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图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绘本教学
2022-04-29张跃群
张跃群
导读:现如今,培养学生的图文阅读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绘本是一种儿童文学,所提供的图文并茂的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了解当前小学语文绘本教学中的图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并依据有关的理论依据及以往的研究,建构出图形阅读能力的基本框架,并以元素框架与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优秀绘本课进行观察与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
绘本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儿童的课程资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绘本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助。还有一些无字绘本,完全依靠图片讲述和表达感情,这对阅读理解的要求很高。绘本是课外阅读的扩展,与传统的语言课本相比,具有丰富的画面和颜色。图片丰富精美、语言精练、故事性强,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绘本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资源。
一、小学绘本阅读的概述
(一)绘本阅读及绘本教学的概念
绘本是一种利用图文搭配来表现其内容的读物。教师应清楚地意识到,绘本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绘本的功能。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绘本以生动的图像、精练的语言描写生动有趣的故事。小学生爱读、爱看。教师以绘本故事作为教学内容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图文结合,培养想象力及思考能力。文字与图画构成了一个故事,使学生可以通过图画理解故事的大概,并通过文字的描述或前后的对比,培养学生对图画的理解能力、学生的想象力。第三,加强对语言的理解及故事的记忆力。绘本的图画在叙述故事时,主要是用短文字、戏剧性的图像、清晰的色彩等,还包括写实、图像和语言环境,让学生能迅速、准确地阅读,加深记忆并了解语言。
(二)小学语文绘本教学的必然性
教师应明确地意识到,绘本集文学性、生动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身。通过绘本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绘本是小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材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对小学生而言,可以提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小学绘本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从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结合起来的,教师要挑选适合小学生的绘本,并在课后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绘本阅读材料,这样可以大力提高学生的文字阅读水平。此外,绘本教学自身特有的趣味,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接收所需的知识,迅速进入专注、有效的学习状态。
二、面向图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绘本选材类型较单一
意识到绘本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部分教师积极地行动,选择与课堂教学目标结合度较高的绘本故事进行阅读教学。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是图文结合、故事性强,且有一定的教育引导意义的绘本。这就是语文教师在绘本选择中类型单一的问题。
绘本故事的类别多样,除了图文搭配的绘本故事,还有无字绘本;除了科普知识、生活习惯引导、品格培养,还有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数学思维培养等类型的绘本。不同类型的绘本阅读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思维启蒙。教师应尽量选择多种形式的绘本类型。通过科普绘本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而数学思维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无字绘本能锻炼学生的观察、推理和想象能力,而这些都是阅读能力的基础。
(二)绘本教学目标设置不全面且与实际教学不匹配
首先,绘本阅读的教学目标应是多样的,不仅是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更應该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考量。阅读能力不仅包含了文字理解能力,更有图形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观察教师教学过程及对一线教师的访谈发现,当前教师对绘本阅读教学设置的主要教学目的还是以绘本故事的理解为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绘本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梳理故事脉络、故事情感理解及语言表达上,并没有设置多样化教学目标。例如让学生猜测推理故事的下一步内容、图画中的细节是否透露出不一样的信息、只看图画描述你看到的故事等等。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多维度的,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应该设置多维度的教学目标。
其次,设置的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有所偏离。绘本故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在运用绘本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预先设置好环节,学生会在课堂教学的自我生成中存在偏离预定教学过程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提前预设课堂生成的过程,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教师对绘本教学内容不明晰
绘本作为舶来品,教师知道和使用绘本进行阅读教学的时间并不长,很多教师对如何使用绘本进行阅读教学尚在摸索中,对绘本教学的内容存在不了解的情况。
绘本有文字叙述的故事、图画表达的故事及文图搭配形成的故事,很典型的绘本就是《母鸡萝丝去散步》,如果单看文字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叫萝丝的母鸡吃完晚饭去散步,走过院子、池塘、谷仓,然后回家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平淡,看图画的内容,会发现一只狐狸从萝丝出门就对她虎视眈眈,想要吃掉它,可是每次都被萝丝巧妙地躲了去,图画的故事更丰富。而把文字和图片结合起来,就能感受到萝丝其实完全没有发现狐狸,平静地散步。很多教师在看了很多人对这个故事的评价之后,就第三种故事形式进行教学,主要体会故事的惊险,或补充描写故事情节。图画描述的故事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因为教师对绘本故事的内容没有仔细推敲,以学生为中心设置教学内容。要想发挥绘本阅读提升学生的图文阅读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地钻研,提升自己对绘本的认知和理解。
