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学课堂”的校本表达与实践演化
2022-04-29李达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课程改革中的重点环节,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江苏省南通市金沙中学结合区域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南通市“立学课堂”的指引下,围绕课堂权力和关系重建的构想,首先推行“自助式高效课堂活动单”导学模式。但仅凭“自助”,还不能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于是又提出“自主课堂”建设主张。随着不断实践与课题研究的深化,“自主课堂”渐渐演化成“限教·互学·真做”的校本表达。
关键词:立学课堂;自主课堂;限教;互学;真做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教学做合一指引下高中自主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TY-b/2020/12)的阶段性成果。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为加快推进区域课程改革,南通教育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将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出台了《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旗帜鲜明地提出课堂教学改革中应遵循的三点基本要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继而,又配套出台了《南通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等操作工具,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落地生根。在历时十多年的实践淬炼后,南通教育推出“立学课堂”范式,生动诠释并有力践行了“立学课堂”的丰厚内涵:从“立人之学”“立根之学”“立身之学”三个维度,对“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作出南通应答。江苏省南通市金沙中学(以下简称“金沙中学”)结合区域教学改革的要求,从历史经纬和实践操作的角度,对学校在“立学”理念下的课堂改革方面的点滴实践进行简要梳理,以期更好地推进改革接续向前。
一、课堂改革的探索起步
金沙中学始建于1923年,由中国近代教育家、南通地方先贤孙儆先生本着“强国必先教育”的思想筹资创办。近代著名实业家、清末状元张謇先生亲书“以学愈愚”匾额,以作校训,激励后人。对于课堂,金中教育人不盲目照搬模式,也不空喊口号,而是从课改源头生发理性思辨。从历史实践来看,金沙中学很早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被动灌输式”教育现象顽固而盛行。深刻反思后,学校认为,课堂教学应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和依赖帮助的学习状态,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于是,围绕课堂权力和关系重建的构想,金沙中学于2007年首先推行了“自助式高效课堂活动单”导学模式。
但仅凭“自助”,力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未得到充分调动。实际上,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段以及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渐渐地,金沙中学又从“自助式课堂”走向“自主式课堂”,也就是要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翻转”。在放弃建构所谓“大一统模式”的情况下,学校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四个解放”: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先学、互学,然后以学定教,以自学质疑、释疑;解放学生的大脑,以学生感兴趣、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建构;解放学生的嘴巴,强调以互动探究、互教互学激活思维,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内化;解放学生的双手,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多动手操作、迁移运用,达成知用统一、知行统一。
这些思考均具化为“自主课堂”建设主张——课堂是师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生命自觉的通道。课堂要有它的长度,即要更新理念,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品质、人格品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要有它的广度,即要创生课程,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要有它的深度,即要“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发现者、研究者和创造者,实现学生自我的觉醒和解放,不断提升生命的品质。
二、“三自课堂”的精进淬炼
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基本精神及运作的原动力,其必然会规定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行为,并引领这些行为的发展与完善。课堂改革的成败与否、方向为何,归根结底,在于理念是否明晰。金沙中学在提出“自主课堂”建设主张后,不断引领教师加深学习,吸纳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实现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进一步坚定“自主课堂”不应是拘泥于字面意义的方式、手段,而应是金中教育一种隐性的价值追求和显性的实践表征。
当南通市对教学改革提出“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实施策略后,金沙中学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坚定信心、积极策应,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淬炼、实践追问和经验反思,对“自主课堂”建设进行了持续的实践优化和理论升华。
从“限时讲授”来看,“自主课堂”严格控制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杜绝“满堂灌”,其本质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诸如:引导学生参与研制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进度,设计评价指标;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就“合作学习”而言,合作是新课改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是“自主课堂”的品质之魂。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行为外在的表现形式,其深处必有内在品质作为支撑。优化学习方式,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多年的课堂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合作学习”作为二十一世纪人类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自主课堂”作为一种新的课堂范式,理应把“合作学习”置于课堂建设的核心地位和关键要义。
以“踊跃展示”来说,一方面,“自主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其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成功的愉悦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心理和情感体验;另一方面,“自主课堂”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完善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使课堂监测、教学评价等环节的价值实现更具生命性、灵动性和指向性。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建构中,往往会遇到诸多问题,有简单也有困难的,有单一也有复合的。因此,教师就需要及时转型,有效调整自我角色和教学行为。比如,在不损害课堂自主性的前提下,对教学目标予以分类,选择“积极展示”的施力方向和合理强度,并有序地调度、引导更多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建构中。对学生在“限时教授”“小组合作”等环节中业已生成的知识感悟、技能模拟等,适时设计难度适宜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辅之以情境化场景设置,引导学生“踊跃展示”;从某种意义上,对课堂关键节点,让学生展示其手工制作、现场作文、实验产物等有形作品及计算运用、逻辑思辨、语言表达等无形作品,都是对教学目标的分级、分类的评价和运用。
