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22-04-29关梅
关梅
【摘要】教师应准确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学会使用网络技术完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借助教学资源展开思考,保证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网络技术;小学语文;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要点,引导学生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获得良性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在沟通中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及时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实现了创新能力培养和语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后,就能够在灵活运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认真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都大有裨益。
一、打造合作探究性学习环境
教师若能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之时致力于打造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专项学习情境中展开思考,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其主动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力量,在教学设计中引入多媒体文件,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构成演示文稿后为学生统一播放,借此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要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对文章的个性化理解,并能够在启发式学习的推动下开展思维训练。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一文时,本课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深挖文章的语言和行文手法,感受文中人物的多元化特征;认识到主人公诸葛亮的高超本领,进而体会到阅读名著的乐趣,与古典名著作品产生共情。在教学前期,教师可考虑安排有启发性、细节性的课题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探究,比如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能够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一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在阅读之时会产生思考,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当学生对本文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教师便可安排学生完成合作探究性任务,提出一些针对性问题让各组学生展开讨论,如“诸葛亮的计策为何能够成功?周瑜嫉妒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等。在完成问题讨论后,要求各组汇报成果,最好形成书面记录,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埋下伏笔。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可将探究性任务予以延伸,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诸葛亮是在何种场景下想出草船借箭这一办法的?这种做法在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其高明之处?”等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可安排在下一课时,将研讨过程延伸至课后,便于学生开展资料收集活动。这一类问题的提出可采用微课视频的形式,为学生梳理本课知识要点后,于视频结尾处提出问题,作为教学总结和探究任务安排。也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将其上传至教学平台,要求学生作为课后复习的材料之一。在课后,各小组分别围绕问题产生不同的思考。有的小组成员想到了“草船借箭”成语本身的含义,即“借用”他人之力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有的小组成员深入阅读了文章,想到了曹操多疑的性格,以及当时天气是迷雾缭绕的状态,正是借箭的大好时机。船只顺着风和水流行驶,曹操会误以为中了埋伏,所以才会下令射出箭雨,最后再借助风与水将箭运回;还有的小组成员结合《三国演义》想到了“三顾茅庐”的典故,找出刘备谦虚恭敬的品质和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性格。通过让学生分组对一些综合性问题展开细致的思考,在此期间阐述自己的想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思维引导后,教师还可继续分析《三国演义》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对本课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学生提出的主观性见解无论对与错,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赞赏其中正确的想法,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开发具有积极作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网络技术,实现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
二、适时引入相关阅读材料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同样关注趣味性,通常会安排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文章内容展开思考,在设定的情境中开展问题探究,逐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性思维,扩充其语文知识储备。教师可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适当引入其他相关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理解其大致含义,再对其行文方向进行概括,发展学生的综合性理解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一文时,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要求学生经过阅读,了解到文中描述的四件“稀奇事”,对闰土各方面细节描写进行分析,找出其性格特征,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教学导入环节中,教师可首先为学生播放与本文作者鲁迅相关的视频,再用动画的形式还原闰土刺猹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借助网络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继续使用微课视频,根据文中的知识要点设计微课,使其尽量涵盖主要知识点,重点关注生字词、闰土细节描写的分析、全文总结等方面知识。在教学导入完毕后,可为学生播放该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记录好看到的重点内容,结合教材和笔记自主学习。在文章精读阶段,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做好标记,仔细研读文章中各段内容,整理出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特点,为学生在课程结尾处理解文章主旨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各个环节提出适当的问题,问题要契合本教学环节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在文章精读之后可提出问题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在问题探究中感受闰土的变化。为保证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情况下对本文有更深入的认知,教师可引入相关阅读资料。如基于鲁迅的人物背景进行讲解,融入我国近代发展、辛亥革命等方面的内容;或者结合鲁迅同时代其他作品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的平台。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可将这些内容根据需要制作成微课视频,以简短介绍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旧中国官僚主义对人民的压迫,使学生对鲁迅笔下人物的特点有更清楚的认识。通过详细问题的提出,结合拓展性阅读资料进行分析,教师在合理引导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抓住文章的行文思路。利用最后剩余的教学时间,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对本文和扩展阅读资料进行思考,再为学生提供其他指导性思路,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放飞思绪,结合背景资料,针对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体会对读者带来的差异性启示,此举对于教学气氛的改善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拓学生的眼界
为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的理论,让学生学会从客观、全面的角度去思考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学会全面剖析文章内容,对同一文章产生更多不同的见解。这种开放性教学理念也有助于创造出和谐的讨论环境,让学生在培养自身创新性思维的同时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内在美。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金字塔》一文时,本课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对比两篇文章,感受介绍金字塔写作手法的差异性,学会渲染和烘托的行文方式,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方法。为了快速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教师可首先借助网络技术,为学生播放与金字塔相关的纪录片,如国家地理频道中的片段,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其能快速掌握视频中表述的重点内容。在文章精读环节后,可借助CAD一类软件,在互联网上下载模拟情境。利用实景地图的构建,使远在埃及的金字塔形象展现在学生眼前。为达成拓宽学生视野、融合其他学科的目的,教师可以“金字塔中的……”为题,将此作为学生课后写作的题目,要求“……”部分应为一类学科,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行文思路。比如有的学生写了“金字塔中的数学”,其中包含了确定直角、计算削顶金字塔的体积、借助有限的测量仪器测量金字塔高度、金字塔中的黄金分割比和圆周率等内容。教师可选出其中一篇美文与大家分享其中的知识,结合古埃及文明等相关视频,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从根本上升华教学主旨,实现读写一体化,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文章阅读、视频观赏、软件体验、实际写作中均得到逐步提升。
综上所述,利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新时期为小学语文教师赋予的新使命。教师一定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专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让学生在创新探究、实践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有利条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琦.深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J].学周刊,2022(06).
[2]叶芳.小学语文高年级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创新[J].当代家庭教育,2022(03).
[3]徐红才.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J].新课程,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