(四)缺乏针对图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当前的绘本阅读教学主要目标是提升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图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偏少。通过观察绘本阅读教学课堂情况发现,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使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但大都是为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对图画理解的学习却很少。要想提升学生的图文阅读能力,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依据图画内容编写故事,不看绘本原本的文字,而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图画内容进行故事创编,不仅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依据学生写作的文字与作家的文字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语言表达所带来的差异;还可以让学生寻找图画中的细节,例如《怎样找到一头大象》,可以让学生去寻找画面中的细节,根据文字所描述的特征,能否在图画中找到大象。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注力,更能培养学生图文结合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改进对策
(一)根据培养目标筛选绘本教学材料
学生图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当前学生所处的图文阅读能力的阶段,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绘本。
图文阅读能力分为四个阶段:图书期、图片期、故事期和文字期。小学生一般处于故事期向文字期转变的阶段,这时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度高,教师可以选择故事性强或者故事有反转类型的绘本。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通过方法引导,提升学生的图片阅读、文字理解、情节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班级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停留在图片期,教师在教学时应首选图画细节丰富、文字偏少的绘本,再逐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引导进入故事期。
根据阅读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绘本,不仅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绘本的选择需要教师建立绘本数据库、自己研读绘本,逐步积累和建立与绘本更深的认知。
(二)依据课标确定绘本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文字阅读的目的是要能独立阅读、理解原文的含义、趣味的阅读和扩大阅读的数量。其概括为四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图形阅读能力进行具体的培养。①知识和技能:掌握图画的基础结构,包括封面、内衬。能阅读各个段落的图形和文字,并了解其相互关系。②过程与方法:能理解图画中的图画、文字、色彩、构图、材料的设计特征及图文关系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得出结论,能够通过言语、书写、绘画、表演等方式来阐释对图画的认识。③通过阅读绘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良好稳定的情绪和正确的价值观。核心素质是学生知识、情感、态度等素质的全面体现,是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所必需的素质。④绘本教学形成的价值观可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学习和社会参与三个层面。绘本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与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元素相一致。课程和方法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元素相一致,而情感、价值取向则与核心素养中人文内涵因素相一致,主要表现在审美情趣、人文情怀等方面。
总之,教师要设置多维度、综合性的教学目标,除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之外,还要培养阅读兴趣、图画阅读理解、文字阅读、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三)明确图文阅读内涵,丰富绘本教学内容
通过对课例的观察,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文字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对学生图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却没有清晰的认识。文字阅读能力只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部分,教师要进一步深化对图画阅读的理解,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不断优化方法,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图文阅读能力。
从图片、文字和图文结合三个方面来看,适合于提高学生的图文阅读能力的绘本,可以从色彩认知、图形和构图的认知、图文的关系、图文的不同叙述功能等方面进行论述。教师可以根据选择的图画资料进行学习。比如《小黑鱼》,它用了一种特殊的颜色,来强化主角的存在感,也体现了角色的个性。这时才能在颜色意识中建立起人的颜色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其次,绘本中的图画关系也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通过梳理绘本中的图画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图文阅读水平,使他们真正理解了图画中的故事,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教育。此外,图文结合的叙述功能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
(四)运用针对性的绘本教学方法
1.整体认知
全面认识绘本就是要求对绘本的基础知识有很深的理解。一本完整的绘本由封面、前部、扉页、正文、后环衬、后衬组成。每个段落、每一页的插图是不容忽视的部分。书的封面上一般都会写着主角、标题、作者、制作者和翻译者的名字。这就是有关这本书的一些基础资料。封面上写着图书的条形码和价格,甚至还有一些作者对这本书的评论。而有些绘本则是把封底和封皮连接在一起,就能看见一张完整的图片。因此,有时我们收到一本绘本,看见封面上的图画有些迷惑,打开封底就知道了。在封皮后面和封底前面都有一个环形,环形的色彩和图案往往与主题有关。有些环形衬里有花纹,有些只有一种色彩,这也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封面是封面,封面左边是版权页,右边是书的名字、作者的名字、出版社名字。此外,还会有与故事主题有关的人物等图片。教师拿到一本绘本,需要全面、细致地观察绘本的每一处细节,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绘本阅读教学的素材与亮点。
2.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是指将图像的内容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呈现,并将文本内容以图解的方式呈现。通过图片的变换,可以看出学生对图片和文字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图形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此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图片的含义,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从中提取出几个关键的词语,为口语及写作提供材料。虽然阅读不含文字的绘本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图文阅读技能,但是,也要把握好度,以免把绘本的阅读教学转变为写作。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既可以是一项综合活动,也可以是通过展示图片让同学们根据所選的图片来进行搭配,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结语
当前对学生图文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绘本以图为主、图文结合的形式更适合小学生阅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绘本培养学生的图文阅读能力,教师需要不断钻研绘本,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其图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