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下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2022-04-29刘孝庆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本小学生内容

刘孝庆

导读:阅读教学主要通过阅读范文来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阅读能力、吸收思想营养和写作营养的能力。写作教学主要通过作文锻炼学生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实际意义。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的发展思路,积极做好读写结合的有效应用。

一、读写结合对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意义

(一)为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提供了发展的思路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的发展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常规的思路是以课内阅读为基础、课外阅读为拓展的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并不明显,其根本在于单纯的阅读没有具体反思和应用过程,整个阅读活动流于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不利于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读写结合的发展思路对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供了必要手段,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小学生不仅要完成阅读,还要在阅读基础上以习作的方式进行应用,对学生语文学习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在拓展过程中学生既要在阅读中提炼内容,也要以习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迁移,在丰富学生阅读体会的同时,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

(二)为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语文素养和理解能力包括语言积累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等内容,其中,语言积累与应用最为关键。在语文课堂上,一方面,教师通过阅读教学讲解各种题材类型的文章,会使学生接触平常没有听过的各种文字语言的表达形式,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另一方面,教师也会让学生针对不同的表达形式逐一模仿练习,使其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通过读写结合教学,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之,习作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资源对学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读写结合下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思路

(一)基于写作素材,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提供了可靠资源。小学生语文阅读鉴赏能力是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传统的阅读培养基本以名篇为主,虽然可以渗透阅读鉴赏的内容,但因为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阅读鉴赏能力方面稍显不足。结合丰富的写作素材进行阅读鉴赏,既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写作素材,也可以直接将学生的习作看成素材,让学生在素材解读的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鉴赏能力,形成属于自身的阅读认知体系。

以六年级上册《变形记》为例,教材中提供了“假如你变成一只蚂蚁”的写作素材,在素材的阅读过程中教师以文本为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鉴赏能力,在阅读时适当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如“文章用了哪些表现手法”,通过问题设计的方式让学生找到“拟人手法”然后继续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找到用拟人化的方式写主人公“变形”的优势,从阅读鉴赏的角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文本鉴赏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写作,自选方向和角度,如“地球自述”“飘在天上的日子”等,学生写完文本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文本内容的互换,然后对其他学生的文本内容进行阅读鉴赏工作。首先是阅读,阅读要求学生之间互换的文章全部阅读而不是简单快速阅读,在阅读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再提炼中心思想并尽可能完成文章的复述;其次是鉴赏,初级鉴赏主要是了解学生之间写作的不同点与相同点,比如,A和B同学同样以“飘在天上的日子”为主题进行写作,但写作内容明显不同,A同学写的是“塑料袋飘在天上的日子”,其立意在保护环境;B同学写的是“雨滴飘在天上的日子”,立意是表现水的不同形态,含有科普性质。两个学生在鉴赏过程中都发现各自的立意、物象不同,在通篇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这个过程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总之,写作素材的鉴赏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在鑒赏过程中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核,通过鉴赏的方式实现知识和内容的合理渗透和表达,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利用仿写资源,培养阅读逻辑思维

仿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习作常规的思路。利用仿写,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逻辑思维,在仿写过程中渗透阅读内容,即让学生分析段落是如何设计的、文字内容是如何提炼的,从而了解文本的逻辑,培养阅读思维,进而在实际阅读中学会合理应用与剖析文本内容。

以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为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感受到母爱,但让学生详细叙述故事时,其整体思维和细节把握程度明显不够。基于学生阅读思维与逻辑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仿写流程,帮助学生掌握内容。

仿写设计一:“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内容和场景,选择感受最深的地方,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仿写,主人公换成自己。”通过让学生换位思考的训练方式,其写作顺理成章地代入自我意识,在具体用词方面会反复斟酌,在具体段落调整上会加入自己的理解,从情感到组词、组句都会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实现了阅读逻辑与思维的培养。

仿写设计二:抓住句子内容进行仿写思考,比如,教师可以提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此处,“立刻”这个词被反复使用,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这部分内容,然后讨论有“立刻”和没有“立刻”的区别,通过仿写的方式让学生琢磨具体词语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内容的分析工作。仿写是培养学生语文逻辑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仿写训练学生的阅读逻辑,让学生体会语文中的词语、句子到段落的深层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提升阅读水平。仿写过程就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直接展现,学生不是简单对照文字内容逐字仿写,而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进行仿写,包括语言内容的仿写、格式的仿写、思想的仿写等,以此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基于阅读写作,培养阅读提炼能力

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限的根本原因是无法提炼有效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得过且过和阅毕即忘的情况。结合小学生的阅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意识地从阅读者转换为写作者的身份进行联想,积极发挥写作优势,强调写作的关键词、修辞手法、描写方式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迁移,自觉地在阅读过程中实现内容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提炼能力。

