开素材搜集,为学生推出更多学习内容,能够开阔学生学习视野,以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学生对生活案例最有感觉,教师不妨借助多种信息渠道展开搜集,组织学生对这些案例做解读和讨论,在充分交流互动中形成学习共识,促进其责任意识的成长。

学生对合作性学习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要对活动做创新设计,以提升教学启动力。在教学《美好集体有我在》时,教师推出“金点子”学习活动任务:我们的班级管理需要“金点子”的支持,每一个人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如果每人贡献一个“金点子”,班级管理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学生听说要为班级贡献管理计策,顿时有了参与热情,课堂互动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在展示环节,学生主动发言,各种“金点子”纷纷展示出来。如:“解散卫生值日小组,将卫生区化整为零,每一个人负责一个区域,长期值守。”“班级活动组织时,班主任将任务做分解,由固定小组具体负责。”……教师对学生建议做评价。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以班级主人公的身份展开思考,体现集体责任感。

2.升级活动形式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更多活动形式,教师需要作出升级处理,唯有做创新设计和组织,才能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以便带来全新学习体验。课堂演绎、话题辩论、生活观察、主题调查、案例解读、网络搜集、信息共享等,都属于崭新活动形式,教师要做出针对性布设,引导学生展开具体行动,在活动体验中成长责任担当能力。

如《法律在我们身边》,教师课前做学情调查,让学生介绍身边熟悉的新闻事件,围绕违法守法主题展开信息搜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搜集到的生活案例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做思考:有一个八岁的小男孩,被后妈长期虐待。周围邻居看不过去,选择了报警。经过检查发现,这个孩子身上有多处伤疤。法院作出判决,这个后妈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大家想一想:这个案例中涉及哪部法律?在生活中,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享受哪些保护和关爱?怎样才能确保未成年人免受伤害?

三、拓宽教学实践,丰富学生责任担当认知

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教师需要对接学生生活展开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建立担当能力。学生责任感表现主要体现在生活方面,教师做好延伸设计,鼓励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建立责任感,能够全面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

1.对接生活训练

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结合学生生活现实做设计和组织,其应用效果会更为丰富,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推出活动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做观察和调查,在对接生活实践中建立思想认知。

教师借助一些生活案例布设训练任务,能够给学生带来更鲜活的学习感知体验。如《共奏和谐乐章》,教师在讲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相关问题时,列举了生活案例: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求大家做耐力跑训练,有两个学生说肚子疼,拒绝参与,还有两个学生说自己有心脏病,不能跑步……你对这四个学生的做法持什么观点?如何才能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呢?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深入到课堂,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有学生认为,有个别人将个人意愿强加到集体规则之上,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意识,体育课可以逃避运动,如果将来遇到生活困难是不是也能够逃避呢?也有学生说,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相冲突时,我们需要选择遵守,如果真的有病,老师肯定不能勉强,如果是装病,就不能同意,不然是对他们的不负责。

2.培养生活习惯

在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时,教师要从学生点滴生活细节展开要求,让学生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建立责任担当意识,这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成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在教学《法律伴我们成长》时,教师引导学生先理清“法律的功能是什么”“什么是依法办事”相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校门口有人推销一些刀具、仿真枪等物品,当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如何应对?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说要坚决抵制不买,还有学生说要报警,因为销售这些东西是违法行为。教师继续推出训练任务:深入到街区、小区、村落,展开生活观察和调查,看生活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并向有关部门做汇报,或者是举报,及时消除这些安全隐患。学生接受任务后,借助节假日,结成小团队展开行动,深入到生活的角角落落,展开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行动。在成绩汇报环节,学生大多能够将自己的发现做详细介绍,将处理过程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的行动表现作出评价,并挑选一些优秀案例做网络推介,展开更广泛的宣传。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在具体体验中成长责任认识,在实践探索中建立担当能力。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包含诸多内容,培养学生责任感是核心素养的核心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责任感培养推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都能够对学生形成更多感官冲击,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学生责任感成长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作出系统性设计,以提升教学效率和品质。

【参考文献】

[1]巩晓青.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1).

[2]宁林.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以《勇担社会责任》单元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0(37).

猜你喜欢

责任感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