金沙中学在历经多轮次实践打磨后,进一步凝练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指向,将“自主课堂”的价值追求概括为“自主·自能·自创”的课堂本旨:以教师“自主创造”的“教”,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的“学”,努力实现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创造。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学习品质养成的过程。这样的“三自课堂”更多在于培养“自主”的人格、素养以及品质,推动课堂去除模式化,从课堂自助模式走向课堂自主创新。这样的创新大体包含三个层面:内核层面的课程创生,外显层面的教学翻转,理念层面的观念转变。学校的“自主课堂”建设通过这样三个维度的改革推进,实现了整体品质的提升。
三、“限教·互学·真做”的个性化表达
“自主·自能·自创”的“三自课堂”建设不仅高度契合了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和教学改革精神,而且其思想内核也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新时期基础教育课堂改革领域的赓续展现。从2016年开始,金沙中学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的倡导下,加入了陶行知研究的队伍。如何有效地将陶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尤其是如何实现陶行知教育思想、南通市“立学课堂”要求、学校“自主课堂”三者的有效衔接,成为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学校充分认识到教师素质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教育科研的助推和引领。2020年,金沙中学成功申报了省级规划课题“‘教学做合一指引下高中自主课堂的实践研究”,在研究与实践中实现了“教学做合一”思想与“立学课堂”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金中特质的校本表达。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三者本为一体。其中,“做”是核心,他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就教师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就学生对教师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陶行知还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强调,教的方式应根据学的方式,学的方式要根据做的方式。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会做、会创造。很显然,陶行知的思想与学校“三自课堂”的价值追求,即坚持让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内化,坚持互教互学、共同提升,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也与南通市“立学课堂”的基本要求不谋而合。南通市推出的“立学课堂”评价表,实际上围绕着三个维度展开:观“教”(限时讲授)、察“学”(合作学习)、自主(整体效果、个性化学习、自我展示等)。“教”与“学”两个维度,自不必多言;“做”主要体现在“踊跃展示”上,即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借助于学习成果发表,通过思维暴露、视域融合、教学交往等活动,进而获得学习提升的过程。“做”的过程,其实就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本真性、“立学课堂”的时代性、学校“三自课堂”的实践性的引导下,金中教育人开始了对南通市“立学课堂”校本化的思考和研究,形成了具有金中特质的个性化校本表达:“限教·互学·真做”。这既是学校深入推进“立学课堂”的再实践和再反思,也是对“三自课堂”价值追求的历史继承与自然延伸。
“限教”,是对教师而言的,但如何“限”,“限”到什么程度,则要因人而异。为了让教师能够理解“限教”,并形成价值认同,学校尤其重视教学研讨。比如,倡导教师阅读教育经典,学习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为教师教育教学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再如,积极开展主题教研论坛,开展课堂大比武,就“限教”谈体会,讲收获,议改进。多年来,学校坚持通过“成长杯”“成功杯”“成就杯”等教学比赛,全方位、多角度引领全体教师在备课、研课以及诊断、研讨、反思中,闪烁智慧,追求发展,全面提升教师对“限教”的驾驭水平。
“互学”,则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学校要求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主动展示、主动点评,在互动、展示中,提升学习效能。同时,学校积极倡导全员参与课堂交流、展示和点评等活动,防止课堂变成几个学生的“独角戏”,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共生的课堂生态,让每一个学生敢于展示、勇于点评、不怕说错,即使说错,也要在辨错、析错、改错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在“互学”中,教师不是旁观者。他们要聆听学生的每句话,关注每个细节,根据情况给予恰当帮助;可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联想质疑,也可以就某个问题启发学生拓展深化并提炼出规律性的结论。教师要在点评过程中进行即时性评价,对关键问题和思维盲点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梳理重点、难点,点拨关键要义,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提升思维品质。这样的课堂以“学生”为根本,最适应学生发展层次,最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讨论、感悟、合作、总结、拓展中进行多维互动,从而在“互学”中实现自我发展。
“真做”,贯穿于“限教”“互学”之中。学校结合自身历史与发展实际,提出五个基本环节 :一是基于任务驱动的课前自主预学,二是基于学习任务单的小组合作探究,三是基于小组合作的课堂展示交流,四是基于展示交流过程的问题解剖,五是基于学习目标的动手巩固运用。“真做”之真,着眼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真思考,真正实现学生“动手巩固运用”。“真做”,不仅表现为课堂的真实训练,更重要的是指教学实验、教学演示、教学探究,乃至于野外拓展、社区实践等,都需要学生一丝不苟的“生命在场”。学校开放实验室、图书馆、科技园、心理屋等,把“做”与生活、环境、情感相联系,引导学生求真知识,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办真事,追求真理,学做真人。如此构成的“学”与“教”,才能站在立德树人的高位之上,才能赓续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精神。
金沙中学的教学变革之路,在南通市“立学课堂”的指引下,从“自助式高效课堂活动单”的牛刀小试,到“三自课堂”,再到“限教·互学·真做”的个理论表达,可以说既是一场意义创生的塑就,也是一回实践演化的旅行。自2013年以来,金沙中学每年都会举行数场大型的课堂展示或课堂探讨活动,呈现教师的成长成熟,展示学生的风姿风貌。“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唯有怀着“空杯心态”,在对“立学课堂”持续的解读与学习中,在结合自身实际的不断修正中,我们才能始终坚持与时偕行,不断再创造、再突围、再出发。
参考文献:
[1]王玲玲,季勇.为学生自主成长提供舞台——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自主课堂”建设解读[J].教育,2016(10).
[2]张卓鹏.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提升“自主课堂”个性品质[J].中学生物学,2018(6).
[3]陈杰.立学课堂的源起、内涵与基本特征[J].上海教育科研,2020(9).
(李达,江苏省南通市金沙中学,邮编:22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