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教育投入背景下普通高中债务成因分析及负债化解路径研究
2022-04-29张花
摘要:近年来,很多地区的普通高中呈现快速发展劲头,不断扩大教学规模,改善教学条件,同时相应的资源投入也不断增加。但是很多普通高中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受地方经济实力、自身办学理念及不正确的政绩观等多方因素影响走上了借债建校、举债办学的道路。巨大的负债压力不仅严重影响普通高中的办学水平,甚至威胁到学校发展的稳定性。以A地区为例,探讨普通高中在不断扩大教学规模、增加教育投入过程中出现负债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索化解路径,以期为普通高中稳定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普通高中;教育投入;负债成因;化解路径
0 引言
普通高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教育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普通高中教学规模呈现稳定扩大态势。在全面加大教育投入、普及高中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普通高中的毛入学率显著提高[1]。然而,在普通高中发展过程中,相应的基础建设及教育资源投入也在加大。当所投入的资金超过收入时,资金流就会处于负债状态。结合现阶段我国普通高中出现的负债现象进行分析,相应的负债具有债务盘子大、结构多元化及债务成因复杂等特点,这种负债现象严重影响到普通高中的健康发展[2-3]。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A地区7所普通高中毛入学率达到九成以上,而负债额也高达1.77亿元,相应债务主要是在近几年校园扩建、教学设备采购及校舍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同时, A地区普通高中的债务规模还有不断扩大趋势,债务压力不断增加,“化债”难度更大。本文选择A地区普通高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债务结构、资金投向及债务成因,以期为其他高中解决债务问题提供借鉴。
1 A地区普通高中债务现状分析
1.1 A地区普通高中债务数量大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启新一轮高校扩招,并于2001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明确指出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大高中规模[4]。此外,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目标。“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我国也着重在经济发展规划中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列入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工程。2017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印发,进一步加快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步伐。
A地区7所普通高中也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举债扩建的[5]。通过对A地区7所普通高中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 这些普通高中最早出现负债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至2010年左右,各学校为扩大教学规模,纷纷举债,2010年之后举债规模才有所缩小;至2020年,A地区7所普通高中总体债务金额达1.77亿元,见表1。从7所普通高中的负债金额看,最近5年负债总额平均在3 000万元以上的学校有2所,负债总额平均在1 000万元以上的学校有3所,其余2所学校的负债金额平均在500万元以上。虽然最近几年A地区7所普通高中都通过不同程度的偿债使债务总额不断下降,但是由于整体基数较大,偿债任务仍然很艰巨。
1.2 负债结构复杂
从债务结构看,A地区7所普通高中负有偿债责任的相关债务组成主要包括由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学校建设时的集资款、未纳入地方政府性债务范围的工程款、其他相关债务,这4种债务占比分别为10.7%、28%、47.2%、14.1%。从债务来源看,A地区7所普通高中的债务均来自其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银行贷款、上级财政转贷、工程款拖欠、集资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借款。具体而言,银行贷款占16.5%,上级财政转贷占0.1%,工程款拖欠占52.7%,集资占28.0%,其他单位和个人借款占2.7%。银行贷款主要是学校在扩建过程中由政府担保向当地银行借到的款项,而工程款拖欠主要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以后未完全付清的工程款。
1.3 债务消化难度大
A地区地处我国中西部交界区。基于2016年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补‘短板”和“到2020年使中西部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的部署,A地区普通高中办学规模迅速扩张与发展[6]。然而,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过程中,相应的学校发展水平却参差不齐。一方面,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学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即不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各不相同。A地区普通高中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尽管地方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相比其发展需求,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另一方面,学校的发展水平也与入学率密切相关,入学率依赖于教学质量,若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就会产生“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A地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不高,也使各学校每年的偿债能力非常有限,导致相应的债务得不到及时消化。
2 A地区普通高中债务成因分析
2.1 政府办学投入不足
A地区普通高中之所以通过举债扩大教学规模及投入教学资源,均是基于国家关于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各项指导思想, 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而做出的努力。造成普通高中负债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地方政府未充分落实相应的教育投入责任。虽然近几年 A地区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加大了对教育领域的资金投入,但其中较大比例的资金投入到了义务教育阶段,这就导致该地区对普通高中的资金投入增幅有限。同时,A地区处于我国中西部交界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沿海地区,之前在进行高中教育规划时,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未考虑高中教育的远期大规模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未结合高中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远期谋划,导致现有的普通高中在面对高入学率时,不得不通过举债扩大教学规模,以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因此,国家和各级政府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办学之初又缺乏远期谋划,是普通高中债务形成的重要原因。
2.2 普通高中经费来源单一
