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不再“蜻蜓点水”
2022-04-29陈颖
陈颖
导读:美国教育学家斯克里汶指出:评价是“决定事物、产品或过程的优点和价值的过程”。教育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多元化评价理念,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导向、改进、鉴定、激励作用,才能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而美术作为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一直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针对幼儿的学习过程、创作成果进行多元化评价,关乎着幼儿艺术素养的提升和个性化发展,也是幼儿教师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现阶段幼儿美术教学评价的误区,提出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多元化评价的策略。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评价不仅是对技巧的判断,而是对幼儿情感、经验、兴趣、个性、创造力等诸多方面的激励。”美术是滋润幼儿心灵、美化幼儿性格的学科,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幼儿审美素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虽然所占用的时间不长,但是关注幼儿内心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促进幼儿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受传统评价理念的影响,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习惯于以“像不像”“好看不好看”的思维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忽视了幼儿的内心与个性化品质。在“以评促教”的背景下,幼儿教师需要认识到美术作品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展现、灵魂的彰显,评价要基于幼儿的视角,强化幼儿美术教学的多元化评价,挖掘幼儿的艺术潜力,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一、现阶段幼儿美术教学评价的误区
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积极的评价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消极的评价会产生消极的效果,评价不只是单纯地做出评价,而是要让幼儿在评价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受传统“知识本位”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幼儿教师缺乏科学的评价观念,在幼儿美术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着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评价标准成人化。所谓審美标准成人化,也就是在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往往采取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和创作过程,忽视了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难以激发幼儿学习美术艺术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
在“发芽了”彩泥粘贴画活动中,幼儿教师向幼儿讲述了彩泥粘贴画的原理,同时通过现代教育设备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彩泥粘贴画,常见的有“树木发芽”“蔬菜发芽”等,教师采取示范的方式制作了一幅“小草发芽”彩泥粘贴画,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展示,为幼儿更好地进行创作提供有效的提示。在彩泥粘贴画活动结束时,教师选择一位小朋友的作品进行了肯定性、表扬性的评价,而这位小朋友的作品与教师制作的“小草发芽”彩泥粘贴画非常像,其他幼儿扭扭歪歪地粘贴出了“小红花”“向日葵”等作品,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关注。将成人的审美标准强加于幼儿,忽视了幼儿的本真内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二,重结果轻过程。众所周知,幼儿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和稚嫩充实的内心世界,美术活动为幼儿施展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强调幼儿学习情感想、学习过程的评价,更有利于激发幼儿保持对美术艺术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获得高效教学效果的基础所在。长期以来,在教学评价方面,重视结果评价成为一种常态,这是受以结果为导向的落后教育理念影响,忽视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特别是对美术素养较低的幼儿,一味地重视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将大大挫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在“画毛毛虫”美术活动中,有的幼儿画出了毛毛虫趴在树叶上的画面;还有的幼儿画出了毛毛虫躺在地上睡觉的场景;有的幼儿虽然只画出了毛毛虫的轮廓,但是在创作活动中有着极大的热情,与其他幼儿相互讨论着毛毛虫的模样,向其他幼儿学习画毛毛虫的技巧,尽管没有画出惟妙惟肖的作品,但是这样积极学习的过程也值得肯定。而在具体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仅对优秀的作品进行了评价,忽视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一些幼儿长期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和关注,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美术、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多元化评价的策略
(一)以幼为本,关注幼儿本真
众所周知,幼儿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喜欢在美术活动中展示自身的想象力,并利用自己的方式创造美和表现美,可以说艺术作品便是幼儿内心的展现。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评价环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内心,摒弃成人化的评价思维,以幼儿的角度评价他们的作品,针对幼儿的创新思维进行肯定评价,在培养幼儿美术素养的同时,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例如,在“春天的树林”绘画活动中,幼儿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画出了高大且带有树叶的树木,唯有青青小朋友画出了一棵小树苗,仅有几片小叶子,与其他幼儿的作品明显不同,当教师走到青青身旁时,青青向教师讲道:“老师,你看这棵树苗很孤独,因为其他的大树都被砍了,就剩这一棵小树了,等这棵小树长大后,许多小鸟也会在这里安家的。”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原则,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注意倾听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心声,同时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尽可能以鼓励性语言支持幼儿的美术创作,提高幼儿美术创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美术活动成为幼儿表达自身内心情感的良好方式,促进幼儿以高昂的热情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
(二)关注过程,培养艺术情感
