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
2022-04-29徐一飞
摘 要:随着幼儿园办园规模的扩大,由于大量引进教师,在新入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素养提升等方面产生了诸多问题。幼儿园必须直面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困惑和需求,充分了解新入职幼儿教师的特点和工作现状,找准他们的专业需求,通过共同愿景建构、人本培训体系打造、学习共同体专业互助等方法,助力新入职幼儿教师快速融入职业角色,加快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新入职幼儿教师;文化引领;人本培训;学习共同体
近年来,随着办园规模的迅速扩大,一大批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教师纷纷踏上幼教岗位,由此在教师专业发展、素养提升等方面产生了诸多问题。笔者所在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实验幼儿园”)是一所独立建制的教育局直属公办幼儿园,现有五个园区。就实验幼儿园的师资构成来看,新入职幼儿教师占比达到了40%。虽然同样是新入职幼儿教师,但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上还是会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导致新入职幼儿教师的起点不一样,自然,他们的困惑和需求也不一样。为此,实验幼儿园对所有新入职幼儿教师进行了专业发展需求方面的调研。调研发现,加强职业认同感、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适应教育教学岗位工作,规范地安排、组织好幼儿园一日活动,是他们入职初期一致想要努力的方向。在明确了新入职幼儿教师的专业需求后,实验幼儿园尝试构建共同愿景以凝聚向心力,加强统筹管理以建立人本培训体系,利用优质资源打造学习共同体,推动新入职幼儿教师的快速成长。
一、以“共同愿景”为价值导向,凝聚向心力
共同愿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让教师专业发展从自在走向自觉,具有软约束性和导向性。构建共同愿景,积淀价值文化,可以让新入职幼儿教师成为对工作有激情,对自身发展有要求,对职业生涯有规划的人。
构建共同愿景首先要注重塑造幼儿园的文化理念。文化理念是幼儿园发展的灵魂。实验幼儿园的前身,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母亲杨纫兰女士创办的江震第一蒙养院。实验幼儿园秉承“爱德·求真”的园训,确立了“让每个人沐浴在爱与希望的阳光中”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阳光儿童,发展阳光教师,建设“师生共同成长”的阳光家园,以优质的办园水平及保教质量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围绕文化理念这一核心支柱,实验幼儿园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目标,营造民主宽松的发展氛围,从而形成凝心聚力的共同愿景,培育师德高尚、团结向上的教师发展共同体。
构建共同愿景还要注重引导教师将个人的发展愿景与幼儿园发展愿景相结合。实验幼儿园以“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导向,引领每一位新入职幼儿教师追寻幼儿园的百年发展历程,了解办园灵魂、办园愿景、办园理念,同时鼓励新入职幼儿教师加强自我设计、自我管理,升华对幼儿园这个“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每一位新入职幼儿教师都要制订自己的五年成长规划,建立个人愿景,找准自己每一年、每一学期的定位,明确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在幼儿园“爱与希望”的阳光文化浸润下,每一位新入职幼儿教师坚定了做“爱德求真”的阳光教师的信念,在价值认同中增强了归属感和责任感,凝练了内涵丰富、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追求和工作理念。
二、以“统筹管理”为机制保障,构建人本培训体系
实验幼儿园分为五个园区,每个园区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发展实际。为此,实验幼儿园努力打破园区管理的纵向边界,建立共研、共商的管理机制。在教师发展方面,实验幼儿园成立专门的研训部门,具体负责教师培训的相关事宜,比如明晰教师发展目标,制订教师培训规划,按期开展教师研训等。
结合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教师发展目标,实验幼儿园确定了新入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目标。初期目标为“扎实基础,熟悉适应班级管理”,即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政策法规,组织好一日活动。中期目标为“探索特色,提升课程游戏化实施和开发能力”,即以基本功常态练习与特色活动重点开展相结合的形式,锤炼基本功,掌握班级管理常规工作,探索教学风格。长期目标为“推进成果,力争成为园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长,由“经验—技术型”向“实践—反思型”转变。实验幼儿园以教师的需求为先,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发展的质量为要,加强统筹管理,科学构建培训体系。