我国普通高中有公办和民办2种性质。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教育体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在保留所有权的情况下将很多公办学校交给社会组织、企业团体进行承办与运营。这种改革后的民办学校相比公办学校在占用同等公共资源的同时,又能够充分享受市场优质资源,既能够得到政府经费的支持,又拥有自由收费定价权。这就使得民办高中相比公办高中在经费来源方面更丰富,因此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民办高中能够吸引更优秀的师资力量,能够在招生过程中发挥“掐尖”的作用,吸引更优质的生源,大大促进其收益提升, 但也冲击了公办高中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公办高中的收费处于较低水平,仅仅依靠政府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且享受不到民办高中那样的收费自由,使其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不得不尝试借债建校、举债办学。
2.3 学校管理主动权的缺失
A地区普通高中之所以出现负债现象,与其自身管理不科学也密切相关。首先在基础管理方面,A地区普通高中的自主管理权严重缺失,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往往会遇到“卡脖子”问题,影响其长远发展与决策。同时,A地区普通高中对教育水平也缺乏有效的管理。A地区7所普通高中为事业单位,教师定编、教师招聘本应由学校自主决策,但是相应的权力却被割裂到了人事和编办机构。学校管理者无法对人才进行选聘,相应的管理措施得不到落实,必然严重影响其办学质量与发展,进而影响其负债偿还效率。
3 A地区普通高中负债化解对策
3.1 严控债务存量,设定远期偿债目标
为了使学校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能够逐渐化解债务,A地区普通高中需要准确把握现有债务存量,通过对现有债务进行全面清理和审计,有效杜绝债务增量,并设定远期债务偿还目标。
第一,学校应全面清理现有债务,并在此过程中对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同时能够基于债务形成的原因确定债务偿还的主体[7]。尤其是对于应由政府偿还的债务,应按要求纳入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由地方政府审计核实之后上报给财政部,获得批准之后通过预算管理实现债务化解。例如,A地区普通高中可以将项目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项目建设负债利息明确为政府性债务,最后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债务化解。
第二,基于学校的未来发展和规划,结合债务的基本情况,建立完善的偿债机制,并制订远期偿债计划,将债务化解作为各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例如,A地区普通高中应充分按照“分清结构、核销锁定、合理剥离、分期偿还”的基本原则进行偿债规划,考虑到高额的负债利息会使偿债负担更大,因此应采用定期还息和政策贴息的方法,逐步降低偿债压力。
3.2 拓展经费来源,确保公用经费稳定
随着高中阶段教育逐渐被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拓展办学经费来源,保障办学经费的稳定性,成为化解高中负债的基础。基于现阶段A地区普通高中办学经费投入现状,可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第一,政府经费支持方面,应充分结合现阶段A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A地区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本需求,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提高普通高中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订切合A地区高中生均经费投入标准的定额计划,借助稳定的公用经费投入计划,保障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和后勤服务的常规支出需求。在制订经费标准定额计划时,可按照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相关文件精神,同时结合 A地区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标准,科学制定普通高中公用经费生均标准,并将这一标准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将A地区普通高中的未来基础建设发展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在地方政府的监督指导下,确保经费投入不打折扣,严格按照标准落实到位,保障A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按比例逐步增长。虽然按照公用经费使用要求,不得将其用于偿还学校债务,但是固定的经费投入也会增加学校的财务结余,使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拓展“化债”空间,从而有助于偿还现有债务[8]。
第二,经费来源方面,A地区普通高中可结合现阶段的市场消费和物价标准,逐步调整学费标准,既要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又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充分调研与审核,切勿盲目操作。
第三,拓展经费来源方面,A地区普通高中还应充分发挥社会效应,通过提高办学质量,获得社会更大的关注度,广泛拓展投资和捐赠渠道,为学校获得更广阔的经费来源。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拓展经费来源,可有效帮助A地区普通高中尽快化解债务。
3.3 强化财务管理
对于A地区普通高中而言,强化财务管理,严格落实财务管控制度,科学管控和优化应用各项经费,确保每一项经费都能落到实处,并开源节流,可为其化解债务奠定基础。同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具备风险意识,认识到长期负债既影响学校发展的稳定性,又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学质量。A地区普通高中应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财务审计与监督制度,基于学校现有的财务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和发展,将财务重心转移到化解负债方面,强化对债务的审计,实行对各项债务的动态监管,保障学校按照偿债计划逐步化解负债并确保不产生新的债务,实现“化债”目标。
4 结语
负债已成为现阶段普通高中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本文以A地区普通高中为例,分析其负债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普通高中化解债务的建议:①严控债务存量,设定远期偿债目标;②拓展经费来源,确保公用经费投入的稳定性;③具备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质量,多措并举,逐步化解债务。
参考文献
[1]易志祥. 涟源市公立高级中学负债情况的调查[J]. 文史博览(理论),2009(11):55-57.
[2]严文浩.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所蕴藏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 经济研究导刊,2017(1):76-77.
[3]谢宝峰,刘金林. 高等院校债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对策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6):61-72.
[4]何辉.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及债务风险防范[J]. 财会学习,2021(3):88-89.
[5]梁潇. 从内控视角分析高校财务工作中的共性问题[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3):158-159.
[6]盛光明,陈丛笑. 民办学校财务治理效率探析[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4):94-95.
[7]马恩涛,姜超.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分析[J]. 财政监督,2021(14):30-34.
[8]张积勇,夏秋实,荣翠芳,等. 新常态下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 教育财会研究,2021,32(4):45-52.
收稿日期:2022-02-25
作者简介:
张花,女,1976年生,大专,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