幼儿教师作为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评价与教学之间的紧密关系,让评价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不仅需要关注结果,更需要关注过程,提高幼儿学习美术艺术、感受美术艺术的能力。例如,在“借助自然资源,妙探趣味美工”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收集用于美工创作的资源,如野草、叶子、蔬菜、石头、泥土等。冉冉小朋友收集身边已经枯萎的野花,利用五颜六色的画笔为野花添加了新颜色;涵涵小朋友将收集到的小石头,利用彩笔涂画,创作出五颜六色的小石头作品;灰灰小朋友利用自己收集到的树枝,采用美工区域的粘胶,制作了一条立体的鱼……这些均展现着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在评价环节,在强调创作结果评价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创作过程的表现,特别是突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评价。例如,灰灰小朋友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在用画笔描绘自身的作品时,自己却利用收集到的枝条,创造性地创作出了一条立体的鱼,尽管鱼不是很像,但是这种创新思维值得肯定和表扬。一些小朋友虽然没有创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但是在创作活动中的热情更值得肯定。
(三)尊重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同幼儿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并不相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若是采用统一的评价目标,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的问题,一些幼儿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会逐渐失去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一些幼儿每次都会得到教师的表扬,会找不到继续学习、探索的兴趣,艺术素養也就得不到提升。面对幼儿的差异性,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更需要进行差异化评价,制订差异化的评价目标,让每一个幼儿都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学习知识、实现成长。
(四)师幼一体,注重多元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的适宜性,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评价作为幼儿美术教学的一部分,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通过构建师幼一体的评价格局,注重多元化评价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让幼儿在评价中学习美术,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学会评价和欣赏。
首先,注重幼儿自评。在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之际,教师引导幼儿制作关于春节的艺术作品,大部分幼儿热衷于画炮仗、灯笼和狗等具有代表性的新年事物,唯有津津小朋友绘出了一条鱼,当其他小朋友产生疑问时,津津小朋友说道:“经常听到大人说年年有余,所以我就画了一条鱼。”每一位幼儿都有着自身的内心想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主动评价、主动表达,给予幼儿表达自我的机会,在自我评价中彰显幼儿的本真内心。
其次,强化幼儿互评。互评是相互评价的简称,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发现其他幼儿美术创作的创新之处,促使幼儿成为“小小艺术审美家”。例如,在“春天之美”美术创作活动中,由于幼儿对春天都充满了期望和好奇,纷纷将自己脑海中的春天模样描绘出来,部分幼儿描绘出了河边垂柳泛绿的画面;部分幼儿画出了开满油菜花的田野;部分幼儿画出了小鸭在河中游泳的场景……在绘画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评价,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所描绘的画面。例如,玲玲说道:“看到垂柳泛绿就说明春天要到来了。”涵涵说道:“小鸭子在河中游泳的画面太美了,如果再多两只就好了。”幼儿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促进自身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发展。
最后,幼儿教师总评。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善于抓住幼儿在美术创作的闪光点和创新点,重视激励性评价的引导作用,例如,在“海底世界”美术活动中,灰灰很简单地画了几条小鱼就将作品交了上来,不仅没有涂鱼的颜色,而且没有其他的生物,显得过于单调。笔者以鼓励的态度评价灰灰的作品:“灰灰,你画的鱼儿太漂亮了,是不是给鱼儿涂上颜色就更美丽了,如果画上水草、海星,并且涂上海底世界的颜色,那么鱼儿的生活是不是就更加丰富多彩了。”在教师的鼓励性评价下,不一会儿一幅美丽的海底世界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幼儿的美术艺术潜力得到了很好地激发。
(五)多元评价,激发创造活力
《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持续加快,针对幼儿教育的评价主体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评价主体不再局限于幼儿园内,家长和相关社会人士也可以参与到幼儿教学评价活动中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促进幼儿获得全方位的发展,特别是针对幼儿的一些创新表现,给予肯定的评价,对幼儿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对幼儿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提升也有积极影响。
以“我的家人”绘画活动为例,安安小朋友画了这样一幅画:餐桌的椅子上坐着一只猫、一条狗和一个小男孩。看到这样的作品,笔者询问他:“安安,你的家人怎么没有爸爸妈妈呢?”安安回答道:“我爸爸是一名警察,我妈妈是一名医生,他们都太忙了,经常不在家,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小猫和小狗陪着我,所以小猫、小狗是我的家人。”在具体的绘画活动中,教师引入家长这一评价主体,由于“我的家人”绘画活动主题与家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家长也乐于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家长的评价既促进了家园共育,又有利于了解幼儿心目中的家庭生活,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幼儿园美术作品的评价,幼儿教师也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将幼儿的作品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鼓励美术艺术爱好者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特别是积极的评价,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活力,使其形成乐于创新的艺术思维。
三、结语
总而言之,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一种载体,是帮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形式。在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幼儿教师需要转变传统评价标准成人化、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观念,采用以幼为本、关注过程、尊重差异、师幼一体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学习过程和创作成果,有效提升幼儿的美学修养,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