以需为先,系统规划培训内容。实验幼儿园成立了“青年午校”,将所有新入职幼儿教师纳入这一组织,定时定点开展各种专题培训。以学年为单位,根据新入职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律,分别以班级管理、基本功训练、课程游戏化建设、课程建构能力提升、教育科研指导为培训专题,细致地为每个新入职幼儿教师制订五年培训计划,而师德师风则作为重中之重渗透于每一个专题。通过五年一周期的系统培训,助力新入职幼儿教师实现特色发展、全面发展。除了常规的岗位培训,实验幼儿园还结合园区特色,为新入职幼儿教师组织特色培训,如微项目活动、户外混龄游戏、区域活动创设、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等。另外,每一次的园区展示都围绕一个主题,设计系列化、单元化、纵向深入的培训内容。
以人为本,运用多元化培训模式。结合以往的培训经验,在调研的基础上,实验幼儿园采用视觉、听觉、操作相结合的模式,为新入职幼儿教师提供各种不同的培训方式。除了参观考察、课堂听课、跟岗研修、现场诊断等实践教育外,还开展了个性化的沙龙研讨、实践操作等参与性较强的培训,让培训更有临场感和针对性。
以质为要,扎实推进培训实效。实验幼儿园坚持“让每一位新入职幼儿教师都成为培训的学习者、服务者、管理者”的理念,有序推进培训工作。为此,实验幼儿园积极创设良好的参训氛围,在培训前建立新入职幼儿教师培训微信群,让他们预知每一次培训的目标、主题、内容和预期成效,也让他们保持联系,加强交流,共享资源,共同进步;设立培训班长、小组组长等,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培训内容对各小组的组织和互动进行管理;每一次培训结束,及时进行跟踪指导,督促新入职幼儿教师通过撰写小结、反思、教育随笔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助新入职幼儿教师生成更多可以看得到的“成长”。
三、以“协同互促”为主要内容,打造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巨大的学习资源库,在吸纳知识和智慧的同时也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是一种有效的教师群体学习方式。实验幼儿园着力构建多层次的学习共同体,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展示交流等方式,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劣互补、互利共赢的研训目标,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引领,打造师徒学习共同体。实验幼儿园开展以促进专业成长为主题的“师徒结对”活动,为每位新入职幼儿教师精心挑选两位导师。一位导师是有丰富带班经验的一线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给予指导;另一位导师则是集团内的骨干教师,给予专业化成长的引领。实验幼儿园通过统筹协调、优化配置,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核心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借助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听课评课等形式,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在导师的引路、点拨、指导、解困中,新入职幼儿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
同伴互助,建设领域学习共同体。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基于价值和优势的双重考虑,实验幼儿园设立了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健康五个领域学习共同体。每位新入职幼儿教师可以加入自己感兴趣的任意一个领域学习共同体,实验幼儿园每月会定期在园区内开展理论学习、经验交流、案例分享等形式多样的教育研讨活动。秉承合作、共享、学习的理念,新入职幼儿教师不仅在领域学习共同体中发展个性、实现自我,更在交流互动中拓宽了专业视野,增进了对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在互补、互惠、互助的多方联动中提升了专业能力。
新入职幼儿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要立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现状,结合幼儿园发展愿景,在文化引领下,把握教师成长特点,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建构最适合新入职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蒋晨晓.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26).
[2]付兆香.新入职幼儿教师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7(10).
[3]谭静.集团化幼儿园教师分层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今日教育( 幼教金刊),2021(10).
[4]张守凤.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及其实践策略[J].山东教育,2018(11).
[5]王韵.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建构幼儿园教师发展共同体[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10).
(徐一飞,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邮编: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