以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为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提炼能力。具体的方式为提问:“我们要进行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教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围绕“保护地球”提出自己的思想,如果是自己写作会如何安排文章?学生的回答基本是先写有污染,再写资源不足,最后写保护环境的意义。其写作逻辑和课文逻辑大体相同,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围绕环境保护,课文中涉及哪些内容,关键词是什么呢?”通过问题设置,进一步让学生将自身的写作思维迁移到文本阅读的内容,将注意力集中到对关键词的提炼,比如,第三自然段学生提炼的关键词是“自然资源有限”、第四自然段提炼的关键词是“资源浪费和污染”。通过逐一提炼,快速让学生完成内容的梳理,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提炼能力的难度较高,读写结合的模式通过阅读写作相融合,从写作中实现知识迁移,并完成阅读提炼,不仅便于学生理解,也会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双提升。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安排文本内容,在内容设计之初就存在“关键词”的属性,每个段落的设计都符合中心思想且围绕具体的关键词展开写作。阅读的知识提炼则相反,是在阅读过程中先提取每个段落的关键词,再倒推文本的中心思想,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和提取关键词思维的培养,对学生阅读产生积极意义。

(四)基于写作习惯,培养阅读注释方法

小学生阅读提炼文本应重点培养阅读理解和注释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从写作习惯入手,引导学生学会注释,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阅读过程中用多种注释思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注释的方式形成知识的外延和拓展工作,最终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

以五年级上册《忆读书》为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注释的思维和方法。比如,第二自然段中就涉及《三国演义》,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批注,具体内容是自己对《三国演义》的认识,因为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通过绘本或课文接触过《三国演义》的内容,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备注主要是让学生备注自己的理解。比如,有的学生备注:在四年级时学过《三国演义》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的内容;通过简单备注的方式让学生将内容展示出来;第三自然段有桃园结义等,教师继续让学生进行批注,以此类推,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批注方式。所有内容批注后教师鼓励学生对内容进行二次拓展,用类似小短文的方式将所有批注进行整合再进行拓展,从而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习作的思路进行批注,将自己的感受、理解和认识进行拓展,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然后对所有批注进行二次加工,用习作的方式进行应用,从而提升对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体现批注的价值并提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实现阅读与写作整合的目标。文章的内容注释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批注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学生对批注的理解水平和使用习惯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教师要做好批注的板书和应用设计,不断通过批注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炼内容、关键语句和中心思想,完成内容的学习和指导工作。

(五)利用写作随笔,培养阅读积累习惯

随笔既是一种写作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好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于学生随笔的写作训练,通过阅读知识积累与应用的方式,让学生在随笔中提炼相关内容,融入自己的感受,从而实现读写结合下的学生阅读积累习惯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阅读积累习惯是提升语文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要思路。读写结合的思路下教师应积极利用随笔的方式,在具体教学中进行合理渗透。教师要首先明确阅读积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秀语句。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日积月累”的环节,提供了诸多的古诗词内容,这些资源在传统学习中教师并不重视,基本一笔带过,只是单纯安排学生阅读。所以,教師需要在读写结合的指导下,在日积月累中鼓励学生对其进行广泛阅读并积累内容,用随笔的方式写出自己的理解,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中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积累和拓展,将文本内容进行翻译,实现读写结合下的积累目标。翻译的内容也既可以作为素材融入具体文章中,也可以作为句子印证某些观点,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阅读积累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用随笔的方式学会随时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在初期以作业的方式进行布置,中高年级学生则以自主积累为主、教师定期检查为辅,通过阅读积累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水平。随笔是一种写作方式,积累是学生阅读需要掌握的方法,二者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阅读积累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随笔是学生阅读积累的一种体现。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阅读积累的作用,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利用随笔将阅读积累的内容展示出来并应用。

(六)善用绘本资源,培养阅读观察能力

绘本作为图文结合的新颖形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图画的补充避免了文字的单调性,在对图文的关联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小学生对阅读材料细节的把控力得到显著加强。

在《礼物》《平分生命》《妈妈的葡萄》《亲情》等课文结束后,可引入《我爸爸》《我妈妈》等亲情绘本进行情感迁移能力、细节观察能力的深化培养。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的爸爸妈妈,并制作绘本,进行互评。在独立完成的绘制活动中,无数巧思蕴含其中,学生得以变得更细致,无论是观察力还是想象力都获得了提升,这种提升在阅读和写作中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印证。比如,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不再停留在文字本身,会先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从而将画面与文字进行对比,观察到一些文字细节。

三、结语

总之,读写结合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必须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认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并从阅读与写作双提升的角度进行合理设计,依托写作思维与写作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在写作过程中融入阅读内容,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最终实现读写结合下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文本小学生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主要内容
我是小学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非常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